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中王:历史上最会当皇帝的光武帝刘秀(3)

 东岳泰山l 2010-11-29

  汉景帝也生气了,叫停。我们想想,寿宴上这么跳也不吉利。没有一点台风,感觉像中风。刘发开口说话了,说得从容、巧妙:“儿臣的长沙国地域狭小局促,不能回旋。”是啊,人家的地方太小了,根本没有跳舞的场地,没法跳,伸不开胳膊伸不开腿,就只能练习到这个水平。

  景帝听刘发这么一说,倒是笑了,心有悔意。自己当初真的是有点偏心了,对这个儿子缺少关爱。母亲地位低,就给人那么个破地方呆着,十三年了,人家都啥也没说,今天通过跳舞,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一点,很难得。景帝一

  高兴,就给刘发又划了武陵、零陵、桂阳三个郡,好好练去吧。从此,刘发将自己的属地从一个“卑湿贫国”变得幅员千里。

  我们琢磨琢磨,为自己争取利益,方式是多么重要。同样的要求,方式不同,结果可能就不同。刘发要是上来就管他爹要地皮,景帝能给吗?心想你怎么这么不知足?我把国家全给你算了。就是给了刘发地皮,景帝心里也不舒服,凭什么给你啊?你地方小,就给你?你的地方大了,就会出现比你的地方小的王,都找我要,我怎么分呢?刘发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先示弱,弱到了让人取笑的程度,然后说自己弱的原因,做得很机智,说得很幽默,让景帝的给成为主动,而不是自己主动要,让景帝被动去给。

  曾经的刘打发,变成了刘大发,还是因为他有办法。其实,在刘发的后辈中,也有人具备刘发的这种基因遗传式的本领,这个人就是刘秀。现在的问题是,刘发有这么大的家业,又贵为一国之王,既然刘秀真是刘发的后人,但怎么到刘秀那里,就成了一个放牛娃了呢?

  这里要先说一下汉代的分封制。汉代的分封制,又叫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比如景帝封刘发为长沙王,就属于封国,封的是王国。皇帝把天下像切西瓜一样,分给各个王,你一块,我一块,各个王国的王位由长子世袭。管理起来省事,但弊端也很明显,下面的国强了,就喜欢我的地盘我做主。景帝时,曾闹腾过七国之乱。于是,汉武帝采取了一个新的办法,叫推恩令,把王国分为几个侯国,让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把“恩”推下去,这样一来,西瓜就越切越小,王国就缩小了,朝廷直辖土地就扩大了。因为“削藩”是个敏感词汇,下面的王都知道,是减法,汉武帝在名义上没有进行任何的“削藩”,却起到了比“削藩”还好的效果。不玩减法,玩除法,玩开方,汉武帝不光是个有作为的皇帝,还是一个数学家,知道除法比减法还好使,一代开一次方。

  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书》卷六《武帝本纪》)

  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大国也顶多是十几个城市,小的王侯也就管十余里。这样一来,汉室子弟往后的发展可能爷爷是省长,孙子就变

  成乡长了。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他的家业传到儿子那里,就一下被分成了一百二十多份。

  长沙王刘发的儿女也不少,光史料上记录的,就有十几个,组一个足球队富余。家业再大,不够这么个发的。所以,刘发的家业传到刘秀这里,越发没什么可发的了。刘发的第十三个儿子,叫刘买,被封为舂陵节侯。侯比王降了一级,刘大发变成了刘买猴了。刘买猴的小儿子,叫刘外,官最大当到郁林太守,不再享有王侯待遇了。有个太守干干,刘外就别见外了,守着太守这个官职吧,再往下,更不行。刘外的儿子叫刘回,最高任职是巨鹿都尉,比太守官又降了。刘回的儿子叫刘钦,南顿令,从都尉传到了令。《汉书》记载,令是大县的一把手,管个一万来户人家,年薪大概在六百石到一千石之间。县太爷按说日子也能过得不错,大富大贵没有,衣食住不缺,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惜,好景不长……公元3年,刘钦就死了,留下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最小的儿子就是刘秀。

  四 少年刘秀的三个不

  刘秀出生在公元前6年,父亲刘钦去世那年,刘秀才九岁。跟哥哥姐姐一起寄养在叔叔刘良家,本来,由于自己是宗室子弟,还可以按时领到皇粮。这是汉代的规定,宗室子弟可以按时享有一份财政拨款。可能并不太多,但是比较稳定。不过,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这份拨款也停了。这事就是王莽篡位。

  西汉灭亡了,天下改朝换代,汉代的宗室子弟一下成了遗老遗少,天下不姓刘,改姓王了,不能再给你们姓刘的发财拨了,你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吧。

  这时候,刘秀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虽然身上有着皇室血统,当然也是前皇室了。他能干什么呢?又没有父亲,只能老老实实种地,规规矩矩放牛。就这样,他就成了一名普通的庄稼汉。其实刘秀这个人与土地、庄稼很有缘分,据《东观汉记》记载,在他出生时,出现了一个奇异现象……

  说实话,我们都看够了,中国的皇帝都说自个出生得蹊跷,一个比一个蹊跷。正史在这事上也纯属胡写。比如刘邦,《汉书》说他母亲是和一龙发生了关系,才怀上了他,更不可思议的是,那天雷电交加,刘邦的父亲目睹了这一幕,龙

  都把绿帽子直接给他按头上了,他一点也不生气,还有心观看,并将龙子抚养成人,这是何等宽广的心胸?真要这么说,刘秀身上也有点龙的基因。他出生那年,出生地有一棵庄稼长出了九头穗,并且一个县都大丰收。

  一茎九穗,大于凡禾,县界大丰熟。(《东观汉记》卷一)

  刘秀名字里这个“秀”字,据说也因此而来。“秀”指的是庄稼、植物吐穗开花,这个名字很农业,难怪刘秀爱干农活。刘秀干农活也不是作秀,而是充满兴趣。《后汉书》说他“性勤于稼樯”,愿意干。如果说后来没有参与起义,中国历史上可能会少了一个好皇帝,但也会多出一个优秀的庄稼汉,好把式。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皇帝总不会一辈子种地的。如果我们现在有一个镜头,可以定位在南阳郡舂陵,在寂静的田间,一个年轻人牵着一头牛,正在太阳下辛勤耕作,汗珠从他宽广的额头流下,一阵风吹来,庄稼像绿色的海浪连绵起伏。在他心中,起伏的是火热的梦想。这真是一幅美好的画卷,谁又能想到,画卷上的庄稼汉,这个孤单的年轻人,这个以土地为生的年轻人,他将来所得到的土地,别说耕,他自己一生,连走都走不完呢?

  有个成语,叫命中注定。就是说很多事情都是上天安排好的,该你走运,买彩票中几个亿;不该你走运,买彩票中几个亿,也把彩票丢了。我觉得并非如此。和命中注定恰恰相反,命运是由各种不一定组成的,成功,就是把各种命运中的不一定,变成一定;成长,就是各种不一定变成一定的过程。那么,怎么能把命运的不一定,变成一定呢?以不克不。在刘秀身上,有很多很多的“不”,我们看看他青少年时期有哪些“不”的表现:

  一、不张扬

  史书上说,刘秀“重慎畏事”,办什么事都小心谨慎,显得有些胆小怕事。在家里,都是听他大哥的。他大哥在刘秀生命中,很重要。大哥叫刘[],性格非常豪爽,一直“好侠养士”,喜欢结交朋友,收留宾客,有点宋江、柴进的感觉。和刘[]相比,刘秀的爱好截然不同。所以,当时刘 经常笑话刘秀:

  ([])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刘[]这话既笑话了刘秀,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欣赏。他的意思是,刘秀干农活这一点,像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邦的哥哥叫刘仲,胸无大志,和刘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刘[]话里的深意就是,自己是汉高祖刘邦那样的人物,大风起兮云飞扬,刘秀也就满足于农夫山泉有点“田”。

  不过,刘[]确确实实是以刘邦为榜样,个人目标就是向刘邦的方向发展。在刘家江山易主之时,我给他加一句潜台词,套用电影《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话:“我之所以倾尽家产,去交朋友,不是为了证明我比谁强,而是要证明,我们刘家失去的江山,我一定要收回来。”刘[]能不能收回来,是一个问题。后面还会说到。现在,我们看看刘秀真是刘[]所认为的那种人吗?《东观汉记》卷一记载:

  (刘秀)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庄稼汉只是他的职业,借以谋生,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在业余时间,喜欢“游侠”,性格也很豪爽,只是没有他大哥刘[]那样,放得那么开,表现得那么张扬,而是内敛、低调。并且,还非常关心民生。哪个地方有个坏人,哪个地方的官当得好,他都很了解,当时也不能上网,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下了不少工夫,这一点也为他以后治国平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不言弃

  公元14年,也就是刘秀二十岁的那一年,他主动要到长安上学进修,上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按说,刘秀一个庄稼汉,干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向下的活,他为什么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这说明了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追求。《东观汉记》卷一载:

  (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由于家庭条件的窘迫,刘秀去长安上学的路上,没有盘缠,就跟同学合伙买了一

  头驴,拉着驴车,一边去长安,一边在路上用驴车搞经营,在路上还卖票,搞点运输,挣点生活费,这也表现了他很好的经营头脑。

  人的经营头脑是哪来的?有后天的锻炼,也有一部分源于天赋。经营并不是简单的赚钱,人生也是需要经营的。经营,并不是机关算尽,而是一种规划,每个人都有过规划,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不言弃的精神,才能让自己的规划成为经营,否则,规划永远是规划,甚至成为瞎比划。

  在长安,刘秀上了三年左右的太学。这三年的时光中,他主要的学习课程是《尚书》,成绩算不上优异,可能是由于基础薄弱的原因,顶多算是良好,从《后汉书》“略通大义”的学习评价上来看,这也为刘秀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底子。别小看这点文化底子,对于刘秀的未来,影响巨大。

  不过,对刘秀来说,这三年最重要的收获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种田的日子很无奈。并且,这期间刘秀还有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一批对他人生有巨大意义的同学。后文会多次说到刘秀的同学,他们和刘秀之间的故事,比“同桌的你”要精彩。

  三、不着急

  刘秀去长安上学,是不错,可是这个学没上多久,就毕业了,然后,就失业了,接着回去种田。按说,当时大学生应该比现在更好找工作,就是不包分配,怎么着还不得当个小官啥的?他竟然不着急?刘秀的姿态很低,继续种田,继续放牛,继续努力。那时候的刘秀经常干的事,可能就像周星驰在电影《喜剧之王》里对着大海喊的那句话:“努力,奋斗!”当然,他对着的是大海一样的庄稼地。

  努力奋斗,做什么呢?刘秀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就像我们说的,他自己也知道,命运中所存在的不一定,他在等待机会。机会啥时候来?啥时候会眷顾这名才华横溢的庄稼汉?刘秀这支开放在寂静的山谷中的野百合,什么时候才会有春天?就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