分享

孩子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积极性不高怎么办?

 bernice1201 2010-11-10
从来没有人说,到了高三,就只有一次高考机会。我们怎么能说,“高三了,时间短”呢?关键看孩子到底想不想上大学,想不想继续学习。
  既然孩子想上大学,基础又差,那么,现在的关键,就是要补上自己上大学所缺少的条件。而要补上,孩子又不肯让你管,那该怎么办呢?关键就是要转变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处事观念。
  现在孩子大多还是处在情感思维上,就是仅凭自己的感觉来考虑问题,不会从客观实际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到了高中学习还是不用心,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都有这个通病。就像你的孩子,想上大学,只是一种情感,一种上进、期望不比别人差、羡慕知识文化型的人才的情结,平常不能把精力和世界用在学习上,也是因为只是为了眼前自己情绪上的快感而用在了玩上,这些都很想孩子小时候跟大人要东西一样的“心想事成”的感觉,只要自己想,做不做无所谓,就都能得到。这也是被娇惯的孩子的通病。这样的孩子一般不会面对客观现实,更不会从客观现实中抽出规律,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情感性的思维。
  在这种“心想事成”的情感思维方式中,孩子自然也就会一种“不想干事只会坐享其成”的处事观念。假设现在的高考无论靠得如何都可以上大学,而且都可以上好大学,那么,孩子就感觉这样很好,而且更不会在学习上用力了。这样一来,不就完全违背了学习的意义了吗?
  要想上大学,就必须具备相应的高中学科基础和能力,要具备这些基础和能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高中三年解决不了,再加一年、再加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都是应该的,这就是理性思维。而一味地跟着人家三年毕业,就一定要考上大学,这是一厢情愿,要想和人家一样地靠得很好,这也只是一种情感,尤其是感觉自己要使用了更多的时间,还不一定能够考上,而且还会让人家笑话,这更是一种死要面子的情感思维。这些情感思维,都会严重地阻碍学生的学习。
  本来想上大学,就必须具备上大学的学习成绩,成绩不够好,就必须补足,这是最起码的理性思维方式。而且高中的所有课程,不仅是语数外、数理化,还包括文科的政治、历史、地理,也都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功课。如果孩子没有学好这些课程,就说明孩子在理性思维能力上有缺陷,这种缺陷不仅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思维活动,而且还导致了孩子对自己学习现状的客观认识和思考,更不利于孩子分析和决策自己今后应该如何解决问题方式与方法。如果我们家长也只是停留在笼统的要求孩子和指导孩子上,不能引导孩子具体面对客观现实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大学,永远只能是画饼充饥。
  比如说,孩子的一次成绩不够好的考试后,我们家长不能只是笼统地评价孩子的成绩高低,那是模糊的,而是要弄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知识没有掌握,是那些原因到底出现问题;我们也不能只是要求孩子努力刻苦,而要与孩子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其实卷子已经经过老师的批改,问题是很清楚的,也很具体的,错误的原因,孩子自己应是很清楚的,只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具体地面对和客观的分析。尤其是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我们更应该和孩子讨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比如说,英语单词量记忆不够,那么,如何记住那些该记住的单词,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数学解题思路不清楚,那么,如何弄清这种类型的解题思路,就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我们只有把这些具体的问题逐一解决,孩子才能从中找到学习的感觉,才能逐步从学习的低谷走出来。学习,是不可能“心想事成”的,必须脚踏实地、反复练习、形成规律,才能掌握的。今年不行,就做两年三年的准备。尤其孩子想做科学研究,你更应该和孩子分析一下,将来做科学研究都需要那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最起码的学习能力,最起码的记忆、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起码要能够坐得住,不能玩,全力以赴投入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你问问孩子能做到吗?做不到好要想吗?那就应该从现在起,就用现在的学习来锻炼和考验自己。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浪费的时间,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后悔就自动给你补偿了的,必须还要用自己剩余的时间来补偿。老天爷在时间的安排上是不听任何人忏悔的,浪费了,就必须自己来补,这就是公平的,并且这也是孩子将来踏入社会所必须明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