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山老杨 2010-11-12

百科名片

蚊(mosquito)属于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又称“蚊子”,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蚊虫共3亚科,38属,3350多种和亚种。游戏《蚊》是SONYPS2平台独占的一款动作类游戏。

目录

汉字解析
昆虫类蚊
  1. 基本资料
  2. 生物种类
  3. 形态结构
  4. 成长过程
  5. 生理生态
  6. 疾病病种
  7. 防制原则
  8. 生活习性
  9. 蚊子寿命
  10. 蚊子危害
  11. 应对方法
  12. 传播肝炎
  13. 驱蚊方法
同名游戏
  1. 蚊2:让我们去夏威夷吧!
同名歌曲
  1. 歌曲概述
  2. 基本信息
  3. 歌词信息
  4. 作者介绍
展开

汉字解析

  汉字】:
  拼音】:wén(二声)
  部首】:
  英文】:mosquito
  出处】:
  1、飞蚊伺暗声如雷。——刘禹锡聚蚊谣
  2、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唐·韩愈《醉赠张秘书》
  3、细若蚊足。——明·魏学洢核舟记
  词汇】:
  蚊力(比喻力量微小)
  蚊市(黄昏时,蚊子聚集如市。形容蚊子甚多)
  蚊首(比喻极细微、就像蚊首一般)
  蚊负(比喻能力不足而负担重任。即无法胜任之意)
  蚊雷(蚊子飞集时如雷鸣的声音。后也比喻谤的言论)
  蚊睫(蚊子的睫毛。比喻极细微之物)
  蚊幌(蚊帐)
  蚊厨(夏天用以避蚊子的帷帐)
  蚊蝇(蚊虫苍蝇。亦喻纷扰的世情)
  蚊蚁(蚁虫蚂蚁。比喻坏人)
  蚊响(蚊虫聚飞发出的声音)
  蚊聚(蚊虫集聚)
  蚊翼(蚊虫的翅膀。比喻极小的事物)
  蚊烟、蚊烟香(即蚊香
  蚊阵(犹言蚊群)
  蚊眉(蚁子的眉毛。比喻极小的地方)
  蚊吟(蚊子振翅所发出的声音)
  蚊虻(一种危害牲兽的虫类。比喻轻微的危害)
  蚊母鸟(即夜鹰。昼伏夜出,捕食蚊虻)
  蚊虻负山(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
  蚊思负山(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

昆虫类蚊

基本资料

  
  

()

蚊 wén
  读二声
  mosquito
  用广东话读蚊就是元的意思。
  复数作mosquitoes或mosquitos。
  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昆虫,约有2,500种。因雌蚊吸血而为重要的医学昆虫。传播黄热病疟疾丝虫病登革热(参阅双翅类〔dipteran〕条)。蚊体细长,覆盖鳞片,足细长外观脆弱,口器在长吻内。雄蚊触角丝状,有环毛,一般较雌蚊浓密。雄蚊食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有时亦食,但多数需吸血一次後体内的卵才成熟。不同的蚊种对寄主有不同的偏好,但多种情况下并无严格限制。卵产於水面,孵化为水生幼虫(孑孓)。幼虫以急促扭动动作游泳,吃藻类和有机碎屑,少数肉食性,甚至吃其他蚊。蚊蛹与大多数昆虫不同,能活动,靠胸部的呼吸管呼吸。成蚊从蛹壳钻出後立即交配。寿命依种类而迥异。蚊似乎为寄主的湿气、乳酸、二氧化碳、体热及运动所吸引。蚊似乎靠嗅觉发现宿主。蚊的叫声是翅的快速扇动引起;雌蚊扇动频率较低,以此可被雄性识别。繁殖习性多样。防治方法包括消除孳生地,水上喷洒油层以阻塞孑孓的呼吸管,以及药杀孑孓。室内可用合成有机杀虫药消灭成蚊。

生物种类

  蚊(mosquito)属于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蚊虫共3亚科,38属,3350多种和亚种。蚊有3个重要的属。按蚊属(Anopheles,疟蚊)是疟疾的唯一媒介,还传布丝虫病和脑炎。静止时喙、头和身体成一直线,但与著落面成一角度,故易於辨认。翅上有不同颜色的鳞片形成斑点。卵单个地产於水面。幼虫体轴与水面平行,通过腹部的後气孔呼吸,无其他多数孑孓的呼吸管。常在植物茂盛的水中繁殖。生活史从18天至数周不等。库蚊属(Culex)是病毒性脑炎的媒介,在热带和亚热带还传布丝虫病。静止时体轴与著落面平行,喙稍弯向下方。翅脉和翅缘有鳞片,但翅的颜色一致。雌蚊腹部末端钝,有缩回的尾须。幼虫细长,有带毛束的呼吸管,头下挂,与水面成45°角。在几乎所有淡水(包括静止的污水)中繁殖。卵在水中集成块状,数目约100多。生活史10~14天,天气冷时可能长些。
  尖音库蚊(C. pipiens pipiens):多见于北方,五带淡色库蚊(C.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多见于南方。伊蚊属(Aedes):传布黄热病、登革热和脑炎。著落时身体与表面平行而喙向下,与库蚊相似。翅单色,与库蚊的区别在于胸部呈银色,有白斑纹,有气孔后刚毛。雌蚊腹端尖,有可突出的尾须。幼虫短粗,呼吸管有一对毛束,头下垂与水面成45°角。通常在洪水、水坑或盐沼中繁殖,卵可耐长期乾旱。生活史可短到仅10天,气候凉时可长达数月。埃及伊蚊(A. aegypti):为黄热病的重要媒介,足上有白带,胸腹部有斑点。可在花盆、丢弃的汽车外胎等各种容器中繁育。盐沼伊蚊(A. sollicitans),A. taeniorhynchus及背点伊蚊(A. dorsalis):是盐沼的主要蚊种,繁殖快,善飞,骚扰动物和人。我国已发现蚊类有18属374种(亚种)。
  
  

(Theobaldia anulata)

蚊类和其它双翅目昆虫的主要区别是:
  1.喙细长,比头部长几倍,便于吸食液体食物或穿刺吸血。
  2.翅脉特殊,被有鳞片。
  3.足细长,足及身体其它部分均有鳞片。

形态结构

  一、形态 蚊是小型昆虫,成蚊体长约1.6~12.6mm,呈灰褐色、棕褐色或黑色,分头、胸、腹3部分。图18-2 蚊成虫模式图(♀)
  1)头部:似半球形,有复眼和触角各1对。触角(antenna)分15节,第1节称柄节(scape),第2节称梗节(torus),第3节以后各节均细长称鞭节(flagellum)。各鞭节具轮毛,雌蚊的轮毛短而稀,雄蚊的轮毛长而密。在雌蚊触角上,除轮毛外,还有另一类短毛,分布在每一鞭节上,这些短毛对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有反应,对二氧化碳和湿度尤其敏感,在雌蚊寻觅吸血对象时起重要作用。触须1对,两性按蚊的触须均与喙等长,雄蚊的触须末端膨大;库蚊、伊蚊的雌蚊触须甚短,不足喙之一半;库蚊的雄蚊触须长于喙,伊蚊的雄蚊触须与喙等长。蚊的口器常称为喙(proboscis),属刺吸式口器,由上内唇、舌各1个,上、下颚各1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在鞘状下唇之内。上内唇细长,腹面凹陷构成食物管的内壁,舌位于上内唇之下,和上颚共同把开放的底面封闭起来,组成食管,以吸取液体食物。舌的中央有一条唾液管。上颚末端较宽如刀状,其内具细锯齿,是蚊吸血时用以切割皮肤的工具。下颚末端较窄呈细刀状,其末端具有锯齿,在吸血时随皮肤切开之后,起锯刺皮肤的功用。下唇末端裂为二片,称唇瓣(labella)。当雌蚊吸血时,针状结构刺入皮肤,而唇瓣在皮肤外挟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则向后弯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护与支持刺吸器的作用。雄蚊的上、下颚退化或几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肤,因而不适于吸血。
  2)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各有足1对,中胸有翅1对,后胸有1对平衡棒,是双翅目昆虫的特征。中胸、后胸各有气门1对。中胸特别发达,其背板几乎占据全胸背,由前而后依次为盾片、小盾片及后背片(图18-4)。库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三叶状,按蚊的小盾片后缘呈弧形。蚊翅窄长,膜质。翅脉简单,上有鳞片覆盖。翅的后缘有较长的鳞片,称翅遂。鳞片可形成麻点、斑点或条纹,是按蚊分类的重要依据。蚊足细长,自前而后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上常有鳞片形成的黑白斑点和环纹,为重要分类特征。
  3)腹部:分11节,第一节不易察见。第2~8节明显可见,在其背面,有的蚊种具有由鳞片组成的淡色横带、纵条或斑。最末3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1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构造复杂,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二、内部结构 蚊具有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及生殖等系统。
  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胃是消化道的主要部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均在胃内进行。在前脑内有1对唾腺,各分3叶,每叶有一小唾腺管,最后汇合成总唾腺管,通入舌内。唾腺分泌和贮存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酶,包括抗血凝素(anticoagulin),溶血素(haemolysin)和凝集索(agglutinin)等。
  2)生殖系统:雄蚊有睾丸1对,自每一睾丸发出的输精管在远端膨大为储精囊,两者会合成射精管。射精管远端为阴茎,阴茎两侧有抱器。雌蚊有卵巢1对。两输卵管在汇成总输卵管前的膨大部称壶腹(ampulla)。总输卵管与阴道相连。在阴道远端有受精囊(spermatheca)和1对副腺的开口。阴道则开口于第8、9腹节交界处的腹面。每个卵巢由多个卵巢小管组成。每个卵巢小管包括3种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follicle)。顶端的为增殖卵泡,中间为幼小卵泡,靠近输卵管的为成卵卵泡。卵泡依次逐个发育成熟。当成卵卵泡中的卵成熟排出后,幼小卵泡,又发育为成卵卵泡,每排出一次卵,在卵巢小管上就留下1个膨大部(inflation)。

成长过程

  蚊的发育为全变态,生活史分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前三个时期生活于水中,成虫生活于陆地。
  1.卵
  蚊子的卵根据种类的不同可能产在水面、水边或水中三种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按蚊和家蚊,水边的如伊蚊。按蚊和家蚊约在二天内孵化,而伊蚊则在三至五天。
  雌蚊产卵于积水中。蚊卵小,长不足1mm。按蚊卵呈舟形,两侧有浮囊,产出后浮在水面。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产出后粘在一起形成卵筏。伊蚊卵一般呈橄榄形,无浮囊,产出后单个沉在水底。蚊卵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在夏天通常经2~3天后幼虫孵出。
  2.幼虫
  蚊子的幼虫称为孑孓。孑孓用吸管呼吸。摄食有机物及微生物,口的刷毛会产生水流,流向嘴巴。这个时期约维持10~14天,经4次蜕皮后变成蛹。
  初孵出的幼虫长约1.5mm,幼虫共分四龄。经3次蜕皮,成为第四龄幼虫时,体长可较第一龄幼虫增长8倍。幼虫体分为头、胸、腹3部,各部着生毛或毛丛。头部有触角、复眼、单眼各1对,口器为咀嚼式,两侧有细长密集的口刷,借助口刷的迅速摆动以摄取水中的食物。胸部略呈方形、不分节。腹部细长,可见9节。前7节形状相似,第8节背面有气孔器与气门或细长的呼吸管,是幼虫期分类的重要依据。库蚊呼吸管细长,伊蚊呼吸管粗短;按蚊缺呼吸管,但有气门,各腹节背面有掌状毛(float hair),有漂浮作用。在气温30℃和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幼虫期经约5~8天发育,蜕皮4次变为蛹(pupa)。
  3.蛹
  侧面观呈逗点状,胸背两侧有1对呼吸管,是分属的重要依据(图18-3))。蚊蛹不摄食,但可在水中游动,靠第一对呼吸角呼吸,常停息于水面,遇惊扰时迅速潜人水中。蛹的抵抗力强,在无水情况下,只要保持一定的湿润,仍能发育羽化为成蚊。 经二天完全成熟。
  4.成蚊
  新羽化的成蚊经1~2天发育,即行交配、吸血、产卵。自卵发育到成蚊所需时间取决于温度、食物及环境等诸因素,在适宜条件下约需9~15天,一年可繁殖7~8代。
  新出生的蚊子在翅膀没有硬之前无法起飞(羽化)。 雄蚊在羽化后24小时之内其腹节第八节以后全部反转180°完成交配姿势。交配的动作因种类而有不同,有的黄昏时刻在田野广旷之处形成蚊柱作群舞。蚊柱不一定单纯由一种雄蚊聚集而成,往往有几种不同蚊种集合而成。此时雌蚊见到群舞光景,就飞近蚊柱与同种雄蚊交配离去。交配通常需要10-25秒。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后由雄性副腺分泌的液体,形成交配栓于雌性交配孔内,但逐渐溶解,约于24小时后完全消失。一生只交配一次,后其一生(100多天后)产下的卵尚可受精。
  三属蚊生活史各期主要鉴别特征见表18-1。
  表18-1 按蚊、库蚊、伊蚊生活史各期主要鉴别特征
  

按蚊 库蚊 伊蚊
舟形,有浮囊,分散,常排成图案状浮于水面 圆锥形,无浮囊集成卵筏,浮于水面 橄榄形,无浮囊分散,沉于水底
幼虫 无呼吸管,具气门;有掌状毛;静止时与水面平行 呼吸管长而细,有呼吸毛多对;无掌状毛;静止时头下垂,与水面呈角度 呼吸管短而粗,有呼吸管毛1对;无掌状毛,静止时状态同库蚊
呼吸管粗而短、漏斗状口阔、具深裂隙,体大多灰褐色 呼吸管细长、管状、口小、无裂隙,体大多棕褐色 呼吸管长短不一、口斜向或三角形、无裂隙,体黑色
成蚊 触须雌、雄与喙等长,
  雄蚊末端膨大呈棒状,
  翅多具黑白斑,
  足有无白环不定,
  停息时体与喙成一直线,与停落面成一角度。
触须雌蚊甚短,短于喙之半,雄蚊则比喙长,
  翅多无黑白斑,
  足多无白环,
  停息时体与喙有角度,
  体与停落面平行。
触须雌蚊同库蚊,
  雄蚊与喙等长,
  翅无黑白斑,
  足有白环,
  停息时同库蚊

生理生态

  1.孳生习性 成蚊产卵的地点就是幼虫的孳生地,蚊虫孳生地的区分在调查和防制上有重要的意义。各种蚊虫对孳生环境有一定的选择,可分为5种类型:
  (1)田塘型:田塘型主要包括稻田、沼泽、芦苇塘、各类池塘、草塘、人工湖等大型或较大积水场所,是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的主要孳生地。
  (2)缓流型:缓流型主要包括清洁的小溪、灌溉沟渠、溪床、积水梯田、渗水坑岸边等,是微小按蚊的主要孳生地。
  (3)丛林型:丛林型主要包括丛林浓荫下的山溪、蔽荫的山涧溪床、石穴、泉潭等小型清洁积水体,是大劣按蚊的主要孳生地。
  (4)污水型:污水型主要包括洼地积水、阴沟、下水道、污水坑、沙井、浅潭、清水粪缸、积肥坑、污水池,是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主要孳生地。
  (5)容器型:包括积水的人工容器(如缸、罐、坛、桶、盆、碗、瓶、盒、废旧轮胎等)和植物容器(如树洞、竹筒、叶腋、椰子壳等可以积水的部分),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主要孳生地。
  2.成蚊交配 蚊羽化后1~2天便可交配,交配常在未吸血之前。交配是在群舞时进行的,群舞(group dancing)是几个乃至几百、数千个雄蚊成群地在草地上空、屋檐下或人畜上空飞舞的一种性行为。雌蚊飞入舞群即与雄蚊完成交配,然后离去。通常雌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
  蚊的活动主要是指寻觅宿主吸血的行为,其活动能力与温度、湿度、光照及风力等有关。多数蚊种在清晨、黄昏或黑夜活动,伊蚊多在白天活动。在我国偏嗜人血的按蚊,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其活动高蜂多在午夜前后。兼嗜人畜血的多在上半夜,如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吸血活动始于日落后0.5~2小时,可持续至黎明5时,吸血高峰通常在上半夜。
  3.吸血习性 雄蚊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雌蚊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卵巢才能发育、产卵,同时在吸血过程中获得病原体而成为传播媒介。
  蚊虫对宿主的选择性因蚊种而异。大劣按蚊、嗜人按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嗜人血;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等偏嗜家畜血。偏嗜人血的蚊可兼吸动物血,嗜吸动物血的也可兼吸入血。即使是同一蚊种,其吸血习性也可发生变化,如在海南岛的微小按蚊主吸人血并内栖, 而大陆的微小按蚊则不同程度地吸取家畜血液并外栖。这种差别也反映在它们的媒介效能上,即偏嗜人血的蚊,传播人体疾病的机会较多,往往是蚊媒疾病的主要媒介。因蚊能兼吸人和动物的血,故能传播人兽共患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黄热病。蚊吸血习性是判断蚊与疾病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4.生殖营养周期和生理龄期 蚊每次从吸血到产卵的周期称为生殖营养周期(gonotrophic cycle)。生殖营养周期分3个阶段:①寻找宿主吸血;②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③寻找孳生地产卵。三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主要决定于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的速度,并受栖息场所内的温度和湿度影响。正常情况下,两次吸血的间隔时间与其卵巢周期发育相一致,称为生殖营养协调,通常约为2天。但也有个别蚊种需吸血2次以上才使卵巢发育成熟。一般蚊一生中有生殖营养周期3~7次,产卵总数几十个至几百个不等。雌蚊的生殖营养周期的次数是蚊虫存活时间的一个度量指标,称为生理龄期(Physiological age)。蚊虫每排卵一次,在卵巢小管上就留有一个膨大部,所以根据卵巢小管上膨大部的数目多少,可判断雌蚊的生理龄期。生理龄期的次数越多,传播疾病的机会也越多,故生理龄期的判断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5.栖息习性 雌蚊吸血后即寻找比较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栖息。室内多栖于蚊帐内、床下、屋角、门后、墙面及杂物上。室外多栖于草丛、洞穴、树下及人畜房舍附近的农作物中。栖性大致分为3类:①家栖型:蚊吸饱血后仍停留室内,待胃血消化、卵巢成熟才飞离房舍,寻找产卵场所。如淡色库蚊、嗜人按蚊。②半家栖型:吸血后稍在室内停留,然后飞出室外栖息。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③野栖型:自吸血至产卵完全在野外。如大劣按蚊。此分型并非绝对,即使同一蚊种,因地区、季节或环境的不同,其栖性也会改变。蚊虫的活动和栖息习性关系到杀虫剂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处理的效果。
  6.季节消长和越冬 蚊的季节消长与温度、湿度和雨量等密切相关。我国气候南北悬殊,各蚊种季节消长亦不同。即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蚊种,或不同地区的同一蚊种,也因蚊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季节消长情况。如中华按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每年3月初出现第一代幼虫,成蚊密度在5月起始上升,7月达高峰,9月以后下降;但在台湾省每年4月至9月间有两个高峰。我国大多数地区在6~9月是成蚊密度高峰季节。媒介蚊虫的季节消长与疾病流行的季节有关。
  越冬是蚊对气候季节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适应现象。蚊本身规律性生理状态受到阻抑,进入休眠或滞育状态。以成蚊越冬的雌蚊表现为不吸血,卵巢停止发育,脂肪体增大,隐匿于山洞、地窖、墙缝、暖房、地下室等阴暗、温暖、潮湿、不通风的地方,不食不动,新陈代谢降至最低点;到次年春暖时,蚊开始复苏,飞出吸血产卵。以成蚊越冬的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等;以卵越冬的多见于伊蚊,嗜人按蚊也可以卵越冬;以幼虫越冬的多见于清洁水体孳生的蚊种,如微小按蚊,骚扰阿蚊的幼虫也能越冬。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全年平均温度均达10℃上,蚊虫无越冬现象。越冬机制复杂,受外界因素如温度、光照、内分泌调节、种的遗传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疾病病种

  蚊类不仅吸血骚扰,而且传播多种疾病,在我国,重要的传病蚊种如下:
  1.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us)成虫灰褐色,雌蚊触须较细,末端两白环宽,常相互连接;翅前缘基部一致暗色;后足跗节仅有窄端白环;腹侧膜上无T形暗斑。该蚊是我国独有蚊种,分布在北纬34°以南地区,主要孳生于植物遮荫较好、水质清凉的静水或缓流小积水中,如稻田、茭白田、水坑、灌溉沟等。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传疟作用高于中华按蚊。
  2.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sis)雌蚊触须具4个白环,顶端2个宽,另2个窄;翅前缘具2个白斑,尖端白斑大;腹侧膜上有T形暗斑;后足1-4跗节具窄端白环。分布于除新疆和青海以外的全国各省区,是广大平原,特别是水稻种植区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虽然不是高效的传播者,但由于种群数量大,可引起暴发性流行。幼虫主要孳生于缓流清水中,如小溪、沟渠、渗出水等。
  3.微小按蚊(An.minimus)棕褐色小到中型蚊种。雌蚊触须具3个白环,末端两个白环等长并夹一约等长的黑环;触须后半部有一较窄白环,上述黑、白环也可有变化;翅前缘具4个白斑;各足跗节一致暗色。分布在北纬 32°以南山地和丘陵地区,是该地区疟疾的主要媒介。
  4.大劣按蚊(An.dirus)灰褐色中型蚊种。雌蚊触须具4个白环,顶端白环最宽。翅前缘脉具6个白斑,第6纵脉有6个黑斑。各足股节和胫节都有白斑,后足胫节和第1跗节关节处有一明显的宽白环。大劣按蚊是热带丛林型按蚊,主要孳生于丛林边缘荫蔽的溪床积水、浅潭、小池等处。大劣按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以及云南西部和 广西南部的少数地区,通常有较高的自然感染率,是海南岛疟疾媒介防制的主要对象。
  5.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和致倦库蚊(Cx.P.quinquefasciatus)褐色、
  红棕或淡褐中型蚊种。成蚊的共同特征是:喙无白环;各足跗节无淡色环;腹部背面有基白带。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的形态、生态习性近似,但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不同,以北纬32~34°分界,致倦库蚊分布在南方广大地区,淡色库蚊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在分界区可有它们的中间型。两者都被称作“家蚊”,是室内常见的刺叮吸血蚊虫,是城市灭蚊的主要对象之一。幼虫主要孳生在小型,特别是污染的坑洼、水沟以及容器积水。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媒介。
  6.三带喙库蚊(Cx.tritaeniorhynchus)棕褐色小型蚊种。喙中段有一宽阔白环,触须尖端为白色;各足跗节基部有一细窄的白环;第2—7腹节背面有基部淡色带。广布除新疆自治区以外的全国各省区,是绝大多数地区稻田蚊虫的优势种,但也广泛孳生在沼泽、池塘、灌溉渠、洼地积水等处。雌蚊人畜血液兼吸,而偏吸牛、马、猪、犬等血液,是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
  7.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中小型黑色蚊种,有银白色斑纹。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从前端向后伸达翅基水平的小盾片前而分叉。后跗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分布较广,北达沈阳(约北纬41.8°),西北至宝鸡,西南到西藏自治区,但以北纬34°以南为常见,多孳生在居民点及其周围的容器(如缸、罐、盆、废弃轮胎等)和植物容器(如竹筒、树洞等)以及石穴等小型积水中。
  8.埃及伊蚊(Ae.aegypti)深褐或黑色而具银白色或白色斑纹的中型蚊种。中胸背面两肩侧有一对由白宽弯鳞形成的长柄镰刀状斑,两白斑之间有一对金黄色纵线,形成一弦琴状斑纹。分布限于北纬 22°以南的海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台湾省的南部。主要孳生在室内及其周围容器积水中。雌蚊偏吸人血,而且在一个生殖营养周期中有多重吸血的习性,因而增加了传播疾病的机会。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的媒介。

防制原则

  由于蚊虫的抗药性愈来愈严重,加之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及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单纯依赖化学灭蚊的做法已不可取,当前多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包括环境治理、化学防制、生物防制及法规防制等。
  1.环境治理 通过环境处理和环境改造改变孳生环境。对稻田型孽生地的处理,宜采用间歇灌溉、铲除岸边杂草和稻田养鱼;对污水型草生地处理,可通过疏通下水道、污水沟、改阳沟为暗沟并封闭、污水井加盖、填平污水池等方法达到减少蚊虫孳生地的目的。对容器型孳生地则需采用搞好环境卫生,平洼填坑、堵塞树洞、处理竹筒、翻缸倒罐及清除废弃器皿、加强轮胎堆放的管理等措施。
  2.化学防制 双硫磷、倍硫磷、毒死摔、杀螟松和辛硫磷等是杀灭蚊幼虫的主要药物。灭成蚊有下列方法:
  (1)室内速杀:通常采用化学药物复合配合剂,用喷雾器、气雾罐等器械喷洒室内或蚊虫栖息场所。气雾罐的复合剂配方通常由击倒剂、致死剂、增效剂以及香精、去臭煤油和抛射剂等组成。
  (2))室内滞留喷洒灭蚊:多用于媒介按蚊的防制,是防制疟疾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家栖蚊类有明显效果。常用的滞留喷洒杀虫剂有DDT、马拉硫磷、甲嘧硫磷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可湿性粉剂配制的水悬剂适于喷洒吸水性强的泥墙、砖墙,乳剂适用于木板、水泥等表面光滑的墙面。
  80年代起,在我国使用溴氰菊酯或其他拟菊酯类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喷洒蚊帐,经现场试验,对降低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及大劣按蚊密度和控制疟疾发病率效果明显,是近年抗疟工作中媒介防制的重要进展。
  (3)室外灭蚊:一般用于某些蚊媒病,如登革热或乙型脑炎流行时,进行区域性或病家室内外及其周围处理。在疫区大面积采用超低容量喷洒法快速灭蚊,在居民点一般用辛硫磷及马拉硫磷合剂;在村庄周围可用马拉硫磷乳油。
  3.生物防制 生物防治包括放养食蚊鱼类和施放生物杀虫剂。例如在水沟、水池、河溪放养柳条鱼,在荷花缸、太平缸及宾馆公园内的小型水池放养观赏鱼类,在饮用水缸放养塘角色、尼罗非鱼、中华斗鱼,在稻田内放养鲤鱼、非洲鲫鱼以及在灌溉沟内放养草鱼等。对一时不能改造的污水池、蓄水池、消防池以及城市的一般水池可采用投入化学杀虫剂或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i-14株或球形芽胞杆菌(B.sphaericus,Bs)制剂的方法。
  4.法规防制 利用法律或条例规定防止媒介蚊虫的传入、对蚊虫防治进行监督以及强制性的灭蚊。特别要加强机场和港口的检疫,防止媒介携带入境,通过运输工具扩散。

生活习性

  蚊子还有着以下的生活习性
  1. 孳生习性
  蚊虫都孳生于水中,不同性质的水质和积水类型孳生不同种类的蚊虫。治理或改造孳生地是防蚊的制本措施。
  水体类型 主要孳生蚊种
  严重污染水体,如粪坑、粪池等 骚扰阿蚊
  轻度污染水体,如污水坑(沟)、清水粪坑,洼地积水等 致倦库蚊、淡色库蚊
  面积较大的清洁水体,如稻田、荷溏、沼泽、灌溉沟等 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
  清洁而流动水体,如山溪或溪床等 微小按蚊
  小型自然水体,如树洞、竹筒、坛、罐等积水 白纹伊蚊、仁川伊蚊
  家宅内外的器,如水缸、椰子壳积水等 埃及伊蚊
  2. 吸血习性 蚊也是通过吸血传播疾病的,了解蚊的吸血习性能察知其与疾病的关系。
  只有雌蚊才吸血,雌蚊必须吸血其卵巢才能发育,繁衍后代。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温、湿度,光照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蚊的吸血活动。气温在10°C以上时开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爱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格的选择性,故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
  3. 栖息习性 掌握蚊的栖息习性是制定灭蚊措施的依据。
  蚊羽化后和吸血后均须寻找地方栖息,一般讲蚊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如屋内多在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丛、山洞、地窖、桥洞、石缝等处。
  据吸血后栖息习性不同把蚊分为以下三种:家栖型: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半家栖型: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等吸血后有些在室内,有些到室外栖息。野栖型:如大劣按蚊、白纹伊蚊等吸血后要飞到室外消化胃内的血液。

蚊子寿命

  蚊子的寿命,在自然条件下雄蚊交配后约 7-10 天,但在实验室可活到 1 至 2 个月;
  雌蚊至少可活 1 至 2 个月,在实验室曾活到 4 个月。

蚊子危害

  在蚊子中,最可恶的要算吸人血的蚊子。雌雄蚊的食性本不相同,雄蚊“吃素”,专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茎、叶里的液汁为食。雌蚊偶尔也尝尝植物的液汁,然而,一旦婚配以后,非吸血不可。因为它只有在吸血后,才能使卵巢发育。所以,叮人吸血的只是雌蚊。
  蚊子的一对触须和三对步足上,分布着很多轮生的感觉毛,每根感觉毛上密集地排列着圆形或椭圆形细孔。黑夜里,蚊子可以凭着这种传感器感知空气中人体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碳,在1‰秒内作出反应,就能正确敏捷地飞到吸血对象那里。蚊子在吸血前,先将含有抗凝素的唾液注入皮下与血混和,使血变成不会凝结的稀薄血浆,然后吐出隔宿未消化的陈血,吮吸新鲜血液。假如一个人同时任意给1万只蚊子叮咬,就可以把人体的血液吸完。
  蚊子吸人血,还会“挑肥拣瘦”,专门寻找合乎“口味”的对象。蚊子在熟睡的人们的枕边“嗡嗡”盘旋时,依靠近距离传感器来感应温度、湿度和汗液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所以雌蚊首先叮咬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因为体温高、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 疟疾又称瘴气。据1935年卫生署的调查,在瘴气盛行的区域里,居民血液内有疟原虫的占50%,患恶性疟疾的占72%。1936年江苏皋县因患疟疾死亡二万人左右,1876年开凿巴拿马运河时曾因黄热病及疟原死了无数的工人,以致1889年不得已而停工。后经昆虫学家解决了蚊子的问题才得以继续完成运河工程。1930年远东热带病医学会的报告指出:泰国每年死于虎口约50人,而死于疟疾者达五万人。
  蚊子是怎样把病原传入人体的呢?当疟蚊吸食患有疟疾病人的血液,也把其中的疟原虫(疟疾的病源)吸进体内。它们再咬人时,疟原虫又从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咬者的体内了。十天以后,疟原虫开始在接近皮肤的血管内出现。它们在患者的红血球内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原虫,这些小原虫破坏红血球并释放一种毒素。每个小疟原虫又侵入其它红血球而继续繁殖,使得病人体内疟原虫和毒素越来越多,引起患者发冷和发烧。得了疟疾的病人首先发冷,全身抖个不停,但体温表测验体温是高的。大约经过一小时,病人才觉得发烧,这时体温继续上升,三、四小时之后开始出汗、体温下降,再过几小时病人觉得松快,病好像过去了,其实这时小原虫已侵入新的红血球,又开始繁殖。当疟原虫再次破坏红血球而出时病人又发病而形成第二回合。除非获得适当的治疗否则这种发作将有规律地继续下去而令人痛苦不堪。疟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病人身体衰弱,工作效率低,严重时还会丧失生命。目前用药品已可治疗和预防此病,但最好的办法是消灭传染这种疾病的蚊子--疟败。
  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患者有发烧、头疼、呕吐,抽风、昏睡、昏迷等现象。治疗上没有特效药品,所以病死率相当高。
  蚊子咬吸了合有本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后,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可以使被咬者发病。传染这种病的蚊子叫库蚊和伊蚊。防治本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注射疫苗、防治传染外,必须大力进行灭蚊,消灭传播者。此外,库蚊和按蚊还传播丝虫病(象皮肿)。
  我国能传播疾病的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据不完全统计,1929年的1年内,全世界因患疟疾致死的约200万人。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
  在夏天适宜的环境里,雌蚊将卵产在水中,一二天后就孵化成幼虫,叫孑孓。孑孓经过四次蜕皮后变成蛹,蛹继续在水中生活两三天,即可羽化成蚊。完成一代发育大约只要10—12天,一年可繁殖七八代。
  科学家们从很早以前就发现二氧化碳对蚊子有很强的吸引作用, 但是,仅仅是二氧化碳还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因为事实表明毕竟蚊子更爱叮咬人们的手臂和腿脚。因此,二氧化碳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是皮肤肯定还释放了其他对蚊子更充满诱惑力的物质。
  科学家发现蚊子对一些混合物的反应非常剧烈,在他们所实验的346种物质中有三种特殊化学物质的混合在实验中每次都能吸引90%的蚊子。而伯尼尔发现他自己的胳膊和手却只吸引7只蚊子。“而有时候将30种物质混合蚊子却一点都不被吸引”,伯尼尔说。但是,在这项实验中科学家们始终没有发现任何可以100%吸引蚊子的引诱剂。
  研究人员还发现可以释放出类似人的体味的混合物对蚊子有更高的吸引力。但是,这离制造出更好的引诱剂还差得很远。因为引诱剂必须得比在它附近的人体对蚊子更具吸引力才能达到效果,伯尼尔等人说“接近人体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们到现在还无法做到。”
  消灭蚊子是保证人的身体健康,避免疾病传播的关键。蚊子的-生经过卵, 幼虫(孑孓),蛹、成虫四个时期。蚊喜欢把卵产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在温暖的季节里,卵大约三天就可孵化为孑孓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它们靠着身体尾端的两个气孔靠近水面吸取空气。孑孓经过蜕皮,最后停止吃东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大约两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虫(就是蚊子)飞出来。雌雄交配大多在清晨或傍晚,先是雄蚊围绕矮树顶,屋檐、窗口或空旷处成群结队地飞,雌蚊看准机会加入队伍,在飞行中很快进行交配。雄蚊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后必须吸血(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只有雌蚊才能传播疾病。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一次卯,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每次200-300粒,所以早期消灭一只蚊子,等于消灭了几百只,上千只。知道蚊子的生活史与繁殖场所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大力灭蚊。蚊子的幼虫最易扑灭,因为孑孓必须生活在水中,如能填平低地,疏导积水,经常清理存水的器血,孑孓无处生存,灭蚊就一定会收到好效果。
  黄昏天暗蚊子开始往屋内飞,所以这时灭蚊效果最好。而屋内墙角、天花板、床底和座椅背后等是蚊子最喜欢躲的地方,因此,喷射气雾剂的时候,要特别留意。

应对方法

  在了解蚊子的生活习性之后,那么有什么对付蚊子的好方法呢?下面就教几招:
  物理驱蚊第一招 :消灭蚊子生存环境 (对于在宿舍就无办法啦,下面太多草同垃圾)
  有的居住环境差,周围死水多,需要经常喷药,这不仅灭蚊难度大,还会因此花费很多钱。所以不妨用一些物理方法灭蚊。
  解决办法:及时清理垃圾,不要留死水。
  物理驱蚊第二招 :肥皂
  关上门窗,在窗前放置一个盆子,盆中加点混合洗衣粉的水,第二天,水盆中就会有一些死去的蚊子”。
  每天持续使用这种方法,几乎可以不用再 喷杀虫液去杀蚊子了。而且 蚊子也会越来越少。
  物理驱蚊第三招 :大蒜维生素B
  还有两件驱蚊的制胜法宝,您不可不试,这就是大蒜、(花生)维生素B 。
  物理灭蚊第四招 :盐水牙膏
  如果你一不小心还是被蚊子给咬了,也不要急着用手抓。来一点盐水或牙膏,涂在患处可以迅速帮你止痒。
  我们看看另一种办法——把用过的失去药力的蚊香药片,轻轻滴上几滴风油精,插上电源,就能达到较强的驱蚊效果,又节约药片。遇上停电还可以把用过的一两片药片,一块点燃,几分钟后,就能起到驱蚊灭蚊的效果。
  蚊毒遇到高温即可解,被蚊子咬过后,蚊毒最怕高温,立即用热毛巾敷5分钟就可以了。或者用热水瓶瓶塞(瓶里面当然要有热水)稍烫,点敷小包,以不烫伤为准。3-5分钟即可。
  以上省钱灭蚊法你也可以试试。如果你习惯使用喷雾剂对付蚊子,就要选择最佳时间和重点部位来灭蚊。

传播肝炎

  生物通编译:一些无法解释的丙型肝炎感染病例可能是由于蚊子叮咬引起的吗?研究者发现病毒可以在蚊子的细胞中结合并进行复制,为这一可能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证据。但是,许多专家不同意蚊子可以传播丙肝病毒的观点。
  全世界大约有17000万人被丙性肝炎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导致患者的肝脏炎症,从而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病毒是通过感染的血液制品和污染的针头传播的,但是在大约20%的感染者中不存在这样的危险因素。丙性肝炎属于黄病毒属,而这个属的病毒中包括可通过昆虫传播的病毒,如西尼罗病毒,登革热病毒和黄热病毒。这一点使得由法国Université Joseph-Fourier Grenoble I in La Tronche的Emmanuel Drouet领导的一个研究组开始怀疑是否丙性肝炎病毒可以在蚊子细胞中复制。
  研究者们从一个丙性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体内分离到病毒,并将其加入到Aedes pseudoscutellaris蚊子的细胞和非洲绿猴的肾细胞中,这两种细胞系都是其它黄病毒常用的培养细胞系。在今年5月出版的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中,这个研究组报道说通过测定感染后长达28天时间内的病毒的RNA水平,病毒可以结合蚊子和猴的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相反在人B细胞活肝癌细胞中大约一周后感染失败。Drouet说,这可能表明蚊子传播丙型肝炎病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还没有人在蚊子体内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美国军队感染性疾病医学研究中心的昆虫学家Michael Turell说,由于丙型肝炎病毒与黄病毒之间的关系,这种病毒能够在蚊子细胞中复制并不令人感到出乎意料。
  许多科学家强烈反对蚊子可以传播丙型肝炎的看法。他们指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没有地域或季节分布的特点,而这些是蚊子传播的特征。他们认为目前一些无法解释的病例可能仅仅是性传播或者隐瞒了吸毒的事实。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David Thomas说:“现在仍然缺乏蚊子传播这种疾病的证据。”

驱蚊方法

  赢家生活小参谋:有关专家建议,夏季不妨采用以下安全且天然的驱蚊方法:
  1.用蚊帐或纱窗把蚊子隔绝在外,蚊帐既能避蚊又能防风,还可吸附飘落的尘埃,尤其适合儿童。纱窗则可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同时让有害的烟雾流到室外去。
  2.在卧室内放置几盒揭盖的清凉油和风油精,或摆放一两盆盛开的夜来香、茉莉花、米兰、薄荷或玫瑰等,蚊子会因不堪忍受它们的气味而躲避。
  3.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开灯后蚊子会因惧怕橘红色光线而逃离。
  4.用空酒瓶或口盅装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酒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会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
  5.生吃大蒜、口服维生素B,通过人体生理代谢从汗液排出体外,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
  专家提醒,使用驱蚊草驱蚊时,在15平方米左右的室内,放置一盘株高30厘
  米左右,叶片数量在40片以上的驱蚊草,效果最好。针对驱蚊草的特性,养护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驱蚊草比一般花木好养护,且较耐有机肥,生命周期可达8年以上。
  平时要注意多通风,多光照,保持泥土疏松湿润。白天不用时,可放在明亮通风
  的窗台或阳台上,最好每天能接受一两个小时的阳光直射。
  第二,晚上蚊子要出现时,把驱蚊草放在房间中间。使用前,用专用小型喷
  雾器把水均匀地喷在叶片的正反面上(不喷水,效果不佳),半小时后再喷一次。
  第三,使用过程中,最好换用较大的花盆。驱蚊草根系发达,可从花盆中吸
  取较多有机质,还要注意经常保持泥土湿润,一周左右浇一次透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驱蚊草只有驱蚊作用,对蚊子没有杀死功能。为防止蚊
  子产生适应性,在使用的最初两天,要对房间彻底灭蚊。这样,才能将蚊子拒之
  门外。

同名游戏

  
  

PS2

英文名称:Mister Mosquito
  日文名称:蚊 (ゲーム)
  中文名称:蚊
  游戏平台:PS2
  游戏容量:CD X 1
  游戏类型:3D ACT
  游戏人数:1人
  游戏语言:日语、英文
  发行区域:日本、美国
  发售日期:2001年6月21日(普通版)、2002年6月27日(廉价版)
  发售价格:5,800円(普通版)、3,000円(廉价版)
  制作公司:ZOOM
  发行公司:SCE
  推荐年龄:全年龄
  游戏销量:16万套
  「游戏介绍」
  
  

2001年SONY推出的一款PS2游戏《蚊》,以其惊人的创意获得了不少玩家的青睐。而且此作也是日本游戏史上名字最短的作品。
  游戏主角是一只小蚊子,在夏天时飞进山田家长住,可是蚊子想储存过冬时的生活能量,她唯一的办法是吸取山田一家人的血液,不过只要是人类都很讨厌居家害虫,尤其是会需血的蚊子,小蚊子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才能吸到血。
  本作是这样一款让你以蚊子的角度冒险的游戏,虽说是当一只蚊子,其实本作的本质是开飞机!不过模拟小蚊子吸血不如想象中简单,既要无声攀上人体,又要小心的吸取血液,山田家人还会用手与道具攻击蚊子。飞行中,画面会有锁定窗口提示玩家是否可以停靠人体与吸血,也会有心电图提示蚊子人类的警觉心,吸足指定的血液量即可过关。玩家还要注意自己的体力,如果蚊子被人类追赶的时间过久也是会晕倒的。同时也要注意蚊香、灭蚊器、灭蚊喷剂等东西的威胁,可以说主角蚊子先生的冒险相当有挑战。
  蚊子吸血的对象是山田一家人,是父母加上年轻的山田小姐一家3口,每个人生活特性与注意力,像是山田爸爸喜欢看电视,家中平常穿着的衣服很少,下手的空间很多,不过他的注意力可能很敏锐,相信这是一款挑战性极高游戏,玩家冒险时可要步步为营。

蚊2:让我们去夏威夷吧!

  
  

  

英文名称:Ka 2: Let's Go To Hawaii
  日文名称:蚊2 レッツゴーハワイ
  中文名称:蚊2:让我们去夏威夷吧!
  游戏平台:PS2
  游戏容量:DVD X 1
  游戏类型:3D ACT
  游戏人数:1人
  游戏语言:日语、英文
  发行区域:日本、美国
  发售日期:2003年7月3日
  发售价格:5,800円
  制作公司:ZOOM
  发行公司:SCE
  推荐年龄:全年龄
  游戏销量:2万套
  「游戏介绍」
  
  

以未有过的角色与独特的系统设计,造成风潮的人气名作《蚊》终于推出最新续作,游戏内容为饱受蚊虫骚扰的山田一家时赢得大奖,获得了免费夏威夷度假的机会。没想到在收拾行礼时居然把老朋友蚊子先生也带上了。山田一家在好朋友布朗先生家里住下了,在这里除了有身穿性感比基尼的布朗女儿爱丽思之外,还有蚊子先生的夏威夷同行。这下山田和布朗一家都要不得安宁了。这次研发小组除了原有的日本蚊子之外,还新增加了一只夏威夷蚊子;墨镜、背上的星条旗MARK以及头上的一束金发,当然在剧情模式的方面,也会有不一样的发展;说不定也许会有两只蚊子一起合作的场面。
  本作中还将会加入“人体要害系统”。当玩家在执行吸血的任务时,还要随时注意画面左上方的吸血重点提示;这时所提示的部位,即是该对象此时的要害,若能成功命中,玩家将可一次吸到大量的血喔!

同名歌曲

歌曲概述

  《蚊》是中国香港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的一首音乐作品,它收录在Beyond于1998年发行的粤语专辑《不见不散》内。该作品的词作者为李焯雄,曲作者为黄贯中,演唱者为Beyond。

基本信息

  歌名:蚊
  作词:李焯雄
  作曲:黄贯中
  演唱:Beyond
  编曲:Beyond
  发行年代:1998年
  所属专辑:《不见不散》

歌词信息

  天生不讨好 我犹如蚊蛭飞舞 出身多低等多粗糙
  冲天飞多好 我也曾信这一套 一巴掌差点不终老
  不空想不制造烦恼 不多想不锻炼头脑 只想温饱想性命能保
  打 都想打我
  亲 都不亲我
  我只想好好地过 我却要与我性命拔河

作者介绍

  黄贯中:中国香港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的主音吉他手,其籍贯为广东省台山市。黄贯中在童年时十分喜爱绘画并曾立志成为画家,中学毕业后就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类时因通过鼓手叶世荣的介绍而认识了黄家驹等人,并担任Beyond首次音乐会平面设计工作,其后更成为该乐队的一员;黄贯中除了弹吉他之外,也会不时担任乐队的美术工作。黄家驹意外去世后,他与Beyond其他成员继续以乐队名义发展;Beyond解散后,他正式开展自己的音乐事业。除了幕前演出,近年来积极从事幕后制作,成立自家制作公司,并为其他歌手创作作品及监制。
扩展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