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月29日,青川,星期五,晴

 见心教育 2010-11-11

根据省教研室的计划,今天开始进入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环节,今明两天共安排了四节课,每半天一节,分别由青川和浙江四位老师交叉进行上课,然后是评课和研讨。

上午,是青川一中陈明老师的课《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陈明老师毕业于绵阳师院地理系本科,今年是工作第二年,这次是第一次上公开课,也是第一次使用多媒体教学。从整堂课可以看出他的教学素养和基本功是不错的,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位老师。青川的学生很纯朴,同学们热情都很高,都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甚至有点出乎我们的预料。他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讲解为主,但想了很多办法,有讨论、有活动,还有师生互动,符合知识生成的规律;从复习旧课导入也很自然,而且充分利用“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导知识的发展;也很重视地图教学,不仅在课件中展示大量原理图、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地图,还让学生们自己画图,培养动手能力。存在的问题有这么一些:一是教师的语言表达,特别是设问不够明确、清晰,问了一些太简单甚至是没有必要的问题;二是课堂调控能力,没有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三是分组活动,目标、任务不够明,随意性强、有点混乱,教师没有参与和引导讨论,有点流于形式。

课后,大家主要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讨,每个青川的老师都积极发言,与我们三位浙江来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下午,是我的课《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气候类型》。

从接受这个任务到来到青川,我都在设想可能遇到的问题,使自己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来应对。因为,我们是来青川培训教师的,要将浙江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新成果、新趋向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课展示给他们,要克服自身教学缺陷将尽能地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整堂课的设计理念和方向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导入开始,“让学生来当老师教我”,到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要尽可能地“隐身”,教师此时最重要的不是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调动课堂气氛和引导学生,让学生的相互讨论、争论、评判来带动知识的拓展和课堂的进行;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让他们面向全体同学,使师生、生生之间关系更融洽,学生主体更突出。第二个设计理念是“建模”,就是面对气候这样繁复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学会学习气候知识的一般方法以,以达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目的。

从效果来看,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下(令我臆想不到),上述的两个设计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特别是刚开始课堂比较沉闷,在一次次调动下,学生越来越踊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在一些细节上,还是问题不少,特别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有待加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