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古钱知识--(4)
宋元通宝
钱面:钱文“宋元通宝”四字直读,隶书,“元”字第二笔双挑,大穿。
钱背:光背。
背景: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十二月(赵公元960年—公元976年在位)始铸“宋元通宝”。宋代开朝钱,形制沿唐代开元通宝。有背星、月纹及光背等四五十种。宋初铸造铜钱有四监,铁钱三监,以后逐步增加,宋钱名称很多,几乎每换一个年号就铸造这个年号的新钱。大穿、中穿、“元字右挑及全仿开元型为珍贵。本币为铁范铜。
华书 94页 四级 800元
宋元通宝
钱面:钱文“宋元通宝”四字直读,隶书,“元”字第二笔左挑。
钱背:穿上星纹。
背景: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十二月(赵公元960年—公元976年在位)始铸“宋元通宝”。宋代开朝钱,形制沿唐代开元通宝。有背星、月纹及光背等四五十种。宋初铸造铜钱有四监,铁钱三监,以后逐步增加,宋钱名称很多,几乎每换一个年号就铸造这个年号的新钱。大穿、中穿、“元字右挑及全仿开元型为珍贵。
华书 94页 十级 3元
宋元通宝
钱面:钱文“宋元通宝”四字直读,隶书,“元”字第二笔左挑。
钱背:光背。
背景: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十二月(赵公元960年—公元976年在位)始铸“宋元通宝”。宋代开朝钱,形制沿唐代开元通宝。有背星、月纹及光背等四五十种。宋初铸造铜钱有四监,铁钱三监,以后逐步增加,宋钱名称很多,几乎每换一个年号就铸造这个年号的新钱。大穿、中穿、“元字右挑及全仿开元型为珍贵。
华书 94页 十级 2元
太平通宝
钱面:钱文“太平通宝”四字直读,隶书,大穿。
钱背:光背。
背景: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公元983年)铸“太平通宝”,钱文宋太宗御书,现发现有金、银、铜、铁等种类,除行用钱外,其余为吉庆、馈赠、厌胜钱。太宗时一年铸造的铜钱最多时有180多万贯、铁钱50万贯,开始了宋钱面深背浅的形制特点。本币为铁母钱。
华书 95页 二级 5000元
太平通宝
钱面:钱文“太平通宝”四字直读,隶书。
钱背:穿上星。
背景: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公元983年)铸“太平通宝”,钱文宋太宗御书,现发现有金、银、铜、铁等种类,除行用钱外,其余为吉庆、馈赠、厌胜钱。太宗时一年铸造的铜钱最多时有180多万贯、铁钱50万贯,开始了宋钱面深背浅的形制特点。
华书 95页 八级 45元
太平通宝
钱面:钱文“太平通宝”四字直读,隶书。
钱背:同钱面。
背景: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公元983年)铸“太平通宝”,钱文宋太宗御书,现发现有金、银、铜、铁等种类,除行用钱外,其余为吉庆、馈赠、厌胜钱。太宗时一年铸造的铜钱最多时有180多万贯、铁钱50万贯,开始了宋钱面深背浅的形制特点。本币为合背钱。
华书 95页 六级 350元
太平通宝
钱面:钱文“太平通宝”四字直读,隶书,面四星柱。
钱背:光背。
背景: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公元983年)铸“太平通宝”,钱文宋太宗御书,现发现有金、银、铜、铁等种类,除行用钱外,其余为吉庆、馈赠、厌胜钱。太宗时一年铸造的铜钱最多时有180多万贯、铁钱50万贯,开始了宋钱面深背浅的形制特点。本币脱谱。
太平通宝
钱面:钱文“太平通宝”四字直读,隶书。
钱背:光背。
背景: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公元983年)铸“太平通宝”,钱文宋太宗御书,现发现有金、银、铜、铁等种类,除行用钱外,其余为吉庆、馈赠、厌胜钱。太宗时一年铸造的铜钱最多时有180多万贯、铁钱50万贯,开始了宋钱面深背浅的形制特点。
华书 95页 十级 2元
太平通宝
钱面:钱文“太平通宝”四字直读,隶书。
钱背:穿上月。
背景: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公元983年)铸“太平通宝”,钱文宋太宗御书,现发现有金、银、铜、铁等种类,除行用钱外,其余为吉庆、馈赠、厌胜钱。太宗时一年铸造的铜钱最多时有180多万贯、铁钱50万贯,开始了宋钱面深背浅的形制特点。
华书 95页 九级 30元
淳化元宝
钱面:钱文“淳化元宝”四字旋读,草书。
钱背:穿上下左右为月纹。
背景:宋太宗赵炅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始铸“淳化元宝”,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为御书钱鼻祖,亦是草书入钱开始,真书钱文犹富隶意。制作均工,仿开元、宋元之制。版别有铜、铁,钱文真、行、草三体,背星、月纹、缩水等,其中背星月极难遇见,背四月纹钱币脱谱。
华书 96页 (背星)六级 250元
至道元宝
钱面:钱文“至道元宝”四字旋读,草书。
钱背:光背。
背景:宋太宗赵炅至道年间(公元995年—997年)始铸“至道元宝”,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真书隶书甚浓,“至道元宝”背星月极难遇见,此外宋钱面深背浅的形制特点已经固定。现仅见光背和很少的合背钱。
华书 98页 十级 1元
咸平元宝
钱面:钱文“咸平元宝”四字旋读。
钱背:光背。
背景: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公元1003年)铸“咸平元宝”,钱文为宋真宗御书,版别有小平、折五、折十、宽窄缘、合背、背四出纹。
华书 98页 十级 1元
咸平元宝
钱面:钱文“咸平元宝”四字旋读。
钱背:背四出纹。
背景: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公元1003年)铸“咸平元宝”,钱文为宋真宗御书,版别有小平、折五、折十、宽窄缘、合背、背四出纹。
华书 99页 五级 500元
祥符元宝
钱面:钱文“祥符元宝”四字旋读。
钱背:穿上星纹,穿下月纹。
背景:宋真宗赵恒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公元1016年)铸“祥符元宝”,钱文为宋真宗赵恒御书,有小平钱,大小样版别数种,也有宽缘厚肉大钱、折二钱及大小铁钱。背星、月纹少见,大铁钱为珍贵。
华书 101页 五级 400元
祥符元宝
钱面:钱文“祥符元宝”四字旋读。
钱背:光背。
背景:宋真宗赵恒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公元1016年)铸“祥符元宝”,钱文为宋真宗赵恒御书,有小平钱,大小样版别数种,也有宽缘厚肉大钱、折二钱及大小铁钱。背星、月纹少见,大铁钱为珍贵。
华书 101页 十级 1元
天圣元宝
钱面:钱文“天圣元宝”四字旋读,真书。
钱背:光背。
背景:宋仁宗赵祯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公元1032年)铸“天圣元宝”,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铸有天圣、道明、景祐、皇宋、康定、庆历、至和、嘉祐八种钱币。“天圣元宝”面文为真、篆二体成对,光背。从天圣对钱至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止,对钱盛行160年。
华书 104页 十级 1元
天圣元宝
钱面:钱文“天圣元宝”四字旋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宋仁宗赵祯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公元1032年)铸“天圣元宝”,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铸有天圣、道明、景祐、皇宋、康定、庆历、至和、嘉祐八种钱币。“天圣元宝”面文为真、篆二体成对,光背。从天圣对钱至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止,对钱盛行160年。
华书 104页 十级 1元
景祐元宝
钱面:钱文“景祐元宝”四字直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宋仁宗赵祯景祐年间(公元1034年—公元1038年)铸“景祐元宝”,小平钱面文为楷、篆二体成对,形制有小平钱为铜钱,折三钱为铁钱。
华书 105页 十级 2元
皇宋通宝
钱面:钱文“皇宋通宝”四字直读,九叠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宋仁宗赵祯宝元年间(公元1038年—公元1040年)铸“皇宋通宝”,为避钱文重宝,而铸造的非年号钱。面文真、篆体成对,由文字大小、外廓阔窄可分出数十种版式,其中厚重者达4.5克,薄小者仅2克上下。九叠篆文字书见于宋代官印,铸钱用此极罕。
华书 106页 一级 15000元
皇宋通宝
钱面:钱文“皇宋通宝”四字直读,真书。
钱背:光背。
背景:宋仁宗赵祯宝元年间(公元1038年—公元1040年)铸“皇宋通宝”,为避钱文重宝,而铸造的非年号钱。面文真、篆体成对,由文字大小、外廓阔窄可分出数十种版式,其中厚重者达4.5克,薄小者仅2克上下。
华书 105页 十级 1元
皇宋通宝
钱面:钱文“皇宋通宝”四字直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宋仁宗赵祯宝元年间(公元1038年—公元1040年)铸“皇宋通宝”,为避钱文重宝,而铸造的非年号钱。面文真、篆体成对,由文字大小、外廓阔窄可分出数十种版式,其中厚重者达4.5克,薄小者仅2克上下。
华书 105页 十级 1元
皇宋通宝
钱面:钱文“皇宋通宝”四字直读,篆书。
钱背:光背。
背景:宋仁宗赵祯宝元年间(公元1038年—公元1040年)铸“皇宋通宝”,此币为避钱文重宝,而铸造的非年号钱。面文真、篆体成对,由文字大小、外廓阔窄可分出数十种版式,其中厚重者达4.5克,薄小者仅2克上下。本币比1-6-2-2略小一点。
华书 105页 十级 1元
康定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