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测测您有多幸福 ?

 穷人饿了 2010-11-12


                                   测测您有多幸福 ?

精神和心理 2010-02-10 20:16:50

真正的财富在哪里?在自己的心里。我心里生起智能,智能就是我的财富;我心中生起满足感,满足感就是我的财富;我心中生起惭愧心,惭愧心就是我的财富;我心中生起禅定,禅定就是我的财富;我心中生起般若智能,般若智能就是我的财富。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在心外寻找财富,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

主观幸福感的感觉、感受;它应该包括:

满足感——理想和目的得到实现,欲望和需要得到满足,产生心满意足的感受;

成就感——事业有成,实现了自我价值,满杯豪情,无愧人生;

轻松愉悦感——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心情舒畅;

怡然自得感——心境平和,安祥恬适,自娱自乐;

和谐欢乐感——与家人、友人和谐和睦相处,欢声笑语,屈膝畅谈,乐在其中;

心旷神怡感——面对绿水青山,良辰美景,陶醉超然;等等。

  培养主观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就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小男孩得到奥特曼玩具、毕业生找到工作、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可对幸福的感知却不是这么简单。    

  物质富足并不代表幸福

 据教育部发布的《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显示,在全国20个省市40个城乡的居民中,只有44.9%的被访者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但有62.3%的被访者“有时”、“经常”甚至“整天”感到焦虑不安。此外,纵观2003至2005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幸福度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对自己总体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幸福指数正逐年下降。

 看到这些数字,我们不禁迷惑,当初曾有多少人幻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而时至今日,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不要说电话了,就是手机也已进入了智能时代。可人们幸福感和满意度却在下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因为工业社会的加速发展必然会导致压力的增强,而个人的压力越高,幸福感就越低。现在职场的关键词,如“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无不是焦虑与疲惫的代名词。

 主观幸福感帮我们确立目标

  在心理学上,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换言之,幸福就是要培养体验快乐、知足、感激等情绪的能力,并确立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如,一位太太买到了梦想已久的房子,可当她听到亲朋好友买了更大的房子,她的幸福感就骤然降温。一天,孩子问她,“什么是幸福?”她说:“你有爱你的爸爸妈妈,这就是幸福!”女儿又问;“妈妈幸福吗?”她顿悟了,其实幸福就是拥有的一切以及能够实现的目标。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施奈德研究发现,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更能寻求各种方法实现目标。而培养自身的主观幸福感,就是学会多看看身边快乐满足的事,学会脚踏实地追求切近的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凯斯就主观幸福感提出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心灵旺盛与心灵枯萎。心灵旺盛指人有能力创造或维持主观幸福感。心灵旺盛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对生活感到满意,感到生活有意义,自己有能力战胜压力。心灵枯萎的人则相反。    

  主观幸福感让人内心平静   

  2000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上海青年陆幼青,在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人生的最后100天中,把对人生的感受陆续在网上发表。陆幼青妻子时牧言说:“我先生有一句话写得特别好—— 生命

因为有结局才绚丽。”陆幼青即使到了人生的尽头,仍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并竭力维持着这份幸福,这是对主观幸福感最有力的诠释。  “我们虽不能改变压力,但能改变对压力的态度。”下面10个方法会帮你增强主观幸福感。学会多笑,假装快乐,也就真的变快乐了;学会忘记,尽量将烦恼驱除出大脑;学会幽默,发现快乐,从容面对生活的烦恼;学会模仿,寻找生活中的乐观高手,以此为榜样来改变自己;学会应付,问题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增强自信,在生活中寻求成功体验;增强交往,多与人分享苦与乐;增强运动,多锻炼身体,在文体活动中化解烦恼;增强兴趣,增强生活的乐趣;神交古人,寻找古今中外的乐观高手,阅读其传记来改变自己。

   主观幸福有关资料

Dodge的幸福理论提出已有70年的历史,关于个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研究亦是心理学界重视个人生活质量研究的一个明显标志,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外学者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主要是简单描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人口统计项目;第二阶段是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2,3],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第三阶段则是研究方法的探索。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关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的研究已初见成效,这些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概述

    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它专指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有满意与否或满意程度高低的不同评价,这些不同的评价与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期望值有关,因此,它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识、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主观幸福感有多项衡量指标,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评价,是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度;

(2)积极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

(3)消极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但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

4]。其中,认知评价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作为认知因素,它是更有效的肯定性衡量标准,是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另一个因素

[5]。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观性,以评价者自定的 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

(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3)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6]。

    2 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理论。早期理论建构的重点在于证明外部因素如事件、情境和人口统计项目是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如Diener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作了区分,但研究发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后来的研究主要着力于内部因素,即个人内部建构决定生活事件如何被感知,从而影响幸福体验。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Diener[1,7]概括出适应理论、社会比较理论、价值观和目标理论等。吴明霞[5]对国外近30年来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进展进行了总结研究。总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理论。

    2.1 目标理论

    目标是情感系统重要的参照标准,它影响情绪,影响主观愿望和快乐,检验它可以很好地了解人的行为。目标种类、结构、向目标接近的过程和目标达成,都影响个人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我们用以达到目标的策略的成功与否,明显地影响着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满意程度。尽管有目标并不能保证快乐,但有明确目标并努力工作从而成功地达到目标的人,他们显示出的快乐超过了那些没有目标或达到目标时有困难的人。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能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追求目标并达到可行程度时,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即目标必须与人的内在动机或需要相适宜,才能提高主观幸福感。自我接受、助人、亲和性等有关的内在价值目标,是自然需要和生长需要的表达,比美貌、名誉、金钱等外在目标,对主观幸福感意义更大。

 2.2 期望值理论

    个人在进行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时总是与一定的标准相对比,其实这一标准就是个人的期望目标。若目标实现了,则主观幸福感的值高,反之则值低。但事实上,过高的期望值对个人生活的满意度是不利的。Wilson提出,高期望值对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威胁[5]。然而,在决定主观幸福感时,期望的内容比期望实现的可能性更重要。测量被试期望目标的信心时,对实现内在期望(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估计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达到外部期望(名誉、金钱)的可能性估计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5]。因此,期望值并非最好的主观幸福感预测指标,而期望值、现实条件与个人外在资源(权力地位、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和内在资源(气质、外貌等)是否一致,可以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8]。

    2.3 社会比较理论

  早期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对比的结果,即个人与周围人比较,如果自己优于别人则感到幸福[5]。在进行社会比较的过程中,人格特质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幸福的人常作向下比较,由于优于别人而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感到不幸的人既作向上也作向下比较,因而处于一种比较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即中国人所讲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况;乐观者倾向于注意比自己差的人的数目,以此评价自己在某一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知足常乐”,悲观者则相反。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层次多样化,使得进行比较的信息呈现出多样性,加之人们运用信息的方式存在差异,因此社会比较理论的内容日益丰富和复杂化。

    2.4 人格―环境交互作用理论

    有些收养和双生子研究表明,客观情景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限,而基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但Veenhoven认为,影响主观幸福感平衡水平的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因而主观幸福感既有类似特质的又有类似情景的特性[9]。因此,基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即基因因素影响人的行为,增加经历某种生活事件的可能性,在某种情境下,使某类独特行为反应更可能发生,从而影响主观幸福感[5]。后来的研究发现,如果说人格因素不是主观幸福感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6]。人格特质对情绪的影响可以被情境削弱或强化,因而其影响超出直接的主效应;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Diener等人提出三个主观幸福感交互作用模型[9],即交互作用的加法模型、较复杂的交互作用动力模型、人格影响情境从而增加或减少主观幸福感的模型。交互作用的加法模型认为,非独立变量的变异来源于个人、情境和二者交互作用的变异。一些人对积极情感反应的心理倾向性强,积极事件的发生会带来更加强烈的幸福感,幸福感需要人格和环境相结合才能产生。较复杂的交互作用动力模型认为,人格和情境是两个既独立又依赖有着双向因果联系的变量,个人根据其人格特质选择情境。在决定情感方面,人格―情境一致不如人格―具体参与行为一致重要,因而,环境特征、个人行为和人格特点交互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第三个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人格产生情境,情境增加或减少整体幸福感。

    2.5 适应和应对理论

    现代主观幸福感理论的中心概念是适应或习惯化[5]。Helson对适应的解释为:对重复出现的刺激反应减少减弱;重新建构有关刺激的认识,以及刺激对生活影响的认识。这种适应或习惯化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总是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对自己生活的相对满意度。但适应更多的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心理生理过程。应对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具有理性行为、精神信仰;给普通生活事件予以积极意义、对事件进行积极评价、问题焦点式应对以及寻求帮助等有效的应对策略的人,其主观幸福感水平高[5]。

以上理论显示出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化和研究领域的拓宽,同时众多的研究探索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为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3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国外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个人气质特征、认知方式、目标、文化背景、适应、应对策略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国内学者在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本土化研究的过程中,更多地自下而上,探索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如郑立新和陶广放[10]认为,影响个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个体的人格特质、价值观念,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取向等与认知有关的因素,客观因素包括个体的实际生活和工作环境、自身健康情况、个人和家庭经济收入等,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1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辛自强和池丽萍的研究[11]表明,朋友、邻里、同事、配偶、父母的支持以及个体的团体参与程度能增加个体的正向情感;缺乏朋友、配偶和父母支持、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得到朋友、邻里、配偶、父母支持并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的个体更经常体验到快乐感。这一结果也暗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想得到群体的认可和支持更表明了个体的归属感,因此这种爱与被爱、支持与被支持的过程,使得每一个个体得到的正向情感多于负向情感,这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情感指标。郑雪等人的研究[12]认为,外在准则并不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而是通过积极情感、自我体验等维度间接地对其加以影响。

    3.2 个人应激水平

    面对不同的困难和压力,个人的应激水平不同,因而内心体验也不同。刘仁刚和龚耀先[13]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尤其是抑郁显著相关,抑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情绪因素,或者说不幸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抑郁,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对正性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3.3 价值观念和健康状况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14],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为个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张河川和李澜仙[15]的研究发现,影响高校中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职称、成就和工作条件,且男性显著地比女性在体现自身价值的职称、成就和工作条件中有更高的期望值,与该人群不适应、焦虑、敏感、愤怒、紧张精神

之间有较高的相关,且这种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何瑛[16]的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健康的影响十分显著。这也说明,在个人的生活中,身心健康是基础,而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个人生活质量高的标志,体现了现代人重视自我实现的新观念。

    3.4 专业因素

    个人所学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也会影响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何瑛[16]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专业因素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该研究所选取的被试中,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最明显的六个学科的排序依次为:艺术科―文科―农科―工科―理科―医科。这一排序与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现实是分不开的,各学科的差异对学生就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加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的广度及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认同和需要都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3.5 经济因素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增强了。何瑛[16]在其研究中,让大学生列举出自己所认为的衡量主观幸福感的指标,在473名大学生中有281人列在第一位的是“有钱”,占总人数的51.1%。这一现象说明了大学生敏感的经济意识,对如何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提出了新的思考。

展望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乞丐因得到一个硬币而感到幸福无比,百万富翁虽然腰缠万贯,但他未必感到幸福。因此,对主观幸福感的深入研究是了解个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依据,也是调节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后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探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如人格特质、归因方式、人际关系、家庭文化背景、家庭结构等是如何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以及它们对个人主观幸福感影响作用的不同权重。

(2)探讨不同人群(如女性、不同职业者――尤其是一些特殊职业者,像飞行员、地质勘测者、明星、下岗职工、社会高收入者等)的主观幸福感,进一步考察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有何异同。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Kahneman[17,18]研究在决策行为中人的主观幸福感,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3)加强跨文化研究,东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城、乡)、不同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其理论和实证研究。

(4)研究方法的创新,近年来国内外运用较多的研究方法是自我报告法,除此之外,国外一些学者也在尝试着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幸福是一个亘古而又常新的话题,幸福是每个人生活和奋斗的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愈来愈强烈,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更加广阔,其应用价值也愈显重要。

以下问卷涉及到您近期对生活的感受与看法,无好坏之分,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和切身体验回答,并请您仔细阅读每道题目,在相应的答案代码上打√即可。

*1你的总体感觉怎样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好极了 精神很好 精神不错 精神时好时坏 精神不好处 精神很不好

        1       2       3      4     5     6

2.你是否为自己的神经质或“神经病,感到烦恼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极端烦恼 相当烦恼主张 有些烦恼 很少烦恼 一点也不烦恼

        1       2     3     4     5     6

*3./#是否一直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或感觉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绝对的 大部分是的 一般来说是的 控制得不太好 有些混乱 非常混乱

         1      2     3     4     5     6

4.你是否由于悲哀、失去信心、失望或有许多麻烦而怀疑还有任何事情值得去傲(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极端怀疑   非常怀疑   相当怀疑  有些怀疑   略微怀疑   一点也不怀疑

         1      2     3     4     5    6 

5.你是否正在受到或曾经受到任何约束、刺激或压力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相当多   不少   有些    不多    没有

       1     2      3     4      5     6

*6.你的生活是否幸福、满足或愉快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非常幸福 相当幸福 满足 略有些不满足 非常不满足

       1      2        3     4     5    6

*7.你是否有理由怀疑自己曾经失去理智、或对行为、谈话、思维或记忆失去控制(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一点也没有 只有一点点 有些,不严重 有些,相当严重 是的,非常严重

       1      2      3      4     5    6

S.你是否感到焦虑、担心或不安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极端严重 非常严重 相当严重  有些   很少    无

      1       2     3     4     5     6

*9.你睡醒之后是否感到头脑清晰和精力充沛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天天如此 几乎天天 相当频繁 不多   很少   无

       1      2      3      4     5    6

10.你是否因为疾病、身体的不适、疼痛或对患病的恐俱而烦恼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所有的时间 大部分时间 很多时间  有时  偶尔  无

       1      2     3     4      5     6

*ll.你每天的生活中是否充满了让你感兴趣的事情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所有的时间 大部分时间 很多时间   有时    偶尔   无

        1     2     3     4      5     6

12.你是否感到沮丧和忧郁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所有的时间 大部分时间 很多时间 有时 偶尔 无

        1      2     3     4    5    6

*13.你是否情绪稳定并能把握住自己(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所有的时间 大部分时间 很多时间 有时 偶尔  无

       1     2    3    4    5    6

14.你是否感到疲劳、过景、无力或精疲力竭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所有的时间 大部分时间 很多时间  有时  偶尔  无

      1     2     3    4    5    6

*15.你对自己健康关心或担忧的程度如何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不关心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非常关心

*16.你感到放松或紧张的程度如何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松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紧张

17.你感觉自己的精力、精神和活力如何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无精打采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精力充沛

18.你忧郁或快乐的程度如何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非常忧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非常快乐

 

说明:

 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Fazio,1977,简称 GWB)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共 33个题目。本研究中采用国内段建华。(1996)对该量表的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和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 0.91、在女性为 0.95。

记分:按选项0~10累积相加,其中带*的选项为反向题。全国常模得分男性为 75分,女性为71分,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

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 )

幸福感是个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所以又称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纯粹主观产生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幸福条件的反映。如果离开一定的客观存在的幸福条件,如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条件等,是难以产生主观幸福感的。但由于个体的状况千差万别,包括年龄、经历、需要、欲望、知识结构、性格、素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因而面对同样的幸福客观条件,主观幸福感是不同的。也有的人缺乏客观条件也能产生幸福感,原因是有的人欲望不高,容易满足,有的人则是一种幻觉,甚至是病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