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发行的邮票,有如下几个板块:1949年至1966年发行的老纪特邮票;1966年至1973年发行的文革票和编号票;1974年至1991年发行的纪念特种邮票,俗称JT票;1992年以后发行的新编年邮票。老纪特、文革、编号票距今已逾三十个春秋,相对久远,发行量虽不算小,但损耗巨大,存世量已极为有限,市场上流通稀少,价格较高,难以为广大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看中。编年票1992年开始发行,发行量很大,面值较高,损耗极小,几乎都沉淀在市场和集邮者、投资者手上,八年来表现一直不佳,绝大多数处在面值以下,不受集邮爱好者青睐,投资者不敢介入。

  当今的绝大多数集邮爱好者对八年前就已结束发行的JT邮票都有所集藏,只是由于集邮时间早晚、投入精力大小不同而收藏的层次略有不同。较高的目标是JT票张都要集全;实力差一点的也要买齐JT邮票;许多为自己孩子未来投资而购买邮票的家长,常以孩子的出生日期划界,1980年出生的就下决心买齐1980年以后的所有JT票张;还有的则是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JT票中各种系列票张集藏。这就使得JT邮票具备了非常广泛和良好的群众基础。JT票板块中,有些发行量很小,如J25“全国科学大会”小全张(10万枚)、T28“奔马”小型张(25万枚)、T29“工艺美术”小型张(10万枚)、T31“公路拱桥”小型张(15万枚)、J41“里乔内第31届国际邮票博览会”小型张(10万枚)、J42“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香港”小型张(10万枚)、J43“第四届全运会”小型张(20万枚)、J45“建国30周年”小型张(20万枚)等。而绝大多数JT票发行量适中,面值设置合理,都经历过邮政通信领域,邮味浓,耗损数量大,而最主要的是受政策面影响小。每当邮市起动,JT票价格都会率先上行;邮市降温时,其价位也会保持自身的水准。纵观其出世以来的表现,一步一个台阶,一波行情一次飞跃,基础扎实,信誉良好。

  中档类小型张发行时间距今较近,发行量适中,市场价位不高,但年增值率却非常可观。特别是“水浒传”(三)、“中国历代名楼”、“杜鹃花”、“三国演义”(一)、“水浒传”(一)、“敦煌壁画”(一)小型(全)张,年增值率都超过了60%。由于这些小型张都处在某一系列邮票之中,在序列和价位上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因此,其后市的升值潜力几乎不容置疑。“熊猫”和“白鹤”小型张分别出自资深画家吴作人和黄永玉的大作,前者因在当时面值较高,发行量偏大,后者因色彩、设计等说不清的原因而一直没有受到集邮者的青睐,价位始终偏低、滞后。即使是这样不受关注、表现欠佳的小型张,其年增值率却并不低,一个是253%,一个是362%。就目前而言,“熊猫”小型张的面值和价位都谈不上高,1266万枚的发行量比“水浒传”(三)小型张的1300万枚还要少,加上曾经从二级市场回收一部分用于加字,还有很大比例在邮政通信中耗损;“白鹤”小型张508万枚的发行量本身就很小。这两种小型张后市的增值率随着自身价值的逐步体现,应该远高出253%和362%才更合理。

  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票,如同《西游记》里的孙大圣一样深受人们喜爱,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1997年最风光时,其价位接近2000元,年增值率高达813%,令其他票张望尘莫及。邮市降温后,价位曾一度回落至1400元,但凭着在JT票中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地位,其价位在近期极度低迷的邮市中逆市上行至1600元,且成交活跃,充分显示了后市广阔的上升空间和巨大的增值潜力。

  过去有一个古典投资理论,是说只要你有1万元钱作本金,50年后,你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条件是这50年间,你必须每年赢利上一年本金与利息之和的10%。用公式表示就是:1万元(本金)×(1+10%)50=100万元。1年赢利10%并不稀奇,前几年我国银行的一年期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就曾达到1004%,但这样高的存款利率只能是暂时的(目前只有225%,扣税后更低),随着基数的增大,每年都保持10%的增长速度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

  但是,10%的年增长率在邮票市场上却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话。如果你早期选择了中高档JT小型张板块进行投资,毫无疑问,你早就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因此,投资JT邮票优质板块,它不仅应该成为有头脑、稳健投资者中长期投资的理想选择,也应该成为有投资意愿的广大老百姓中长期投资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