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侃红楼】查抄大观园暗示着薛宝钗的最终归宿(闲侃红楼之三十八)

 怀旧的感觉 2010-11-17

查抄大观园暗示着薛宝钗的最终归宿

                                                      风之子闲侃红楼梦之三十八



    读《红楼梦》久了,就会发现,曹雪芹貌似随意的叙述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在什么地方写什么事情其实都经过了“精心安排”。而这,也为我们从“文本”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且,这些隐藏在小说叙述中的信息,在我看来,才是真正可信的“题中应有之意”。我始终认为,研究一部作品,当然要围绕作品来进行,而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才是作家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这比起用作家的家世来穿凿附会、用当时的政治斗争来进行形而上的解释要来得可靠得多。其实说穿了,道理非常简单,研究小说,莫非答案在小说之外?那岂不是“缘木求鱼”?
 
曹雪芹的叙事风格,除了前面我讲过的善用象征、比喻、暗喻、类比、对比、暗示、联想等手法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在“暗示中层层推进”,以达到“累积式的渲染氛围”,进而实现其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而这种手法的运用,莫过于小说第七十四回到第七十八回以查抄大观园为主线一段文字。在我看来,查抄大观园就是贾府“事败被抄”的一个前奏。所谓前奏,其意有三:
 
首先,王夫人因“绣春囊事件”隐藏的“偷情”而查抄大观园其实暗示着贾府后来因贾珍和秦可卿的“偷情”事件被抄(见拙文揭秘《红楼梦》中贾府事败被抄真相)。这种意味,曹雪芹借睿智刚毅的探春之口说了出来: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这些话,已经不仅仅是在撒气了,其实已经在强烈的暗示着查抄大观园是不祥之兆,所谓“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等语,实际已经在预告着贾府的命运。从这里可以看出,贾探春是一个多么具有远见卓识的女孩儿。
 
其次,王夫人撵走晴雯导致晴雯之死其实暗示着王夫人后来“否决”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姻,导致林黛玉被逼自缢(见拙文林黛玉之死王夫人脱不了干系)。
 
第三,王夫人查抄大观园导致薛宝钗“避嫌”搬出大观园回到薛家也同样暗示着在贾府事败被抄、贾宝玉“悬崖撒手”,“出而为僧”之后薛宝钗确实是回到了娘家。而这,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小说第七十五回,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遵循王夫人的命令开始查抄大观园之后,薛宝钗立即向李纨提出了要回家的请求:“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
 
这里薛宝钗已经在找借口准备离开贾府离开大观园了。尤其是在李纨说出了“既这样,且打发人去请姨娘的安,问是何病。我也病着,不能亲自来的。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这样的安慰话来时,薛宝钗终于忍不住了,只见她“笑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
 
我们应该注意到,薛宝钗即便在很不高兴的时候,也都是“笑”着说话的,这是她的特点。而特意写她笑着说话的时候,也往往是她不高兴的时候。尤其是这一次,她笑着说出来的话已经很重了,所谓“你又不曾卖放了贼”这句话,其意是和贾探春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说明薛宝钗尽管知道查抄大观园是姨妈王夫人的主意,但她仍然是相当反感的,她同探春一样反对这种“怀疑人人”而使“人人自危”的粗暴做法,并直接自嘲自己并不是贼,李纨也没有“卖放贼”。这样的话,表面平和,其实已经是相当的愤怒和尖刻了。这再一次证明自从她和林黛玉和解之后,她已经完完全全站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探春等一方而与自己的姨妈王夫人“貌合神离”了。这又是薛宝钗的难能可贵之处。
 
但是,此时,薛宝钗还并没有将话说死,还放下了“等好了我横竖进来” 的话,说明她还在观察,这是薛宝钗的老练和精明之处,凡事留有余地。
 
然而,到小说第七十八回,当王夫人撵走了晴雯并导致晴雯之死之后,薛宝钗已经彻底看清楚了王夫人的本来面目及其贾府不可挽回的衰败趋势,因此,毅然决定离开大观园。这既是“避嫌保身”之举,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请看小说的叙述,王夫人对王熙凤说:
 
“宝丫头怎么私自回家去了?你们都不知道?……我因问你大嫂子:‘宝丫头出去,难道你们不知道吗?’他说是告诉了他了,不两三日,等姨妈病好了就进来。姨妈究竟没什么大病,不过咳嗽腰疼,年年是如此的。他这去的必有原故,不是有人得罪了他了?那孩子心重,亲戚们住一场,别得罪了人,反不好了。”……凤姐笑道:“……我想薛妹妹此去必是为前夜搜检众丫头的原故,他自然为信不及园里的人,他又是亲戚,现也有丫头老婆在内,我们又不好去搜检。他恐我们疑他,所以多了这个心,自己回避了。也是应该避嫌疑的。”王夫人听了这话不错,自己遂低头一想,便命人去请了宝钗来,分晰前日的事,以解他的疑心,又仍命他进来照旧居住。宝钗陪笑道:“我原要早出去的,因姨妈有许多大事,所以不便来说。可巧前日妈妈又不好了,家里两个靠得的女人又病,所以我趁便去了。姨妈今日既已知道了,我正好回明,就从今日辞了,好搬东西。”王夫人凤姐都笑道:“你太固执了。正经再搬进来为是,休为没要紧的事反疏远了亲戚。”宝钗笑道:“这话说的太重了,并没为什么事要出去。我为的是妈妈近来神思比先大减,而且夜晚没有得靠的人,统共只我一个人;二则如今我哥哥眼看娶嫂子,多少针线活计,并家里一切动用器皿,尚有未齐备的,我也须得帮着妈妈去料理料理。姨妈和凤姐姐都知道我们家的事,不是我撒谎。再者,自我在园里,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图省走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个人盘查,设若从那里弄出事来,岂不两碍?……”凤姐听了这篇话,便向王夫人笑道:“这话依我竟不必强他。”王夫人点头道:“我也无可回答,只好随你的便罢了。”
 
王夫人因为怕薛宝钗“多心”,特意请她来解释清楚,不想薛宝钗却已经打定了要搬出去的主意,请注意,这是薛宝钗唯一的一次“主动违抗”王夫人的命令,还有并不自然的神态“陪笑”以及语言“因姨妈有许多大事”,这些言辞行为,其实已经有“冷讽”之意。你看那话说得多么坚决:“姨妈今日既已知道了,我正好回明,就从今日辞了,好搬东西。”而面对王夫人和王熙凤的“休为没要紧的事反疏远了亲戚”的苦留,薛宝钗的话更加坚决,口气更加严肃,这是很少见的:“这话说的太重了,并没为什么事要出去。”这说明薛宝钗就是铁了心要疏远王夫人和王熙凤了。这当然使得王夫人大为不快,只能说“我也无可回答,只好随你的便罢了。”
 
 这是为什么?原因已经摆在前面了,查抄大观园搞得人人自危,使贾府露出了衰败之相(探春语),薛宝钗已经没有心思还要留在大观园了。
 
 所以,根据以上种种言行的分析,我以为,其时,薛宝钗非但已经没有要嫁入贾府嫁给贾宝玉的心思,而且对王夫人的行为已经产生深深的反感了,更或许,她和探春一样,已经看到了贾府不可挽回的衰败的未来。
 

     而这,也预示着即便她在贾母、林黛玉相继过世之后,不得不依照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命令嫁给了贾宝玉,但在贾府被查抄之后、贾宝玉出家之后,她依然会毅然离开冷酷的贾府,回到自己的娘家。这既是曹雪芹“暗示性写法”的一种规律,也是薛宝钗性格的一种正常逻辑,也是她自从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坚定支持者之后的必然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