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糖的应用研究----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梦泽赤子 2010-11-21
糖的应用研究

肖锡湘,上官新晨*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室,南昌  330045)

摘  要:本文概述了多糖的来源、结构与生物活性及其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期能为多糖研究开发有所帮助。
关键词:多糖;应用;食品

多糖又称多聚糖,是聚合度大于10的糖类。在自然界估计超过90%的碳水化合物是以多糖形式存在。多糖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分,并在控制细胞分裂、调节细胞生长以及维持生命有机体正常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已日益受到关注。
1  多糖的来源
发现最早且研究最多的,是从细菌中得到的荚膜多糖,它在医药上主要用于疫苗。随着对多糖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在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分泌液及某些植物、微生物中也发现了多糖的存在。根据来源不同,将多糖分为动物多糖、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三类。动物多糖主要有肝糖元、甲壳素、肝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等五类。植物多糖种类繁多,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由于植物多糖的来源广泛,不同种的植物多糖的结构,分子构成及分子量各不相同,生物活性也不同。微生物多糖主要来源于细菌和真菌,属高分子聚合多糖,按结构可分为肽聚糖、葡聚糖和脂多糖等。它们均含有某一特有的保守结构序列,且此结构不属于高等生物体的正常组分。这些多糖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可能是由于高等动物非特异防御系统逐渐进化,从而识别这些微生物的保守结构。
2  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多糖是极性大分子化合物,大多采用不同温度的水、稀碱溶液提取,尽量避免在酸性条件下提取,以防引起糖苷键的断裂。稀酸提取时,时间宜短,温度不宜超过50℃。由于水浸提时间长且效率低,酸碱浸提易破坏多糖的立体结构及活性。现在有的采用酶法提取多糖,即采用复合酶——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复合酶多采用一定比例的果胶酶、纤维素酶及中性蛋白酶,此法具有条件温和、杂质易除和提取率高等优点。此外,还有采用物理波强化提取多糖,如果结合热水提取效果更佳。超滤法提取香菇多糖也已取得较好效果。
提取之后纯化之前一般要用乙醇或丙酮进行反复沉淀洗涤除去杂质。然后采用DEAE——纤维素、DEAE——凝胶及其它凝胶柱层析法进行纯化,国外采用LKB柱层析系统。可以用超离心法、高压电泳法、凝胶过滤法、高效液相法、示差折射法、紫外检测法等鉴定纯度。
3  多糖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多糖的结构可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指其单糖残基的组成、排列序列、连接方式等。多糖的结构又具有四种类型,即可拉伸带状、卷曲螺旋状、皱纹状及不规则卷曲状。多糖的结构单位是单糖,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千万。结构单位之间以苷键相连接,常见的苷键有α-1,4-、β-1,4-和α-1,6-苷键。结构单位可以连成直链,也可以形成支链,直链一般以α-1,4-苷键(如淀粉)和β-1,4-苷键(如纤维素)连成;支链中链与链的连接点常是α-1,6-苷键。
对多糖的研究显示,多糖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功能,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和抗辐射等作用。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其生物活性与多糖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糖单元、糖苷键、主链、构象、支链、分子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葡聚糖是自然界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多糖的基本结构单元,多糖的抗病毒功能主要是利用其相似结构,通过免疫调节机制产生宿主免疫功能。如香菇多糖、裂褶多糖均具有葡聚糖主链结构,二者都具有抗肿瘤作用及提高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具有突出生物学活性的葡聚多糖都以(1→3)糖苷键连接。香菇多糖主链的葡聚糖由(1→3)糖苷键连接,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而同是葡聚糖主链的淀粉,其糖苷键为(1→4)键型,却没有生物学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二者主链糖苷键的类型不同。
至今已发现大多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都具有β(1→3)-D-葡聚糖的主链结构。但是,同样具有β-(1→3)-D-葡聚糖主链结构的Pachyman和Laminaran却几乎没有抑瘤活性,这表明主链结构并不是多糖抗肿瘤活性的最基本原因。
Saito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表明,如果多糖的构象由有序变为无序,其活性立即消失。基于这一结果和其他的有关构效关系的信息,Chihara认为,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其某一种“有序构象”直接相关。但至今,仍无法确切定义这种“有序构象”。
那些直链的、无过长支链、溶解度大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茯苓多糖由于支链过长而不具有抗肿瘤活性,但经过控制性氧化水解,降低支链长度,就有了活性。当多糖达到一定的取代度时,才能具有生物活性。从紫胶树的树胶中提取出来的漆多糖,当取代度大于0.8时,随着取代度的提高,抗凝血活性增大。但并不是取代度越高,活性越强,真菌多糖Pestalotan是一种高度分支化的葡聚糖,取代度高达2.8,活性却低。
4  多糖的应用
4.1  在医药上的应用
多糖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据文献报道,多糖具有抑制S-100肉瘤及艾氏腹水瘤等细胞生长的生物学效应,明显促进肝脏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及骨髓造血功能,促进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如香菇多糖与免疫抑制伏福定(UFT)合用用于治疗胃癌。目前除香菇多糖外,经过卫生部门批准的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还有云芝多糖、猪苓多糖等。
4.2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2.1  在饮料中的应用
从生物体中提取一类具有生物生理活性的多糖类物质(生物活性多糖)是研发保健饮料重要原料之一,它们大多具有良好水溶性,可以赋予饮料一定保健功能及起到一定增稠、稳定和提高口感作用。如罗望子多糖胶用作果汁饮料等增稠剂和稳定剂,硒酸脂多糖用于饮料生产,既可作为硒营养强化剂,又可作为胶凝剂、增稠剂、悬浮剂和澄清助剂等。
4.2.2  在糕点及面制品中的应用
开发多功能、营养性糕点,提高面制品感官特性一直是食品开发研究的热点,多糖应用为新型糕点及面制品的开发提供方向。多糖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增稠、稳定等一系列独特食品加工性能,不仅增强糕点及面制品保健功能,还可有效改善食品质感,控制产品水分,延长保质期。在糕点及面团中加入适量菊糖,可以有效控制黏度,柔软性和保质期都有所改善。
4.2.3  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多糖可单独作为营养强化剂直接加入肉制品。如硒酸脂多糖在肉制品中除可作为硒源营养补充剂,生产富硒火腿肠、午餐肉等外,还可增强肉的持水性,改善制品弹性及切片性能。利用淀粉的增稠性,用于碎牛和羊肉罐头中,可增加制品的黏结性和持水性。卡拉胶用于肉制品可提高口感并能保持水分、风味、质构,起到凝胶、乳化、保水、增强弹性的作用。往肉制品加入0.5%~2.0%的琼脂也可起到胶凝作用。利用多糖的生物活性还可开发一些特殊人群如宇航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等食用肉制品。
4.2.4  在冰淇淋和果冻中的应用
多糖具有稳定性、凝胶性、耐热冷性和保形性,在冰淇淋和果冻生产中可作为良好的品质改良剂。如在冰淇淋中加入α-葡聚糖能抑制冰晶的形成。在果冻中加入果胶,胶凝效果较好。
4.3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多糖还大量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清洁用品、纺织上浆、造纸、印刷工业及钻井、选矿、炸药工业等领域。◇

参考文献
[1]焦克芳,陈望忠.曲红糖类与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大学化 学,1999,14(1):28-31.
[2] Robertsen B.Modulation of the non-specific defence of fish by structurally conservedmicrobialpolymers.Fish&Shellfish Immunol,1999,4(9):269-290.
[3]涂国云.卜宗式,札昱光.酶法提取竹荪深层发酵菌丝体 多糖的研究.中国食用菌,1998,17(1):36-38.
[4]李承范,千学技.真菌多糖的生物化学研究.延边大学
 医学学报,2004,27(4):322.
[5]Andula J,Kogan G,Kacur Kov M,et a1.Micr 0bial glucans,their pr eparation,physico-chemical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Carbohydrate Polymers,1999,38(3):247-253.
[6]Demleimer S,Krous J,Franz G.Synthesis and anti tumor.Activity of derivatives of curdlanand 1 i chenan branched at C6 Carbohydrate Reseach,1992,226(2):239-246.
[7]H.Misaki,M.Kakuta,T.Sakaki,M.Tanaka and H.Miyaki,Carbohydr.Res.,1981,92:115.
[8]T.Sasaki,N.Abiko,Y.Sugino and K.Nitta,Cancer Res,1978,38:379.
[9]Yang Jianhong, et a1.Chemical mod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structure—anticoagulant    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Chinese lacquev  polysaccharid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Iecules,2002,3l(1-3):55-62.
[10]沈业寿,陶文娟.真菌的应用研究.安徽大学学报,2003,27(1):95-96.
[11]邓舜扬.保健食品生产实用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1-132.
[12]Mauck c,Frezifaies R,w aish T,et a1 Cellulose:tolerance and acceptability of penile  application.Contraception,2001,64(6):377-381.
[13]杨开,康健雄,张永波,等.微生物絮凝剂用于污水强化一级处理.中国给水排水,2002,18(2):43-45.
[14]莫秀梅.甲壳胺.明胶共混物的研究.高分子学报,1997,2:82-84.
[15]朱新产,王宝维,张庭荣.海藻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2,14(4):54-58.

作者简介:肖锡湘(1983~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上官新晨(1962~ ),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