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引作用大是中药点睛之笔

 林中雨露 2010-11-19
药引送药,增加疗效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服药不能用果汁、茶水,最好是白开水。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绝对的。王女士在医生那儿开了一副中成药,回家后像往常一样用白开水送服,效果很不明显。之后她在中医的指导下,将相同的中成药用淡盐水送服后,效果竟大为改观。其实,这正是遵循了中医中的“药引”理论,将淡盐水用作药引,进而加强了药效。

  所谓药引又称引药,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它是具有引导药物发挥药效、扩大方药适用范围的药物,能够“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临床上,药引通常不在主方之列,加之味少量轻,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是,虽然它常以辅助成分出现,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患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由于体质、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症状。为了更好地针对病情,有时就需要用药引来补充主方的某些不足。

  药引作用不可小视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788种中药中,几乎每一种都记述了应配伍引药的内容和服用方法,可见古代医家对药引的重视。辩证地选用药引送服中药,有调和、保护、制约、矫味之效,还减少了毒副反应,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中医处方是按“君、臣、佐、使”的原则来配伍的,从一定程度而言,药引就是“使药”,那么,它的作用有哪些呢?

  1.引经作用。药引可引导药物对人体的某一部位或脏腑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用淡盐水送服更好。因为咸味能入肾,可引药性集中于肾,以发挥治疗作用。

  2.增强疗效。治疗风寒感冒时要用辛温解表的中药,这时如加入生姜或葱白为药引,就可加强发汗解表的功效。

  3.解毒作用。有些中药有毒,加入药引可减低毒性,如饴糖可降乌头、附子的毒性;生半夏、生南星等毒性较大,必须用生姜降低其毒性,才能保证更安全。

  4.缓和药性。有些药物作用猛烈,加药引可缓和药性,保护正气。如以大枣为引,可缓和葶苈的烈性,达到泻肺而不伤肺的目的。

  5.矫味作用。有些中药苦涩难咽或有异味,如治疗小儿百日咳的鸡苦胆,用白糖或红糖为药引,可减少苦涩味。

  6.保护胃肠道作用。有些药物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或出现胃肠道反应,加药引可保护脾胃。如清热解毒的白虎汤,苦寒败胃,常用粳米或大枣为引,以护胃扶正。

  7.其他。胆道痉挛、腹痛以及妇女赤白带下、血崩便血,常用米醋2汤匙冲开水半杯为引。治疗肺燥干咳或虚劳咳喘、肠燥便秘等,常用蜂蜜1~2汤匙调服。

  常用药引知多少

  鲁迅文章中曾写到:“所谓的名医们总是会开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引子,什么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而最可笑、最为难人的就是,需用药引子蟋蟀一对,一公一母,还要原配!”其实并非如此,临床上使用的药引大多是一些常见药,具有药源丰富、容易寻觅、质地新鲜等特点,有不少还是食物,家中即可常备。例如:

  生姜汤:有散风寒、解表止咳、温中止呕的功效。治疗风寒感冒、阴寒胃痛、寒邪腹痛的方药常以此为药引。一般用3~5片约9~15克)生姜煎水取汤,可用于送服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风寒感冒冲剂等。

  淡盐水:有引药入肾、软坚散结、清热凉血之效,所以适用盐水+盐2克溶于100毫升温水中)送服补肾类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金锁固精丸、安肾丸等。

  黄酒:酒性辛温,有温通经络、散风寒、行药势的功效。黄酒与寒性药物同服,可缓解其寒性;与热性药同服,可疏经活络。服用时,一般用黄酒15~50毫升,温服。如用作祛寒除湿、疏经活络,可用黄酒送服通经活络的活络丸;用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可用黄酒送服伤科药七厘散。

  大枣汤:能补脾胃,益气生津、和药解毒。脾胃、产后虚弱者均需以此为引,一般用枣5~10枚,水煎取汤送服。

  小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常用于送服补气、健脾、利膈、止渴、利尿和滋补性中成药,如用小米汤送服治痢止泻的香连丸;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用时可直接取煮饭时的米汤,不拘浓淡及用量。

  蜂蜜水:有补益和中、缓急解毒、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之功。治疗肺燥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等病症的中成药,以蜂蜜水送服为佳。一般以适量蜂蜜冲水送药即可。

  红糖水:红糖味甘性温,有补血散寒、祛瘀之作用。治疗内科血虚、血寒、产后恶露未净、乳汁稀少等疾患的中成药,宜以红糖水送服为妥。一般用15~30克,冲水服用。

  此外,用竹沥汁送服治疗风热咳嗽的中成药,用茶叶汁送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也有一定的作用,还有芦根、薄荷、荆芥、苏叶、西瓜、梨、饴糖、冰糖等均可作药引。但应注意的是,药引用量不可太小,也不宜过大,应遵照医嘱,根据中成药的功能、主治、药性等特点,结合病情变化、病程长短、体质强弱、发病季节的不同以及药引的自身功效而酌定。虽然药引仅是处方中的配角,但只要恰当运用,就能体现画龙点睛之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