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分古钱知识---?(9)

 天上星星期二 2010-11-11

部分古钱知识--- (9)

(2008-02-20 10:05:38)
标签:

休闲

部分古钱知识--- (9)
康熙重宝      
钱面:钱文“康熙重宝”直读,楷书,宽缘,“熙”字中的“臣”字与其它“臣”字不同,字口深峻。
钱背:背刻龙凤图案,穿上“宝”字,穿下“泉”字。
背景:“康熙重宝”龙凤大钱,熙字的写法如同“罗汉钱”的熙字写法,是为宫钱,属花钱类吉祥钱。清代吉祥钱数量多,而且繁杂,清代铸钱,京城中有“宝泉” 、“宝源”局,宫中所需吉祥钱,大都由“宝泉”局铸造,康熙至宣统代代有制作。一是官炉制造各种纪念钱,大多制作精整;二是假托古代年号钱币,清代各朝都有假托,多数制作粗劣;三是多用文字,少用图形。《钱币学纲要》《中国珍币大全》《中国花钱集藏指南》均有图谱。董书   800—3000元
康熙通宝         
钱面:钱文“康熙通宝”直读,楷书,制作精整。
钱背:背藤蔓环绕图案。
背景:“康熙通宝”大钱,是为宫钱,属花钱类吉祥钱。清代吉祥钱数量多,而且繁杂,清代铸钱,京城中有“宝泉” 、“宝源”局,宫中所需吉祥钱,大都由“宝泉”局铸造,康熙至宣统代代有制作。一是官炉制造各种纪念钱,大多制作精整;二是假托古代年号钱币,清代各朝都有假托,多数制作粗劣;三是多用文字,少用图形。   脱谱
乾隆通宝      
钱面:钱文“乾隆通宝”四字直读,楷书。
钱背:花生子蔓环绕图案。
背景:“乾隆通宝”背花生子蔓环绕图案大钱,是为宫钱,属花钱类吉祥钱。清代吉祥钱数量多,而且繁杂,清代铸钱,京城中有“宝泉” 、“宝源”局,宫中所需吉祥钱,大都由“宝泉”局铸造,康熙至宣统代代有制作。一是官炉制造各种纪念钱,大多制作精整;二是假托古代年号钱币,清代各朝都有假托,多数制作粗劣;三是多用文字,少用图形。花生为长生果,是长寿的象徵。花生不老,花生子蔓环绕一圈图案,就是作寿图案,系祝夫妻团圆,长生不老之意。董大勇书有记,但原大直径5。1厘米,比本币大些。500元
乾隆重宝        
钱面:钱文“乾隆重宝”四字直读,楷书。
钱背:龙凤图案。
背景:“乾隆重宝”背龙凤大钱,是为宫钱,属花钱类吉祥钱。清代吉祥钱数量多,而且繁杂,清代铸钱,京城中有“宝泉” 、“宝源”局,宫中所需吉祥钱,大都由“宝泉”局铸造,康熙至宣统代代有制作。一是官炉制造各种纪念钱,大多制作精整;二是假托古代年号钱币,清代各朝都有假托,多数制作粗劣;三是多用文字,少用图形。本币龙头向上,凤头向下。龙代表阳 、凤代表阴;龙凤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吉祥物。龙在八卦象中解释是龙代表刚健、神奇能
飞亦能潜,变化莫测,被视为纯阳之物。它与凤虽为阴阳、乾坤关系,但在画面中属于主导地位,所占面积、以及所表现的气势上,都显示出一种压倒的优势。
董书  300元
道光通宝      
钱面:钱文“道光通宝”四字直读,楷书,宽缘。
钱背:穿上下左右“天”“下”“太”“平”四字。
背景:“道光通宝”背“天下太平”大钱,是为宫钱,属花钱类吉祥钱。清代吉祥钱数量多,而且繁杂,清代铸钱,京城中有“宝泉” 、“宝源”局,宫中所需吉祥钱,大都由“宝泉”局铸造,康熙至宣统代代有制作。一是官炉制造各种纪念钱,大多制作精整;二是假托古代年号钱币,清代各朝都有假托,多数制作粗劣;三是多用文字,少用图形。脱谱。
光绪通宝        
钱面:钱文“光绪通宝”四字直读,楷书,宽缘。
钱背:穿左右为满文“宝”“晋”二字。
背景:清德宗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铸的行用钱。余继明《中国元明清钱图鉴》有图谱。  三级   3000—3800元
长命富贵      
钱面:穿上下左右为“长命富贵”四字,篆书。
钱背:钱文“福寿”二字横读,篆书。
背景:《钱币学纲要》将这类吉祥钱列在清代的吉祥钱,“长命富贵”钱背各种不同字或图案。董书上“长命富贵”钱有背龙凤的,价80元。背福寿二字的钱脱谱。
太极八卦      
钱面:太极八卦图。
钱背:穿上下左右为“天下太平”四字。
背景:古人看来,宇宙万物中最基本的八种自然物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体现在卦上就是四象之上再生阴阳,而且万事万物无不包括在太极八卦中。钱面太极八卦图的卦象,也就是这种观点的反映,天下太平的观念也包括在其中。
太极八卦     
钱面:太极八卦图。园穿,宽缘,八卦卦象内有对应的“乾、坤、震、坎、艮、离、兑”八字。
钱背:穿上下左右为“天下太平”四字。
背景:古人看来,宇宙万物中最基本的八种自然物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体现在卦上就是四象之上再生阴阳,而且万事万物无不包括在太极八卦中。钱面太极八卦图的卦象,也就是这种观点的反映,天下太平的观念也包括在其中。
泉府元神      
钱面:钱文“泉府元神”四字旋读,九叠篆书。
钱背:背有神仙、灵龟、仙鹤、在树下的图案。
背景:“泉府元神”为宋朝铸的官铸镇库钱。“九叠篆”是宋代书法家开创的一种篆书体,是把汉字横竖笔划加以夸张,特别是横画变化较大,变化后的篆书虽较复杂,但却不失其流畅、华丽,给人行云流水之感,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我国书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董书   2000元
太平元宝        
钱面:钱文“太平元宝”四字直读,楷书,字口深峻。
钱背:穿上双剑交叉,穿下龟蛇,穿左为“振宅平安”四字,穿右为“驱邪降魔”,双轮。
背景:“太平元宝”为厌胜钱内的上梁钱,凡是建造房屋,压在梁上的避邪镇妖用。钱背的龟蛇、七星剑,均为避邪镇妖的法物,龟蛇为灵异之物,二者交集在一起,组成古代“玄武”,七星为七曜,七星宝剑为法器,法师设坛作法,则必须仗此剑。本币径4。4厘米。
太平元宝        
钱面:钱文“太平元宝”四字直读,楷书,字口深峻。
钱背:穿上双剑交叉,穿下龟蛇,穿左为“振宅平安”四字,穿右为“驱邪降魔”,双轮。
背景:“太平元宝”为厌胜钱内的上梁钱,凡是建造房屋,压在梁上的避邪镇妖用。钱背的龟蛇、七星剑,均为避邪镇妖的法物,龟蛇为灵异之物,二者交集在一起,组成古代“玄武”,七星为七曜,七星宝剑为法器,法师设坛作法,则必须仗此剑。本币径4厘米。
嗣德宝钞        
钱面:钱文“嗣德宝钞”四字直读,楷书。
钱背:穿上下左右为“准”“六”“十”“文”四字,楷书。
背景:“嗣德宝钞”是南安(越南)钱,翼帝嗣德十八年铸,背文记值,从准一十文至准六十文,凡六品,依次大。
丁福宝书   60元
文久通宝       
钱面:钱文“文久通宝”四字直读,楷书,文字秀美。
钱背:光背。
背景:日本有记年文久,《吹尘缘》:文久三年二月铸“文久永宝”,以一当十、当五十、当百钱,另铸有“文久通宝 ”当百文。丁福保书无光背“文久通宝”当百钱图谱。丁书   30元
文久货泉       
钱面:钱面:钱文“文久货泉”四字直读,楷书,文字秀美,铜泛红色。
钱背:光背。
背景:日本有记年文久,《吹尘缘》:文久三年二月铸“文久永宝”,以一当十、当五十、当百钱,另铸有“文久通宝 ”当百文。未查见“文久货泉”文字记载或图谱,但与日本文久年铸“文久永宝”、 “文久通宝 ”文字、制形相似,估计为文久年间铸文久永宝、文久通宝时的开炉钱。
顺风大吉     
钱面:钱文“顺风大吉”四字直读,楷书,钱文工整,宽缘。
钱背:背“一本万利”四字直读,楷书,文字工整,宽缘。
背景:本币为吉语类的花钱,适应社会上商人的需要,对商贾交易获利的祝贺。
兴朝通宝        
钱面:钱文“兴朝通宝”四字直读,隶书,宽缘。
钱背:背“壹分”二字。
背景: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四月,张献忠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下进入云南、贵州建立“兴朝”政权,孙可望自称东平王。次年(1648年)铸“兴朝通宝”。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2月,孙可望接受南朝明永历朝授予的秦王封号,遂奉南朝明永历为正朝,改铸永历通宝钱,“兴朝通宝”钱实铸三年左右,有五厘、一分,皆为折银使用的权银钱,壹分钱皆为宽轮(缘),但有大小样之分。
华书   八级   50元
天启通宝       
钱面:钱文“天启通宝”四字直读,楷书,宽缘。
钱背:穿上“十”字,穿下“一”字。
背景: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铸“天启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计四等钱,除光背外,钱背有记局、记地、记重等各种
文字,大小各异,变化甚多。当十钱有光背、记值、记重、记地等数种,铸量亦丰,当十钱径4。4—4。8厘米,重量18—30克,大小轻重变化较大。背“十”“一”钱脱谱。
天启通宝        
钱面:钱文“天启通宝”四字直读,楷书,宽缘。
钱背:穿上“十”字,穿左“一两”字。
背景: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铸“天启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计四等钱,除光背外,钱背有记局、记地、记重等各种
文字,大小各异,变化甚多。当十钱有光背、记值、记重、记地等数种,铸量亦丰,当十钱径4。4—4。8厘米,重量18—30克,大小轻重变化较大。
华书   九级   45元
天启通宝       
钱面:钱文“天启通宝”四字直读,楷书,宽缘。
钱背:钱文“天启通宝”四字直读,楷书,宽缘。
背景: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铸“天启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计四等钱,除光背外,钱背有记局、记地、记重等各种
文字,大小各异,变化甚多。当十钱有光背、记值、记重、记地等数种,铸量亦丰,当十钱径4。4—4。8厘米,重量18—30克,大小轻重变化较大。本币为合背钱。
大宋通宝        
钱面:钱文“大宋通宝”四字直读,楷书,文字精美,刚柔相济,潇洒秀丽,制作亦可。
钱背:穿上一“当”字,穿下一“拾”字。
背景:宋理宗庆宝元年(1225年—1227年)铸“大宋元宝”,为非年号钱,有小平、折二、折三等铜铁钱多种,背文有光背,有记年,记年从“元”至“三”,记监有“汉”“春”“定”“泉”等。另铸有“大宋通宝”,为所铸当十大铜钱,径5。2厘米,重31克。
陈书   一级   200克     华书   一级40000元
一刀平五千    
钱面:钱文“一刀平五千”五字直读,篆书,钱体由刀环刀身组成,刀环如方空钱,穿空上下为“一”“刀”,阴文,刀身直书“平五千”。
钱背:光背。
背景:王莽改“汉”为“新”,历政十三年(公元9年—公元23年),在货币问题上托古改制,进行了四次币制变动,铸币六种28品。错刀通长7厘米左右,厚1。3厘米,环径2。6厘米,穿径0。7厘米,重20—40克,平五千的意思就是值五铢钱五千枚。安徽曾出土金错刀,大小略有差异,说明是不同范所铸,错刀铜质优良,经久发水银光,俗称水银古。“一刀平五千”和“契刀五百”铸成后都经过锉磨,锉痕均匀有力,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华书   三级   5000元
泰和重宝      
钱面:钱文“泰和重宝”四字直读,篆书,重轮。
钱背:穿上月纹,穿下,穿左右为“三星”“七星”,重轮。
背景:“泰和重宝”铸于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四年,其钱制作精美,神态浑厚,铜质优良,以一当十用。该钱有大小样,及阔缘 、窄缘等版式多样,钱厚0,3-0,4厘米,直径4,5-5,2厘米,重16-20克,有合背 、厌胜钱。初期铸品形制粗劣。“钱币学纲要”: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铸“泰和重宝”,大钱篆书,以一值十,钱背吉祥图。后世所见“泰和重宝”背吉祥图钱,钱形巨大,面背有吉祥文字图案,制作粗劣,均为明清时期托假铸造品。
董书   800元
本命星官        
钱面:穿右侧一星官向左站立,左侧一饰品内一生肖“猴”,穿上一股仙云,穿下一龟蛇相交图。
钱背:穿上下左右为道家符录。
背景:宋代道教盛行,创造了“本命”说,凡本人出生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有把六十甲子星宿化,六十甲子成为六十尊元辰星宿神,塑像供奉。有铸造了十二枚一套的“星官”钱,供人佩带。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打马格钱     
钱面:骏马图案,马右脚已提起,两眼凝神伫立之相。
钱背:关公(羽,字云长)右手背后提青龙堰月刀,左手挽长须,一副活灵活现的神态。
背景:打马格钱是一种铜钱做游戏棋,或二人对抗、或比骰子击中多少。打马格钱历代民间都有铸造,所以精粗不一,品种繁多,有两面均相同的马、有一面光背一面马、有一面马一面将军、有一面骑马将军一面马或将军姓名,可谓图文并茂。宋代的打马格钱因图文精致,传世较少而受重视。
半   两        
钱面:钱文“半两”二字横读,从左到右,文字隆起,笔划方折,两为横一两,无外廓,内有廓。
钱背:光背。
背景:秦国统一中国前就铸“半两”钱,大小不一,轻重悬殊,要分清先秦半两 、秦半两 、汉半两的界限并非易事,据出土资料表明:先秦半两的文字微带隐起,笔化分方折及园折两类,大部分重四克左右。秦国统一中国后,法定半两名实同等,按秦代量制计算一斤约250克,半两重约8克,所以大多制作精好,文字规整,。重达8克的半两钱,大多铸于秦始皇时代,当时法令严酷,民间铜钱缺乏,钱币很重要。秦铸钱都为泥范,故相同的钱币不易找到。
按字迹笔画隆起,应属先秦造钱,但与83年陕西出土西汉半两相同,应属横一两。(1983年陕西西郊西汉王墓中出土了一枚特大的半两钱,可能是当时衡量钱币的“法钱”。)   脱谱
半    两    
钱面::钱文“半两”二字横读,从左到右,文字隆起,笔划方折,两为二人两,无内外廓。
钱背:光背。
背景:秦国统一中国前就铸“半两”钱,大小不一,轻重悬殊,要分清先秦半两 、秦半两 、汉半两的界限并非易事,据出土资料表明:先秦半两的文字微带隐起,笔化分方折及园折两类,大部分重四克左右。秦国统一中国后,法定半两名实同等,按秦代量制计算一斤约250克,半两重约8克,所以大多制作精好,文字规整,。重达8克的半两钱,大多铸于秦始皇时代,当时法令严酷,民间铜钱缺乏,钱币很重要。秦铸钱都为泥范,故相同的钱币不易找到。
按字迹笔画隆起,应属先秦造钱。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重达64克重的“半两”
钱,钱体厚重,文字古朴,钱面背直径不一,似是早期之作。脱谱
陈书:半两,钱重半两,即十二铢,钱文半两,篆书。外圆内方,背光无文。战国半两一般体大厚重,钱文高挺,字体狭长,大篆气浓,直径3。2厘米,重
5.4克,最大者径达3。8厘米,轻小者仅2。5厘米,最大者厚重有7。4克;秦代半两,钱文高度稍逊,字呈小篆而渐方,直径2。5—2。8厘米,重3。6克左右。
朝鲜通宝     
钱面:钱文“朝鲜通宝”四字直读,楷书,宽缘。
钱背:光背。
背景:高丽仁祖十一年(即明崇祯六年)十一月铸,品类亦多,有官铸民铸,宽缘窄缘。本币为当十大钱。
丁福保书   10元
大元通宝       
钱面:钱文“大元通宝”四字直读,楷书。
钱背:背梵文。
背景:元武帝至大三年铸“大元通宝”。至大年间(公元1308年—公元1311年)改行至大钞法时,铸钱、制银钞并行,铸有汉文“至大通宝”平钱、“大元通宝”小平、折二钱,与蒙文“大元通宝”当十钱。蒙文“大元通宝”当十钱版式较多,常见。本币脱谱,应为蒙文“大元通宝”同期制造,或开炉钱。
万国布传      
钱面:钱文“万国布传”四字直读,篆书,面四星柱。
钱背:光背。
背景:不详。疑为开炉钱。
道光通宝      
钱面:二个钱体相连,钱文“道光通宝”四字直读,楷书。
钱背:“天下太平”四字直读。
背景:本币为连体钱。“道光通宝”大钱,是为宫钱,属花钱类吉祥钱。清代吉祥钱数量多,而且繁杂,清代铸钱,京城中有“宝泉” 、“宝源”局,宫中所需吉祥钱,大都由“宝泉”局铸造,康熙至宣统代代有制作。一是官炉制造各种纪念钱,大多制作精整;二是假托古代年号钱币,清代各朝都有假托,多数制作粗劣;三是多用文字,少用图形。
董书    500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