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
鳞症】~~~水质、致病菌
由于水质管理不当,长期饲养在旧水(水中蓄积过量无机盐类,导电度破千)的龙鱼其鳞片的第一鳞框开始呈现剥落般渐渐溶蚀,整体感观犹如钜齿状一般,然后侧
线的小孔逐渐变大,严重时会并发『蚀斑症』,若不实时处置腐蚀部位容易引发二次细菌感染,鳞片缺口及头皮也将出现严重溃烂情形。此症最常出现在对水质较为
敏感的过被金身上,红龙亦有少数感染例子。
※良好水质并不会有此病产生,若自家龙鱼不幸患有此症,可先利用抗菌药剂抑制菌类感染。不过治愈后鱼儿缺损的鳞片并无法完好如初,这时唯有运用麻醉手术将
缺损的部份拔除使其重长。不过有一点需特别注意,不可一次将全部的蚀鳞拔除,需分多次进行,也就是说每次最多只能拔1~2片,等完整长出后在考虑施行下一
次手术。因为若是一次全部拔除,鱼儿所受的营养无法有效分散给所有新生的鳞片,会有部份受影响而畸形。治疗期间要尽可能地提供鱼儿最佳的营养!
【蚀斑症】~~~水质、致病菌
早期玩家以「臭头」称之,外观类似头洞症,不过症状是呈现腐烂拨落的情形,头皮腐蚀范围也较大。通常会伴随着『蚀鳞症』产生,亦有单独病发案例。
※此症不会立即影响龙鱼之性命,但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高雄某水族馆也有类似症状,发生臭头的鱼缸不管养什么龙都会长臭头,发病的鱼『移缸』后症状就自然
消失了,不必下药。当然我不敢保证一定有效,但这是最近发生的事实,查不出病因,用抗菌药跟原生虫药都无效,移缸方法可以试试。
【腐鳃病】~~~体外虫
乃由卵圆鞭毛虫感染引起,此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瓣,吸取营养,尤其在25℃以下繁殖更加迅速,传染性很强。受感染的鱼只呼吸会变得非常急促,色泽也会跟着
褪失,严重时鱼儿会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而有频频浮至水面吸气的情形产生。
※可用适量的粗盐及甲基蓝液浸泡,治疗期间需将温度提高并加强打气,每两、三天换水一次并追加些
许粗盐与蓝药。
【鱼虱&箭虫】~~~体外虫
龙鱼的寄生虫大多于新购混养鱼只或喂食活饵时遭转寄所引起。
『鱼虱』属甲壳类,约3㎜左右,外观类似半透明小瓢虫,多寄生于鱼体外,有扁平背甲及吸盘吸附体表。其口部为针状用来吸取鱼的体液,使龙鱼体色失去光泽,
并造成鱼只不安而磨擦缸壁或底材。
『箭虫』又称描虫,大多寄生于鳍部或鱼体皮肤内,其头部为多叉形,直接崁入鱼体吸收鱼体的营养。长度约1㎝左右,被寄生的体表会有红肿淤血而后溃烂的现
象,并会造成鱼儿急躁不安、磨擦缸壁、食欲不振的情形。
※上述两种寄生虫可用人工麻醉拔除。如果数量太多可用龙鱼专用除虫药杀除,但除虫药功效类似农用杀虫剂,龙鱼对药物又极为敏感,所以务必依规定量再减半使
用!因曾听闻剂量使用不当,龙鱼中毒而死的案例。另外要告知各位,鱼虱成长有45~60天的周期性,成虫生卵后不久即死亡,其卵又不怕药,此时下药主要是
针对刚孵化的幼生。而高浓度的盐浴法是无法彻底根绝它们的,除非将比重提高到接近海水的浓度,但恐怕鱼会比寄生虫先死!据说混养喜食小型甲壳类生物的金、
银鲳可减缓缸内增殖的情形。
【驼形线虫】~~~体内虫
此乃肠道大型寄生虫,主寄生于鱼只直肠内,受感染的龙鱼主要是因为吃食了带有病源的卵胎生将鱼并遭转寄而引起。当鱼只静止时,于肛门部位可见由肛门钻出的
红色虫体,当鱼只受惊吓时,虫体会缩入肛门;感染鱼只粪便常含粘液,粪便会粘着于肛门呈拖粪状,并有食欲减退、消瘦,或出现脊椎变曲变形的情形。
※可使用药剂温和的七彩专用线虫药或原生虫治剂(Water Life)进行驱虫。
【烂鳍病】~~~细菌性
此病多发生于鱼只饲养密度过高、水质污染、过滤系统不良或打架后感染引起。患病的鱼只会先由末三鳍边缘发霉,而鱼鳍会呈白色并分泌粘液状,然后开始溃烂。
溃烂的部位成破裂腐烂样且有泌血斑点产生,当恶化时腐烂的鳍便会开始脱离鱼体,并且症状会逐渐向鱼体漫延,最后死亡。
※可采用市面的治细菌药剂(ex:蓝药、黄药)配合高温治疗;盐浴亦可。
【立鳞病】~~~细菌性
又称松果病,是龙鱼在中、幼期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病症,成鱼罗患的机率较小。发生原因乃温差过大、水质恶化引起,初期鱼只的鳞片约5~8片会略为翻翘,并且
鳞片根部会有充血现象,如果不马上做处理则鳞片会逐渐完全翻翘、红肿状似松果,而使鳞片失去保护鱼体的作用,遭受细菌侵袭,最后鳞片脱落,溃烂而死亡。
※初期可用千分之3~5浓度的盐浴或利用市面上的缓和抗菌药剂(黄药)进行药浴,早期发现早期得以治疗。末期得以速效性抗菌剂(抑万菌)或万能水治疗。
【眼睛白蒙】~~~细菌性、水质
此乃眼膜受伤,遭受结核菌、弧菌侵入,或ph震荡、不当用药、水质不良(NO2-)、氮气进入鱼体所引起。初期眼膜出现白雾现象,多为单眼;中期眼球混
浊;末期眼睛肿胀并长出白色的棉絮锥形物,此时期若没有妥善治疗会有瞎眼、甚至死亡之虞。
※可用千分之五浓度的盐浴法治疗,并提高温度至30~32℃,观察日后是否有所改善,如无恶化则仅须加强换水,并再追加些许粗盐即可痊愈。中期以后则须投
药进行药浴,以黄药、抑万菌等抗菌药或治眼专用药(水溶性金霉素、青霉素)治疗。
【腹水病】~~~细菌性
由于鱼只吃食过期、不新鲜的饵食,或饵食带刺(虾剑)吞食时伤及内脏,而遭弧菌感染所引起内脏水肿。初期腹部肿胀,肛门有红肿现象;末期时由于腹部积水压
及鱼膘,而使龙鱼因失去平衡而侧游或头部朝下。
※目前此症末期治愈机率很低,但可尝试以口服抗生素、或硫磺剂并适量换水,再将温度调高至30~32
℃,仍有治愈机会。
【红斑症】~~~细菌性
又称打印病、开穴病或红丹毒症。此病可说是龙鱼的绝症,多发在幼鱼时期,属滤过性病毒感染。多出现在鱼身后半段,初期产生红色纹块,继而红斑部位肿胀,鳞
片翻翘,最后溃烂而死。
※可尝试增高温度至34~36℃,并配合口服肠胃抗生素及药浴内外治疗尚有治愈机会。
【水栖菌病】~~~霉菌
又称水霉病,其病菌附身在鱼的伤口处,为灰白色。肉眼可看出在鱼的伤口,有如棉絮纤维覆盖般,鱼只游动不稳健并会磨擦底材或缸壁止痒,身体慢慢虚弱、食欲
减退,逐渐衰竭而死。
※可以盐浴法并配合高温治疗,或选用抑万菌、专治霉菌感染的药剂亦可。
【药伤】~~~饲主个人造成
如果鱼儿不甚染病,饲主本身应该要针对~虫扰、菌侵、败水去进行「驱虫」、「抑菌」、「改善水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症下药』,而不是胡乱地提供一
些毫无相关的治剂,譬如当您拉肚子时去吃感冒药,您说会如何?再者药浴疗程过后一定要马上局部换水,并配合活性碳的吸附,免得下次的用药与缸内的残剂进行
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治剂、有机溶剂使用不当多少会对鱼只产生负面影响(玩水草与七彩的玩家应该都会有此体认),其最终也会分解为无机盐类。在人工环境
里,不像原生地的广大海洋、湖泊那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若非刻意破坏,水质总是能保持在一定的合适范围;反观密闭鱼缸,在长久蓄养之下缸内的导电度必会倍
增(一开始的自来水含有约略的矿物质,养殖后因无机盐的屯机造成导电度大幅增高),如果鱼只长期饲养在这种溶有过多有害杂质的环境里,身上不出病症(或乱
长异物)也难。
※一般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导致龙鱼生理失调的案例有:头上尾下(浮面)直立于水面;呼吸急遽;胀腹翻游;眼睛白浊;身上与鳍部粘液增生(易诱发病原感
染)…。若遇到此种状况务必立即换上已「养好的水」,此段休养期间不要再施用任何化学治剂,通常仍会有恢复的机会。
标题:<水质论坛>
作者:柳震 发表日期:2003/1/2 上午 02:44:03 IP:218.32.140.100
【降酸】
当提到降酸时,有人会照着商品说明书的说法,加黑水(or草泥丸、芳多精、泥碳土)就可以降酸了,其理论是运用其中所含的腐殖质去与钙、镁离子形成螫合物
以达到软化水质(只与gh有关连)的目的,但是理论与实际仍旧是无法对照!当我们实际去实验、去做测试时,其降酸效果根本不明显,或者毫无作用,除非另外
再配合降酸剂、软水剂才有实质效果。个人认为黑水的实质功用有很多,例如:抑制藻类生长、稳定鱼只情绪…等,但对于降酸却最没有成效!
鱼缸的ph值太高怎么办?有许多人常常会为了将龙鱼缸的水质调整至弱酸性的状态,故加入了适量的降酸剂,但隔天测量时惊觉ph值又告回升,这是由于水体缓
冲作用的关系。水体的缓冲作用(kh~HCO3-)
能够保持原来ph值尽可能不受外来物质之添加所影响,不过缓冲作用也有其极限,超出这个极限它的功能就会丧失。我们可每隔几日持续地添加降酸剂(磷酸、柠
檬酸),当水体的H+增加时,HCO3-的浓度则减少,并达成了降酸的效果。可是降酸剂最好是稀释添加并时时测量,以免突如之间的ph震荡而伤到了鱼只。
以RO纯水去稀释鱼缸的旧水,除了可软化水质亦可降低缸内HCO3-的浓度,达到「缓和降酸」的成果。但此法的缺点是成效较慢,日后有可能因为kh缓冲值
的降低造成某日ph值突然迅速骤降!
也有人使用CO2缸瓶配合ph控制器来达到实际降酸的效果,可是当此法用在七彩鱼缸时,它们会有食欲减低、体表粘液增生的情形;虽然龙鱼是很强壮的鱼种,
运用此法也并无不适情形,但高浓度的CO2
可使鱼只产生毒害,让它不能透过鳃来排除HCO3-离子,严重影响鱼体对溶氧的吸收能力,造成长期性的生理缺氧,其后果可想而知。
【增碱】
由于混养只数过多、疏于换水(硝化菌进行硝化作用的最终产物H+与NO3-在水中形成硝酸并和HCO3-
作用导致ph下降)造成ph值迅速下降,当遇到这种突发状况时,我们可先换掉部份的旧水,并在过滤系统添加适量的珊瑚砂,因它所含成份「碳酸钙」溶于水中
后可以提升ph值,但不是因为Ca2+
(与gh有关)的关系,而是CO3-2的影响(CO3-2能与H2O产生OH-离子使水中的OH-浓度增加,故呈碱性反应)
。若ph骤降严重,想要更加快速、有效率地增加水体的碱度就不要使用碳酸钙,因为它溶解度很低,我们可到化工行购买『碳酸钠』来使用,其效果更加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