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姜可以当做种植姜-天涯问答

 CWW 2010-11-27
什么样的姜可以当做种植姜   
        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在我国多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原产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现已广泛栽培于世界亚热带、热带地区,以亚洲和非洲栽培较多。我国生姜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西汉时期,生姜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以南方地区栽培较多,明代后期,开始向北方地区扩大栽培。清代,北方地区普遍种姜。目前,我国除东北、西北等寒冷地区外,各地均有种植,南方以广东、浙江栽培较为普遍,北方则以山东省为主要产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蔬菜加工出口业的迅速发展,我省的生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生姜重要的创汇蔬菜品种之一,莱芜、安丘、以及烟台的莱州和龙口等地是我省生姜的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生产的生姜以质估、肉厚、块大等特点享誉国内外,许多农民朋友通过生产生姜,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下面,我就生姜的特点和栽培技术等问题和大家做一下探讨。
一、生姜的特点 和大多数蔬菜作物相比,生姜在营养价值、生育特性等方面有许多特殊之处。
(一)生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
生姜食用器官是地下肉质根茎。据测定,每100g生姜中含粗蛋白7.9~10g、脂肪0.7g、纤维素3.8~5.9g、淀粉4.2~8.9g、可溶性糖2.6~8g、维生素C9.81~16.74mg、挥发油0.19~0.25ml,还含有钙、镁、铁等矿物质和少量的核黄素等,可见,生姜的营养是比较丰富的,除含有一般蔬菜的大多数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特殊的、辛香浓郁的挥发油和姜辣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为烹饪必备之物,有除腥、去臊、去臭等作用,可生食、炒食、也可加工成多种食品。生姜味辛性温,又可药用,有解毒、散寒、温胃、止吐、止咳、止泻的功效,我国自古药用,被称为东方药物,是我国中医药的常用成分。近年来,发现姜能使血液变稀,是一种温和的抗凝剂。由此可见,姜是集调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药用蔬菜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这是它能够成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出口创汇蔬菜的原因所在。
(二)生长周期较长。
一般生姜从催芽播种到收获需200天以上,比一般蔬菜生长期要长。生姜的生长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和根茎休眠期四个阶段。
发芽期:从种姜幼芽萌动到第一片姜叶展开,为发芽期,一般需40~50天。此期生长量很小,主要依靠种姜的养分生长发芽。
幼苗期:从展叶到具有2个较大的侧枝,为幼苗期,即群众所说的“三股杈”时期,需65~75天。此期,这一时期以主茎和根系生长为主,生长量不大,生长较慢,是为旺盛生长打基础的时期。
旺盛生长期:从“三股杈”到收获为茎、叶和根茎的旺盛生长期,也是产品器官形成的主要时期,需70~75天。旺盛生长期的前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后期以根茎生长和充实为主。
根茎休眠期:生姜不耐寒、不耐霜,初霜到来茎叶便遇霜枯死,根茎被迫进入休眠。姜收获后贮藏期间,最好保持在10~15℃和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使其生理活动减弱,减少养分消耗,防止受冻和姜块失水干缩。
(三)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严格。
温度:姜起源于热带地区,系统发育的结果,使其成为喜温性的植物,不耐寒、不耐霜。种姜在16℃以上开始发芽,但发芽很慢,在22~28℃条件下,幼芽生长速度适宜。在根茎旺盛生长期,为积累大量养分,要求白天和夜间保持一定的温差,以白天25℃左右、夜间17~18℃为宜,15℃以下停止生长,茎叶遇霜即枯死。
光照:姜为耐阴作物,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易枯萎。光的补偿点为500LX,光饱和点为30000LX,远远低于其它喜温蔬菜。光照强度超过35000LX,光合作用逐渐降低。幼苗期在花荫状态下生长良好,因此,苗期许多地区多采用遮荫栽培。姜在长、短日照下均或形成根茎,但以自然条件下,根茎产量最高。
水分: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不发达,根群主要分布在半径40cm和深30cm的土层内,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吸收力较弱,而叶片的保护组织也不发达,水分蒸发快,因此,不耐干旱。苗期需水量不多,但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增加,应保持土壤湿润。
土壤:生姜适于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良好、排灌方便的土壤上生长。土壤PH值以5~7为宜。无公害生姜生产,应选择3~4年未发生过姜瘟病的地块种植,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应没有污染,环境质量条件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
二、生姜的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植株形态和生长习性,姜可分为疏苗型和密苗型两种类型。疏苗型:植株高大,茎杆粗壮,叶深绿色,根茎节少而稀,姜块肥大,多单层排列,是目前出口的主导品种,如莱芜大姜、莱州大姜等品种;密苗型:长势中等,分枝多,叶色绿,根茎节多而密,姜块多数,双层或多层排列,如莱芜片姜、浙江红爪姜等。生产中应根据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销对路的品种。
(二)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我我国北方地区生姜生产,一般春季播种,霜前收获。由于姜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须在温暖无霜的季节栽培。确定姜的播种期应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1)根据发芽所需的温度,应在10cm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播种;
(2)根据姜的生长习性,要获得较高的产量,需有135~150天的适于姜生长的时间;
(3)要把根茎生长期安排在气候最适宜的月份,尤其是根茎旺盛生长期,要有一定日数的最适宜温度。
根据烟台的气候条件,生姜一般于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过早,地温低,发芽慢,播种过晚,则生育期缩短,降低产量。烟台属于滨海地区,春季时常出现“倒春寒”现象,在温度持续回升过程中,突然出现大幅度的降温天气,使刚播种后的种姜受冻,影响出苗和产量。因此,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在寒流到来前,在田间覆盖地膜或在播种沟内撒一层碎草,提温、保墒、防寒。
(三)优选种姜、培育壮芽。
应在前一年,从生长健壮、无病、高产的地块上选留种姜。收获后选择肥壮、奶头肥圆、芽头饱满、个头大小均匀、颜色鲜亮、无病虫、无腐烂、无损伤、未受冻的姜块做姜种贮藏。
姜在播种前应先进行催芽。幼芽是幼苗生长的基础,培育壮芽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壮芽的形态特征是芽身粗壮,顶部钝圆;弱芽的形态特征是芽身细瘦,芽顶细尖。
培育壮芽的过程是:
1、晒姜困姜:播种前1个月左右,取出姜种,用清水洗净泥土,选晴天,将姜种平铺在室外地上晾晒1~2天,夜晚收进室内防霜冻。通过晒种,可提高姜块温度,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并减少姜块中的水分,防止腐烂。晒种1~2天后,再把姜块置于室内堆放3~4天,姜堆上盖上草莲,进行困姜,促进种姜内养分分解。经过2~3次反复晒姜困姜后,便可催芽。姜易受姜瘟病、炭疽病等重茬病害为害,所以在晒姜困姜的过程中,应严格淘汰干瘪、瘦弱、发软、肉质变褐色的姜种。
2、催芽:催芽的方法有许多,如火炕催芽、温室催芽等。
土炕催芽:就是利用农村的土炕进行催芽,先在炕上铺一层麦秸,厚10cm左右,麦秸上再铺2~3层纸,将姜种一层一层地平放在纸上,堆放厚度60~80cm。种姜排好后,让其散散热,然后再铺一层10cm厚的草,最上层加盖棉被保温。催芽温度可通过土炕加热或揭盖覆盖物来调节。
温室催芽:先在篓筐内四周铺放3~5层纸,将姜种头朝上一块一块摆放于蒌筐内,堆放3~4层,再盖上3~4层纸,把蒌筐放入温室内,保持适温催芽。
不论采用哪种催芽方法,温度均应掌握在22~25℃之间。温度超过28℃,虽发芽迅速,但芽瘦弱、徒长;温度低于20℃,芽虽粗壮,但发芽时间长,影响播种。一般待姜芽生长至0.5cm~1cm时,即可按姜芽大小分级、分批播种。
(四)整地施肥
生姜发芽期由种姜供应营养,幼苗期生长缓慢,需肥较少,“三股杈”以后需大量养分,约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88%。全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以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比例为1:0.5:2。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生产1000kg生姜产品,需吸收氮(N)5.76kg、磷(P2O5)2.54kg、钾(K2O)11.47kg。施肥时应根据生姜需肥规律、土壤总养分和肥料效应,按照有机肥与无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
生姜根系细弱、分布浅,生育期长,必须施足基肥。最好在冬前深翻风化土壤,翌年春耙细耙平。结合翻地,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kg、过磷酸钙30kg,或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kg、草木灰150kg做基施。基肥施入后进整地,可做成平畦,也可开沟待播。采用沟播,沟距为50~55cm,沟宽25cm,沟深10~12 cm。
(五)播种
应选择晴暖天气播种。
1、掰姜种: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姜块掰成75~100g的小种块,每个种块上保留1个肥胖的幼芽。结合掰姜种,应再进行一次精选种芽,剔出芽基部发黑、或姜断面变褐的姜块。
2、浇底水:姜出苗很慢,土壤缺水会影响出苗,因此一定要浇足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浇水。
3、排放种姜:底水渗下后即可排放姜种。有平播法和竖播法两种。平播时,将种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竖播时,种芽一律向上播种。
4、覆土:随播种,随用细土盖在姜芽及姜种上,播完后覆土4cm~5cm厚。覆土太厚,地温低,发芽慢;覆土太薄,则表土易干燥,影响出苗。
5、播种量:每亩用种量为400kg~500kg。种姜越大,出苗越早,苗越壮、产量越高。因此,种块应尽量大些。
6、播种密度:一般每亩保苗5500株左右。
(六)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生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 不宜多次中耕,以免伤根。一般在出苗后结合浇水,中耕1~2次,并及时清除杂草。进入旺盛生长期,植株逐渐封垄,杂草发生量减少,可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无公害生姜生产,最好不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可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或覆盖白色地膜再盖一层薄土等方法防除杂草。
2、浇水:生姜不耐旱,根系又浅,应合理浇水,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幼苗期虽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应小水勤浇,浇后浅耕保墒。夏季勤浇水,可降低地温,以早、晚浇水为好,田间积水过多应及时排涝。立秋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增多,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0%。收获前3天浇最后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贮藏。
3、追肥与培土:生姜极耐肥,除施足基肥外,应多次追肥。幼苗期为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应追一次“壮苗肥”,每亩随水冲施腐熟人粪尿1000kg,或尿素10kg。立秋前后,姜苗处于“三股杈”阶段,是生长的转折期,也是吸肥量变化的转折期,应追施“转折肥”,可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并配合施入三元复合肥15~20kg。9月上旬前后,姜的根茎进入旺盛生长期,为促进姜块膨大,防止早衰,追一次“补充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kg。
姜的根茎在土壤里生长,要求黑暗、潮湿,需要进行培土。一般于立秋后结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3次,逐渐将播种沟变成垄,防止根茎露出地表。
(七) 收获
姜不耐寒,通常于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收后自茎杆基部削去地上茎(保留2cm~3cm茎茬),不需进行晾晒。
(八)病虫害防治
生姜生产中常发生、造成生产损失较重的病害主要有姜瘟病、叶枯病、斑点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姜螟。
1、姜瘟病
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且在各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地下茎或根部。一般在贴近地面的地下茎先染病。肉质茎受害,初成水渍状,黄褐色、无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腐烂,仅留皮囊,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恶臭的汁液。根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黄褐色,最终腐烂。地上茎受害呈暗褐色,内部组织腐烂,仅留纤维。叶片受害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直至全株下垂死亡。防治措施是:
(1)农业措施:从无病田留种或精选姜种;因生姜瘟病原菌可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病的重要途径,对已发病的地块要间隔2~3年以上才可种姜,其前茬应为新茬或粮食作物或葱蒜茬最好。而种过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特别是前茬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不宜种植生姜。
(2)种姜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浸种48小时后播种。
(3)药剂防治:出现中心病株后,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溶性粉剂75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250ml,隔10~15天一次,连续3~4次。
2、叶枯病
姜叶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叶上初生黄褐色病斑,逐渐向整个叶片扩展,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全叶变褐枯死。防治方法是:
(1)农业措施:与禾本科或非茄科作物进行3 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乐多液喷洒姜株,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3、斑点病
姜斑点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棱形或长圆形,长2~5mm,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故又名白星病。防治方法是:
(1)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4、炭疽病
姜炭疽病也属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出现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玉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椭圆形或棱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呈现小黑点。防治方法是:
(1)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收姜时,彻底清除病残物。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5、姜螟
姜螟(玉米螟)又叫钻心虫,其食性很杂,以幼虫为害地上嫩茎为主,还可转株为害。药剂防治方法是:可用52.25%农地乐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连续2~3次。
 
 
茶水漱口 2009-07-01 09:29:32
姜科姜属中的栽培种,学名Zingiber offcinale (Willd.)Rosc.。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均姜。以根茎入药。分布于亚热地区。中国主产四川和贵州两省,浙江、山东、湖北、广东、陕西等省也产。

株高50-80cm。根茎肥厚,横生并分枝,表面淡黄色,有芒香和辛辣味。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穗状花序,花冠管黄绿色。形成药姜和菜姜两大品种。花姜产区称为黄丝或黄口姜,是干姜的来源,特点是淀粉多,纤维素少,断面色较黄,水分少,气味辛,外形拳卷叠迭,分枝多而节间密。    
一、植物学特征

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茎为肉质根状茎,腋芽不断分生可发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茎,丛生密集成块状,一般苗数愈多,姜块愈大,产量愈高。地上茎是叶鞘抱合成的假茎,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叶披针形.具叶鞘,绿色,叶互生,排列两行。姜在热带能开花,花黄绿色或红色,很少结果,以根茎繁殖。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一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长。而泥槽、庄科、阿那黑等村委会终年气温基本在15℃以上,最低热河谷区域,对生姜的生长非常适宜,产量也相对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农谚有“生姜晒了剑(新叶)等于要了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喜微酸性的土壤。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早也不耐窃,受早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对三要素的要求,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类型及品种

根茎节多而密,姜块数多,双层或多层排列,代表品种有广东密轮细肉姜,我省的玉溪黄姜,西畴细姜。此外,还根据姜的外皮色分为白姜、紫姜、绿姜(又名水姜)、黄姜等。长势中等,分枝多,龙庆黄姜则属密苗型黄姜。

四、栽培技术

(一)栽培制度及季节:生姜可以净种,也可间套种,龙庆黄姜一般在清明前后,蚕桑树地里播种。

间套种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种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间间作,起到遮阴作用。

(二)选地,整地及施肥:姜忌连作,愚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强光,应选适当阴蔽的地方栽种。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亩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并施人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满足姜对营养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选种,播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沟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沟、塘打好后,将姜种斜放,芽朝一个方向排列,排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覆盖,厚度6—8厘米,肥上再盖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间管理:姜排好后如土壤湿润不需浇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应浇一次水,但不宜过多,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植株长相适时浇灌,高温期应提倡早浇,晚浇,雨季要注意排涝。

姜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追肥以人粪尿为主,培土3厘米。随着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没苗尖为度,总汁培土3—4次,使原来的种植沟变成埂。培土可以抑制过多的分蘖,使姜块肥大。

姜怕强光,可在行间套种包谷或上架豆类,也可搭荫棚或插树枝、蒿杆遮阴。

(五)病虫防治:虫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败病即姜瘟,主要为害叶及根茎部,以高温期发病重,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药剂可用50%代森锌800倍,7—10天一次。

五、采收留种

生姜一季栽培,全年消费,从7—8月即可陆续采收,早采产量低,但产值高,在生产实践中,菜农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分次采收。

(一)收种姜,又叫“偷娘姜”,即当植株有5—6片叶时,采收老姜(即娘姜),方法用小锄或铲撬开土壤,轻轻拿下种姜,取出老姜后,马上覆土井及时追肥。种姜不蚀本,所以农谚有“姜够本”之说。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后可以采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适于鲜食及加工,采收愈早,产量愈低,主要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

(三)收老姜:霜降前后,茎叶枯黄,即可采收,此时采收产量高,辣味重,耐贮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种。南部无霜地区可割去地上茎叶,上盖稻草等覆盖物,可根据需要随时采收或留种,但土壤湿度不宜太大。

留种用的姜,应设采种田,生长期内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选晴天采收,选择根茎粗壮.充实,无病虫及损伤姜块,单独贮存,在贮藏期经常检查,拣出病、坏姜。
 
 
天蓝蓝的水晶 2009-07-01 09:43:56
姜科姜属中的栽培种,学名Zingiber offcinale (Willd.)Rosc.。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均姜。以根茎入药。分布于亚热地区。中国主产四川和贵州两省,浙江、山东、湖北、广东、陕西等省也产。

株高50-80cm。根茎肥厚,横生并分枝,表面淡黄色,有芒香和辛辣味。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穗状花序,花冠管黄绿色。形成药姜和菜姜两大品种。花姜产区称为黄丝或黄口姜,是干姜的来源,特点是淀粉多,纤维素少,断面色较黄,水分少,气味辛,外形拳卷叠迭,分枝多而节间密。

【种植技术】

一、植物学特征

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茎为肉质根状茎,腋芽不断分生可发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茎,丛生密集成块状,一般苗数愈多,姜块愈大,产量愈高。地上茎是叶鞘抱合成的假茎,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叶披针形.具叶鞘,绿色,叶互生,排列两行。姜在热带能开花,花黄绿色或红色,很少结果,以根茎繁殖。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一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长。而泥槽、庄科、阿那黑等村委会终年气温基本在15℃以上,最低热河谷区域,对生姜的生长非常适宜,产量也相对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农谚有“生姜晒了剑(新叶)等于要了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喜微酸性的土壤。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早也不耐窃,受早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对三要素的要求,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类型及品种

根茎节多而密,姜块数多,双层或多层排列,代表品种有广东密轮细肉姜,我省的玉溪黄姜,西畴细姜。此外,还根据姜的外皮色分为白姜、紫姜、绿姜(又名水姜)、黄姜等。长势中等,分枝多,龙庆黄姜则属密苗型黄姜。

四、栽培技术

(一)栽培制度及季节:生姜可以净种,也可间套种,龙庆黄姜一般在清明前后,蚕桑树地里播种。

间套种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种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间间作,起到遮阴作用。

(二)选地,整地及施肥:姜忌连作,愚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强光,应选适当阴蔽的地方栽种。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亩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并施人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满足姜对营养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选种,播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沟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沟、塘打好后,将姜种斜放,芽朝一个方向排列,排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覆盖,厚度6—8厘米,肥上再盖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间管理:姜排好后如土壤湿润不需浇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应浇一次水,但不宜过多,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植株长相适时浇灌,高温期应提倡早浇,晚浇,雨季要注意排涝。

姜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追肥以人粪尿为主,培土3厘米。随着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没苗尖为度,总汁培土3—4次,使原来的种植沟变成埂。培土可以抑制过多的分蘖,使姜块肥大。

姜怕强光,可在行间套种包谷或上架豆类,也可搭荫棚或插树枝、蒿杆遮阴。

(五)病虫防治:虫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败病即姜瘟,主要为害叶及根茎部,以高温期发病重,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药剂可用50%代森锌800倍,7—10天一次。

五、采收留种

生姜一季栽培,全年消费,从7—8月即可陆续采收,早采产量低,但产值高,在生产实践中,菜农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分次采收。

(一)收种姜,又叫“偷娘姜”,即当植株有5—6片叶时,采收老姜(即娘姜),方法用小锄或铲撬开土壤,轻轻拿下种姜,取出老姜后,马上覆土井及时追肥。种姜不蚀本,所以农谚有“姜够本”之说。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后可以采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适于鲜食及加工,采收愈早,产量愈低,主要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

(三)收老姜:霜降前后,茎叶枯黄,即可采收,此时采收产量高,辣味重,耐贮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种。南部无霜地区可割去地上茎叶,上盖稻草等覆盖物,可根据需要随时采收或留种,但土壤湿度不宜太大。

留种用的姜,应设采种田,生长期内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选晴天采收,选择根茎粗壮.充实,无病虫及损伤姜块,单独贮存,在贮藏期经常检查,拣出病、坏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