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原解》目录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1-28

行为方式的道路和规律《孟子原解》29×44×330421000

 

   

 

话说行为方式……………………………………………………(1

第一篇(上)梁惠王上…………………………………………(8

1.只求利益不可持续发展   2.独自一人怎么会快乐呢?   3.是为民分忧吗?   4.用刀剑杀人和用政治手段杀人,有不同吗?   5.报仇雪恨就是要动员民众为他打仗   6.不杀人而能使人敬畏,是不能想象的   7.护牛杀羊不是真仁爱

第一篇(下)梁惠王下…………………………………………(28

1.有人分享的快乐才叫快乐   2.私有的快乐并不快乐   3.交朋友是为了求得大家快乐   4.以民众的快乐为快乐   5.用自己好财好色的心去体恤人民好财好色的心   6. 只有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才行   7.快乐要以天下为准   8. 独自享受着快乐而不快乐   9.不要依着自己的好恶爱憎来治理   10. 以爱民的政策来治理国家   11.人人都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12.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13.做大做强的根本基础还是在于“爱民”   14. 牺牲人民的利益来做大做强是权宜之计   15.一个领导人如果不爱民,人民又怎么会爱领导人呢?   16. 与民同乐,是行为方式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

第二篇(上)公孙丑上…………………………………………(56

1.虽有智慧不如乘时势   2.建立社会公理解释体系和社会行为规范   3.依靠“说理”使人民服从   4.见享乐而不动心,就是自求福   5.让人民先享受到“爱”的实惠   6.正因为有不忍伤害之心,才有不忍伤害的爱民政治   7.内心里发出的仁爱   8.跟随着别人共同行善   9.只有不动心,才会有爱民的行为和政治

第二篇(下)公孙丑下…………………………………………(79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爱民所必需具备的修养   3.爱民所必需具备的修养就是“戒贪”   4.爱民所必需具备的修养就是“守职”   5.忠于职守就是爱民   6.懂为人处事的原则,采取的是最佳行为方式   7.小辈安葬长辈是否也有忠于职守的问题   8.以暴制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古代是“有过则改”,如今却是“文过饰非”   10.言论垄断思想的危害性   11.孟子之辞职,是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12. 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   13.不埋怨天,不求全责备于人   14.不要为了丰厚的报酬而出卖自己的良心和意志

第三篇(上)滕文公上…………………………………………(99

1.性善论是指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的基本特征   2.为父守孝说明人之性善   3.“恒产论”是一种审时度势的进步思想   4.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差异性   5.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差别等级的

第三篇(下)滕文公下…………………………………………(116

1. 屈曲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去矫正别人的人生道路?   2.人生观、价值观的行为方式   3. 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吗?   4.人生的价值是用贡献来衡量的   5.得到人民百姓的拥护,从而无敌于天下   6.社会整体性的价值取向   7.有价值,怎么样都可以见   8.从每天偷一次改为每月偷一次对吗?   9.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10.执着于贫穷的生活方式是不对的

第四篇(上)离娄上……………………………………………(134

1.人生的道路、准则和行为规范   2.历史的经验是人们可以凭藉及效法的准则   3.厌恶喝醉酒却强要去喝酒   4.应该回过头来考虑自己   5.最根本的因素就在于提高个人的素质   6.先要修养自身   7.是用爱所有人为价值衡量标准   8.一个人一定是先侮辱自己,然后别人才侮辱他   9. 如果不立志于仁爱,就会一辈子忧患受辱   10.自暴自弃的人是没有价值的   11.最佳行为方式是首先从自己家庭里开始   12.追求真心诚意,是人类的道路   13.天下的父老都归向他,他们的子女还能往哪里去呢?   14.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5.“察言观色”最重要的是落实在“安”心上   16.为人谦恭和能够自我约束   17.救人的道路   18.古者易子而教是最佳行为方式   19.侍奉双亲、守住自身也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   20.最佳行为方式不会是,也不可能是一种公式   21. 凡事要靠度量、衡量,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22.动不动就改变自己的言行,就是没有责任心的人   23.人们的毛病,在于总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24.在别处住了几天才进家看望父母   25.不是最佳行为方式   26.不孝有三,无後为大   27.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一个人才能获得快乐   28.圣人的仁爱不会表现在对某人的出生和死亡上

第四篇(下)离娄下……………………………………………(162

1.爱民才是最佳行为方式   2.小恩小惠不是最佳行为方式   3.采用了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4.“无罪而杀士”,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    5. 上梁不正,下梁跟着也会歪   6.首先要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7. 选择了教育下一代,是最佳行为方式   8.人要懂得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9.议论别人的不善之处,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   10.过度的欲望的满足是导致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   11.首先要以社会行为规范为前提,才能称之为最佳行为方式   12.没有私心杂念也就是最佳行为方式   13.不能因为地位不一样,就可以违背社会行为规范   14.只有探寻到事物的本原,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15.以反问的方式得到本原,才是最佳行为方式   16.建立起善良的社会行为规范才是最佳行为方式   17.光喊口号“要善良!”“要善良!”是不行的   18.其善言符合善行,才能是最佳行为方式   19.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只是一点点   20.美酒虽美但却能伤害人   21.在史书的写作上,孔子采取的是最佳行为方式   22.继承孔子学说,亦是最佳行为方式   23.可以穷尽,可以不穷尽,就要求选择最佳行为方式   24.选徒不当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   25.人们相貌的美丑并不是问题   26. 人们很厌恶耍小聪明   27.葬礼上不交谈亦是最佳行为方式   28.君子有长期的忧虑,但却没有短时的后患   29.最佳行为方式不是假装出来的   30.只顾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那就不叫最佳行为方式   31.人处在不同的地位,就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32.尧舜也与平常人相同   33.不去向别人乞求,也就没有羞耻感了

第五篇(上)万章上……………………………………………(186

1.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就是背离了人生正确的道路   2.并不是因为我被骗了,我就要去骗人   3.心性残暴,但毕竟没有杀人事实   4.一个人成为伟人后,还孝不孝敬父母?   5.有好的行为方式,人民就会认可   6.只有继承先辈的道路和思想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   7. 仅仅是自耕自食、自得自乐,这一生就有价值吗?   8.选择了普及教育的道路,就是最佳行为方式   9. 某一个行为方式不对,就有可能走上另一条道路

第五篇(下)万章下……………………………………………(202

1. 要使智慧和力量能够融合为一体   2. 国家的行为方式应该得到人民的认同   3.互助合作,首先应该在平等的地位上   4.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有什么样的智慧   5.都要遵守职业的行为规范,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6.“寄人篱下”不是最佳行为方式   7. “礼贤下士”是一种最佳行为方式   8. 读书不能读死书,不能死读书   9. 如果为了一己之私,是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的

第六篇(上)告子上……………………………………………(218

1.性善性恶、性不善不恶的问题   2.只要其本性善,行为方式很难是邪恶的   3.人的本性也是善,但形势可以迫使人性之善变为恶   4.人的行为方式源自于内心的善恶   5.行为方式是由内在的心理活动所决定的   6. 事实上人类是因为“爱”才创造了人类社会   7.人们从小就被身边的各种风俗习惯所熏陶,故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8.为什么很多山是光秃秃的?   9.要让整个社会环境都宣扬善心善行   10.一小筐饭践踏过再给人,连乞丐都不屑一顾   11.只是寻回丢弃的良心而已   12.要象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自己善良的本性   13.爱身不如爱心   14.口腹的满足难道仅仅是为了一小块地方吗?   15.大人与小人的区别是看其心智   16.踏踏实实做人   17.每个人自己的可尊贵之处在哪里呢?   18.人类若是失去了人类的大有,私有也就不存在了   19.修养人们善的本性,也要象种庄稼一样   20.培养、修养人的善良的本性,要一定的办法

第六篇(下)告子下……………………………………………(242

1.正因为人类社会有社会行为规范,人类才能够得以发展   2.担忧的是不去求取   3.以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4.何必讲利害关系呢?   5.缺乏相交往的诚意   6.不能因为有相同的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方式就必须一致   7.统治者更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8.不能靠侵略、掠夺和剥削来使自己富强   9.打仗肯定能取胜,就是正确的治国之道吗?   10.高税制与低税制   11.把水患强加到别人头上   12.人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呢?   13.善不一定就要去爱   14.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而当官   15.人是生在忧患中,而死于安乐之中的   16. 不给予教诲,也是一种行为方式

第七篇(上)尽心上……………………………………………(263

1.上天没有注定谁要短命   2. 人都有生老病死,这就是命运,也是规律   3.得到得不到是有一定的规律   4.不自欺亦不欺人   5.爱的这个道路人人都在走   6.不是这些人没有羞耻心   7.羞耻之心于人是很重要的   8.权势仅仅是一种暂时的力量   9.再穷困也不要失去采用最佳行为方式   10.人的本性的善性,并不是非要跟别人学   11.一切的一切,还是要看实际行动   12.即使牺牲自己也再所不惜   13.能有几个人甘愿为这个霸者之道牺牲自己呢?   14.完善的政治不如完善的教育   15.霸者之道的爱民,是要求有回报的爱16. 见善就立刻身体力行   17.不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18.忧患使人类社会得以发达   19.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   20.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1.小人们其实没有快乐   22.行政的行为方式就是善待百姓   23.以不私有的行为方式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来治理天下   24.所谓尽心知命,就是要追溯到根本   25.只是求利和求善的不同26.不应该只坚持一个极端   27.人的心理亦会受饥饿所害   28.不暴饮暴食   29.行为方式就应该是持之以恒   30.只是这种行为方式不是发自内心   31.我不亲近不顺理的人   32.不负于“不耕而食”   33.读书人的任务就是学习   34.不能尽心知命,不仅在小的行为上处理不好,大的行为上就更处理不好  35.法律起源于维护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36.辨别事物的方法是相同的   37.养活别人而没有爱,就象养猪一样   38.圣人做的事是光明磊落的   39.是否回报也就可想而知了   40.“如时雨化之者”,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   41.人的本性、本能、本质也是不会因人而异的   42.没听说过牺牲道路而屈从于人的   43.要“问”,就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   44.如果前进得太快,他后退得也会很快   45.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6.但要分出先后、主次,才能叫尽心知命

第七篇(下)尽心下……………………………………………(296

1.驱使自己所喜爱的子弟去献身   2.“霸”天下,则是短命的   3.没有必要照本宣科   4.君主喜好爱民,天下就没有敌人了   5.虽懂规矩,却不能使人变得巧妙   6.做到尽心知命地去爱民   7.自己杀害自己的亲人   8.缺乏爱心,就是不能尽心知命   9.回到家里却是太上皇   10.心中清明透亮   11.有爱心的人才会谦让,才会有同情心   12.不搞好政事,财用就会贫乏   13.如果不依靠爱民的政治,能逐一征服吗?   14.民为贵,社稷次之15.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在于他们爱民   16.所谓的仁爱,只有人才拥有   17.只有对祖国、家乡有“爱”,才会如此的行为方式   18. 没有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才会受困   19.知道了其人为何如此   20.很多人却自以为心中很明亮   21.人生要有理想,人生的道路才成其为道路   22. 车辙不会有永远同样的深浅   23.何必效冯妇博虎呢?   24.本性就是命运吗?   25.关键还要内心充实   26.应该让他们思想自由   27.要衡量人民的能力   28.三样宝,土地、人民和政治权力   29.会招来杀身之祸   30.不懂得尽心知命   31.真正的心理修养   32.修身是个心态、心理健康问题   33.把一切都委诸于命运的安排?   34.致力于“中庸”的生活方式   35.为人处世,首先要尽心知命   36.只能继承父辈的姓氏,而不能继承父辈的名   37.要学会辨别,才能做到尽心知命   38.人人都在为自己的私有利益而努力奋斗而殚精竭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