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

 昵称4663971 2010-11-17
两剂2010年03月28日

  一、感冒须知:

  1、感冒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这在国外是被严厉禁止的,在美国对抗生素的管理比枪支还严因为西医理论认为,抗生素对病毒感冒不但无效,而且会有副作用国内医院滥用抗生素退烧,实际上是破坏了人体免疫力,使免疫系统无法抵御外邪,使病气深入加重了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内脏功能失常症状

  2、受寒感冒发烧,无论用任何凉药“退热”都是错误的,这是“释邪攻正”的“投敌卖国”行为发热是身体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应,汗出则热退,这过去在民间属于常识,老太太都会用姜汤(生姜红糖水)(辛甘化阳)治感冒但是现在都只知道退热,殊不知这种退热的性质等于投降,就像当年的满洲国一样,虽然没有枪声,实际上国土已经沦陷,东北人民已经变成亡国奴了

  3、感冒应分六经治疗,《伤寒论》是治疗一切感冒的经典感冒初起都是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入,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治的是伤风,一个治的是伤寒伤风正气外散,有汗;伤寒邪气内敛,无汗伤风身软,伤寒身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头项强痛而恶寒”

  4、所谓的“风热感冒”大多数时候只是主观想象,只要天是寒的,就不会有所谓的风热说发烧能够导致肺炎脑炎等同样也是一种主观想象,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结果,真热的阳明证是不会在太阳受邪的阶段出现的而夏季的中暑与通常感冒性质不同,中暑为受热汗出过多,伤津虚脱所致中暑得凉则解,感冒得凉则重感冒的性质通常是寒性的,不可雪上加霜,这在大众之中应该成为常识

  二、治疗方药:

  1、桂枝加附子汤:感冒发烧,头痛,出汗,怕冷,腰酸重,鼻鸣干呕

  桂枝8克,白芍8,炙甘草5,黑附子6,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四剂

  小儿量:

  桂枝3克,白芍3,炙甘草2,黑附子1,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3剂

  2、麻黄理中冲剂:感冒发烧,头痛,身痛,骨节痛无汗,喘饮食难入

  麻黄7,桂枝8,炙甘草5,杏仁4克,白术5,党参5,干姜5,黑附子5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二剂

  小儿量:

  麻黄3,桂枝2,炙甘草1,杏仁2克,白术2,党参2,干姜2,黑附子2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

  3、加味小青龙汤:感冒被凉药误治,热退后咳嗽不止,饮食减少,痰喘

  麻黄7,细辛3,黑附子6,五味子4,陈皮4,半夏4,茯苓5,白术5,干姜5,炙甘草10,桂枝8,白芍3

  四碗水煎剩二碗,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四剂

  小儿量:

  麻黄2,细辛2,黑附子3,五味子2,陈皮2,半夏2,茯苓2,白术2,干姜2,炙甘草2,桂枝3,白芍2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2剂

  4、桂枝二陈汤:感冒出汗,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痰

  桂枝8,白芍8,炙甘草5,陈皮4,半夏4,茯苓4,生姜2片,大枣一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四剂

  小儿量:

  桂枝3,白芍3,炙甘草2,陈皮2,半夏2,茯苓2,生姜2片,大枣一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四剂

  5、感冒治愈后,仍有食欲不振,精神不足,肢寒怕冷等阳虚症状的,改用附子理中丸调整大人早午饭前各服二丸(大蜜丸),小儿各服一丸

  6、其他经的病症已不属于普通感冒范畴,通常感冒初期不经误治不会出现里证,若出现少阳阳明或三阴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情况复杂,可来问诊,患者及家属不要轻易擅自用药

  三、答问:

  问:三七先生给的治感冒的药方多是有发烧症状的,如果要是受寒引起,还没有到发烧的地步只是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痛、舌苔白腻、口中有腻感无味、四肢无力等症状时,该如何用方呢?

  答:

  麻黄3,细辛3,黑附子6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五时各服一碗,二剂

  小儿量:

  麻黄2,细辛1,黑附子3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五时各服一碗,二剂

  四、美国专家眼中的中国式“退烧”“吊水”

  “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

  1991年7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的文章,作者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访问学者”他赴美后不久因“感冒发热”去医院急诊:“经过全面检查和抽血化验,医生诊断是流感”作者抱怨:“医生只开了一张处方,由我们自己去买了一小瓶 Advil(布洛芬),这是一种不需要处方就能买到的自用感冒药”

  次日他未见好转又去就诊“一位美籍华人医生查阅病历、仔细检查后说:‘昨天你来,他们未作处理,这是属于病毒性流感’”“我请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这位严守职责的医生回答:‘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一般只在过高热时才可能损及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所以,Schmitt 把家长对儿童发热的过分担心称为“恐热症”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退热

  为什么要静脉滴注?

  1994年6月,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个访问组参观安庆市附近的一所乡镇卫生院当时病房里有13位病人,看上去病情都不重,但有11人在“吊水”,其中1位还举着吊水瓶走动一位美国教授对此大惑不解,问这些病人生什么病,为什么要静脉滴注?

  注意:具体情况,千变万化,自己谨慎对照使用,如效果不佳,请找身边明医诊治

  本人是门外汉 以下为个人理解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上方方便选用

  1、桂枝加附子汤:感冒发烧,头痛,出汗,怕冷,腰酸重,鼻鸣干呕

  2、麻黄理中冲剂:感冒发烧,头痛,身痛,骨节痛无汗,喘饮食难入

  以上2方 1方关键字发烧 出汗 2方发烧 无汗 理解为感冒发高烧39以上 有汗用1方 无汗用2方 如果不是高烧 用3 4方

  3、加味小青龙汤:感冒被凉药误治,热退后咳嗽不止,饮食减少,痰喘

  4、桂枝二陈汤:感冒出汗,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痰

  以上2方 没有发烧2字 可认为低烧 3方关键字是咳嗽和(无汗) 4方关键字是 出汗鼻涕喷嚏

  大家抓住关键字用药 就不会感觉看不清了

  三七生先生所著《感冒患者须知》主要是针对体较实者的三阳病和三阴病“始得之”病证,《小儿感冒误治恶果及救治方法》是针对经误治者临证常见平素屡用退热剂、抗菌素或市面上常见的寒凉类中成药或体弱之患者,感冒发烧不论一起病是否经误治,多表现为少阳病或三阴证为了方便患家患病求己,求索就证用方,特著此文

  1、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感冒发烧,口干而不欲饮水或饮水不多,口苦口臭口粘,颈肩背部酸痛,恶风畏寒,腰酸,纳呆,可兼往来寒热或胁肋部不适疼痛、头晕目眩,平素大便溏或食凉则腹泻者

  柴胡9克,桂枝8克,干姜8克,炙甘草5克,菟丝子6克,黄芩4克,天花粉4克,生牡蛎3克

  冷水煎开后改用小火煎二三分钟,加盖焖五六分钟一剂煎二至三次,早七时、晚五时和晚睡前各服一次或隔三四小时服一次

  小儿量:上方一煎分二至三次服或用小剂量婴幼儿干姜易炮姜,减辛辣味便于喂服,每服药二至四汤匙

  加减法:口干饮水多、咽喉红肿,黄芩、天花粉均用9克,干姜易炮姜;颈背部酸痛或恶风畏寒证不显,桂枝减至3克

  如在炎热夏季或患者当下恶风畏寒无汗症不显或有热汗或形瘦体弱、体温不甚高者,可用小剂量:

  柴胡4克,桂枝3克,干姜2克,炙甘草2克,菟丝子2克,黄芩2克,天花粉2克,生牡蛎2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

  注:⑴、此证型为少阳病,类象于湿煤燃烧后冒出的黑烟在狭小不通风的空间里弥漫正治一方面开窗通风,一方面添材旺炉火

  ⑵、此方不效可易以当归四逆理中汤

  2、附子理中汤(丸)证:感冒发烧,昏睡喜卧,两眼乏神头晕心慌,恶心欲呕或呕吐,小便频少,便溏次多而里急恶水怕触水舌苔腻

  党参5克,生白术5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黑附子3~6克或用丁桂儿脐帖外敷肚脐,一日一换

  煎法同前,三餐前各服一煎或隔二至四小时服一煎小儿一煎分两或三次服

  加减法:痛则欲便、便后痛减或额热足冷加肉桂3~6克;腹泻次多量多,加肉桂10克,兼口干饮水多、有轻度脱水者党参白术用10克,加生淮山10克;浑身酸痛畏寒恶风者加桂枝8克;年高体弱者,不用黑附子

  注:⑴、此证型为少阴病的寒水证,类象于阴雨天的烂泥地正治一方面给予睛天,一方面筑渠排水

  ⑵、此方有成药可替代加肉桂者在南方名为桂附理中丸,北方名为参桂理中丸(北京同仁堂产,参为人参,药效显)大人一次服一至二丸,小儿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丸,或以丸煎汤饮

  3、当归四逆理中汤证:感冒发烧,疲软嗜睡,两眼乏神浑身酸痛或恶风畏寒,患者自觉外有寒邪包裹,不得舒张,耐寒能力下降或夏季较平常不畏热无汗或少汗,胸闷体温不甚高一般无面颊红烫

  白术5克,党参5克,炙甘草5克,干姜5克,黑附子3~6克,当归7克,桂枝8克,白芍3克,细辛3克,通草2克,大枣2枚(掰开)

  煎法同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服药前先用药之热气熏脸

  加减法:腰酸者加菟丝子6克,枸杞3克,黑附子用3克;年高体弱者不用黑附子,用小儿量;黄芪体质平素多汗易汗表现为此汤证之当下虽少汗或不易汗出,可调整药量:桂芍等量,去通草,细辛减量或予小儿量

  小儿量:白术3克,党参3,炙甘草3,干姜3,菟丝子3克,枸杞3克,当归2,桂枝3,白芍2,细辛1,通草2,大枣2枚(掰开)

  煎服法同前,婴幼儿可减量至一煎分两至三次服

  注:⑴、此证型为厥阴病经寒证兼脏寒类象于穿着不透气的紧身衣,憋闷头晕,汗出不畅快正治一方面去衣透气排汗,一方面饮热稀粥以助汗源

  ⑵、方药对证,见有汗、尿、疹为排寒之象如见汗,汗出由多转少或身由热转凉时应及时更衣,以防病复

  ⑶、年高体弱者者,主诉证缓解当及时停药或易方,继以静养,饮食调理,否则过犹不及

  ⑷、当归四逆理中汤证体质患者,因外感或内伤杂病所现病症大多可以之为应急之需首选事实上,不少患者依我之嘱家中常备当归四逆理中汤,在秋冬季和初春,孩子或自已有不适,自行煎服,不效时再就医

  ⑸、秋冬季和初春当归四逆理中汤证最为常见季春、夏季慎用当归四逆理中汤,确为此证者,用小儿量,中病即止

  ⑹、女性经期受寒感冒、发烧、咳嗽、腹痛、痛经等或迁延至经期仍不解者,多见此方证

  4、四逆汤加味证:感冒发烧,疲软嗜卧,两眼乏神,浅睡易醒,时烦躁者体温高低不限,但上午高于下午,傍晚略降,晚九时后复升面颊红烫或自觉烫而不红,唇干喜舔口干口淡并存,口干饮水多少均可,但未至大量饮水或喜凉者无恶风畏寒,反畏热,手足身热或额热手温足冷可伴热汗,汗出热不退舌质淡、胖、嫩

  炙甘草10克,干姜5克,黑附子6克,菟丝子6克,生龙骨4克,生牡蛎4克

  煎法同前隔二至四小时服一煎,体温渐降延长服药间隔时间

  小儿量:炙甘草5克,炮姜4克,黑附子3克,菟丝子6克,生龙骨4克,生牡蛎4克煎服法同前,婴幼儿可减量至一煎分两至三次服

  加减法:额热足冷温差大或手足身热却口淡不欲饮水者,加肉桂3至6克或丁桂儿脐帖外敷右足底涌泉穴或热水泡脚二十分钟;春夏季以加肉桂为妥,秋冬季不加肉桂为宜

  注:⑴、此证型为厥阴病的虚寒证,类象于夏天的防空洞或农村的地瓜窖,里寒(凉)外热正治当将被格拒在外的热量收归入内,以恢复里热外凉或温的常态格局

  ⑵、此证型如方药对证,服药后体温会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或逐步下降、脸颊红烫减轻或消失

  ⑶、如服用未加肉桂的四逆汤加味方,体温未如愿下降反升得更高,且患者未出现口干饮水较服药前加重或仍口淡,为潜降收降之力不足,应及时加肉桂或将丁桂儿脐帖外敷右足底涌泉穴或热水泡脚十至二十分钟,至额或背见汗

  5、大衍方证:感冒发烧,疲软嗜卧,两眼乏神,浅睡易醒,睡不踏实,多梦(话),烦躁者头脑昏沉,反应较迟钝体温高低不限,上下午和昼夜无明显波动晨起或睡醒时两颊红烫或烫而不红口干饮水多,喜凉饮热汗,汗出热更高畏热不畏寒,可伴恶风喜揭被去衣近凉,手足身热腰酸

  炙甘草10克,干姜或炮姜5克,党参9克,麦冬4克,菟丝子6克,黑附子1克,山茱萸8克,酸枣仁2克(杵)

  冷水煎开后改用小火煎十分钟,加盖焖五六分钟一剂煎二至三次,早七时、晚五时和晚睡前各服一次或隔三四小时服一煎口干饮水多者可增加煎水量以之代茶,少量多次饮

  加减法:口干热汗明显者或夏季气候炎热时,党参、麦冬易为麦冬9克、五味子4克(杵);腰酸明显者,菟丝子易为熟地

  注:⑴、此证型为厥阴病的精虚证,类象于开水瓶的瓶盖打开后,热气外冒了,不仅能量藏不住,而且瓶中的水也渐少了正治一边将瓶盖塞紧,一边适量加水不让水汽外冒

  ⑵、北方冬季室内供暖,要调低室温至200C以下无法调节者,在另一屋开窗通风降低室温夏季不可因患者喊热而开空调,可开窗通风降室温

  ⑶、此证型如方药对证,服药后体温会在较短时间内明显下降、口干汗出明显减轻

  6、上述五证型症缓烧退后调理方:原则上服药至便溏或便溏腹泻者转为大便成形或一日未排便时,大多兼口中津液上承、味甘喜吞咽或口干转不干时,应及时换理中汤:

  党参、干姜或炮姜、白术、炙甘草各2至5克三餐前各泡服一次日一剂连服三至五剂以善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