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码摄影杂谈(五)从量化规律看RAW的bit数与宽容度的关系

 身无分文 2010-11-24
  宽容度是从胶片引入的概念,特指胶片的感光密度与曝光量的对数能保持线性的范围。到了数码,照相机能记录的所有亮度范围应该叫动态范围,既然现在大家都习惯用“宽容度”来代替数码的动态范围,入乡随俗,也无不可。

  我在“非专业的用好E- 510(七),RAW到JPG的转换规律”里曾经讨论过RAW的bit数与宽容度的关系,但讲的简单了一点,估计有不少人没有明白,在这里再一次掰开来、揉碎了,仔细说说,先看一个图。
01.jpg

  选一组景物亮度,从4烛光/平方米,到32768烛光/平方米,它对应的BV值为0到13。有人对BV可能不太熟悉,指定ISO100,就可以把BV换算成EV值,EV值为5到18。
  然后,通过指定曝光,可以得出亮度与数码照片的影调关系,这里我们选用EV13的曝光组合(上图中间的黄条),1024烛光/平方米的亮度就是影调V,当然你可以指定其他EV值。
  CCD的输出信号与亮度成正比,假定这块CCD做得非常好,从EV5到EV18都能输出完美的信号,为了获得最大的宽容度,我们希望保留从影调X到O的所有影调,对CCD输出信号的量化极限就是EV18,超过EV18的信号当成溢出了,这样,把EV18当做最大值,CCD的信号电平归一化后就如上图所列,从0.001到1.000。

  如果用12bit的RAW记录CCD信号,AD转换后的数据就是0到4095,如上图所列。

  下面是关键的问题,RAW记录的数据与亮度是线性关系,但JPG数据是符合人眼特性的对数规律,所以,从RAW数据到JPG数据要做对数压缩!

  12bit的RAW数据0到4095做对数压缩,归一化后的数据如上图7列所示。把这个数据按最大255分配给8bit的JPG数据,就是上图8列所示。
  现在出现了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影调V应该对应JPG数据的128(中级灰),现在偏移到了149;第二,从影调II到影调III,12bit的RAW数据是16到32,32-16=16,而JPG的数据是85-106,106-85=21,说明JPG在85-106这一段有许多值是空白,这就是色调分离。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实际上,对12bit的RAW数据转换并非采用简单的对数运算,而是根据照相机的特性,做出一条转换曲线进行转换。这个转换曲线模仿胶片的密度曲线,优先保证影调V附近的重要影调能基本满足对数规律,高光、阴影则比较马马虎虎。这样用曲线修正后的数据看起来就像上图中的最后一列。
  我们前面做过一个重要的假定,“假定这块CCD做得非常好,从EV5到EV18都能输出完美的信号”,实际上,这一点任何厂商也无法做到。按照上面的转换方法,在影调II、甚至影调III,RAW数据一个bit的量化误差,就会对JPG数据产生十几、甚至几十的影响,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会严重破坏阴影的图像细节!
  但是这个问题是量化规律产生的,是无法真正解决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低量化时的最大值,就是不以EV18为最大标准,而是以EV17为最大标准,凡是超过EV17的亮度都溢出,也就是牺牲高光部分的宽容度。
  如果按EV17,影调IX作为最大值,计算出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02.jpg

  现在的数据就好多了,牺牲影调X换来的是阴影影调的极大改善。实际上几乎所有12bit的RAW的照相机都是这样处理的。
  如果是14bit的会怎么样呢?下图给出了14bit的RAW,用影调X做量化上限的情况。
03.jpg

  显然,在保留影调X的情况下,与12bit的数据差不多,所以,14bit比12bit理论上能多出一个影调X。实际上,佳能的400D是12bit的RAW,结果就和所有12bit的照相机一样。但是450D采用了14bit的RAW,佳能还就是按照上图那样,用了影调X。
  14bit用了影调X就一定好吗?影调X真的有那么大用处吗?我相信佳能的设计人员比我水平高,比我懂得多,因为,到了550D,它又重新用回了影调IX,不再追求影调X了,为什么?因为,14bit的RAW,如果按最大影调IX量化,能带来阴影部分画质的极大改善。不相信可以自己算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