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温胆汤

 昵称1988981 2010-11-29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眩晕心悸,呕吐,嘈杂,甚则癫痫等症。后世医家加入茯苓,故有温胆汤从“二陈汤化裁”之论。

  温胆汤临床常用于久病之后有痰饮郁蓄,未能尽消,加之胸膈余热未清,胸胁气机失和,因而产生虚烦惊悸等症者。方用治痰饮的常用方二陈汤去乌梅,加竹茹清脾胃郁热,枳实破滞去痰。全方无治胆之药,但有清痰利气,调畅气机之功。气机调和则胆之痰热自去,邪去则正安,至于有“温胆”之名,实则是因“胆欲不寒不燥,其性平和,可温和胆腑”。《医方集解》录温胆汤为和解剂,属于调和肝胃的常用方,对肝胃不和,痰热为患之胸闷口苦,恶心呕吐,虚烦不眠均有很好的疗效。

  临床若见心气不足加人参、炒枣仁,心中烦热加黄连、麦冬、栀子,口舌干燥加麦冬、花粉,脾虚便溏加白术、山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