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老师漫谈教学环节设计

 昵称3022250 2010-11-15
漫谈教学环节设计
2008-01-03 12:29:30.0
  现在,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现象:
  1、刻板地实施不严谨的教学方案——布置任务,学生操作,回收作业;
  2、教学无方案,教学无设计,“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几近于“放羊”。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老师的课没有整体感、没有顺序感,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显得杂乱无章,一节课听下来,总感觉缺少些东西。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在设计教学环节下功夫,或者根本就没有对教学环节予以认真考虑,比如:这节课的重点是哪些?应该放在什么时候讲;每个内容的时间分配怎么分;这节课属于什么样的课,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学习?环节的高潮应放在哪部分等等。
  作为教师,要上课就必须进行设计。如果教师上课不作“设计”,应该就不能算是上课。
  上好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关键则是“教学环节设计”。
  什么是教学环节设计?所谓教学环节设计就是施教者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合理链接的设计。
  这里的“合理链接”要考虑几点:
  1、教学容量,内容多少是否适当;
  2、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3、教学用时,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4、教学课型,采取的课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特征。
  这几点可以说是我们实施教学环节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个好的教学环节,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和谐融洽。
  一般来说,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环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导入;主体活动;评价。
  一、巧妙设计,激趣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下面的主体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在导入设计方面,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新鲜的、奇异的、出乎意料的开头,用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设置悬念,让学生存有探究之心;创设情境,包括生活实情,惊险或危险情境,梦幻情境等;采用新鲜有趣的形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
  二、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主体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主体活动的设计应各有不同,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学习等,但不论怎样的主体活动设计都要注意把握:
  1、层次适度,让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把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发展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接触新知识前的原有认知结构;第二发展水平是“最近发展区”,即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最易被学生同化和顺化的认知结构。
  主体活动设计应处处渗透“以学生需求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及未来的发展展开,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设置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满足需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愉悦的过程。
  2、坚持探究,让学生成为研究者、探索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思维参与是主体价值得以实现的最主要途径。在主体活动设计中,要注意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问题,用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拧紧其思维的发条。
  三、开展适度有效的评价
  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通常是对学生完成练习及课堂表现等情况做出评价,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际上,评价应该是双向的,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宗旨主要在于为教学提供频繁的反馈从而帮助师生改进教学,却“不带有任何要评价成绩的联想”,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甚至让学生和家长来评价老师的教学。
  良好的评价环节,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进步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