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享家私享故事一个人的博物馆

 杨柳杨絮 2010-11-22
商界导读:“私享家”是崇尚健康、自由、休闲,懂得生活的人。他们在大众化的商品社会中另辟蹊径,寻求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物品,寻求一种私人化的空间领地,构筑起自己的个性堡垒

 

 

人物:樊建川,生于1957年,建川博物馆馆长,建川实业集团董事长。

方式:收藏

内核:以一己之力创建的建川博物馆,是中国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私人博物馆。

一个人的博物馆

文•图/唐婷

2003年,年近半百的樊建川在安仁古镇买下500亩地,不是做房地产生意,而是建起了中国最大的私人博物馆,还是聚落。现有藏品20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14件,他将文革、抗战、民俗三大主体博物馆裂变成25个分馆,形成集群。目前已经开放15个馆,其余的还在陆续修建中。

显然,这一切都得益于樊建川25年的收藏。

“能按时入园,遵守生活制度……能向老师问早,说再见,能保持衣服和手脸的清洁。学习较好,能正确计算10以内加减法,从1数到100。希望今后好好培养勇敢的精神,遇到困难时不哭。”一张自己读幼儿园的成绩单,是樊建川众多宝贝中最早的收藏,

他说,后来,从收藏到研究,就像吃苹果,吃出味了,想停都停不住。到了有七八万件藏品时,我就“做”进去了。

樊建川收东西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收元代的青花、宋代的粉彩、名人的字画……都是高雅古董;樊建川却只收近100年的东西,还都是生活用品,脸盆、报纸、粮票、布票、毛主席像章、茶壶……他得意地说:“每个文物市场,你要看见卖宣传画的,卖抗战东西的,卖近代文物的,你问他们樊建川,都知道我。”

他非常清楚:做房地产,自己永远做不到老大。但是做博物馆肯定能做到第一,因为没有竞争对手,“抗战博物馆,我是唯一的;绣花鞋馆我是唯一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副市长位置上辞职,樊建川说,就是因为副市长的收入养不起收藏。一个漂亮的转型,到成都的外企打工,然后开始做房地产生意。当了老板的樊建川,在生意场上精打细算,在生活上也很简单,但在收藏上却一掷千金。

建馆的5亿元资金几乎是樊建川下海经商10多年的全部收入,他甚至为之卖掉了公司7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博物馆全邀名家设计,整体规划是张永和,侵华日军馆请的是日本的矶崎新,飞虎奇兵馆找了美国的切斯特•怀东……

樊建川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在博物馆上。工作人员讲了个段子。博物馆开馆之初,参观的人并不多,樊建川还需要从自己的房产公司抽调资金支撑博物馆运转。一天房产公司的手下打来电话:“樊总,今天我们卖出去了几百万!”他反应淡定。一会儿博物馆的手下打来电话:“樊总,今天我们的收入突破10万元了!”他大喜:“真的?真的?我马上过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