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记] 虞山印象
七月下旬,暑气逼人,恰逢短会公差常熟。乘上大客车,
本该二小时的路程,却因司机穿经昆山路途不熟且路况不佳
车速缓慢,偏又因交通违章被警察拦下耽搁二十分钟,车厢
风闷热异常,制冷力量不足的空调根本无济于事,就这样费
时三个钟头才到住地。借舍于工行上海分行常熟度假村,步
入中央空调的房间后才感到舒爽起来。这是一个不错的休闲
度假之处,在半天的业务培训之余,晚间晨暇,迈步其中,
可见长廊、曲桥、亭阁、竹林、绿荫、花苑与大自然融为一
体,可以在湖边垂柳下钓鱼,也可以在各种娱乐设施上戏玩,
在炎夏中感受葱茏绿意,花香鸟鸣,绿水长流,青山环抱,
真是别有一番江南世外桃源之意趣。
说到青山环抱,是指与度假村隔着尚湖相望的虞山。第
二天一早,我们一行就乘车绕湖过去爬虞山,沿途我看到有
好几处是还有缆车可乘坐的。当地的导游小姐年轻爽朗,说:
“登山约需40分钟,体力实在不支的可乘缆车上下山,但大
热天爬山出一身汗,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一路上还可以观赏
自然风光”。在她的鼓动下,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爬山。虞山
虽说不很大,但周边也有23公里,山不算高,只有 261米,
由西向东,形如卧牛,南临尚湖,东端伸入城中,曾有“十
里青山半入城”之称,原名乌目山,为纪念虞仲,改称虞山。
山上绿化植被相当不错,苍松翠竹,远望过去,尽是郁郁葱
葱。导游小姐介绍说,虞山绿化覆盖率在96%以上,曾有相
关专家进行过考察评比,虞山被列为全国绿色环保山林第六
名。由于爬山者女同志居多,所以速度并不快,一路上青山
绿水不断,山径上有不少地方可借树荫避阳,石阶两旁,偶
有淙淙流水,青苔覆石;沿途罕有名胜景点,只是自然风光,
绿荫满山,其他游客也不多,看来常熟对虞山旅游资源的开
发利用还需要大力发展,期待形成一个支柱产业。据了解,
虞山有言子墓、仲雍墓、小云栖寺、读书台、秦坡飞瀑及兴
福寺等景观,只是分布较散罢了。唐代诗人常建曾作《题破
山寺后禅院》一诗,其中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就是写的兴福寺(又名破山寺)之景,应该说虞山也有几分
旅游名胜可规划发掘的。骄阳长久地、连续地高照头顶,也
有些路段,只能被阳光直射着,逼迫着出了不少汗水;我和
导游小姐走在最前面,有时就在树荫下稍待片刻等后来者,
烈日透过树荫洒在小路上,只是些片片点点的碎阳了,抬眼
望去,离山顶已经不远了。再往上去,石阶左边一大块坡地
上,有一座汉白玉佛,高3.97米,重58吨,建于1998年底。
佛前有几许香烛缭绕,感觉是佛像建造得有点突兀和单调,
与周边环境并不融洽,也许是其整体构思或构筑还未尽观吧?
用40分钟上得山顶,有一座庙宇,少许人进去烧香拜佛
许愿;之后,我们是去支路上攀了剑门——那是一道宽二丈、
深十丈、高八丈直上直下的沟堑,却也别有意蕴。站在山顶,
俯视四方,遍山绿林,满眼是风波起伏,绿浪骚动,伴着平
坡上茶园里溢起的馨香,媚了常熟半边;山脚下的尚湖,风
景旖旎,整个尚湖一万二千亩大,是杭州西湖的一倍半,形
状似一只翩翩欲飞的彩蝶,穿湖大堤是蝶身,一分为二左右
两边的尚湖是蝶翅,而我们所住的度假村座落在彩蝶头部翠
林掩翳的湖岸边上。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在这里是极好的
写照。山顶忽地阳光隐去片刻,一时凉风习习,颇为爽快。
导游小姐说,尚湖的面积本来更大,填湖造田损失了不少,
后经专家设计、部分地方挖田还湖遂形成如今美丽的彩蝶状。
山顶上庙宇旁,有一座长生桥,同去的刘大姐在桥上虔诚地
走了九个来回,她说:不能走十个来回(十个是到顶之意)。
源自她某次抽了个上签(在她之前的抽了个上上签),主持
和尚反说她抽得好签,寓意事业、幸运仍未有穷期;如那上
上签,也许就要走下坡路;反之,下签也并不一定差,因为
就要否极泰来了!
规定二小时的爬山活动,不允许我们在山顶上留连忘返,
好些人已经下山了,我等最后也踏上归途。借着一股冲力,
我偕两个女伴一起噔噔地往山下冲去,又时时得稍作控制不
要冲跌下了山阶,陆续超过了不少游客,至山脚下一看只用
了20分钟多点,腿却是有点酸累了。以一身汗水换得心情舒
畅,视野阔达,流连自然风采,感受虞山景色,此行不虚也。
婉林的文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