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写作漫谈 (8):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

 Jocelyn1616 2010-11-22
参考文献是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论文内容的某种缘起及延伸,同时也可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进一步查询的资料或信息的线索。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
  1. 注明前人的相关工作, 并说明研究的背景、依据等;
  2. 避免作者不必要地重复论述已有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3. 论证作者的观点。
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

对文献的选用可反映出作者的学识、判断能力、甚至学风。因此,应尽量选择成果重要、推导正确、表达流畅、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所选用文献的主题必须与论文密切相关,可适量引用高水平的综述性论文以概括一系列的相关文献;
  2. 必须是亲自阅读过,若为间接引用(即转引某篇论文的引文),则需要提及是从哪篇文献中转引的;
  3. 尽可能引用已公开出版、而且最好是便于查找的文献,即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引用著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4. 非公开出版物、私人通信、电子版文献等的注引方式应参阅拟投稿期刊的引用习惯或“作者须知”中的相关规定处理;
  5. 优先引用最新发表的同等重要的论文;
  6. 一般不引用专利和普通书籍(如大学本科生教材等);
  7. 避免过多地,特别是不必要地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
  8. 确保文献各著录项(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或专著名,期刊的年、卷、期或专著的出版年、出版地、出版社,起-止页码等)正确无误。

一定要严格遵循拟投稿期刊有关参考文献的标注形式, 并且将引证标注放在句子中实际提及引文内容的地方,避免“随意”引用文献。更不能在正文的次级标题中直接标引文献;要确保正文中所标引的文献都包含于文末的文献书目中,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的体例类型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大致可划分为3种基本的体例类型:
  1. 著者-出版年体系(name - year system);
  2. 顺序编码体系(citation - order system或citation - sequence system);
  3. 著者-数字(顺序编码)体系(alphabet - number system)。

不同学会或出版机构对引文体系的要求差异很大,在生物医学期刊界具广泛影响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积极倡导加入该联盟的期刊使用顺序编码体系;然而,在出版界久负盛名的《芝加哥出版手册》则强烈主张采用著者-出版年体系。在其长达210余页的有关参考文献的详细指南中,认为“按作者姓名的字序排列文献书目是最现实和最有用的方式” (The most practical and useful way to arrange entries in a bibliography is in alphabetical order, by author. P522)。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投稿前应仔细阅读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和期刊中的论文,严格按要求准备文献,以体现对期刊的尊重。如果参考文献的格式与期刊的要求差距太大,编辑和审稿人有可能会认为这是被其他期刊退稿后的转投稿, 或者作者缺乏最起码的细心。
 
(1)著者-出版年体系 又称作“作者-年制”或“哈佛(Harvard)体系”。正文中文献的标注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文献书目中的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分别集中,然后按著者姓氏的字母顺序和出版年的先后来排列。该体系最初由哈佛动物学实验室(Harvard’s Zoological Laboratory)主任Mark教授于1881年构建,并被哈佛比较动物学博物馆(Harvard’s 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的图书馆采用,这也是“哈佛体系”的由来。
 
著者-出版年体系的优点是对于作者很方便。由于文献没有编号,所以很容易增删。无论文献被修改多少次,文献的标注符号永远不变。该体系的缺点是当需要引用大量文献时,读者常常要跳越多行引文标注才能连接到下面的正文,从而影响到注意力的连贯性和阅读速度;并且,该体系的文献标注需要占用更多的版面,从而增加印刷成本。

(2)顺序编码体系
又称作“数字制(Number system)”或“温哥华(Vancouver)体系”。正文引用的文献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 ]”或圆括号“( )”中。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连续序号可只标注起止序号)。文献书目中的各篇文献按其在正文出现的标注序号依次列出。1978年1月有19种国际医学期刊的编辑为了统一及简化参考文献的编排而于加拿大温哥华(Vancouver)集会,并制定向这些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其中对参考文献的要求是采用“顺序编码制”,这也是“温哥华体系”的由来。
 
顺序编码体系避免了著者-出版年体系的冗长,同时也可根据正文中文献序号很快地找到文献书目中相应的文献。该体系的不便之处是增删引文会导致引文序号的混乱。

(3)著者-数字(顺序编码)体系
该体系是指正文中文献标注采用“顺序编码体系”,文献书目的著录则采用“著者-出版年体系”(即按著者姓名的字母顺序和出版年排列)。正文中用数字序号来标引文献可节省版面,而按字母顺序排列文献书目可方便作者和读者(尤其是图书管理员)使用文献。
著者-顺序编码体系因为吸取了著者-出版年体系和顺序编码体系的长处,因而被一些出版机构和学术团体偏爱,如美国微生物学会和法国科学院的系列期刊均采取这种体系。但有些编辑和作者反对采用著者-顺序编码体系,认为该体系的引证数字序号在正文中不按正常的顺序出现,有可能会误导读者,即:论著撰写中应该按实际论证的展开(即顺序编码制)或文献发表的时间(即著者-年制)来告诉读者被引文献的顺序。

摘编自《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任胜利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7年第5次印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