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中医脉诊体会》 - 思考中医 - 中国中医论坛

 -智圆行方- 2010-11-25
《中医脉诊体会》
                                       -沈维-安徽省蚌埠市海天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一、前言
本人少年从师,后就读于安徽中医学院,对中医脉诊甚感兴趣,数年临床小有感悟,略作整理旨在抛砖引玉。
二、诊常脉
欲知病脉,先知常脉。古云:以常达变。习脉者当知人之常脉;
其中包括:
1、四季平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2、五脏平脉:“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长弦,肾脉之沉,沉石而软,脾胃脉来,总宜和缓”
3、平人脉象:高人长矮人短肥人沉瘦人浮老人弦儿童数男甚于寸女甚于尺等等。
三、诊病脉
1、病位判断
a、形体分部:《濒湖脉诀》“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病随所在,不病则否”在形体上说明了病灶在左右寸关尺上的表现情况;比如关节疼痛患者,左侧下肢痛,常见其左尺浮弦,而右侧脉则少见太大变化。
b、脏腑分部:左手头/心,胆/肝,小肠膀胱/肾;右手膈/肺,胃/脾,大肠/命门,这是脏腑在左右寸关尺的反应部位,也是历来脉经最多论述的部份。
c、六经辨位:太阳病多浮,阳明病多洪,少阳病多弦,太阴病多细,少阴病或数或沉,厥阴病多见兼脉(此处指六经常脉,变证繁不胜举。)
等等
2、性质判断:
a、诸般病邪各有所象,如:风脉浮,寒脉紧,暑脉大,湿脉濡,燥脉细,火脉数,痰食滑,气沉弦,瘀血涩,等等。
b、常脉变化:强则为实多为外感,弱则为虚多为内伤。如:春脉本略弦,太弦则多受风邪或动肝气,沉软则肝气不及,主虚。
c、五行之脉:心火主洪,脾土主缓,肺金主浮,肾水主沉,肝木主弦。如:右关见弦,则肝木犯土,常见脘腹胀痛恶逆作酸;右关见沉,则肾水乘土,常见胃寒吐涎脾虚作泻。
d、二十七脉和其它脉象之主病。
3、色脉相参
《黄帝内经》之脉要精微论曰“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诊脉之时,察其形态面色舌苔,有助于脉象的解析和顺逆的判断,例如:尺脉细无力又兼面暗舌红少津或裂纹,可断其肾水亏耗,而同样尺脉细无力,但面色虚浮舌胖苔滑,当断为肾虚水泛,这其中也会遇见舌脉不符者,如:舌红苔黄但脉象细缓,则多见兼病兼证,需参照其它症状及体征加以认真判断。
四、个案微述
1、20070614某女,34,育一女行输卵管结扎,后改嫁,又行输卵管再通术,但二年不孕,前医多用桃红四物加味,谓之通经排卵,愚诊脉发现尺脉细濡又兼舌根腻,思有湿邪困于胞宫,阴阳不得相交受孕,乃用泽泻茯苓为君辅以健脾补肾养血调经,月余乃孕。

2、20080226某老妪,脘腹痛一周,输液未果,脉紧滑,苔白腻,知伤于寒食,予以温中消导,理中丸合保和丸加减,一剂知二剂愈。

3、20070902某男,37,慢性肾炎,小便常检出尿蛋白及隐血,多经治疗未能痊愈,观其前方,多用解毒利湿之属,愚诊脉见尺细无根,思为肾虚不固精微下泄,遂用肾气丸加海螵蛸茜草之类补收,前后加减二十余剂尿检恢复正常,后嘱每月七剂巩固半年。
五、结语
中医治病,辨证为重,每临症,先净心,以四诊细审,合之天地人,八纲先别,辨从六经、卫气营血、诸邪、脏腑、七情,必求其证,遂后视其轻重缓急而决先后标本,以一证一病为主,相系为辅,切不可繁药多治乱方之伍,终以君臣佐使组方遣药以杀病,病家执禁忌适宜而获全功。证不明者,当从症治!
诊脉时,最常见的并非是典型的特征脉,反而是兼脉最为常见,这时应当考虑患者一身多病或一病多因的情况。持脉时,气定神闲,认真感受指下的脉象,望闻问切,各尽其能,则很少会出现偏差的辨证,证既明,视其轻重缓急而决君臣佐使,心中再无所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