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公无忌:万历首辅张居正为何不重用海瑞

 lmqlmq999 2010-11-25

《万历首辅张居正》正在热播。张居正“重循吏慎清流”的用人观点也再次引发争议。5月6日,知名媒体人申公无忌将其旧作搬上博客,说张居正喜欢任用有才干、会做事、稳重踏实、把处事结果放在首位的循吏,不大重用好议论、好争斗、言行极端、注重个人名器的清流。后者如海瑞。

一位领导同志,最近提到张居正“重循吏慎清流”的典故。

他说,文官死于谏,武官死于战,这是中国仕官传统。明朝的时候,有清流有循吏。流清就是看见你不对,我就说,慷慨激昂,你砍我头?第二个再说,第二个也被砍头;第三个接着说。精神伟大吗?很伟大。但是,张居正不用清流,他用循吏,就是能给我做事的。你们别给我叨叨,你们说你们的,我让循吏把我的改革思想推下去。张居正是明朝比较有作为的一个宰相,为什么用循吏不用清流?他的基本指导思想,青史留名不是主要目标,重要的是要把事情推进。

这段话很有道理。然而,这个道理,并非每一个为官者都懂。唱高调,说狠话,做事极端之人,又岂在少数?我是喜欢读历史的,也喜欢好读史书的官儿。有时候,以史为鉴,喻史说事,似乎是更能让人明白事理的。这个典故,涉及到循吏、清流以及张居正用人之三个问题。

什么是循吏?该词出之《史记》。司马迁有《循吏列传》。此体例后来亦为史书所承袭,成为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官员的固定体例。早先的概念之中,“循吏”和“良吏”是差不多的意思。一般而言,循吏都是好官,能够按照儒家传统的“先富后教”的政治模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民为本,注重人民利益。他们的为官风格,大致都是扎实的,稳健的。有时候,他们甚至脑子一根筋,只想把事情做好,把处事结果放在第一位,而不会考虑过多的所谓道德的约束。这些人,基本是大醇小疵,但其做事风格严谨而稳重,又不避祸咎、不阿谀奉上、不饰伪欺君。一句话,为官实在而不尚空谈。

什么是清流?清流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陈寿的《三国志》就有“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的说法,欧阳修的《朋党论》也有“此辈清流,可投浊流”的议论,清朝的顾炎武则有“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之名句。

“清流”典出东汉末年郭泰、贾彪、李膺、陈蕃等人的“清议”。东汉末年,宦官专政,用人之道,全凭宦官好恶,士人上进无门。因此,许多儒生学者,便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反对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依据,“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hē)公卿,裁量执政。”是为“清议”。结果却为宦官所诬,并以“结党为乱”捕杀,史称“党锢之祸”。

明代亦有部分朝官被称“清流”,主要是以东林党人为代表的言官。万历三十二年(1604),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和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名人学士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势力,一时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这些人,冲虚淡泊,谦谦有礼,遇事三省其身。其最大的特点,虽不肯与邪恶沆瀣一气,却也不敢革故鼎新,勇创新局。这些人,被称为“清流”。在他们眼里,第一要务是个人名器,其次才是朝廷社稷。

说明白了“循吏”与“清流”,再来看张居正用人之道。

张居正用人有特点。他说过,天下之贤,天下用之。但是,他却从来不用言官,亦不喜欢“清流”。“芝兰当道,不得不涂。”这是他在免去好友汪伯昆官职时做出的评价:芝兰再好,碍手障脚,又有何用?在他眼里,清流言官,大抵是好议论、好争斗的人。在他看来,用人的重要标准,一是贤才,二是会做事,宁用稳重之人,也不要过于极端的所谓人才。因此,张居正当朝十年,对开书院及借书院讲学之名议论朝政的人,极为讨厌,也曾有过封杀书院的举动。

在用人方面,张居正最为人诟病的事之一,就是不用海瑞这样的清官。《明史》称:“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居正惮瑞峭直”。惮,既有怕,也是惊恐、憎恶、忌恨的意思。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曾因抬着棺材给嘉靖皇帝上书,自古传为佳话。

其实,张居正不用海瑞,就是他用人之道的体现。在他看来,海瑞这个人,做事太极端了。这是为官之人所忌讳的。张居正认为,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的标准是上让朝廷放心,下让苍生有福。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器量;有操守,但不灵活。因此,他只能算是有政德而无政绩。这一点,张居正看得很清楚。

嘉靖皇帝死后,海瑞被张居正的老师徐阶所用,于是到了江南,做了应天府的巡抚,管南京周围几个最富的州府。然而,海瑞搞了几年,当地的赋税减了三分之二,大户人家都跑了。他自己倒是清廉异常,八抬大轿不坐,骑驴子上班,其他的官儿,谁还敢坐轿子?《海瑞传》说“属吏惮其威,墨者自免去”,几乎没人愿意替他干活了。他似乎永远是和富人作对的,穷人和富人打官司,不管谁有理,海瑞肯定判富人输。如此为官岂不误事?其实,做官也是有学问的,用现在的话说,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官一任,弄得鸡飞狗跳,不能兼顾各方利益平衡,虽说是清官,但定非好官。没撤,海瑞只好辞官回家,离别之时,还感叹“举朝之士,皆妇人也”。为官之人,说出这样不得体的话,也是蛮绝的。

古人为官之道,其实是相当讲究的。古人说“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对的,即不怕得罪朝廷,不怕受罪;个人操守,则务求清白。其实,深谙为官之道者,似乎应该反一反,公罪是绝对不可以的,而人无完人,各有小瑕,则可不计。仅以道德力量治政,过于理想化,有点乌托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