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诗词三百首》教学参考资料库之一

 初心如然 2010-11-16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9-19

 

1、白居易      古诗七首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寓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古代山西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白居易了。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他生活在安史只乱后唐朝走向衰落的时代,11岁时为躲避藩镇战乱,同百姓一起逃难,五六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使他了解到民间疾苦。

【作者趣事】:                

之一:拜谒名诗人

唐岁元十六年,白居易进京赶考。他按照当时流行的习俗,拿着自己的诗歌抄本,去拜谒著名诗人顾况。那时,顾况已经年迈,睡眼朦胧地对前来通报的家人说:不见了吧!白居易无奈,只得求家人把诗稿转给顾况,顾况对诗稿开始不很在意,随手翻了一下,看见白居易三个字,开玩笑地说:居大不易!于是浏览起来。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顿生兴致,他吟诵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愈嚼愈觉得有味道,大为惊叹,急忙起身,整衣相迎,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随后两人交谈甚欢,遂成忘年之交。

事后,顾况为白居易四处扬名,使白居易的名字传遍了京城。经过考试,果然高中进士。贞元十九年,又以拔萃登科,授秘书郎,并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之二:勇于进谏   为民造福

   白居易为官正直,勇于进谏。有一年,有个叫王承宗的节度使,对抗中央命令。宪宗皇帝打算让宦官吐突承璀领兵去讨伐。朝中大臣们深知让宦官带兵打仗会误事的,纷纷上书加以阻拦。白居易见情况紧急,就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指责宪宗的错误做法,并且言辞很激烈。宪宗对他十分恼火,退朝后对宰相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起来的,现在居然对我如此无礼,真让我难以忍受。”李绛是个正派官吏,对宪宗劝慰了一番,宪宗才没有处分他。

  由于白居易能够伸张正义,敢于抗争,得罪了宦官和世族官僚集团,所以他们总是寻机在皇帝面前讲白居易的坏话。宪宗也不喜欢白居易当众与自己争执,就让他做了皇太子的侍从官。按朝廷规定,这个职务是不能过问朝政的。白居易的一腔政治热情竟遭到如此冷遇,心中十分苦闷,他曾把自己比作无人欣赏的白牡丹。

白居易先后在杭州、苏州当过剌史。在这个地方,他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杭州任职期间,看到当地百姓饮水不便,就亲自察看地形,组织民工兴修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居民的饮水问题,而且使西湖有了灌溉之利。另外,他还对境内的孤寡老人特别关心,尽力帮他们排忧解难。因此当他任职期满,离去时,百姓们纷纷为他送行。他在苏州任职期间,简化政事,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劳役,使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人们对他做的好事十分感激。当他离任时,为他送行的人站满了运河两岸。许多人痛哭流悌,追着白居易坐的船送了十几里。大诗人刘禹锡在描述那情景时说:“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这生动地说明了苏州人民对白居易的衷心爱戴。

 

1·1、《池 上》(19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诗文注释1)艇:轻便的小船。   2)解:懂得。

诗文解释】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地去采白莲花玩,他不懂得掩藏踪迹,浮萍被小船荡开留下一条长长的水路。诗人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描画的栩栩如生。

诗文赏析】作者用 ,将 。诗

 

1·2《大林寺桃花》(3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文注释】1〕芳菲尽:此指花期已过,花已都凋尽。2恨:遗憾。

【诗文解释】 四月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花已经凋谢了。可是,高山上的大林寺里 ,桃花才刚刚开放。人们常常埋怨春天归去,无处寻觅,却不知道她来到这里了啊!

【诗文赏析】此诗是赞叹庐山深谷中花盛的景象。诗之妙就在诗人将山中花与山外相比,并在后一联突发奇想,以为山花之盛把人间春光都归于此。诗人这一想象是以人的觅春、惜春心理为铺垫,再突出诗人得春之后的惊奇、兴奋。诗人在叹花之中也抒发自己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

 

1·3《草》(4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文注释】1)离离:形容草长得非常茂盛的样子。  2)原:原野。  3)尽:完

【诗文解释】原野上的草长得如此茂盛,一年枯萎一次茂盛一次。野火不能把草烧完,因为每年春天春风一吹,它又顽强地生长起来。

【诗文赏析】本诗通过描写原野上的草来表达了惜别之情。诗人以野草的顽强生命力比喻友人间深厚的情谊,此诗不但情深意长,又有着青春活力,意境宏阔,颇有气势。

 

1·4《遗爱寺》(59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诗文注释】1遗爱寺:在今庐山香炉峰下。  2弄:玩。  3)闻:听。

【诗文解释】我拿着石子面对小溪坐着,为了赏花,我绕着寺庙周围的小路行走。不时听到小鸟的啼叫声,又到处听到泉水的叮咚声。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以“石”“溪”“花”“鸟语”“泉声”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1·5《忆江南》(78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诗文注释】1谙(音安):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诗文解释】江南的景色真美好啊!那里的美景我曾经很熟悉。太阳出来的时候,江边的花颜色鲜红胜过火焰;春天的时候,江水绿绿的好似蓝草。如此的江南美景,怎能不叫人怀念啊!

【诗文赏析】词中描写的是江南的春色,第一句“江南好”的“好”字,描绘出了江南春色的种种好处,与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首尾呼应。第二句的“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的“好”,并非只是传闻,是作者的亲身感受。第三、四句对江南的“好”进一步描述。结束的时候以“能不忆江南”烘托出作者对于江南春色的赞叹与怀念。

 

1·6《暮江吟》(123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诗文注释】1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2)瑟瑟:碧绿色。

3)怜:爱。    4)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弯弯如弓。

【诗文解释】一道斜阳照在江面上,江水分成两色: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美好

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而新月像一把弯弯的弓悬挂在蓝色的天幕上。

【诗文赏析】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本诗表现了在秋天江面上夕阳西沉与新月东升两幅图景。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1·7《微雨夜行》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诗文注释】(暂无)

【诗文解释】(暂无)

【诗文赏析】(暂无)

 

2、毕浣      《锦云川》(244

月光霞彩映晴川,潋滟波光夺目妍。试唤乌蓬乘兴去,一篙撑上水中天。

【作者简介毕浣清朝著名画家和诗人。

【诗文注释】(暂无)

【诗文解释】(暂无)

【诗文赏析】(暂无)

 

3、北岛   当代   《迷途》(292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作者简介】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诗文赏析】七十年代末直至八十年代中,中国诗坛出现了一股名之为“朦胧诗”的风潮。北岛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迷途》不仅完整地体现了朦胧诗的特征,而且由于内容的关系,它几乎也成了我们阅读诗歌的一个寓言。
   
在这首诗中,“鸽子的哨音”常规应是光明和美好的召唤,而且也的确导致了诗中“我”的“寻找”。但它指引的却是“挡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随后的“迷途”,光明与幽暗在矛盾中共存。这一矛盾现象又重现在寻找的结果中,“蓝灰色的湖泊”、“微微摇晃的倒影”、“深不可测”都充满了虚幻色彩,似乎正合“迷途”中不真实与错误的暗示;但第二人称直呼的“你”,以及那双“眼睛”,无疑是真实的,至少对诗人的心理期待而言是如此。这首诗中,诗人显然在置疑常规的寻找—克服障碍—找到模式,而是自觉接受了“迷途”,正是在这一次“理性”的放弃与自我意识的故意沉睡中,寻找的目标出现了。但诗人并不能无条件地相信这个目标,因为它只是水中的“倒影”,只是一双寓意无穷而又空洞的“眼睛”。这“眼睛”,也许是进一步迷途的诱惑,但也是对于下一次寻找的召唤,一如诗歌开首处“鸽子的哨音”。

 

4、陈知玄       《五岁咏花》(11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诗文注释】唯:只有    

【诗文解释】春天到来的时候百花盛开,满树都是红色的美丽的花。春天快要过去的时候,花都落了,树枝也变的空荡荡的。只有一朵没有飘落,明天就一定会被风吹走吧!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五岁的时候写的一首有关春天的诗。

 

5、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7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简介】

陈子昂661——702),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时为右拾遗,直言敢谏。他的诗质朴有力,慷慨激昂,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者。   

【诗文注释】1悠悠:形容地久天长。         2)怆然:悲伤的样子。
3)涕:眼泪。      4
古人:指前代贤者。(5)来者:指后代贤者。

【诗文解释】古代前贤已成过去,后之来者亦难预期,作为一个积极上进的有志之士,谁不感念天地的无穷。现在的我感到孤独而不禁悲伤泪流。

【诗文赏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随军出征契丹,几次献计,都没有被采纳。他知道上司并不看中自己,闷闷不乐。一次登临蓟北楼,有感于古代燕昭王、乐毅等人君臣同心、振兴国家的事迹,就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失意。这是其中的一首。作者没有停留在个人得失悲欢上,而是把个人情怀放置在莽莽天地、悠悠历史的大背景中,从而强化了诗歌的悲怆色彩和动人力量。

 

6陈师道      《绝句四首》(其四)  233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作者简介】陈师道(1053-1102),北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 16岁时从师曾巩。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 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来见黄庭坚的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崇。 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有《后山集》。

【诗文注释】 1)尽:完。   2)期:期盼。

【诗文解释】读书读的高兴,可是很快就读完了。客人可人,但是却盼望不来。世间的事情和我盼望的总是相违背,人生能够开怀一笑的时候又有多少呢?

【诗文赏析】此诗大约作于哲宗元符二年(1099)。此诗完全是从士人的日常生活中采集,诗人留意了生活中这样的两种典型事例:“书当快意”时,偏偏“读易尽”,而“客有可人”时,偏偏又“期不来”。人生就是这样的呀,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


7、陈毅、现代   诗歌三首

【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作者趣事】                     食墨为学的陈毅

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少年时代就非常爱学习。入学前,他就学会了好几百个字,会背诵一些浅显的诗文。5岁入学后,他学习更加认真,不论是背诵还是写算,都名列前茅。   
   
有一次,他到一个亲戚家过端午节,进门后,看见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的书,于是忘记了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躲到一个空房里专心致致地读起来。他一边看,一边用笔摘录重要章节,到了吃饭的时候,亲戚几次来请他,他都舍不得把书放下。亲戚见他这样用功就不忍再打扰他了,于是把糖和粽子给他端去。陈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书本和摘录上,粽子本来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书桌上的墨砚里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一连吃了两个粽子,竟然没有品出味来。又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端来面条,见他满嘴是墨,便召来家人看,大家见了都忍不住大笑起来。陈毅起初还不知众人在笑什么,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见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知道自己误吃了墨汁,他诙谐地对大家说:“吃了墨没有关系,我正觉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哩!

7·1《梅岭三章之一》(263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诗文注释】1)泉台:即黄泉。传说中的阴曹地府,旧时指人死后归去的地方。

2)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3)阎罗:传说中管理地狱的神王,这里指国民党反动派。

【诗文赏析】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这是第一首,面临牺牲的考验,立下革命到底的誓言,表现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奋战到底的决心。

 

7·2《梅岭三章之二》(264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诗文注释】1)南国:祖国的南方。 2)烽烟:烽火之烟。  3)国门:城门。

【诗文解释】在南方坚持武装斗争正好十年。即使我牺牲了,也要头悬国门,眼看国民党的最后灭亡。我死以后各位将士一定要努力奋斗,多打胜仗,用频频飞来的捷报当作奠自已的纸钱,以使头悬国门、魂归泉台的我得到慰藉。

【诗文赏析】第二章着重写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为人民解放的未竞事业继续奋斗下去。南国烽烟正十年,是诗人参加革命武装斗争历程的概括。诗人暗用了陆放翁《示儿》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亡告乃翁的名句,勉励活着的战友继续奋斗,同样表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7·3《梅岭三章之三》(265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诗文注释】1)涯:边。

2取义成仁: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前写《自赞》诗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里借以表现诗人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诗文解释】我从参加革命之日起就把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家,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虽然一直处于艰难创业之中,眼前祖国大地还处于反动派的血腥残暴之中,但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必会到来。今天我为了革命牺牲,为的是全国人民得以解放和自由!

【诗文赏析】这首诗围绕“断头”设想,写自己,也写同志;写生前,也写死后;写过去,也写未来。步步展开,层层深化,字字生辉,句句焕彩,气势磅礴,富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诗人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跃然纸上。为了人类解放的美好未来早一天到来,诗人甘愿将自己和无数烈士的鲜血流入一道,在祖国的大地上浇灌开自由之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