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张国祚《沧桑足音》:“真”的魅力

 3gzylon 2010-11-25

  孟子论诗,反对断章取义、反对主观臆断,而主张“以意逆志”,即准确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及其基本心志。读完张国祚的《沧桑足音》(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种莫名的感慨涌上心头。由其诗反观其为人,可以说,他的诗正是其真知、真情的艺术表现。

  真知与真情分属理性和感性两个范畴,但是绝对不可以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离开真情的真知,是枯槁、虚浮甚至有可能是虚伪的理性;离开真知的真情,是混沌、粗陋甚至有可能是丑恶的感性。国祚笃信真理,长于思辨,而且内行醇谨,是一个不违心、不作伪、不诡行的人。在他那里,真知与真情取得了水乳交融般的统一,具体地说,就是其真知被赋予一种生命的活力,其真情则显示出一种向上、向善的取向,因而使得自己的心志成为一棵根深叶茂的绿树。

  “和谐是宇宙运行的礼赞/和谐是生灵良知的期盼……和谐不是静寂的死水/和谐不是混沌的泥潭”,一首《和谐颂》,虽然只有短短的32行,却准确、全面地阐发了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的基本要义。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阐发,一种浸透着浓烈而又深沉的感情的阐发,因而既具有理性上的征服力又具有情感上的感染力。这毋庸置疑地表明,在诗人那里,党的理论宣传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职责,而是与他的整个生命分劈不开,也就是说,党的基本理论已经渗入其意识的深处,与他的感觉、愿望和激情融合为一体。什么叫真信、真学和真用,从这首诗似乎可以窥豹一斑。这对于那些习惯于写公式化文章、做“回声”式宣传的理论家来说,实在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如果说《和谐颂》是为真知灌注真情,那么《孩子,别在意》则是自觉地把真情引向真知。大凡天下父母,谁人不爱自己的儿女,谁人不是舐犊情深?但是,这种父母之爱却有眼光长短、境界高低、效果正反的分别。从诗人的自注可以知道,这首诗写在上初一的女儿遇到一些坎坷以后。面对孩子情绪上的波动,当家长的自然疼在心头、急在胸中。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并未对此作出纯粹情绪化的反应,而是着意用健康的理性引导孩子摆脱眼前的委屈和烦恼,从社会和人生的制高点来把握命运、塑造自我。更值得称道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从容大度的个性,诗人敞开心扉,诚恳地在女儿面前检讨自己的错误,谆谆嘱咐她别用爸爸的错误惩罚自己。真是字字滚烫,句句深沉,把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怜爱和教诲描画得察而可见、如在目前。

  诗人真知的深厚与真情的热烈,还为他的诗艺增添了强劲助力,使其在表情达意、谋篇布局上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大气象。仅以《珍惜吧,我们有缘》为例。这首诗的主题是说,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应当珍惜人与人相知相伴的缘分,除了敌人之外,都应当求同存异、肝胆相照,相扶相携去创造“祖国更加壮丽的明天”。殊不料在诗的第一节,诗人就将笔触从主题拉开,探向太阳系的起源、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及人类诞生等各个时间节点。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浩渺的背景,才足以凸显人生的短暂,见出缘分的珍贵。在诗的第二节,诗人又一反第一节的笔法,将偌大的地球视为“一个小小的诺亚方船”,以此造成狭窄、拥挤的空间感。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空间,缘分的“概率肯定也小得可怜”,因而值得倍加珍惜。如果说前者是放,后者就是收。收放结合,营造了一种迥然不同于日常感觉的异质境界,使读者于惊惧和惊讶之中升腾起珍惜缘分的深情和创造历史的豪情。很明显,这种思力的深透、思维的宏阔和情致的高远,直接得益于诗人深厚的哲学功底和赤子情怀。一个缺少哲理的人,一个不能将哲理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人,绝对不会在诗艺上有这样的戛戛独造。由此看来,诗歌创作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排斥理性,排斥哲理,尤其是灌注情感的哲理。

  国祚是理论家,不是职业诗人,或许因此使他的诗独具个性。我们期待他继续用真知、真情滋润诗思和诗情,继续用诗思、诗情陶冶真知和真情,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哲理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