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技术是指以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F)(指在临界温度和压力以上,接近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作为萃取剂,利用其兼有液体和气体双重性质的特点,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进行选择性萃
取和分离的新技术。利用这种S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常用的SF为CO2,因CO2无毒,不易燃不易爆,价廉,临界压
力和温度较低,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90年代该技术开始被引进用于中药提取领域。 该法的技术特点:①不使用有机溶剂,不存在残留有机溶剂问题;②操作温度低,在接近室温(31.06℃)条件下萃取,因而尤其适宜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③ 萃取过程密闭、连续进行,排除了遇空气氧化和见光反应的可能性,使萃取物稳定;④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操作范围广,便于调节。最常用的操作范围是压力 8~30Mpa,温度35~80℃;选择性好,可通过控制压力和温度,改变超临界CO2的密度,从而改变其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萃取中草药中某些 成分;从萃取到分离可一步完成。萃取后CO2不残留于萃出物;⑤可以调节萃出物的粒度,即可借超临界流体的核晶作用,使萃出物达到期望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药材 提取物 特点(与传统方法相比) 新疆紫草 萘醌色素 全过程仅2h,提取效率较传统石油醚等溶剂提取法高。 月见草 月见草油 月见草精油的色泽和透明度,γ 亚麻酸的含量均优于溶剂法 当归尾 挥发油 挥发油收率为1.5%,亚油酸、槁本内酯、棕榈酸含量可分别达56.74%,19.82%及14.20% 厚朴 厚朴酚和厚朴酚 相对含量高达46.81%和45.00% 川芎 挥发油 较水蒸汽蒸馏法操作简单、快速,整个提取过程只需20min,提取效率也高于水蒸汽蒸馏法 柴胡 挥发油 提取效率高(1.86%),提取时间缩短(4h)。 柴胡 柴胡皂甙 方法可行 杏仁 杏仁油 传统石油醚提取法相比其收油率更高(为醚法的2.5倍),生产周期短(醚法49h),而且该法所得油香、纯正。 蛇床子 油状液体。 34个成分,其中蛇床子素(22.61%)、亚油酸(10.95%)、油酸(28.85%)为主要成分,而二甲基乙烯酮、十一烷、顺香芹醇等17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青果 脂肪油 十六烯酸、亚麻酸、花生酸、山嵛酸为首次从青果中发现。 苦马豆 脂肪油 颜色较深的脂肪油6.2%,分别为油酸(35.37%)、亚油酸(54.1%)、棕榈酸以及十六烯酸、十七烯酸、花生四烯酸等17种成分。 西青果 脂肪油 除萃取时间比传统法缩短外(减少46h),得油率也明显提高。 草果 挥发油 得率1.05%(传统法0.68%),黄生酸、环氧化非兰烯等12个成分首次从草果中分离得到。 荜茇 胡椒碱 得率2.92%,平均回收率97.68%。整个过程仅需20min完成,既省时又高效。 菜籽油饼 维生素E 收率达0.668×10-2/g,比常规法提高5.5倍,且工艺过程大为简化,省时、省溶剂,还能从中提取15.3%的食用脂肪油。 凹叶厚朴 15种成分 首次检出十六酸(0.98%)、9,8-八碳二烯酸(2.4%)二种成分。 刺柏 淡黄色油状物 21个组分,以菖蒲萜烯(12.36%)、泪柏醇(20.78%)、榄香醇(14.57%)、表泪柏醇(25.74%)为主要成分。除杜仲烯外,其余20种为首次从刺柏中得到。 当归 挥发油 收率1.5%(传统法0.32%),乙酸十五酸甲酯等28个成分为首次从当归中得到。 姜黄 姜黄油 所得姜黄油化学成份与药典法一致,但各组分的含量有差异。本法收油率4.0%(药典法1.66%),萃取时间比药典法缩短4h。 大蒜 挥发性成分 乙烯基烯丙基硫化物和乙烯基烯丙基二硫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丹参 丹参酮 A SFE法成本虽比醇法高2倍,但丹参酮 A的保留率却是醇法的5~10倍,故该法具有明显的价格、时间、效益优势。 何首乌 蒽醌类成分 大黄素平均回收率97.31%,整个过程20min即可完成。 黄山药 薯蓣皂素 收率高、提取时间短,成本相差不大(汽油法)。 黄花蒿 青蒿素 收率提高了1.9倍,生产周期缩短近100h,生产成本降低了447元/kg 该技术与GC、IR、MS结合起来,成为一种较有效的分离分析手段,能高效,快速地进行药物分析。 该技术不足在于 对于极性较大或分子量太大的物质如甙类、多糖等的萃取,要加入夹带剂(Entranier)并在很高的压力下进行,给工业化带来一定的难度。此外该设备一次性投资大,也对其普及带来一定的限制。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目前工业上最有希望取代传统的蒸馏法和溶剂法来提取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