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郧阳抚治

 神仙湾老宋 2010-11-22
 
郧阳抚治
 
  《郧台志》消失四百年后从海外归来,惊现出十堰历史上的郧阳抚治时期。 从明成化十二年起(公元1476年),到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前后205年的历史,郧阳从一个山区无名小邑一跃而成为华夏雄藩巨镇,开启了郧阳抚治时代。120名朝廷重臣曾经坐镇郧阳,辖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的五道、八府、九州,钳制汉江三千里流域地区。我们站到历史坐标轴上去纵横经纬地考量这段历史,就会发现,它对包括十堰在内的秦巴地区人文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加强了明清王朝对秦巴地区的控制

  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就在“北修故宫”的同时“南建武当”,以宗教的方式长期经略秦巴地区,并派20万军人以修武当的名义屯兵郧阳。50多年后,朱棣的预感成为现实,荆襄地区果然出事了,百万流民蜂拥进入荆襄秦巴。成化年间,刘通、石龙、李原、小王洪相继起义,大规模的流民起义成了皇帝的心病。明朝政府决定成立郧阳提督抚治都御史行台,简称“郧台”,巡抚又称抚台、抚军或抚院,其驻地称行台。按明制,郧阳抚治当初为临时差遣,其抚治区域,也不依省区职权界限,其管辖的区域范围均临时敕书,辖区依据敕书旨意时有变更,但基本辖区始终未变更。最大时辖鄂豫川陕九州65县,一个省级建置楔入秦巴山地,可以监控这一地区的任何风吹草动。我们可以这么假想,如果没有郧阳抚治,发生在陕北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很可能会发生在秦巴地区。郧阳抚治的设置确保了明朝和清初荆襄秦巴地区的安宁。明末清初,郧阳抚治的存在,对于对抗李自成起义军和起义军余部产生了重要作用。清朝撤消了郧阳抚治后,在这一地区最终又酿成了强大的白莲教起义,这不能不说与撤消郧阳抚治没有关系。

2、显现了秦巴地区的战略支点地位

  从郧阳抚治的管辖范围来看,它实际上是一个中央直属的跨地区的省级行政军事机构,并设立湖广行都指挥使司,郧阳巡抚拥有军事职能,加提督官衔。提督军务,节制总兵,统兵作战。明朝在武当山以宗教的方式实行“文治”,以郧阳抚治加强武备,形成文武之道。
 
  从历史上看,这里埋藏着一部“人类文明的通史” 。从古老的“郧县人”,到古代方国,经三国、唐代,文明在这里延续。不论中国政治中心是在长安与洛阳一线,还是转移到南京与北京一线,统治者都不敢小觑这一地区,在历次政治、军事的“博弈”中,其战略地位进一步凸现,枕秦巴,控川陕,橇豫鄂,西进东出、不东不西、既南又北的边缘化地带不断被中心化。
 
3、带来了整个区域的开发繁荣

  从地理学意义上说,郧阳抚治区域本是一个地壳板块。但长期以来,被行政区划分割成不同区域,人民不相往来,甚至分庭抗立,人为地阻挡了彼此的交流与合作。郧阳抚治的设置第一次使秦巴荆襄被卯榫成一个建置完整的行政板块,形成以郧阳城为中心的行政点,号令九州(府),并形成以武当山为中心的宗教精神支撑点。
 
4、促进了秦巴文化的大融合

  郧阳抚治的设置第一次对四省边界的政治、经济、军事、人文进行了一次大整合,为四省边缘地区的人们交流找到了一个理由和一种情结纽带。两百年间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一大批高官文人云集郧阳,对挖掘、整理这一地区的文化资源具有可贵的意义,120位三品、四品抚台对地方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教化深山风气,赋诗作文,涵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传承和延续了文化的记忆,特别是明代“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汪道昆等人在郧阳抚治任上,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丰富了郧阳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