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陆稀土乱局:稀土可媲美石油却未给中国带来财富(3)

 2005cop 2010-11-20

解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国外汇非常短缺,中国提出了稀土生产量第一、应用量第一、出口量第一的方针。稀土作为创汇的新产业,任务就是相方设法把成本降下来,去国际市场上与美国、日本竞争。

鲁晓东:我们从数字上也可以看出出来,最早的稀土出口它主要是以换汇为目的的,中国当时能卖给世界上的产品数量很少,而稀土这种原材料是无可替代的,甚至它面临的竞争很少。所以说这种产品的出口非常的容易,几乎不需要经过太复杂的商业过程,就可以达成这种交易,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稀土[3.70 1.37%]的出口量是一直连年剧增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说:由于稀土分离行业初期的高利润,当时众多企业为攫取利润一哄而上,分离厂曾高达100多家。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的稀土产量由1000吨报增到了132500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稀土的出口量、供应量确实实现了第一,但是市场却是严重的供过于求,企业之间互相压价。包钢稀土[74.75 -0.32%]公司的有关人士表示,通常国外用户拿一个订单,在包头转了一圈,大概价格至少就能压到30%到50%,甚至更多。

目前我国的170个企业里面,年加工能力超过5000吨已经以上的只有三家,2000到5000吨的只有十家,剩下的全部是2000吨以下低效率的这种稀土加工企业和稀土生产的企业,所以说产能过剩只是一个幻象。

朱克奇:其实就是四个字,叫自相残杀。中国的稀土分布非常广,各个省份很多省份都有,你挖我也挖,很多企业在挖尤其是还有很多企业在挖,尤其是还有很多地方政府的利益,因为地方政府的利益搀杂进来了,在地方政府的这种正一只睁眼闭一只眼的默许和纵容之下,在进行非法开采、滥采,私采滥采等等等等。这么多的小企业,那么卖的时候你低,我比你就更低,这样就肯定不会形成定价权的,最终的局面只能是自相残杀。

解说:从1995年之后,生产严重过剩的中国稀土,终于进入漫长寒冬,价格屡创新低。2005年的出口价格,比1990年的一半还不到,甚至出现过一吨2000元的废铁价。此后从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高质量的稀土,一直在以低廉的价格销售。

鲁晓东:稀土材料作为一个原材料产业,它需要一个高科技的支撑。失去了这个高科技作为后盾,那么你只能沦为一个廉价的,原材料提供者。目前在中国登记的,关于稀土冶炼的专利,大约有4000到5000项,其中51%都是由外资企业来申请的专利。中国有稀土的原材料,但是没有稀土的技术,我觉得这个原因,应该是稀土价格,之所以一直维持在低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说:从那时起,同样有丰富稀土资源的国际稀土企业,主动封闭其在国外的稀土矿山。转而依赖进口价格便宜的中国稀土,同时囤积供今后长期使用的稀土储备,今年7月,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亨弗里斯向国会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报告中披露,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3600万吨,占世界的36%。产量则为1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7%。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2009年的稀土储备为1300万吨,占世界的13%,产量为0。俄罗斯储量为1900万吨,占世界19%,产量为0。印度储量为310万吨,占世界3%,产量为0.27万吨,占世界2%。

鲁晓东:环境代价很大,现在的冶炼、提纯、分离对于环境的破坏力很强,所以说这些国家,不愿意做(开采稀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朱克奇:为什么他们好像对中国的稀土有一种依赖,这在很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惯出来的,这是我们过去长期的贱买稀土。既然你卖的价格这么便宜,我为什么要开采自己的呢,其实世界上的资源都是这样的,有别人卖的先去卖别人的,然后再开采自己的。美国也是这样,美国自己国内没有石油吗,有石油,它还是先买中东的石油,先买南美洲的石油,买非洲的石油。

解说:实际上,稀土矿低价销售造成的浪费,仅仅是稀土产业毒瘤中的冰山一角。为了取得稀土矿,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更是触目惊心,矿主需往地孔里灌注强酸溶解矿物,之后流入易渗漏的人工池,而在这当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和形成的废物废水,会渗透进当地的供水系统,农田以及附近的黄河干流。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使用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

鲁晓东:分离出稀土金属,这中间用到最多的一个原料就是硫酸,在加工过程中,大量的酸对于耕地资源的破坏,对于大气的破坏都是非常严重的。

国世平(经济学者):稀土有一道工序,就是比如说水要冲洗,通过冲洗稀土的水污染非常多,而且稀土污染的水,渗透下去会影响到地下水,这样的话导致饮用的水,污染程度就非常高。这是第一,第二,它要加热,加热要产生热气,热气对环境,对大气层的破坏也是非常多,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多的。

刘芳:我们这期的节目叫做稀土乱象,但是其实中国稀土并不是很乱,它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两个字,浪费。无序的开采,恶性的竞争,不仅浪费中国的稀土储备,也浪费着中国的环境资源,过去,中国稀土着眼于卖出去,其他的国家着眼于怎么用,和怎么藏。没有稀土资源,却是世界稀土消费大国的日本,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把从中国的进口而来的稀土,用钢板焊接密封起来,或者是沉入海底,以备不时之需。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北方的稀土矿,还是南方的稀土矿,现存的储量都已经比原有的储量,减少了一半,按照中国官方的计算,以目前的开采速度,稀土矿可开采的年限,只有二三十年。而在另一方面,世界上目前和稀土相关的有效专利技术有5000多项,绝大部分是美国、日本和西欧的专利。中国对于稀土资源的应用,还处在非常低端的阶段,比如说电机、通讯、电子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有影响力的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中国曾经大量的将它用于箱包,玩具的磁纽扣。好多业内人士都觉得,应用低端是导致中国稀土价值,被大幅低估的罪魁祸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