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通宝如何鉴定

 天上星星期二 2010-11-16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通宝如何鉴定

(2009-04-03 06:38:25)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通宝如何鉴定?
 

顺治通宝铸于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主国的顺治年(1644-1661年)。法定成色应为铜七,铝锡三,千文一吊,值银一两,然各省的铸造大多有差异并且有私下铸造的。顺治通宝钱面文,以工整的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按照钱的背文区别为五种样式,也就是久享盛名的"顺治五式"钱。第一式:仿古钱。钱径约2.4厘米,重3.8克左右,钱背光而无文。第二式:汉字钱。其钱体制仿照唐代会昌开元,钱背铸造有各地局名一字,排列在穿孔之上或者穿孔之右,其字共22个(户、工、临、宁、原、宣、同、江、西、阳、前、延、襄、东、河、蓟、广、昌、浙、陕、福、云)。钱径2.5-2.6厘米,重3.8-4.5克。第三式:一厘钱。顺治十至十七年(1653-1660年)所铸权银钱,穿孔左边的"一厘"表示每钱折钱厘行用。穿孔右边一般为铸的局名,总共十七个字,比第二式汉字钱少了延、西、前、襄、云五局。钱径2.6厘米,重4克左右。第四式:满文钱。钱背铸有两个新满文,穿孔左边为"宝",穿孔右边为"泉"或者"源",为户、工两部所造。钱径2.7厘米,重4.4克左右。第五式:满汉文钱。钱背穿孔左边是满文铸的局名,穿孔右边是各铸局名的汉字,共有:临、宁、原、宣、同、江、东、前、蓟、昌、浙、陕等十二局。钱径约2.8厘米,重4-5克。顺治五式钱中以第五式满汉文钱的制作最好,铜色滋润,流存于世上最多。另外还有合背钱以及记重记值的当十大钱,都很少见。顺治五式钱为清代货币的形制奠定了基础,以后各朝大多沿袭顺治的钱制,并参照铸行,影响很是深远。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钱背穿孔左边是满文局名,穿孔右边是汉文局名,共计有22个铸局。其中主要的20局记名改为口诀便是: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另外有甘肃巩昌局铸的"巩"字钱,山西省局铸的"西"字钱,都是少见的品种。以上两类钱在制作上也与顺治钱相同,其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康熙四十一年(1720年)又铸半重"轻钱",折价使用,但流传于世上却不多。现在流存于世上的劣等小砂版、鹅眼钱等都是私铸钱。另外还有少许数量的背铸星月的钱,还有合背钱,记地支钱,当十大钱等,品类很多,但数量较少。

雍正通宝铸于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一1735年)。钱径一般约2.6~2.8厘米,重3.6~5.4克。雍正通宝钱按顺治四式满文钱造,钱面文字"雍正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穿孔左边是满文"宝"字,穿孔右边是计局的满文,其局共计有20字(除户、工二部外,均为省局名,州、府局已废);泉、源、巩、河、苏、广、昌、浙、陕、桂、福、云、南、台,武、黔、川、晋、济、安。雍正钱形态工整,规格统一,在清代钱币中居于少而精的地位,由此可知雍正钱法严谨。现今流传于世上的还有贵州黔局大样钱一种,形制类折二钱,很少见。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喀什葛尔等局,因用自产红铜鼓铸、故称为"新疆红钱"或"晋尔钱"("普尔"维语即钱的意思)。乾隆通宝只少数钱背文看见星号或汉字。乾隆通宝还有合面钱、吉语钱以及私铸劣质钱、鹅眼钱等,品类不下百种,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数种,至为珍贵。

来源: 丰泉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