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村官” 如今农金骨干

 Li Qi 2010-11-26
2010年11月25日 13点40分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吴进宇

  “我叫白迪升,现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怀柔区支行行长助理兼支行信贷业务部主任……”台上发言的小伙子来自辽西,四年前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后来到京郊门头沟一个有4700多人的村庄——冯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他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他吃苦耐劳,做事严谨,熟悉了农村,了解了农民。一年多前,他“卸任”转岗到了邮储银行北京分行。这是记者在北京市首届大学生“村官”论坛上见到的场景。

  像白迪升这样的“村官”北京有12392人,分布在远郊区县的农村里。2009年开始,北京市选聘的大学生“村官”陆续合同期满,开始“卸任”转岗新的人生。他们中不少人被邮储银行吸纳,成为农村金融事业的骨干。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特殊群体,比起一般的金融企业职员,他们更能深刻理解农村的金融需求,更熟悉农村的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状况,正是邮储服务‘三农’急需的人才。这些任期已满的‘村官’,他们的理论知识在与农村服务的经历相结合后,无疑成为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宝贵人才。”邮储银行行长徐学明告诉记者。

  据介绍,北京分行于2009年7月率先选聘了96名“村官”到邮储银行任职,成为北京市第一家招聘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且招聘人数最多的企业。2010年该行再次招聘近100名“村官”。至此,已有近200名“村官”活跃在邮储银行京郊各区县支行的信贷、管理等岗位,他们正成为邮储银行服务“三农”的生力军。

  邮储银行为什么要大规模招聘大学生“村官”?对于记者的问题,徐学明回答说,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为青年人才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二是为邮储银行金融支农注入新生力量。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拥有522个支行网点,其中40%分布在京郊地区,是金融支农的重要力量。为“三农”提供良好金融服务,需要一大批人才。

  为构建人才回流农村的长效机制,北京分行把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部署。首先,打开大门迎贤才。把有志向、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输送到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前沿。第二,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按照分行统一部署,大学生“村官”重点配备到十个郊区县支行,重点充实信贷营销和基层管理岗。见习期内表现特别优秀的,适时提任支行长特别助理。第三,制定配套政策。对他们高看一眼,专门制定了涵盖选聘任用、教育培训、管理使用、考核激励、跟踪培养等各方面的制度框架,基本做到了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不断提升其待遇,并搭建舞台,发挥特长,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第四,开展持续培训和帮带。按照“不参加培训不上岗,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分层分类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扶上马送一程”,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锻炼,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村官”到“银行人”的角色转型。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将选聘的大学生“村官”重点充实到各郊区县支行营销管理岗位,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了京郊农户、农村微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截至目前,“村官”信贷员发放针对农民的小额信用贷款累计超过3亿元,帮助数百个农村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