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高一生物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昵称1705697 2010-11-17


 (一)走近细胞
一、 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 较小(1—10um) 较大(10--100 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二、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 植:根、茎、叶
细胞 组织 分泌 器官 花、果、种
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动:心、肝……
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 病毒
系统(动) 个体 单细胞 种群 群落
泌尿、生殖 多细胞
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 Ⅰ号
生态系统 生产者 生物圈
生物因素 消费者 Ⅱ号
分解者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1.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 细胞学说 2.1859年 达尔文 进化论 3.1866年 孟德尔 遗传学
四、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H、O、N (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 微量:Fe、Mo、Zn、Cu、B、Mo等
(20种) 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 (占鲜重7-10%,干重50%)

结构 元素组成 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
单体 氨基酸 (约20种,必需8种,非必需12种)
化学结构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高级结构 多肽链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二、三、四级。
结构特点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功能多样性。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2. 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3. 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 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5. 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备注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叫肽键。
○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式):

1. 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2.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 变性(熟鸡蛋)&盐析&凝固(豆腐)
计算 ○由N个aa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 N 个;
○N个aa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1 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M 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aa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
的分子量为 N×α-(N-M)×18 ;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元素组成 C、H、O、N、P等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成分 磷酸 H3PO4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
碱基 A、G、C、T A、G、C、U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
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
蛋白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
元素 类别 存在 生理功能
糖类 C、H、O 单糖 核糖C5H10O5 主细胞质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4H10O5 主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等 主细胞质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 麦芽糖、蔗糖 植物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纤维素 植物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 动物
脂质 C、H、O
有的 还有N、P 脂肪 动、植物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 脑、豆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动物 动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
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四、鉴别实验
试剂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蛋白质 双缩脲 A: 0.1g/mL NaOH 紫色 大豆
鸡蛋
B: 0.01g/mL CuSO4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花生
还原糖 班氏(加热) 砖红色沉淀 苹果、梨、白萝卜
淀粉 碘液 I2 蓝色 马铃薯












○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五、无机物
存在方式 生理作用

结合水4.5%



自由水95% 部分水和细胞中
其他物质结合。 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绝大部分的水以
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3.水是细胞生活的液态环境;
4.水的流动,把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并把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无机盐 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如K+、
Ca2+、Mg2+、Cl--、PO2+等 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六、小结
化合 有机组合 分化
化学元素 化合物 原生质 细胞

○原生质 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 : 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一层半透膜。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植物特有): 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

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
细胞膜
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

真核 基质: 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细胞 细胞质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
细胞器
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
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 细胞器 差速离心:美国 克劳德

线粒体 叶绿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液泡 核糖体 中心体
分布 动植物 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植物和某
些原生动物 动植物 动物
低等植物
形态 椭球形、棒形 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囊泡、扁平囊 网状 椭球形粒状小体
结构 双层膜,有少量DNA 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 没有膜结构
嵴(TP酶复合体)、基粒、基质 基粒(类体)、基质(片层结构)、酶 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液泡膜、细胞液 蛋白质、RNA、和酶 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场所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分泌,
成细胞壁 提供合成、运输条件 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与有丝分裂有关
备注 在核仁
形成

△ 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三、协调配合 分泌蛋白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罗马尼亚 帕拉德
有机物、O2
叶绿体 线粒体
能量、CO2

基因调控 初步合成 加工 修饰
细胞核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胞外
氨基酸 肽链 一定空间结构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 + 细胞膜 + 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

四、细胞核 = 核膜(双层) + 核仁 + 染色质 + 核液

美西螈实验、蝾螈横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
DNA 螺旋
○ + = 核小体(串珠结构) 染色质 30nm纤维
组蛋白 非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圆筒形) 2-10um染色单体(圆柱状、杆状)

二、树立观点(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
○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1.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六、总结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

○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人们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
结构:单位膜(三明治)→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 特性 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
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
保护作用
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水分
条件 浓度 外液 > 细胞质/液 外液 < 细胞质/液
现象 动物 失水皱缩 吸水膨胀甚至涨破
植物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原理 外因 水分的渗透作用
内因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造成收缩幅度不同
结论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
○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
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2. 无机盐等其他物质
① 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② 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 选择透过性膜
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流动镶嵌模型

1.要点
①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流动性。
②蛋白质 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③天然糖蛋白 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

2.与单位膜的异同
相同点: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
不同点:①流:蛋白质的分布有不均匀和不对称性;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
②单: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结构。

三、跨膜运输的方式

例子 方式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作用
水、甘油、气体、乙醇、苯 自由扩散 顺 × × 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协助扩散 顺 √ ×
进入红细胞的钾离子 主动运输 逆 √ √ 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
的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要害的物质。

○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

四、小结
组成 决定
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 结构 功能(物质交换)
具有
导致 保证 体现
运动性 流动性 物质交换正常 选择透过性
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五)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H2O 外界

H2O O2 矿质元素
[H]
光 ATP 原生质
ADP+PI 热能
ATP
ADP+PI
CO2+H2O C3H6O3 C2H5OH+CO2

一、 酶——降低反应活化能
◎ 新陈/细胞代谢: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 发现

①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③利比希(德、化学家):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④比希纳(德、化学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⑤萨姆纳(美、科学家):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⑥许多酶是蛋白质。
⑦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
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特性

① 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是一般无机催化集的107——1013倍。
②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多样性 。
③ 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和pH值) → 温和性 → 易变性 。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图例



解析 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1.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近乎成正比;
2.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但不显著;
3.当S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V也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S,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1.在一定T内V随T的
升高而加快;
2.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T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
3.当T升高到一定限度时,V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动物T:35—40℃
PH : 6.5—8.0

◎ 酶工程

生产提取 制成 酶制剂 应用 治疗疾病;加工和生产一些产品;
和分离纯化 固定化酶 化验诊断和水质检测;其他分支。





二、ATP(三磷酸腺苷)
◎ 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1.结构简式
A — P ~ P ~ P

腺苷 普通化学键13.8KJ/mol 高能磷酸键 30.54 KJ/mol 磷酸基团

2.ATP与ADP的转化
ATP
呼吸作用
(线粒体) 吸 Pi
(细胞质基质) 能 吸收分泌(渗透能)
(叶绿体) 放 肌肉收缩(机械能)
光合作用 Pi 能 神经传导、生物电(电能)
ADP (每个活细胞) 合成代谢(化学能)
体温(热能)
萤火虫(光能)
◎ 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热能 散失
太阳光能 脂肪—主要储能物质 氧化
(直接能源) 蛋白质—能源物质之一 分解 化学能 ATP

水解酶、放
◎ ATP ADP + Pi + 能量
合成酶、吸

3.能产生ATP: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能产生水: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能碱基互补配对: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分为: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概念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过程 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 2ATP
② 2丙酮酸+ 6H2O → 6CO2 + [H]+ 2ATP
③ [H] + 6O2 → 12H2O + 34ATP 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 2ATP
→ 2C3H6O3
② 2丙酮酸 → 2C2H5OH + 2CO2
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 + 12H2O + 38ATP C6H12O6 → 2C3H6O3 + 2ATP
→ 2C2H5OH + 2CO2 + 2ATP
不同点 场所 : ①②线粒体基质 ③内膜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条件 : 除①外,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
产物 : CO2 、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 大量、合成38ATP(1161KJ) 少量、合成2ATP(61.08KJ)
相同点 联系 :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实质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反应场所 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 所有生物(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反应条件 光、色素、酶 酶(时刻进行)
物质转变 把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CH2O) 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
能量转变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释放有机物的能量,部分转移ATP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联系 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能量、二氧化碳

◎ 光合作用的实质
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四、光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因素有:光、温度、CO2浓度、水分、矿质元素等。
1.发现
内容 时间 过程 结论
普里斯特 1771年 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实验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萨克斯 1864年 叶片遮光实验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
恩格尔曼 1880年 水绵光合作用实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释放出氧。
鲁宾与卡门 1939年 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来自水






2.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 基质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1/3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2/3 吸蓝紫光
色素 (1/4) 叶绿素A(蓝绿色)3/4
叶绿素(3/4) 叶绿素B(黄绿色)1/4 吸红橙和蓝紫光
3.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 CO2、[H]、ATP、酶
时间 短促 较缓慢
场所 内囊体的薄膜 叶绿体的基质
过程 ① 水的光解
2H2O → 4[H] + O2
② ATP的合成/光合磷酸化
ADP + Pi + 光能 → ATP ① CO2的固定
CO2 + C5 → 2C3
② C3/ CO2的还原
2C3 + [H] →(CH2O)
实质 光能 → 化学能,释放O2 同化CO2,形成(CH2O)
总式 CO2 + H2O → (CH2O)+ O2
或 CO2 + 12H2O → (CH2O)6 + 6O2 + 6H2O
物变 无机物CO2、H2O → 有机物(CH2O)
能变 光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同位素示踪
14C 光反应 2C 3 暗反应 (14CH2O)
3H2O 固定 [3H] 还原 (C3H2O)
H218O 光 18O2

◎ 人为创设条件,看物质变化:

1. 光照 → [H]和ATP → 暗反应 → (CH2O)
↓ ↓ ↓ ↓
切断 → 不能生成 → 不能进行 → 不能生成

2. CO2 → C5 → C3 → (CH2O)

 

 

绪论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 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 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 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 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 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 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 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 (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 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 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 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 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 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 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 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 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 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 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 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 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 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 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 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 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 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 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85. 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87. 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90.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 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100. 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 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 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 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 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 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
(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 胞 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 ↓ ↓
磷脂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
(膜基本支架)
二、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
(生物膜)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二、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活 化 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 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参与、多种酶
物质变化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
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相关概念: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①、1648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
②、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③、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 起来。
④、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⑤、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⑥、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四、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七、光合作用的过程:




段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变化
水的分解:H2O → [H] + O2↑ ATP的生成:ADP + Pi → ATP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段 条件 酶、ATP、[H]
场所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CO2的固定:CO2 + C5 → 2C3
C3的还原: C3 + [H] → (CH2O)

能量变化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CO2 + H2O O2 + (CH2O)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细胞的核质比
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四、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不同点: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体的来源 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 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 增殖为多细胞 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 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
3)细胞内的 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 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固缩,染色加深。
5)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原因:
(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1. 癌细胞:细胞由于受到 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 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 癌细胞的特征:
(1)能够无限 。
(2)癌细胞的 发生了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转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 、 、 。
4. 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 状态变为 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试卷满分7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号码、班级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

2、第Ⅰ卷答案写在第Ⅱ卷指定答题处。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成熟水稻茎杆中空,决定这种特性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性        B.遗传性       C.应激性     D.变异性

2、下列各类人群中,一段时期内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的是

A.健康儿童                    B.重创伤恢复期病人

C.健康成年男子                 D.禁食期病人

3、绿树区别于木桌的最基本特征是

A.绿树由细胞构成              B.绿树有新陈代谢现象

C.绿树有生长现象              D.绿树有应激性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

A.细胞体积的大小              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C.有无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D.细胞器的种类及其结构

5、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蛋白质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6、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A.DNA和蛋白质               B.RNA和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DNA和RNA

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乳酸菌、病毒、水稻          B.草履虫、酵母菌、豌豆

C.灵芝、白木耳、大肠杆菌      D.小麦、花生、棉花

8、  医生对重病人对症用药时,辅以葡萄糖滴注的主要目的是为病人提供

A.能量                        B.多种必需元素

C.水                          D.维持细胞的正常状态

9、动物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核酸

10、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的

A.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相同

B.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不同

C.功能相同,所含有机化合物不同

D.功能不同,所含有化合机物相同

11、人们常用的盐渍法保存食品,其原理是

A.食盐水中的CI有杀菌作用

B.浓盐水中含O2少,细菌无法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由于渗透作用,使食物细胞失水不易污染细菌

12、下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高一生物试题 

1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相同的时期是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14、一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生长,在生物学上叫做再生。再生主要是由于皮肤细胞能进行

A.无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                    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15、下列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A.N、P、K                    B.Fe、Mn、B

C.C、H、O                    D.S、Ca、Mg

16、植物细胞中,组成原生质层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液泡膜     ⑤液泡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7、植物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单位是

A.叶绿体        B.叶肉细胞      C.基粒          D.叶片

18、为了促进根系吸收必需的矿质元素,农田和花园中采取的一般措施是

A.灌溉         B.施肥         C.增加光照      D.疏松土壤

19、人体内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20、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21、光合作用合成的主要有机物和生成的气体是

A.葡萄糖、氧气                B.葡萄糖、氢气

C.糖类、二氧化碳              D.蛋白质、氧气

22、将四株长势相同的幼苗放在下列哪种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增重量最少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橙光

23、大白菜若缺少氮元素,首先受害的部位是

A.嫩叶         B.茎尖生长点   C.老叶          D.距根远的叶

24、暗反应中C3被还原的条件是

A.ATP、酶、还原氢            B.ATP、O2、还原氢

C.H2O、ADP                  D.CO2、酶

25、将试管中的唾液置于80℃的水中10分钟,然后加入到一支盛有淀粉的试管,转入37℃条件下,其催化能力

A.增强         B.减弱         C.无法知道      D.丧失

26、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糖类         B.葡萄糖       C.脂肪          D.ATP

27、果树根吸收的水,绝大多数用于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果实形成

28、一片叶中的光合作用产生的O2被同一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利用,至少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2层          B.4层           C.6层          D.8层

29、人体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携带氧气,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A.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B.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C.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D.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30、松树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A.自养型                      B.异养型

C.需氧型                      D.厌氧型

第Ⅰ卷答题卡(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40分。答案写在试卷的空白处)

31、如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10分)

(1)图中的[1]、[2]和[3]依次表示                                。  

(2)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3)图中ATP分解成ADP和Pi的反应在叶绿体的                 中进行。

(4)图中[4]表示三碳化合物的                       反应。

(5)[5]、[6]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              阶段和                 阶段。

(6)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7)光反应需要的最主要环境条件是                                 

32、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其中 X 和 Y 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方向。(10分)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名称:A       __,B___    ___,

E__    ____,F__    ____。

(2)人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______,当它数量不足时,则动用______和______。

(3)用图中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_______        _____。

(4)A物质分解过程⑧又称为____      __作用。人体所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⑦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__            ___。

3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8分)

⑴写出①—③的生理名称:

高一生物试题

①                                                  

⑵写出下列能量的来源:

A                  B               C                    

⑶写出下列有关生物的同化类型:

①                                           

34、如图所示,用水培法栽栽培某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2分)

⑴该植物长期生活,必须在此装置中设置导管,不断通入         ,保证根的            作用顺利进行,并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                 种必须矿质元素。

⑵若给溶液中持续加入大量NaNO3,其结果是                           

⑶若溶液吕缺乏镁元素,植物叶片的颜色表现为                         

⑷若要使植物有最大的净产量,则应将装置置于(    )环境中。

A.恒温20℃     B恒温30℃

C.白昼25℃,夜间15℃

D.白昼15℃,夜间25℃

⑸若用此装置来验证N元素的生理作用,

还必须设置一个            实验。

⑹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所有活

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该细胞器内进行的主要生命活动是              完成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主要分布在叶片细胞的细胞器是                 进行代谢活动是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种类数是(  )        
A.2       B.4          C.8        D.16

2.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实验,得到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3.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4.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内能够发生的是(   )

A.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多种不同的DNA分子

B.一个DNA分子通过转录形成多种不同的mRNA分子

C.一种密码子翻译成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D.一种tRNA分子携带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6.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的部分结构   

B.第2l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先天性愚型

C.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D.用花药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


7.下图是一个白化病家庭的遗传系谱图。请写出Ⅰ1和Ⅰ3的基因型及Ⅲ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    )

A.AA、Aa和1/16   B.Aa、Aa和1/9    C.Aa、AA和1/4    D.Aa、Aa和1/64

8. 一个转运RNA的一端碱基为GUA,此转运RNA所运载的氨基酸是(    )

   A. GUA(缬氨酸)                  B. CAU(组氨酸) 

 C. UAC(酪氨酸)                  D. AUG(甲硫氨酸)


9.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有 (     )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    

B.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

C.甲图可能是受精卵细胞的增殖             

 D.丙图中染色体与DNA的比是2:1

10.下图为DNA转录过程中的一段示意图,此段中共有几种核苷酸(    )

 

 

 

A.4种        B.5种        C.6种        D.8种

11.科学家发现栽种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农作物后,会使附近的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抗除草剂基因。野生植物获得该基因最可能的途径是(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自然选择   D.自然杂交

12.在研究杂合黄色圆粒(YyRr)豌豆的基因遗传时,若让其自交,后代基因型是Yyrr的概率是

A.1/2         B.1/4        C.1/8         D.1/6

13.有人说:“转基因生物所转移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它并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上述说法中是否是“同一物种”,关键应该看转基因生物与原来的生物是否具有(    )

A.生殖能力      B.地理隔离         C.生殖隔离     D.能否杂交

14.如图是某家庭遗传病系谱图。请分析,若7号与8号婚配,所生子女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  )

 

    A.2/3          B.1/3          C.3/4          D.3/8    

15.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致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基因的自由组合


16.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上(如图所示),则该种群雄性个体中最多存在多少种基因型?(    )

A.2             B.3             C.4                D.5

17.下面各项是表示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肯定是单倍体的是(    )

A.AaBb                B.Aaaa                 C.ABCD               D.Bbb

18.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杂交后代中新表现型个体占的比例为(    )

A. 1/3   B.1/4    C.1/9      D.1/16

1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实现远缘生物间的基因重组

B.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均属于单倍体,且都高度不育

C.在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

D.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所获得的植物体,均为多倍体且能稳定遗传

20.假设某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哪一个图可表示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

21.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是

 A.S;培养时间过长                         B.P;培养时间过长 

C.P;搅拌不够充分                       D.S;搅拌不够充分

22.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子代的基因型有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23.将细胞内游离的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  )

A.限制酶    B.DNA连接酶    C.DNA聚合酶    D.解旋酶

24.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同一祖父)分别在台湾和大陆,若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别这一关系,最可靠的DNA分子来源是(  )

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     C.Y染色体    D.线粒体


25.下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①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二、非选择题(50分)


26(8分) 下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__     ____中,参与催化的酶主要是                。

(2)图中②所示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该过程中的直接模板是        

(3)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        

(4)图中a表示         分子,它的作用是                  氨基酸。

27(13分)假说-演绎法在科学规律的发现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10年5月,摩尔根果蝇实验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蝇与通常的红眼雌蝇交配时,子一代不论雌雄都是红眼,但子二代中雌的全是红眼,雄的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如果雌雄不论,则子二代中红眼∶白眼为3∶1。这显然是个孟德尔比数,但与一般孟德尔比数不同的是,白眼全是雄蝇。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

(1)在这一对相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用W表示;

(2)摩尔根提出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                    ,则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子一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子二代雄果蝇基因型为                       。由此可以对以上结果作出合理解释。

(3)为了证明假设,摩尔根设计如下测交实验并根据假设预测结果:

用红眼雄果蝇与             杂交,预测结果为                       

(4)上述摩尔根设计证明假设的测交实验所需的果蝇中,子二代中没有。请从题中子二代果蝇中选取合适基因型作为亲本只进行一次杂交实验,获取该果蝇,用遗传图解表示。

28.(4分)人体X染色体上存在血友病基因,以Xh表示,显性基因以XH表示。下图是一个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若1号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父亲的基因型是               

(2)若1号的双亲都不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母亲的基因型是            

(3)若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若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29.(9分)下图显示在人类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结果。

图1

图2


(1)根据图1写出两项细胞减数分裂的特征。

                                                                    

(2)有些时候,人类在产生配子时,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如图2显示涉及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

①如何分辨配子A和配子B?                                       

                                   。

②异常配子A、B产生的原因有可能是                              

③如果一个A的卵子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精子受精,写出将会得到的遗传病名称。

                              

30.(5分)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根据下图完成问题。

植物

A

花粉粒

卵细胞

B

单倍体幼苗

C

个体Ⅰ

受精卵

E

F

个体Ⅱ

D

 

 

 

 

 

 


       ①该植物产生花粉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C处是指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I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②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双显性个体占_____________。

       ③若要尽快获得纯种优良(aaBB)的品种,则应采用上图中____________(用三个字母表示)过程进行育种。

31(10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根据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      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其中含有___   _                个染色体组。

(2)对果蝇进行基因组研究时,要测定的染色体是       

                   

(3)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X染色体上的B基因在         期形成两个B基因,这两个B基因在             期发生分离。

(4)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次级精母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5)若果蝇中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是隐性可致死基因(导致隐性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Xb的配子有活性)。能否选择出雌雄果蝇杂交,使后代只有雌性?请作出判断,并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 ③①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3.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 )
  A. 5,2,8 B. 4,2,2 C. 5,2,2 D. 4,4,8
  4.将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的 ( )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5.下列核苷酸不可能属于DNA初步水解产物的是 ( )
  
  
  
  6.右图是某动物组织的一个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 ( )
  A 糖原和RNA B 糖原和DNA C 淀粉和RNA D 淀粉和DNA
  7.这道试题可能需要少部分同学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
  A.血液 B.神经细胞 C.大脑 D.神经系统
  8.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③中的叙述依次对应 ( )
   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 ②存在于噬菌体中而不存在于烟草花叶病毒中的糖类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多糖
   A.核糖、葡萄糖、乳糖 B.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核糖、脱氧核糖、糖原 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9.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命活动只由蛋白质调节 B.多糖是植物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C.干种子因缺乏自由水不能萌发 D.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0.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象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的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11.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果禽流感病毒的组成物质在某些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的水解产物主要有 ( )
   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氨基酸 B.碱基、核糖、磷酸、葡萄糖
   C.碱基、葡萄糖、磷酸、甘油、脂肪酸 D.碱基、核糖、磷酸、氨基酸
  12.下列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
  A.大肠杆菌 B.蓝藻 C.发菜 D.酵母菌
  13.如右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14.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
   A.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 B.酪氨酸的氨基多
   C.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D.精氨酸的羧基多
  15.组成兔子最基本的元素是 ( )
  A.C   B.O     C.H     D.N 
  16.某一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NH2和—COOH个数及氨基酸数分别为 ( )
  A.105个,105个,105个 B.110个,110个,110个
  C.4个,4个,113个 D.1个,1个,113个
  17.下列叙述中,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元的共同特征的是 (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18.洋葱根尖细胞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 )
   A.细胞核、线粒体 B.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
   C.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D.细胞核、叶绿体
  19.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
  
  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 使用试剂 呈现颜色
  A 苹果中的还原糖 苏丹Ⅲ染液 橘黄
  B 马铃薯中的淀粉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DNA 健那绿染液 蓝绿色
  D RNA 吡罗红 红色
  
  20.纤维素、纤维素酶、植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
  21.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SARS病毒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不存在核酸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中的肝糖原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22.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 )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用吡罗红染料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苏丹Ⅳ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D.用甘蔗的块茎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24.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A.6、18 B.5、18 C.5、17 D.6、17
  25.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 )
   A.砖红色 B.无色 C.蓝色 D.紫色
  26.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费里和克拉格?米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以下对RNA的描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R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 B.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C.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 D.RNA由C、H、O、N、P等元素组成
  27.构成细胞膜的最基本元素是 ( )
   A.C、H、O、N B.C、H、O C.C、H、O、N、P D.C、H、P
  28.在水稻根尖细胞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
  A.中心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29.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30.下列结构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 ( ) ①核糖体②叶绿体③染色质④线粒体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31.下列细胞器中,都具有色素的一组是 ( )
   A.叶绿体、内质网 B.线粒体、中心体 C.中心体、溶酶体 D.液泡、叶绿体
  32.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这说明了高尔基体 ( )
   A.具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B.具有合成脂肪的能力 C.具有合成多糖的能力 D.具有合成核酸的能力
  33.某科学家用活细胞做了许多张连续切片,在电镜下观察这些切片后,他画了一张综合图,见右图。下列关于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B.此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C此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 D.此细胞属于动物细胞
  
  34.在榕树和黄牛的细胞中,都能发现的细胞器 ( )
   A.中心体和内质网 B.线粒体和叶绿体
   C.核糖体和线粒体 D.核糖体和叶绿体
  35.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 )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B.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D.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36.下列细胞中没有DNA的是 ( )
   A.叶肉细胞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 D.蛙的成熟红细胞
  3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可用西瓜提取液作为实验材料
   B.将位于视野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该向右方移动
   C.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现象
   D.在酵母菌悬液中加入台盼蓝染液后,只有死细胞才能被染色
  38.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因此,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 死活。将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不会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
  A.死细胞和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不同 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不同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39.关于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同一种物质②不同种物质③形态相同 ④形态不同 ⑤同时出现⑥出现在不同时期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40.下面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其中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是 ( )
  
  
  二、非选择题:(41-43题,每空1分,44题每空2分,共40分)
  41.下列为某一多肽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结构中,代表氨基的结构式为   ;代表羧基的结构式为   ;代表肽键的结构式为   ;其中   、   为R基。
  (2)上述化合物是由   种氨基酸组成。
  (3)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失去   分子水形成的,该化合物称为   ,
  这样的反应叫做   。水分子中的氧来自于    ,氢来自于   。
  (4)鉴定该化合物要用 试剂,反应后颜色为 。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细胞内没有膜,也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这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占49%,脂质占43%,糖类占8%。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
   (1)哺乳动物细胞内其他的膜有 。
   (2)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
   (3) 红细胞溶血后,流出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是 。
   (4) “血影”化学成分中的脂质主要是 。细胞膜由 层磷脂分子构成。
  43.右下图表示某动物的一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写图中序号,在空格上写出该结构的名称)
  (1)最初的时间里被3H标记的亮氨酸会出现在[ ] 中。此后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 ] 。
  (2)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是[ ] 和[ ] 。
  (3)[2] 的作用是 ,可由[ ] 和[ ]
  形成,最终与[ ] 融合。
  44.分析下面的实验,回答问题: .
   调节电子显微镜观察A、B、C三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观察到结构a~d具有下列特征:结构a、b、c都是由两层膜构成,其中a的膜具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C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d结构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现将试样A、B、C有无结构a~d的情况整理列表如下(表中“+”表示存在,“一”表示不存在):
  
  (1)试样A、B、C分别是小麦叶片、颤藻和美西螈中的一种细胞,结构a~d分别是
   线粒体、细胞核、叶绿体、中心体中的一种。
   ①试样A、B、C代表的生物分别是 。
   ②结构a~d各是什么? 。
  (2)不具有细胞结构a的生物是 生物。
  (3)将试样B在低温下进行离心,分离出结构a、b、c的形状完全保持不变。a、b、c中,吸收O2的结构是 ;能吸收光能的结构是 ;DNA分布于 中。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ADB 6-10ABCCB 11-15DDDAC 16-20CDADB 21-25BDCCD
  26-30ACBDA 31-35DCBCB 36-40BDDCC
  二、非选择题:
  41.(1)—NH2 —COOH —CO—NH— —CH3 —CH2OH
   (2)两 (3)三 两 三肽 脱水缩合 —COOH —NH2和—COOH
  (4)双缩脲试剂,紫色
  42.(1)线粒体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核膜、溶酶体膜
   (2)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 (3)血红蛋白 (4)磷脂 2
  43.(1)[6]核糖体 5—4—2—1 (2)[5]内质网 [4]高尔基体
   (3)囊泡 运输蛋白质 [5]内质网 [4]高尔基体 [1]细胞膜
  44.(1)①A是颤藻,B是小麦, C是美西螈 ②a是细胞核 b是线粒体 c是叶绿体 d是中心体
   (2)原核 (3)b c a、b、c

 

  高 一 生 物 试 题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的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细胞膜  D.有无核膜
2.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3.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糖元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4. 自然界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    )种
A.20           B.30             C.40          D.60
5. 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如:心肌含水约79%而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于这种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    )
A. 心肌内多是自由水         B. 心肌内多是结合水
C.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6. 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C.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  D.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7.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依次分别为(    )
    A.糖类,脂类、核酸      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    D.蛋白质、核酸、磷脂
8.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命物质特有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
A.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         B.生物体由无机物构成
    C.生物与非生物完全相同           D.生物与非生物完全不同
9.下列关于水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与新陈代谢,输送代谢废物     B.参与营养物质的输送
C.参与能量的传递                 D.直接参与生物体内的许多反应
10.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n个氨基酸组成,它具有4条多肽链,那么这一蛋白质分子共有肽键的个数是(  )
A.n-1      B.n-2     C.n-3     D.n-4
11.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
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1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珠海市实验中学04—0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 生物  考试试卷  共 7 页(第1页)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同称;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13.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     D.中心体
14.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应为(  )              
    A.向左       B.向右         C.向左上方      D.向右下方
15.在成人的心肌细胞中比腹肌细胞数量显著多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16.下列与无机盐的功能无关的是(  )
A.是细胞中能源物质之一  B.是某些重要复杂化合物的成分
C.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17.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18.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    ) A.C  B.O   C.H    D.N 
19.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C.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20.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   )
A.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离        B.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
C.细胞质和液泡膜的分离        D.细胞质和细胞膜分离
21.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他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2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
    A.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B.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C.构成生物膜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
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23.利用高浓度食盐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
    A.由于食盐中氯有杀菌作用
B.由于高浓度食盐溶液的水分不足,以致细胞不能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脱水而死亡
D.由于食盐是中性,不适与细菌生长
24.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珠海市实验中学04—0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 生物  考试试卷  共 7 页(第2页)
25.如图,在U形管的中部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相对分子量1.3×104的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
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  
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   
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
26.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27.在煮过的和没煮锅的马铃薯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马铃薯片X上出现泡沫,在马铃薯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   )
A.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
B.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没煮过的马铃薯片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
C.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马铃薯片中的酶
D.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马铃薯中含有酶,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活
28.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        B. 脂肪酶      C.蛋白酶     D.麦芽糖酶
29.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常常需要去掉细胞壁。在不损伤织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可用除出去细胞壁?(    )
A.纤维素酶        B.蛋白酶       C.盐酸       D.淀粉酶
30.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
A.  A-P-P~P   B.  A~P~P~P    C.  A~P~P-P  D. A-P~P~P
31.一分子AT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    )
A.1、3、3     B.1、3、2     C.2、3、2   D.1、2、3
32.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的现象,其电能的直接来源是(    )  
A. 由热能转变而来    B. 由光能转变而来  
C. 由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D. 由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33.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 中,并向这3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A.甲      B.丙     C.丙和乙     D.甲和乙
34.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   )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   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④在线粒体和细胞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36.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那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
A.1:2         B.2:1         C.3:1        D.1:3
珠海市实验中学04—0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 生物  考试试卷  共 7 页(第3页)
37.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
A.[H]和ATP    B.[H]和ADP     C.O2和ATP     D.O2和ADP
38.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
A.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B.能否利用光能
C.能否利用化学能      D.能否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9.在细胞周期中,要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40.DNA复制发生在(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41.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42.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4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44.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
A.细胞内水分减少                 B.细胞代谢缓慢
C.细胞不能继续分化               D.细胞内色素积累较多
45.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6.细胞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征是 (   )                                                
A.有纺锤体出现         B.有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C.有染色体出现         D.有核膜、核仁的消失
47.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48.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可以无限进行下去   B.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C.高度分化的细胞有可能永远失去增殖的能力 
D.细胞都要经过发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     
49.根据下图,指出能正确表达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概念的一段是(     )
         a  分裂期  b        分裂间期        c   分裂期   d
A.a~b            B.a~c          C.b~c          D.b~d
5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很高,主要的致癌因子是(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煤焦油


    高 一 生 物 试 卷
第Ⅱ卷
       得分栏:
 
题号  选择题 简答题 总分    
  1~50 51~52 53 54 55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二、简答题(共50分)
51.(3分)下列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写出试管编号,)(多选)
 
试管号 试管中的内容物 条件   
1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950 ,5min    
2 2ml淀粉溶液+2ml清水 370 ,5min   
3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370 ,5min   
4 2ml淀粉溶液+2ml稀释的唾液 370 ,5min   
5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滴盐酸 370 ,5min 
52.(3分)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写出编号)(多选)
      ①具有双层膜;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③产生氧气;
 ④含有DNA ;⑤内部含有酶

53.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该细胞器的             上,这些色素的作用是             。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A表示        阶段,
B表示              阶段。
(3)写出图中①~⑤所示物质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
(4)C和D的化学过程分别称为                、               。
(5)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2分):

54.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          。
(2)依次写出图中④、⑤、⑥所代表
的能量多少(少量或大量):
           、          、           。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进入该场所的物质主要是              ,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写成(2分):
                                                            。
(4)如果氧气供应不足,酵母菌细胞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         ,

放出的能量         (多或少),反应的场所是         ,该反应可
以写成(2分):                                                  。
55.右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组成纺锤体的星射线是由           的周围发出的;
(2)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
(3)该细胞此时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4)该细胞在分裂中期时有           条染色体,           条
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5)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       条,      个DNA分子;
(6)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          期            形成的;
(7)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         位置出现            ,逐渐扩展形成              ,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第5章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2分=60分)
1.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2.活细胞内酶合成的主要场所是(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3.在煮过的和没煮锅的马铃薯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马铃薯片X上出现泡沫,在马铃薯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   )
A.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
B.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没煮过的马铃薯片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
C.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马铃薯片中的酶
D.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马铃薯中含有酶,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活
4.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尿试剂,其结果应是(  )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紫色   C.溶液呈蓝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5.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        B. 脂肪酶      C.蛋白酶     D.麦芽糖酶
6.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常常需要去掉细胞壁。在不损伤织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可用除出去细胞壁?(   )
A.纤维素酶        B.蛋白酶       C.盐酸       D.淀粉酶
7.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
A.  A-P-P~P   B.  A~P~P~P    C.  A~P~P-P  D. A-P~P~P
8.人体和动物体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是(   )
A.ATP水解释放的         B.脂肪分解释放的
C.太阳能供给的           D.维生素供给的
9. ATP中大量的化学能储存在(     )
A.腺苷内                B.磷酸基内
C. 高能磷酸键内         D. 腺苷和磷酸基的连接键内
10.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
A.ATP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是生物体内的唯一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11.一分子AT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    )  A.1、3、3     B.1、3、2     C.2、3、2   D.1、2、3
12.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的现象,其电能的直接来源是(    )  
A. 由热能转变而来    B. 由光能转变而来  
C. 由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D. 由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13.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B.释放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D.生成大量的ATP
14.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 中,并向这3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A.甲      B.丙     C.丙和乙     D.甲和乙
15.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   )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   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④在线粒体和细胞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有氧呼吸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 (    )
A.形成二氧化碳时  B.形成[H]时  C.形成水时  D.形成丙酮酸时
17.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18.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它们分别形成于(    )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线粒体
     A.②④         B.③②        C.①④       D.④①
19.在进行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时,谷堆太大,水又加多了,结果出现烂种烂芽,原因是(   )
    A.细菌繁殖破坏种子和幼芽  B.体积太大,中心温度过高
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0.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那么,它在这两种过程中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
    A.1:2         B.2:1           C.3:1          D.1:3
21.用含18O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22.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
A.叶绿体的外膜上    B.类囊体的薄膜上
C.叶绿体的内膜上    D.叶绿体的基质中
2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
A.[H]和ATP    B.[H]和ADP     C.O2和ATP     D.O2和ADP
24.光合作用中ATP转变成ADP的地方,是在叶绿体的(      )
A.外膜上     B.基质中      C.色素中    D.类囊体的薄膜上
25.CO2的固定发生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     )
A.有光条件下          B.无光条件下
C.有光或无光条件下    D.红光和蓝紫光条件下
26.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反应不需要酶,暗反应需要多种酶    
B.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ATP
C.光反应储存能量,暗反应消耗能量      
D.光反应固定二氧化碳,暗反应还原二氧化碳
27.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
A.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B.能否利用光能
C.能否利用化学能      D.能否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8.晚上在密闭的居室内放置大型绿色植物,可能影响人体健康。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吸O2,放出CO2      B.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  
  C.呼吸作用吸收O2,放出CO2   D.呼吸作用吸收CO2,放出O2
29.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气体的容器内,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30.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C3)与(CH2O)生成量的变化是(     )
A.C3 突然增加,(CH2O)减少    B.C3与(CH2O)都减少
C.C3与(CH2O)都增加          D.C3 突然减少,(CH2O)增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从光合作用的过程上看,生成物中的O2 来自反应物中的       ,是在          反应阶段形成的,生成物(CH2O)中的氧来自反应物中的           ,是在          反应阶段形成。
32.从细胞呼吸的过程来看,生成物的CO2中的氧来自反应物中的          ,是在第         阶段形成的;生成物H2O中的氧来自反应物中的            ,是在第          阶段形成的。
33.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该细胞器的             上,这些色素的作用是             。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A表示        阶段,
B表示              阶段。
(3)写出图中①~⑤所示物质名称:
①            ;②            ;③            ;
④            ;⑤            。
(4)C和D的化学过程分别称为           、            。
(5)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34.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            。
(2)依次写出图中④、⑤、⑥所代表
的能量多少(少量或大量):
         、         、           。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进入该场所的物质主要是           ,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写成:
                                   。
(4)如果氧气供应不足,酵母菌细胞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            ,放出的能量         (多或少),反应的场所是           ,该反应可以写成:                                                   。

 

 

 

 

 
 
香儿素材库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