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霾下,我们携手共进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影评

 69snoopy 2010-11-28

前言:这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想看特效的请绕行,想看大场面的也请慎重。说真的,看火爆场面,你还不如去看隔壁的生化危机4…
这是一部真正献给哈迷的电影,也是一部真诚的电影,如果你是原著党,你会发现它已经达到了神作的水准,而如果你曾对此系列付出过感情,这次你就一定会得到感情的回馈,当然这两种人有很大的重叠…
今天去看了IMAX版的哈七,不出所料,心被深深震撼到了,从影院出来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过了几小时,才找了个地方,冷静一会儿,开始写这篇影评…
之前的哈五和哈六在中国不太受影迷待见,因为耶茨太重视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而忽视了深受中国观众爱戴的特效,因为原著线索太多且前几部的导演又无视大量伏笔把烂摊子都留给了耶茨而导致叙事破碎,因为编剧有意无意抢掉罗恩(鲁伯特格林特)的戏份而把更多镜头给了更上镜的赫敏(艾玛沃特森)…不过哈六在国外的评价确实不错,是一部公认的佳作,可大陆影评人的恶意摸黑和中国民众特有的附和精神使这部好电影在国人唾沫中口碑遭遇滑铁卢…
但这一切都没关系,因为耶茨大叔的第七部已经势必洗刷他第六部的耻辱,死亡圣器(上)的优秀有目共睹,有多优秀,优秀在哪儿?下面切入主题…
开场,那个锈迹斑斑的华纳LOGO伴随着熟悉的海德薇奏鸣曲无情地压向我们的视网膜,似乎预示着这一部的不寻常。随后跟上的不是我们想象中应该出现的哈七LOGO,而是一段新任魔法部长斯克林杰对媒体一番保证维护公民安全的讲话,此时没有任何配乐,且镜头始终停在部长的脸上,能用这样的长镜头表现出部长眼神和语气中的坚毅,很考验导演和演员的能力,而他们,确实做到了。之后的片段是第一个泪点,(这部电影泪点很多,请做好心理准备。)赫敏含着泪给父母消除记忆以保证他们安全,随着那声承载着对亲情的割舍和对正义的选择的“一忘皆空”响起,我们可以看到赫敏的影像逐渐在一张张家庭合影中淡去,随后她孤独地走上了空无一人的街道…镜头又给了罗恩,他站在陋居前,眼神忐忑地找寻不可知的未来,背后是在厨房忙碌的韦斯莱夫人…然后镜头转到了哈利,我们可以看到达利一家正搬出房子,弗农姨夫嘟囔的那句“这里不安全”使气氛顿时黑暗,佩妮姨妈恐惧,担心,欲言又止的表情和眼神包含了太多东西,这些都是哈密才可能感受到的…总的一句,这几分钟的四线平行蒙太奇加上合景的配乐,让这个开场堪称完美。随后,死亡圣器的LOGO伴着紧张又大气的音乐压来,影片正式开始…
一缕黑烟,斯内普出现在马尔福庄园,按照伏地魔的安排,汇报哈利转移的具体时间,无视被抓昔日同事的哀求…可桌边的食死徒们,你们看出这个披着黑斗篷的巫师事实上根本不是你们一伙的了吗?你们能察觉到当他看着那个麻瓜研究教师的时候,眼神里究竟是什么吗?你们知道最终是什么摧毁了你们那引以为傲的纯血统理论吗?答案,每个哈迷都知道…接下来就是七个波特的转移,看到这时,影厅里好多人笑了,不乏哈迷,包括我,这部电影其实很奇怪,有很多场景,我们明明知道终究会变为悲剧,但我们还是会笑出声来,不是因为真的觉得好笑,而是看到那些陪我们度过十年的熟悉脸孔时,突然会觉得亲切,看着他们就好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哈利,罗恩,赫敏,双胞胎,卢平,唐克斯,甚至是即将离我们而去的疯眼汉…转移过程如人所料的紧张激烈,这里出现了一个对原著的合适改动,即海德薇之死,电影中,她是被哈利放飞后又飞回来救主而死,并因此暴露了哈利的真身。此处改动比原著中哈利因使用“除你武器”被认出对普通观众来说更加好懂。整个转移既有空战,又有追车戏,老伏最后狂怒撞断数根电线杆的一幕也很有气场,动作场面绝对合格,加上迪斯普拉特乱而不杂的配乐,使之成为第一个视觉高潮。
到陋居,乔治失去了一只耳朵,“洞听”的笑话也被保留了下来,比尔那句“疯眼汉死了”让全场肃穆。至此,我们已经感受到电影里的血腥味和黑暗氛围,最优秀的傲罗就这样死了,就一句话,没有煽情的画面可供你流泪,因为,这就是现实,选择抵抗就总有牺牲…
斯克林杰把邓布利多遗物交给三人组没什么好说的,基本忠实原著,只有一点,部长与哈利的间隙被无视,成功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正义人士形像,可惜,他开头那段义正词严的演说,在现实面前,是多么苍白无力。
朴素却欢快的婚礼暂时掩盖了黑暗,哈利在多吉面前坐下,穆丽尔姨婆对邓布利多的质疑虽被删剪大半,但说出精髓的那句“说真的,你对他又了解多少呢?”直指哈利的内心,是的,当哈利和邓布利多在一起是,他们谈论的都是哈利:哈利过去是怎么样的,哈利应该怎么样,哈利未来的路怎么走…关于邓布利多的呢,只有这句:
-你在镜子前能看到什么呢?
-我?我看到自己拿着一双羊毛袜子…
这场对话其实远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限于时间,就不展开了。不过,毫无疑问的是,现在哈利第一次对邓不利多产生了怀疑。不久,金斯莱的守护神出现,低沉的一句“魔法部倒台了,部长死了,他们来了…”把气氛拉入绝对的阴霾。三人随即幻影移形,逃亡,再逃亡,逃亡开始…
之后,哈利三人开始独自在麻瓜界的闯荡,没有长辈,没有帮助,没有依靠…影片的黑暗元素渲染地恰到好处,当他们走遍英国各地毫无头叙寻找魂器时,画面外飘来正在广播的长长名单,一下就可以联想到《辛德勒名单》中,那些犹太人一个个报上自己名字的桥段,唯一的不同在于,犹太人的名单,是生命的名单,登上它就可以摆脱厄运,而这里报出的,是死亡名单…我们虽然与那些人素不相识,气氛却因此沉重。不过,耶茨在这段用了大量航拍镜头,让风格更接近史诗而不是一味哥特。值得赞赏。
好吧,接下来,不得不说的,逃亡过程中三人间的情感纠葛,感情描写可是耶茨的强项,而且这一次,他将水平发挥到了极致…罗琳的官配是哈金罗赫,但,毫无疑问,很多人并不支持这个配对,那铺天盖地的什么“哈赫、德赫、斯赫…甚至伏赫”都明确无误地传达这这样一个信息:“罗恩,不配!”一个不算帅气傻大个,一个美丽动人的知性女,怎么也不像会在一起。但抛去演员的形象和书中人物有一定差异,你会发现也许只有笨笨的罗恩有足够包容的心来接受高傲的赫敏。相比于哈赫的英雄主义,德赫的浪漫主义,罗赫的现实主义也许才是真理…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导演显然有哈赫倾向,他准确捕捉到原著中两人关系,并把之放大。看之前我很怕这些段落会显得突兀,必竟普通观众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就很可能被分散。但我放心了,看完后我彻底放心了,耶茨不愧是心理刻画好手。就拿最经典的哈赫共舞来说吧:罗恩出走后,赫敏一直闷闷不乐,哈利为了让她高兴起来,和着Nick Cave的O'Children拉起她翩翩起舞,两人未加编排的舞步显得笨拙,但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久违的温馨。他们的拥抱,传递的不是荷尔蒙,而是最简单,最纯净的友情。耶茨拿捏得很准,没玩过火,从何看出?一曲终了,赫敏稍显愉快的眼神又渐渐淡去,化为悲伤。哈利并不能代替罗恩。
摧毁魂器,所谓最“邪恶”的段落,不少人看中的是罗恩幻想中害怕的哈赫裸吻,其实并没什么,平心而论,你看过多少比这尺度大得多的场景啊!这段戏本身倒也确实激情(经证实为演员实拍),不过它的意义不在于让你YY,而是见证了罗恩从男孩蜕变为男人的过程。并且,也奠定了未来罗赫的走向。诶,不过得说一句,我试着从外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确实像在三角恋。哈利和赫敏太暧昧了…
罗恩回归,遭到赫敏一阵“毒打”,看两人闹闹小脾气,倒也有趣…之后,如书中所写,他们去了洛夫古德家。赫敏讲“死亡圣器”故事前,还有意无意地拿《暮》系列涮了一下。随着赫敏话音响起,一只被洛夫古德派去报信的乌鸦偷偷起飞,风中掉落的一片羽毛幻化成一个故事,也就是圣器的传说。惊喜的是,导演竟然选用动画来表达这一故事,无论哪种影迷,对这段类似水墨的场景都赞誉有加,想知道如何神奇,自己去看吧…
刚刚说过,为了换回自己被抓的女儿,洛夫古德通知了食死徒,他们这时赶来。三人只好幻影移形,不幸被搜捕手撞见。扭送到马而福庄园。这里贝拉折磨赫敏的那段,已因过于血腥被删大半,但现在看来,光从这段讲,哈七拿到PG-13的分级已经不易了。赫敏的惨叫,我相信折磨着很多人的心。艾玛表演真的大有长进,当之前她自己的相片一张张淡去时,当她因痛苦而尖叫时,你还能分清,谁是赫敏,谁是艾玛吗?
在多比的帮助下,三人逃出了庄园,但多比,却永远离开了我们。在埋葬他时,耶茨并没用哀怨的配乐,阴冷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温暖阳光下金黄的草丛,我必须得说,看到这里,泪水已流下面颊。那自由的家养小精灵,多比,将永远安睡在这如梦的地方。
画面又转为阴暗,伏地魔从邓不利多墓中抢到了死亡圣器之一-长老魔仗,一道划向苍穹的闪电,影片结束。
看完了,写完了,不知所措,上部可谓完美,但明年下部放映后,我们,又该如何释然呢?童年的梦,安放在何处?
也许,就像某位哈密说的那样,总有一天,邓布利多会重回霍格沃茨,小天狼星也会从帷幔后站起,卢平继续教孩子们魔法,福克斯还会飞回来,巴克比克在学校上空盘旋,斯内普教授,守护神也不再是牝鹿了吧…
我们的梦,也该醒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