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古塔大全(十四)

 還舊樓主. 2010-11-14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河南 
 
001、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于2010年8月23日 (一) 13:14的缩图版本

  嵩岳寺塔,在登封县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内。嵩岳寺原名闲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离宫,后改建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间,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是由青砖和黄泥砌筑成的15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密檐之间矮壁上砌有各式门窗492个,密檐自下而上逐层收缩,构成一条柔和的抛物线。寺塔总高37.045米,底层直径10.6米,内径5米多,壁体厚2.5米。塔的外部,分别由“基石”、“塔身”和“宝刹”组成。全塔共雕16个狮子,有立有卧,正侧各异,造型雄健。  基台随塔身砌作十二边形,台高85厘米,宽160厘米。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南道,与基台同高。
  基台以上为塔身,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把它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素壁,各边长为281厘米,四向有门。上部为全塔最好装饰,也是最重要的部位。东、西、南、北四面与腰檐以下通为券门,门额做双伏双券尖拱形,拱尖饰三个莲瓣,券角饰有对称的外券旋纹;拱尖左右的壁面上各嵌入石铭一方。十二转角处,各砌出半隐半露的倚柱,外露部分呈六角形。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砌出平台及覆盆式柱础。除壁门的四面外,其余八面倚柱之间各造佛龛一个。呈单层方塔状,略突出于塔壁之外。龛身正面上部嵌石一块。龛有券门,龛室内平面呈长方形。龛内外,有彩画痕迹。龛下部有基座,正面两个并列的壶门内各雕一蹲狮,全塔共雕16个狮子,有立有卧,正侧各异,造型雄健。
  塔身之上,是15层叠涩檐,每两檐间相距很近,故称密檐。檐间砌矮壁,其上砌出拱形门与棂窗,除几个小门是真的外,绝大多数是雕饰的假门和假窗。
  密檐之上,即为塔刹,自上向下由宝珠、七重和轮、宝装莲花式覆钵等组成,高约3.5米。全塔外部,原来都敷以白灰皮。塔室内空,由四面券门可至。塔室上层以叠涩内檐分为10层,最下一层内壁仍作十二边形,二层以上,则通改为八角形。这种富于创造与变化的做法,表现出我国人民的高度建筑才能。
  嵩岳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多边砖塔,它屹立在太室山之阳,衬以绿树红墙,巍峨壮丽,煞是好看。

002、河南开封市东南郊开封繁塔
 
 
于2009年2月12日 (四) 08:16的缩图版本
 
  繁塔(繁,音pó)位于河南开封城外东南郊处的繁台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东京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繁台得名于一个姓的人家,后周的时候在繁台上修建了天清寺,北宋开宝年间(974年),又一说是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民间重修天清寺,并修建了一座宝塔,名为兴慈塔,也称天清寺塔,俗称繁塔。
        明朝初年,繁塔三层以上被铲去,现存36.68米。后在残留的三层上加盖了7级小塔。
        繁塔始建时为9层6面塔,有80多米高,比开封的开宝寺琉璃塔高三十多米,民间有“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搭繁塔腰”的民谣。 唐代以前的佛塔,多为四角空心塔,如大、小雁塔,而宋以后多为八角实心塔。繁塔是四角空心塔向八角实心塔过渡的中间类型,对研究佛塔建筑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存三层塔身的外壁嵌有数十种佛像的雕砖,刻工精美。塔内有楼梯可以登临三层。塔内各层雕有佛经和捐施者姓名。

003、河南洛阳齐云塔

File:齐云塔.jpg


    白马寺以东250米处,有一座齐云塔,又叫做释迦舍利塔,是寺院的附属建筑。它最初是木塔,北宋末年被金兵烧毁。现存宝塔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是一座十三层的四方形密檐式砖塔,高约25米。塔的外形具有唐代风格,轮廓采用抛物线设计,玲珑挺拔、古雅秀丽。塔的底部为方形须弥座,各边长7.8米,塔顶置宝瓶式塔刹。这座塔是洛阳一带地面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与白马寺东西相望、交相辉映。

004、河南沁阳县城内天宁寺三圣塔
 
   
       天宁寺三圣塔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院内,该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位居河南三大金塔之首。2001年6月25日,三圣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三圣塔总高32.76米,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方形基座占地140多平方米,高6.5米,其上置边长8.6须弥座,承托着十三层密檐式塔身。基座南面一券门上方有青石题额一方,上书“中天一柱”四个大字,为怀庆知府张甑题。第一层塔身四面设门,门两边施隐窗,在普柏枋以上设砖砌斗拱承托撩檐枋,以上各层叠涩密檐下均施菱角砖,并砌出腰檐。檐上砌菱角牙子,其上叠涩做出密檐,各层高度由下向上逐层递减,宽度也逐级收敛,使整体外轮廓呈抛物线形。
  刹顶为一小宝塔,相轮式刹座,上置宝珠。由于三圣塔特殊的造型,使其既雄伟壮观,又玲珑迷人。
三圣塔外观仿唐,内部结构似宋。庞大的石造基座内为双环体壁,两壁中间设回廊走道。内环中心为双层心室,塔身一至九层,各层均有心室。各心室下部砌地窖,上棚木楼板,顶部是用砖砌成不同图案的天花藻井。各心室四壁,或开设佛龛,或开设与上下相通的洞门甬道。塔内是竖井式的方形通道,通道两壁有脚窝,可供游人攀登。通道直至第九层,从九层外部攀沿而上,才可以登上十三层顶,这是取“九霄云外”之意。最令人赞叹的是从进入塔门到达塔身第九层,要通过九平、九转、九竖的“三九”通道,每个九的长度恰好相等。建塔者的匠心技艺还表现在:一至九层的各层地窖和藻井,都留有16至18公分见方的活口,明确地告诉人们,当年建塔的程序是先修成井架形木塔,作为圣塔的木骨。然后从顶部挂上垂线,作为掌握中心高度和四壁数据的标准。还有安排巧妙的气窗、风洞,使塔内各个部位的空气都清新宜人。在采光上也出现了“明三层、暗三层”神秘色彩。以巧妙的气窗风洞和较大的心室组合,使三圣塔产生了良好的聚音效果,三里之外之声在塔内清晰悦耳,所以又称为三绝塔。
  沿阶攀登请您一定留意塔内的石刻题记。在内环入口处,石刻镶门,门额有“玉泉龙宫藏”半月形刻石,左右线刻云龙和花卉图案。内环背面砌有小佛龛,龛内置三世佛。在塔身第一层正中,有铭石一方,具体记载了建塔者的姓名、简历、砖匠、木匠、泥匠以及烧砖的地点和人名,为金大定十一年六月一日刻。塔铭面对的是“隐瑞洞”,背靠的是“腾云洞”。圣塔内设佛龛多处,内置泥、石造像多尊。现存塔身第一层西龛内的北魏造像,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高浮雕一佛二菩萨,各有莲座。在下部的整体莲座上,正中线刻仰莲宝炉,左右为司乐人。从塔内的多处佛龛来看,应为收藏历代石刻造像所用。
  从外观看,三圣塔庞大的基座用青石砌面,给人以稳固刚毅之感。砖造塔身,通体呈土色,拔地而起,雄健于世。铁铸刹顶,又给人以坚不可摧的感觉。木骨大架含而不露,只在心室极处才可窥见。尤其是在用砖上,不论是垒砌塔身的条砖,建造气窗、风洞的拱砖,各层密檐的菱角牙子砖,安置在四角的大方砖、三角形砖、抹角砖,全是按照设计事先烧制而成。所以有“三圣塔,地接天,垒塔不用刀砍砖”的说法。三圣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沁阳古代文明的象征。
  浮图高耸入云霄,古寺庄严岁月遥,祗借丰碑留秽迹,大书年月则天朝。
  与三圣塔遥相呼应的唐《大云寺皇帝圣祚之碑》就具体地记载了寺院的兴废创建木楼阁的详细情况,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塔是在唐木楼阁的基础上创建的,难怪后人评价该塔是“砖塔抱木塔,小阁托大塔”。
 
005、河南临汝县东北10 公里嵩山少室山的南麓七祖塔

        风穴寺,位于汝州市城东北10公里的中岳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汝河之滨。寺始建于北魏,名香积寺,隋代改名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风穴寺中现存最早建筑是唐代建造的七祖塔,该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赐名七祖塔,为全国七大唐塔之一。风穴寺在隋末被毁,唐开元年间,贞禅师募化重修。他继达摩之后传授禅宗,被称为风穴寺的开山七祖,死后,门徒收其舍利,建造此塔,将舍利放在塔内。塔的形制为四方形,九层,密檐式砖结构,塔高27米,为九层方形砖塔。塔的各部比例均匀,造型优美,为唐代早期密檐的典型风格。塔刹由覆钵、相轮、宝盖及火焰组成,塔身和塔刹都保存完好,是唐塔中较为罕见的。该塔古朴秀丽,庄严大方,千余年间历经风雨雷电,仍傲然屹立。风穴寺寺外三处塔林分别在寺的东、西、南面,有元明清各代的和尚墓塔83座。佛塔林立,星罗棋布,是河南省仅次于少林寺的第二处较大的塔林。塔形各异,有的为四方形,有的是六角形和八角形;有的高达十几米,有的仅有一米高;有的用青砖砌成,有的用青石建造。

006、河南安阳市城内西北隅天宁寺塔(文峰塔)

 

       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天宁寺始建于隋仁寿初年(公元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五代、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增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使得天宁寺规模达到鼎盛时期,被誉为“南北丛林之冠”。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 ,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又进行过三次整修。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共分五层,由下而上逐级增大,呈伞状,风格独特,国内外罕见。塔分三个部分:塔基、塔身、塔刹;塔基为八角地栿,上筑圆形扩张仰莲塔座。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壮观。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顶有相轮、塔刹。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余为假门。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八根龙柱之间,有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正南面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释迦佛说法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西北角一幅是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像;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塔的正南门前有一平台,高约2米。登平台进塔门,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塔顶平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平台正中矗立着一个高约10米的葫芦状小塔刹,大体和北京北海公园的小白塔相仿。

007、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法王寺塔 <wbr>- <wbr>河南登封(7图)
 
        登封法王寺塔群,位于嵩山南麓玉柱峰下,现存唐塔四座、元塔一座、清塔一座。其中最大的一座塔是四角抛物线型正方形舍利塔,有十五层,约高四十五米,全部用黄泥砖砌而成。其余三座唐塔塔铭已失,塔顶和基座已有破损,但造型俊秀、精巧。
        法王寺塔约建于唐代盛期即公元八世纪前半叶,是唐代甚至中国最优美的古塔。塔方形,底层面宽约7米,密檐式,第一层塔身比例特高,以上密檐15层,总高40米余。第一层正面有圆券门可通入塔心,以上各层四面各开一小圆券。法王寺塔的轮廓线中部微微臌出,上下收小,上部收小更多,整体呈梭形,檐端连成极柔和的弧线,体现了唐代艺术家高度的审美能力。

008、河南龙角塔
 
河南龙角塔
 
        龙岗之巅距祠院主体建筑十米处有一造型玲珑,俊雅秀丽的七级古塔,即龙角塔。清咸丰年间,南阳天灾人祸重重,为确保龙岗隐圣风水,知府顾嘉蘅倡建此塔。塔为六角形重檐式实心结构,青石基座,高11米。第三层有镌刻在汉白玉石板上的“奎屡联斗牛”五个遒劲大字。一二四层砖刻人物、动物、仙人等图案,雕刻精细,逼真传神,塔顶刹下六角各伸一青石龙头,龙口衔一铁环,风动悦耳

009、河南商丘城南佛塔
 
 
        商丘城南佛塔位于商丘县(旧称)城南1.5公里的古宋河西岸,是一座元代喇嘛塔。塔高15米,为覆钵式建筑,呈葫芦状,为藏传佛教之典型。佛塔壁上雕有几十尊佛像,形态各异,造形逼真,为商丘古城近现代仍幸存的惟一塔式建筑,不料此塔竟损于“文革”结束之后,更令人叹息!
  民权双塔位于民权县双塔乡双塔集内。双塔原名“双浮图”,为两座姊妹塔,塔高三丈余,建于北宋,明万历年间重修,现存有铭石数块。双塔在1958年曾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连“文革”最动乱的年代业已熬过,令人痛心疾首的是,1971年双塔公社修建水闸时竟拆塔取砖用,愚昧之极也!
  除上述几处外,商丘历史上曾经有过现已经消失的古塔,还不止这些,它们因年代久远而失于记载。而现存的几座古塔,无疑是商丘800万人民的宝贵财富,它是文明、文化的见证。保护文物,珍惜历史,远离愚昧,才对得起商丘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010、河南洛阳文峰塔
 
洛阳文峰塔风景图
 
        古塔这一建筑形式源于印度,是佛教文化兴盛的产物。在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里,佛塔的建筑形式引发了古人的丰富想象力,一座座与佛教思想文化毫不相关的古塔也拔地而起,文峰塔就是其中之一。
  文峰塔位于今洛阳市老城东南隅东和巷东端。始建于宋代,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明清时附近还有一湖泊和一庙宇(现已废毁),塔、湖、庙交相辉映,形成了当时河南府城内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古塔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构造大体相同,一般有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个部分构成。佛教舍利塔一般都建有地宫,以便埋藏舍利和供奉物品;塔基是塔的基础,塔身是塔的主体部分,塔的种类也是通过塔身的形制来区别划分的。塔身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塔身的层数多为单数(如一、三、五、七、九……);塔刹是塔身顶部的相轮等饰物,“刹”是梵文的音译。古塔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大体可分为木、砖石、金属、琉璃等几种。
  洛阳文峰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每边长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塔身九层,通体用青砖砌成,从第一层至第九层逐层递缩,最高层每边长3米。一至八层向北各开一弧形拱门,可向外望,门上皆有题额;第九层则四面各开一弧形拱门。塔刹已被毁。一层拱门两侧原有对联一副,左侧半副字迹可辨:楼九尽云通天尺。
  文峰塔总结了唐宋以来各种砖塔结构形式的优点。塔身外壁用砖砌筑,塔的中央又砌筑一个砖塔心;每层之间建有木质楼板和木质楼梯,可盘旋而上,后楼板、木梯毁于战火。为什么叫文峰塔?原来在塔内第一层供有文昌,第二层供有魁星。文昌,又称文昌帝君、文曲星,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旧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魁星,即“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有“魁星点状元”之说。古人建造此塔有“祈福赐恩”、“益国安民”、企盼洛阳文化繁荣、多出人才之意。
  文峰塔是洛阳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时人们登临塔顶,除有“危楼高百尺,上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慨叹外,更多的是纵目河洛大地的壮丽景色。为保护古塔,今塔门已封。

011、河南许昌文峰塔
 
 
        位于许昌博物馆内,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十三层,高五十二米,呈平面八角形,造型精美、结构谨严,为河南省二百座明代砖塔之冠。“文峰耸秀”为许昌十景之一。
 
012、河南睢县千年古塔圣寿寺塔
 

20081230222435286.jpg

        在“中原水城”睢县,有一座千年古塔——圣寿寺塔。该塔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远远望去,圣寿寺塔虽历经风雨的侵蚀,但它依旧高昂着头颅,挺拔起腰杆,巍然屹立,迎送着每一个来访者。
  圣寿寺塔位于睢县西南45里的后台乡阎庄村的宋代圣寿寺遗址上。该塔古香古色为六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22米。除第一层檐置一斗三升斗拱外,其余各层皆为叠涩塔檐。第一层塔身南面辟半圆拱门,入门为六角形塔心室。第二层以上为实心,第六层、第八层南面有圭形门。塔身外壁一至四层嵌砌砖雕佛像,数量多少不等。塔顶是由覆钵、宝珠、宝瓶组成的塔刹。除塔之外,圣寿寺遗址上松柏叠翠、古树参天,周边桃红柳绿,四季景色宜人。
  关于圣寿寺和圣寿寺塔,当地还流传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大宋时期阎庄村来了一位法号慧普的和尚,他慈眉善目且精于医道,并热心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受到百姓的敬重。大约过了两年,忽然村里来了一队兵马,说是奉旨来请慧普和尚回开封一大寺院任住持。原来慧普和尚曾有恩于皇上,由于当地百姓极力挽留,再说他也不愿回到京城。最后,皇上无奈,就下诏在阎庄村扩建寺院,取名圣寿寺,又建起一高塔,叫圣寿寺塔。令人称奇的是,圣寿寺塔外嵌砌有佛像砖。260块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无一雷同,极具历史文物价值。圣寿寺塔塔下有井,通有向四周辐射的神秘地宫。
  圣寿寺塔是商丘市保存完好且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由于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1963年,圣寿寺塔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大提高了睢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并成为该县文化旅游业的亮丽一景。


013、河南济源舍利塔
 
延庆寺舍利塔 - jimo.lianxin - jimo.lianxin的博客
 
         延庆寺舍利塔位于市城区西北延庆寺内。因塔下埋舍利佛珠,故名。亦称龙潭寺塔。宋景右元年(公元1034年),济源县通慧禅院比丘法言提供舍利佛珠数十粒,与济源县延庆寺主持省初步共同创建。
  塔门南向,高28.16米,为七层密檐式六棱砖塔。塔檐由简洁的迭涩砖层组成。塔身外轮廓呈抛物线形。塔内外各层壁面嵌有砖雕佛龛千余块,镌刻精细,造型生动,类似北魏手法。自北券门拾级登上第二层,可里外旋转沿至塔顶。塔内部筒状结构,二层以上有迭涩式砖层楼板。南门内置《大宋河阳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新修舍利塔记》碑。塔西有龙潭泉,为济水西源。“龙潭夜月”为济源九景之一。

014、河南鹤壁舍利塔

 
 
        隋代舍利塔在法王寺山坡上,高十五层,约四十五米,周长二十八米,壁厚两米多。塔为空心建筑,从地层仰望,可直视塔顶,四周遗有砖洞痕迹,可知原来在每层的犄角处,还装设有檐角木梁,这不但可以平衡塔身的重心,而且还可以作为上塔的梯阶,以攀缘上下。舍利塔身外部的密檐层层迭迭,迭出塔身最宽者达90厘米,使整个塔身显得更为雄伟壮观。现除小部分受风雨侵蚀剥损外,基本完整坚固。
 
015、河南宝林寺石塔 
 
d55198de19def232632798b7.jpg
 
        宝林寺石塔位于镇平县城西北约30千米的寺山乡宝林寺内,东临二龙山,北依寺山,重峦叠嶂,古树参天,风景优美。
  石塔共6层,由塔基、塔身、塔刹等3部分组成,高约9米,为汉白玉雕砌而成。塔基用8块石条砌成八角形,壁面精雕二方连续波纹图案,其上用仰、俯莲瓣砌成圆形束腰须弥座。塔身下层为鼓状椭圆形,外部精雕植物花纹。塔门向南,内原置有一尊圆雕祖师。第二至第四层为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呈八角柱体。第二层雕作仰莲承托上部塔体,八面皆凿有佛龛,龛内各雕凿佛像,神态各异;第三层每面皆有题记;第四层每面满布浅浮雕。塔刹下为圆形相轮,上为宝瓶

016、河南妙乐寺塔


        妙乐寺塔,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西7.5公里处,建于后周显德二年。据碑载:佛祖舍利灵骨,建宝塔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妙乐寺塔高34.19米,塔身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塔二层以上南、东、西壁佛龛内置佛像,计17尊,两铁佛,其余为玉佛。妙乐寺塔整体设计、砌作工艺及建材质量均属上乘,千余年来,虽历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但塔体及木结构保存完好,妙乐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御塔。
  2001年6月25日,妙乐寺塔作为五代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17、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西部陕州风景区,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寺已早毁,唯塔独存。此塔塔门面南,平面作正方形,为13级迭涩密檐式砖塔,塔高26.5米,塔围21.6米,用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的塔铭,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抛物线型,用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翼角下有风铎(铁铃),风吹铃动,叮当作响。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临远眺,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景。

  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叩石或击掌越响、越快,这种蛤蟆叫的声音也就越逼真、响亮,所以当地群众俗称其为“蛤蟆塔”。其实,塔内蛙鸣之声出自回声原理。该塔同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同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轮寺塔是我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冲着塔壁讲话可以听到类似蛤蟆叫声的回音,所以该塔又有“蛤蟆塔”之称。另外三处回音建筑分别是: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

 
018、河南蛤蟆塔
 
图片
 
        蛤蟆塔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建于清康熙年间。塔身虽不高,却以“奇声夺人”而闻名于世。游人若以掌击塔,塔内会发出“咯咯咯……”的鸣声,如有万千只蛤蟆在鼓膜低唱,妙不可言,发人遐思。
 
019、 河南郭塔
 
 
        郭塔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芒砀山,在夫子崖东60余米有三座清代佛塔,互呈三角而立,统称郭塔,两座石塔分列于前,一座砖塔在北约10米居中。 
       砖塔通高10米许,系仿楼阁式建筑。它八角五层,石瓶为刹。下有高2米,直径3米的青石基座。各层用正反迭涩砖出檐,转角雕竹节状倚柱,角间各面作大佛龛,全用精雕画像砖贴之。塔体上共镶嵌64块大型砖雕,画面内容极为丰富,且各具独特风格。除神兽、仙鸟、琴烛、花竹作衬托外,主要以《西游记》人物故事为主,其中一组最为生动形象。头戴花冠,身披袈裟,手持锡杖的唐三藏,雍容自如,意态娴雅;肩扛钉耙,长嘴大耳的猪八戒昂首挺胸一副无所事事的神态;脚踏祥云,手搭凉篷的孙悟空侧身前冲,无往而不胜的神态活灵活现;莲花台上,西天如来佛结跏端坐,慧目微合;变幻成美女的白骨精肩挑食物,正去勾引嘴馋贪食的猪悟能。还有骏马驮经、猛虎上山等都很生动形象。第四层南面雕一拱形门,门旁刻铭为“清蹎先师一位之灵。康熙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修。”横额刻“永久”二字。  
       东石塔高约7米,五层八角形密檐式,座高1.2米,直径2米。塔座之上五层,由五个抹角八棱石鼓和五个抹角八边形石盘间压而成。石盘边刻阴线莲花纹,底面阴线刻云纹。石鼓转角浮雕画像40幅。人物画像形态变化多姿,或读书、或劳动。或清谈、或打仗,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其他有花鸟、山水画等。第一层南面刻门状,其上阴刻“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十九日立,清故张老师一位之灵,弟子张起程、孙张门蒋氏重修。” 
       西石塔高6米,石瓶为刹。结构和东石塔相似。第一层刻有花草鸟虫,二层刻楼台亭谢,三层石雕隐约可辨是《西游记》故事片断,四层为浅浮雕人物,五层的图像,较为模糊难辨。 
        从塔身铭文可以看出,这三座小塔为清代初期所建。它对研究当时豫东的佛塔建筑和工艺史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塔身上的砖石雕刻是难得的文化艺术遗产。该塔为何名日郭塔?据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永城县令耿晋光《重修夫子岩记》载:明朝末年,夫子庙因兵乱被毁,康熙十三年(1674年)沛人郭自高游历芒砀山,看到夫子庙受到破坏,便留下来整修夫子庙,继为主持,此塔当为郭自高及其徒弟死后的归宿。 
 
020、 河南白云寺佛公灵塔
 
 
        民权白云寺塔白云寺位于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在该寺大雄宝殿后有一多宝塔,“多宝塔”也称“经幢”,为佛家经刻。塔高4米,九级六棱,实心,青石雕成。此塔建于清康熙年间。在寺东北50米处有一佛公灵塔,是佛洞宗31世佛公大和尚的墓葬,建于康熙年间。
 
于2010年11月24日
 
 

返回古塔目錄          返回古塔形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