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寓言人生

 鲤鱼山九龙门 2010-11-15
 

  善喻的庄子

        庄子的比喻,用得美妙,用得恰切,用得超凡脱俗。读庄子的文章,每每读到这些比喻时,总会令人神清气爽,有醍醐灌顶之感,甚至让人拍案叫绝,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孟子》)从古至今,人们争利于市,争名于朝。钱财唯恐不积,声名唯恐不盛。面对苦苦争名夺利的世人,善喻的庄子这样劝喻我们:“鹪(jiāo)鹩(liáo)巢于森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钱财再多,声名再大,吃也不过那么多,喝也不过那么多。而对那些不择手段争名夺利的人,庄子又送其一个极有讽刺意味的比喻:“子独不见狸乎?卑身而伏,以候遨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庄子·逍遥游》)把那些上窜下跳、不顾一切去争名夺利之人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权势不盛而夸者悲。”很多人喜欢夸耀自己的权势,以地位不够高、权势不够大而遗憾。而对高官厚禄,庄子早已冷眼看穿,不屑一顾。有一次,楚威王派人请庄子做自己的国相,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他拿着钓竿,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只是头也不回地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回答:“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庄子·秋水》)意思是对一个乌龟来说,是在高贵的庙堂之上做一个巾包箱藏用来占卜的枯死的神龟好呢?还是做一只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活在泥水中的乌龟好呢?

        还有一次,庄子去拜见梁惠王的国相惠施,有人对惠施说,像庄子这样有才能的人来到梁国,一定会代替你做梁国国相。惠施听了非常害怕,在国中搜找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得知这一情况后,径直找到惠施,也用一个比喻回击他:“南方有鸟,其名,子知之乎?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秋水》)意思是说我一个高傲的凤凰哪能把你那猫头鹰爪下腐臭的老鼠放在眼里?

        在庄子这冷峻而高贵的心灵世界里,即使国相这样的高官也无非是枯朽的死龟、腐臭的老鼠罢了。这样出人意料的比喻,也只有庄子这样超凡脱俗的人才想得出。真是辛辣到极致,深刻到极致。

  开疆拓土、称王称霸是古代帝王梦寐以求的,当时魏国与齐国就为争夺土地而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庄子规劝道:“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争战不休。”(《庄子·则阳》)庄子用这个比喻说,你们这样为争夺土地而进行血腥的战争,太可悲了。因为你们争夺的这点土地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是多么的渺小啊,就像两只蜗牛角在争斗一样令人可笑,还是放弃战争吧。其比喻真是出人意外,生动到极致,风趣到极致。

  此外,庄子在论及要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应该“绝圣弃智”、不要有更多的人生追求这些道家学说时,也用了很多精妙的比喻,如“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庄子·知北游》)、“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列御寇》)等,有些思想虽不免消极,但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庄子的文章中,美妙绝伦的比喻俯拾皆是,对人世间种种的荒唐和丑陋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挖苦,看似谬悠之说,无端涯之辞,实则充满了对人生的无限关怀和悲悯,显示了一个古代哲人的大智慧。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庄周梦蝶/蝴蝶梦

【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问老子,老子曰: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庄子·齐物论》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
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这就是物化 指顺应变化)。  

在道家看来,不论周也好,蝴蝶也好,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大道也就在心中,就是说梦里我是蝴蝶,可以充分的享受蝴蝶的自由自在的乐趣;醒来我是庄周,就做我的实实在在的庄周。至于孰生孰死,孰梦孰觉又何必斤斤计较呢?


 

喜盆而歌

庄子死,惠子惠施(吊唁)之,庄子则方箕踞(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过分)乎!庄子曰:不然。(这个人)(刚)也,我独何能无慨然(伤感)察其始而本无生(经过仔细省察,当初她本来就没有生命),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元气)。杂乎芒芴(wù)之间(若有若无的境域),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回到)(生来死往的变化)相与为(跟……一样)春秋冬夏四时(运行)也。人(指妻子)且偃然寝于巨室(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噭噭(jiào) (呜呜地)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对于性命的道理是太不通达了),故(停止哭泣) 也。



濠梁之辩/鱼之乐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的一座桥)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自由自在),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曰:请循其本请让我们顺着一开头你所说的话来谈一谈吧)。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涸辙之鲋/庄周贷粟/枯鱼之肆

[原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愤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庄子·外物》) 

[注释]

○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
――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
――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
――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译文』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将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失掉了赖以生活的水,已经没法生存,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样多的水就能活下来了,而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来找我呢!’”
[
简析]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庄子反对空读,讲求真诚,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呆若木鸡——道之境界

 
『原文回放』纪shěng子为王〔王:指齐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鸡已乎:意思是斗鸡养好了吗?已,完成〕 曰:未也,方虚而恃气〔虚而恃气:虚浮骄傲,而且自恃意气。,通“骄”〕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犹应向景: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意思是心还是为外物所牵制。向,通“响”。景,通“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德:德性,可以理解为作为斗鸡的基本素质〕全矣,异鸡〔异鸡:别的鸡〕 无敢应者,反走(反走:反,通“返”;反走,转身逃走)矣。——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译文】纪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庄子·达生》讲了一个纪子为周宣王养斗鸡的故事。周宣王急不可待,十日一问,但纪子却不得不耐着性子,第四次才勉强说“几矣”。这个故事是借养鸡讲养心的道理,说明凝神养气的方法:遇事沉着冷静,原都是要经过训练和磨练的;只有真正沉着冷静的人,才能处变不乱,取得重要的胜利.经过严格训练和生活磨练的人,其所具有的气质,确实能令人望而生畏。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学会沉得住气,意志坚定;否则,心浮气躁,将一事无成。历朝历代都不乏因虚骄而致祸败的例子,乾隆帝夸口“天朝大国,无奇不有”。这种被后人视为典型的民族虚骄心态至尽犹存。

□□斗鸡的境界

      这个故事和我们平时所熟知的“呆若木鸡”的成语(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完全不同,而且大相径庭。
  原来,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不是骄气,不是盛气,最终是一分呆气。我们很容易想到“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这些极智极勇的人往往是用有点笨拙的方式展露。呆若木鸡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至上的境界。无人可以匹敌。一种精气神敛于内,高度的专注的状态,可以把人击败于无形之中。

□□外表的活泼、逞强、伶俐,都是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地磨练,把浮躁和妄动 收敛起来,把力量凝聚于内,看似呆呆的、无啥稀奇,可是那些存心挑衅、争先恐后的斗鸡,碰到一动不动内蕴真气的木鸡,却根本不得近其身,对方还未出手,自己先就吓破胆了。庄子的故事从小事反应出一个道理,人和鸡一样可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才是真正的高手。

    这个故事是借养鸡讲养心的道理,说明凝神养气的方法。遇事沉着冷静,原都是要经过训练和磨练的。只有真正沉着冷静的人,才能处变不乱,取得重要的胜利。经过严格训练和生活磨练的人,其所具有的气质,确实能令人望而生畏。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学会沉得住气,意志坚定;否则,心浮气躁,将一事无成。

□□外表的活泼、逞强、伶俐,都是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地磨练,把浮躁和妄动 收敛起来,把力量凝聚于内,看似呆呆的、无啥稀奇,可是那些存心挑衅、争先恐后的斗鸡,碰到一动不动内蕴真气的木鸡,却根本不得近其身,对方还未出手,自己先就吓破胆了。

□□呆若木鸡的境界不是一蹴可几的,它必须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去虚妄,骄傲及任性之气。

2、戒惊慌,去外界干扰,全神贯注。

3、戒目光锐利,盛气凌人。

4、呆若木鸡。(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名,圣人无功的境界。)


【原文回放】【屠龙之技】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庄子·列御寇》)

【原文回放】【随珠弹雀】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 庄子《庄子·让王》)

【原文回放】【邯郸学步】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庄子·秋水》)

 

宁做自由之龟

【原文回放】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

【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成语』蜗角之争
『解 释』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出 处』《庄子
·则阳》:惠子见戴晋人〔戴晋人,魏国的贤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逐北,追逐失败而逃亡的人〕旬有(有,通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实之,与前面的虚言相对,意思是充实话的内容,使更具体〕 

□□利欲熏心的人往往会丧失理智, 做出愚蠢的事情来。蜗牛角的烽火即成语蜗角之争的典故,出自《庄子· 则阳篇》,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故事背景为战国时代中期的魏国。魏王将国都迁徙大梁,所以当时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孟子》中就有几篇关于孟子见梁惠王的故事。

 

不龟手之药/大用与小用

【原文回放】宋人有善为不龟手(1)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2)。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内篇·逍遥游》)

【注释】(1)龟手:形容皮肤受冻开裂的样子。龟,龟裂。 (2) 洴澼在水中漂洗织物。,浮;,漂。,即纩,丝绵。   

□我们看待事物不能绝对化,应努力做到物尽其用。

□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薪火相传
【原文回放】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1)不息,其于光也,不亦 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2)乎?①夫子立(3)而天下治 ,而我犹尸(4)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 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②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5)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6)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 无所用天下为!庖人(7)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8)!” (《庄子·逍遥游》)
【注释】
1)爝(jué)火:炬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2) 劳:这里含有徒劳的意思。(3)立:位,在位。
4)尸:庙中的神主,这里用其空居其位,虚有其名之义。
5)鹪鹩(jiāo 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
6)偃鼠:鼹鼠。(7)庖人:厨师。
8)尸祝:祭祀时主持祭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器皿。“樽俎”这里指代各种厨事。成语“越俎代庖”出于此。

【译文】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视权贵如腐鼠

【原文回放】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1),子知之乎? 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2)不食,非醴泉(3)不饮。于是,鸱(4)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外篇·秋水》)

【注释】 (1) 鹓鶵:凤凰。(2)练实:竹米;一说是苦楝树果实(又叫金铃子) (3)醴泉:甘美的泉水。醴的本义是甜酒。 (4)(chT):猫头鹰。(5)吓。象声词,象猫头鹰发怒的叫声。   

【译文】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发出一声怒气:!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原文回放】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guó)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庄子·列御寇》)

【译文】宋国有一个名字叫做曹商的人,为宋国国君所派遣出使到秦国。他去的时候,只有几辆车子;由于得到秦王的欢心,秦王赠给他一百辆车子。他回到宋国,见到庄子,说:处在偏僻贫穷的村落,靠编织鞋子来糊口,过着贫困的生活而面黄肌瘦,我缺乏这种本领;一旦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使随从车子增加到一百辆,却是我的长处。庄子说:秦王有病,召集医生为他治病,凡是能够刺破脓疮的,可以得到一辆车子的奖赏,凡是能够用舌头舔一舔痔疮的,可以得到五辆车子的奖赏,治疗的地方越是低下,得到的车辆也就越多。你难道为秦王治疗痔疮了吗?不然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车辆呢?你走开吧!

 

尧让天下·越俎代庖
【原文回放】尧让天下于许由②,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③,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鹑(鹩jiāo1iáo)巢于深林④,不过一枝;偃鼠⑤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⑥,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⑦,尸⑧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部分注释】
①选自《庄子逍摇游》。②尧:相传为我国上古时代的帝王。许由: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高 士,字武仲,颖川人。③宾:附属物。④鹪鹩:读jiāo1iáo焦疗。一种性情和善的小鸟,善于营巢。⑤偃鼠:亦称鼹鼠。一种矮胖似鼠的动物,常掘地挖洞,喜饮河水 。⑥这句主语后置。意即您还是算了吧。⑦庖:指厨房。庖人:厨工。后一个庖引申为烹调。⑧尸:太庙中的神主。祝:太庙中负责祭祀的官。因执祭板对神主而祝,故曰尸祝。樽:盛酒的器具。俎:盛肉的器具。樽、俎都是庖人掌管。

【参考译文】尧帝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固辞不受,说:您身居帝位,掌管天下。如今天下已经治理好了,反而让我来代替您,难道你要让我去沽名钓誉吗?所谓声名,不过是虚浮的东西而已,我不追求这些。 您看,鹪鹩筑巢,占据的仅是浩翰林海中的一树一枝;偃鼠饮水,不过喝满一肚子水而已。天下对我是毫无用处的,我看您还是算了吧。即使一个厨师不做祭祀的饭菜,而管祭祀的人(尸祝)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见巧之狙

【原文回放】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原文回放】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木》

【原文回放】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

 

螳臂挡车

  以螳螂舞动镰刀似的双臂对抗车子的情形作为譬喻,劝人不要自不量力。鲁国的颜阖性情相当刚烈,有一次被聘为卫国太子蒯聩的师傅。他从来不曾担当过如此重要的职位,内心的惶恐可想而知。于是,只好求教于卫国的大臣蘧伯玉大夫,请教如何教导太子。蘧伯玉大夫就针对他的行为,引用螳螂的例子来规劝他:任何物体靠近螳螂的时候,即使靠近它的是一辆车子,它也照样挥动镰刀似的臂,奋力抵抗,这实在是因为 螳螂无法辨清自己的身分,而太过于相信自己能力的缘故。你现在的情形亦正和螳螂一样,你太高估了你自己的能力,所以才会不智地想去当太子的老师。如果你过分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必定会遭受太子的不满。所以你务必要小心从事。

 

 

养虎者

【原文回放】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内篇·人间世》)

【译文】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他从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扑杀活物会激起老虎凶残的怒气;『他也从不敢用整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撕裂动物也会诱发老虎凶残的怒气。』知道老虎饥饱的时刻,通晓老虎暴戾凶残的秉性。『老虎与人不同类却向饲养人摇尾乞怜,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而那些遭到虐杀的人,是因为触犯了老虎的性情。

 

【原文回放】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触②,肩之所倚③,足之所履④,膝之所⑤,砉然向然⑥,奏刀□然⑦,莫不中音⑧,合于桑林之舞⑨,乃中经首之会⑩。
  
文惠君曰:(11),善哉!技至此乎(12)庖丁释刀对曰(13)臣之所好者道也(14),进乎技矣(15)。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6),官知止而神欲行(17)。依乎天理(18),批大(19),导大(20),因其固然(21);技经肯綮之未尝(22),而况大(23)!『①良庖岁更刀(24),割也;族庖月更刀(25),折也(26)』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7)。彼节者有(28),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9),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②虽然,每至于族(30),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31),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己解(32),如土委地(3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4),善刀而藏之(35)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6)

(《庄子·养生主》)

【注释】
①庖(páo):厨房。庖丁即厨师。一说指厨师,是他的名字。为(wèi):替,给。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解:剖开、分解。
②触:接触。
③依:靠。
④履:踏、踩。
(yǐ):用膝抵住。
⑥砉(hu
à)然:皮肉分离的声音。向():通作(),声响。(),多种声音相互响应的样子。
⑦奏:进。□(huò)然:以刀快速割牛的声音。
⑧中(zhòng):合乎;
中音,意思是合乎音乐的节奏。
⑨桑林:传说中的殷商时代的乐曲名。
桑林之舞意思是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
⑩经首:传说中帝尧时代的乐曲名。会:乐律,节奏。
(11)
(xī)字的异体。
(12)
:通作,讲作何,怎么的意思。一说为句中语气词,读如
(13)
释:放下。
(14)
(h
ào):喜好。道:事物的规律。
(15)
进:进了一层,含有超过、胜过的意思。乎:于,比。
(16)
神:精神,心思。
(17)
官:器官,这里指眼。知:知觉,这里指视觉。

(18)天理:自然的纹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19)
批:击:
(xì):通作,这里指牛体筋腱骨骼间的空隙。
(20)
导。引导,导向。
(kuǎn):空,这里指牛体骨节间较大的空处。
(21)
因:依,顺着。固然:本然,原本的样子。
(22)
(zhī):通作
,指支脉。经:经脉。技经指经络结聚的地方。

肯:附在骨上的肉。綮(qǐ):骨肉连接很紧的地方。未:不曾。尝:尝试。
(23)
(gū):大骨。
(24)
岁:每年。更(gēng):更换。
(25)
族:众;
族庖指一般的厨师。
(26)
折:断;这里指用刀砍断骨头。
(27)
发:出,这里指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硎(x
íng):磨刀石。
(28)
(jiàn):缝,间隙;这个意义后代写作
(29)
恢恢:宽广。游刃:运转的刀刃。
(30)
族:指骨节、筋腱聚结交错的部位。
(31)
(ch
ù)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32)
(huò):牛体分解的声音。
(33)
委:堆积。
(34)
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
(35)
善:这里讲作摆弄、擦拭的意思。
(36)
养生:其后省中心语,意思是
养生之道

【译文】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
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吾生也有涯·原文回放】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注释】
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
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
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
⑧生:通作
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材与不材
【原文回放1】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译文】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取它。庄子问他们这是什么缘故,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

 

朝三暮四

【原文回放】狙公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①』,是之谓两行②。(《内篇·齐物论》)

【注释】①钧:通作天钧即自然而又均衡。  ②两行:物与我,即自然界与自我的精神世界都能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朝三暮四指的是感情不专一,但庄子借助这个寓言来说明名虽不一,实却无损

【译文】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喜与怒却各为所用而有了变化,也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东施效颦

【原文回放】西施病心而颦其里(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外篇·天运》)

【注释】(1)颦,皱着眉头。里:乡里。

 

【相濡以沫·原文回放】死生,命也①,其有夜旦之常②,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③,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④!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⑤,而身犹死之⑥,而况其真乎⑦!

    泉涸⑧,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⑨,相(rǔ)以沫⑩,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11)。夫大块载我以形(12),劳我以生,佚我以老(13),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注释】
①命:这里指不可避免的、非人为的作用。
②常:常规,恒久不易或变化的规律。
③与:参与,干预。
④卓:特立,高超;这里实指
⑤愈:胜,超过。⑥死之:这里讲作为之而死,即为国君而献身。
⑦真:这里指的是。一说即上段之真人。姑备参考。
⑧涸(hé):水干。
(xū):张口出气。
(rǔ):同,一本亦作,沾湿的意思。沫:唾沫,即口水。
(11)
化:这里是熔解、混同的意思。
(12)
大块:大地;这里可以理解为大自然。
(13)
(yì):通作,闲逸的意思。

【相濡以沫·译文】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
呢!人们还总认为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呢?
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
。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得鱼忘筌

【原文回放】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译解】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筌是捕鱼工具,捕得了鱼,竹筌便也被忘在一边。这没有什么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不妥之处,竹筌原就是为捕鱼圈制的,可能最早就是一个竹制的圈套,然后,再加上网袋,便可用来捕鱼了。只要捕到了鱼,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筌,又作荃,是古代的一种渔具。得鱼忘筌是指既钓得鱼,便忘其渔具。比喻既已成功,即忘其凭借;或已达成目的,即舍弃工具和方法。

 

人有畏影恶迹

【成语】畏影恶迹

【释  义】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原文回放】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杂篇·渔父》)

畏影恶迹】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想摆脱它们,便快步跑起来。可是跑得越快,脚印越多;影子追得越紧(却总不离身)。他自己认为还跑得太慢,更加拼命地跑下去,最后精疲力竭累死了。
   
 这个人不知道在阴暗的地停下来,就不会有影子;静止不动,就不会有脚印,可悲呀,真是太愚蠢了!
【寓意】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事情的根本,不抓根本而抓枝节,绝对不可能解决问题,反倒会被问题压倒。(要消除某些现象就必须采取正本清源的办法。)

 

鲁王养鸟

【原文回放1】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①,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②,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庄子·至乐》)

【注释】①御:同,迎接。觞,敬酒。庙,君祭祀祖先神明的宗庙。②脔:割碎的肉块。 

【译文1】从前有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鲁国国君亲自把它迎接来,向它敬酒,供养在庙堂里,奏九韶乐来让它快乐,准备了太牢来当作它的膳食。海鸟竟忧愁悲伤,眼花缭乱,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就活活饿死了。这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来养鸟,不是用喂养鸟的办法来养鸟啊。(假若是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它栖息于幽深的树林,浮游于大江大湖,让它吃泥鳅和小鱼,这本是极为普通的道理而已。

【原文回放2】昔者有鸟止于鲁郊,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外篇·达生》)

□□以己养养鸟以鸟养养鸟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待可观事务,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对象,应当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决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否则,像鲁王那样,用供养自己的方法供养海鸟,尽管主管愿望很好,也难免要失败。要顺乎自然规律,要符合事物的本性。

 

夏虫不可以语冰

【释义】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万物皆有局限性。)
 【出处】《庄子·秋水》 北海若曰: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海神启发河伯逐步超越自己的局限: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三句话意思相近而强调的重点有别,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那是受空间的限制;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那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语至道,那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见太深而不能接受甚至还排斥最高的真理。总之,人因为受到各种限制或束缚而无法听闻大道,乃至于即使有机会听闻大道也加以排斥,岂不闻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之语?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偏见太深,你和他讲道理,白费口舌,甚至还有可能遭到嘲笑乃至痛骂,所以就连圣人也只能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唉,难啊,难啊。

 

安时处顺

【原文回放】老聃死,秦失①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至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③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④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庄子·养生主》)                            

 【注】①秦失:人名,姓秦名失,老聃朋友。②其人:指得道之人。③蕲:通。④倍:通。⑤受:禀受。⑥刑:过错,过失。⑦帝之悬解:顺应自然法则的生和死。帝,自然;县,生;解,死。

□□生与死都不过是自然的形态变化,因而生不是喜,死亦不是悲,不必喜生恶死。对于肉体生命不必过多在意,对生死应顺应自然,采取达观的态度。

【译文1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们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入灵房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作法就叫做背离自然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依而死。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

 

逆旅有妾二人

【原文回放】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 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木》)

□□一个人对自己的估价是分母,而品德才能是分子。分母愈大',则教值便愈小。

【译文】阳朱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美丽,一个丑陋。但是主人却看中丑陋的,轻视美丽的。阳朱问他缘故,旅店主人回答说:那个美丽的自以为美丽而骄傲,所以我不认为她美;那个丑的自认为丑陋而恭顺,所以我不认为她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高尚而又不自以为贤明的人,到哪里去不受尊重呢?

 

井之蛙

【原文回放】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秋水》)

【译文】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年少时学习古代圣王之道,年长之后明白了什么是仁义的行为,我可以把不相同的东西合而为一,把坚固的特性和白的颜色跟物体分离开来;别人认为不对的,我可以把它证实成对的,别人认为不合宜的,我可以证实它是合宜的。我的论辩能使很多的智能之士都遭受困窘,使众多的善辩之人都理屈词穷。我自己以为我已经是最通晓事理的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感到十分茫然,诧异不解,不知道是我论辩不如他呢,还是懂得的知识不如他?现在我无法张嘴了。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呢?公子魏牟倚着几案叹息着,而后又仰天大笑说:你不曾听说那浅井中的青蛙吗?它对东海的鳖说:我真快乐啊!我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的破砖缝中休息。跳到水中,水浸到我的腋窝和下巴,踏着泥则淹没了我的脚背;孑孓、螃蟹和蝌蚪,都不如我啊!而且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这快乐也到了极点了。先生您何不常进来看看呢?东海的鳖左脚还未进去,右膝已经绊住了。只好徘徊退去,于是告诉它海之大,说:用千里之遥远,不足以说明它的广阔;用千仞之高,不足以量尽它的幽深。夏禹时十年九涝,而海水并没有为此增加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而岸边的水并没有减退多少。它不因为时间的长短而变化,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这也就是东海的极大的快乐啊。浅井之蛙听说后,惊恐地望着东海之鳖,茫茫然若有所失。

 

每况愈下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庄子说:
我讲的各处都有,无处不在。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庄子不加思索:
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庄子继续说:
我的在屎尿之中!
  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那么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望洋兴叹

《庄子*秋水》中讲了一个故事: 秋天的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涨,众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黄河,水流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而去,一直来到北海边。向东望去,却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河神才改变自己先前得意洋洋的脸色,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神感叹说:原来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不如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博大,无边无际,要不是我亲自来到你的门前,我将永远不会懂得自己的浅薄无知。

北海神谦虚地说:其实我存在于天地间,就好象大山上的小石头而已。而天与地也并不能说是最大的领域,毫毛之末也不能断定是最小的限度。时空的变换根本没有穷尽。你我又有什么可夸耀的呢?

庄子的这个观点已经被现代物理学所证实。科学向微观发展,有量子物理;向高速发展,有相对论。而它们的适用范围也有局限。从庄子的学说中,已显露出现代科学的萌芽。

 


 

本文档 由 海天九龙 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