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云烟中学) -

 雾月云天 2010-11-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⑵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能力目标:

   ⑴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⑵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3、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要点〗


一、导入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背景介绍

  作者及其思想主张,由学生自己发言,教师总结。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多媒体显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1、惠子

  2、于是惠子恐,搜于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

  4、子非鱼,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鱼之乐也参考答案: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同:国都、京城。
    止:栖息。
    安:疑问代词,怎么。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是:这。


四、问题探究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
   ⑴ 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⑵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
   ⑴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⑴ 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成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思考,明确:
  《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

  教师总结:
  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七、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板书设计〗

                                 惠子相梁

           描摹生动传神
           人物形象鲜明
           比喻巧妙贴切
           情节出人意料
           快乐自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庄子
         庄子巧辩、尚美、超然鄙视富贵清高自守

〖补充资料〗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中学教学设计图2.jpg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
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

  1、关于庄子。

  2、关于《庄子》。

  3、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

  4、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学生可以自选专题汇报交流。)

  教师参考:   1、关于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2、关于《庄子》:    ⑴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⑵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⑶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大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3、字词:请学生把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4、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这一专题此时无须讲透,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深浅度。


三、自学《惠子相梁》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3、把握故事的寓意。教师参考:
  1、课文直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装句“惠子相梁”,应为“惠子相于梁”,即“惠子在梁相”。词语方面:如“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直译予以关注。)

  3、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四、合作探究: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必须珍视。示例: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课后练习二);

  2、直译第一则故事。

  3、课后练习三:做好出演课本剧的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比较分析。   3、拓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流程,提出本课时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3、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教师参考:   1、课文直译: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句式方面;词语方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3、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     庄子:鱼之乐;惠子:不知鱼之乐。

  2、研读探究:

   ⑴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⑵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①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②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③ 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⑶ 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在《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⑷ 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它讲的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向学生慨然感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三、拓展阅读

  1、阅读下文,请直译: 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垩:石灰慢:通“墁”,涂抹。②匠石:工匠名。斲:削,清除。③运:挥动。斤:斧头④听:任凭。⑤宋元君:宋国国君。⑥质:对手。⑦夫子:指惠子。

    指名翻译,教师明确: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小结: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拓展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特色: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zhǔ)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天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结:《庄子》善于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四、语文活动

  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选一则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此题意在让学生领会《庄子》寓言机智、幽默,富有想像力的特点。)

  课外分组准备,用一课时展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作业。

〖综合与创新〗


  庄子与惠子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读完“匠石运斤”的故事,相信你能对他们的关系有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中学教学设计图1.jpg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庄子思想,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一起去感受他的机敏、幽默和诙谐。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展示课件。)

  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他曾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学习《惠子相梁》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学生质疑,互帮互助。请一位学生通译课文。

    译文参考: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身份来吓我吧?”

    教师强调重点词翻译:

   ⑴ 惠子相梁: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

   ⑶ 非梧桐不止:栖息。

   ⑷ 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

  3、思考: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你读懂了吗?

    学生明确:鹓雏的故事里,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四、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学生质疑,互帮互助。请一位学生通译课文。

    译文参考: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教师强调重点词翻译:

   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

   ⑵ 鱼出游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⑶ 是鱼之乐也:这。

  3、思考: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外现。这表现了庄子积极乐观的心境。


五、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补充资料: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在濮水上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来传达他的意思道:“希望将楚国的国事烦累先生。”庄子手拿钓竿,头也不回地道:“听说楚国有只神龟,三千年前就死掉了,被包装得好好的,供奉在庙堂上。你们说,它是愿意像这样成为一副死骨头和甲壳受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可能会愿意活着在泥里爬罢。”两位大夫回答。“那么,两位请回吧。”庄子道:“让我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吧。”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

  讨论并明确:《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语言幽默、诙谐。

  补充:
  善于用寓言来阐述道理,如螳臂当车、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雏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趣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六、拓展
  (教师补充有关《孟子》的相关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庄子的《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还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向往自由无束缚的生活。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去试着阅读《庄子》的作品,但作品较深,同学们只做了解,不必深读。


七、小结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在《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他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了今天的课文后,会有些许感受。

  鄙视富贵、清高自守。


八、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从前有个郢地人,在自己的鼻尖上涂一小点白粉,薄得像苍蝇的翼翅,让一个姓石的师傅来把它弄掉。石师傅抡起一柄大斧,呼呼生风,放势一斫,白粉全削掉了,鼻子却一点没伤,那郢地人站在原地纹丝不动,面不改色。”

  “宋元公听说,要人找来石师傅,叫他:‘给我再斫一次。’石师傅道:‘我的确能斫,不过,我的对手现在已经死掉了。’我也一样,自从惠夫子死后,我也没有对手了,没有人可以交流了。”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练习册上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惠子相梁

描摹生动传神

人物形象鲜明

比喻巧妙贴切

情节出人意料

快乐自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

庄子巧辩、尚美、超然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⑵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充分“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气质、思想、性格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意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设计二: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1、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突破语言关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⑴ 注音:

     相梁( )鸱( )吓( )醴泉( )邪( )鲦( )

     濠梁( )

   ⑵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多媒体显示:
              学生明确:
    ①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② 同:国都、京城。
    ③ 止:栖息。
    ④ 安:疑问代词,怎么。
    ⑤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⑥ 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⑦ 是:这。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四、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
   ⑴ 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⑵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
   ⑴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你支持哪一个人的见解?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五、如何评价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六、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成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

    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七、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八、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