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用各类探测器及安装探测器?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不向空间辐射能量,而是依靠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进行报警。任何温度在绝对零摄氏度以上的物体都会不断地向外界辐射红外线,人体的表面温度为36℃,其大部分辐射的能量集中在8~12μm的波长范围内。在探测区域内,人体透过衣服的红外辐射能量被探测器的菲涅耳透镜聚焦于热释电传感器上。 当人体(入侵者)在这一探测范围中运动时,顺次地进入菲涅耳透镜的某一视区,又走出这一视区,热释电传感器对运动的人体一会儿“看”到,然后又“看”不到,这种人体移动时变化的热释电信号就触发探测器产生报警信号。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大约为0.1~10Hz,这一频率范围是由探测器中的菲涅尔透镜、人体运动速度和热释电传感器本身的特性决定。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根据视区探测模式,可直接安装在墙上、天花板上或墙角,其布置和安装的原则如下: 1、安装高度通常为2~4m,在此高度探测器可获得最大探测有效距离。 主动红外探测器(红外对射、红外栅栏) 主动红外探测器应安装在固定的物体上,尤其是发射器和接收器较远时,不论是发射器是接收器,轻微的晃动就会引起误报,并且要极力避免树叶、晃动物体对红外光束的干扰。当使用多对红外对射探测器或者红外栅栏组成光墙或光网时,要避免消除红外光束的交叉误射,方法是合理选择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安装位置使不发生交叉误射,或选用不同频率的红外对射探测器,调节各探测器使在不同的频率段工作。
双鉴探测器 目前双鉴探测器主要是微波+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被动红外双技术探测器实际上是将这两种探测技术的探测器封装在一个壳体内,并将两个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共同送到“与门”电路,只有当两种探测技术的传感器都探测到移动的人体时,才触发报警。 双鉴探测器把微波和被动红外两种探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它们同时对人体的移动和体温进行探测并相互鉴证之后才发出报警,由于两种探测器的误报基本上互相抑制了,而两者同时发生误报的概率又极小,所以误报率能大大下降。 安装双鉴探测器时,要求在警戒范围内两种探测器的灵敏度尽可能保持均衡。微波探测器一般对物体纵向移动最敏感,而被动红外探测器则对横向切割视区的人体移动最敏感,因此为使这两种探测传感器都处于较敏感状态,在安装微波—被动红外双鉴探测器时,宜使探测器轴线与警戒区可能的入侵方向成45°夹角为最好。 振动探测器 振动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不同类型的振动探测器其工作机理及安装要求也各有差异,以加拿大“枫叶”PA-950振动探测器为例,它属于压电晶体振动探测器。该型振动探测器工作原理是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压电晶体是一种特殊的晶体,它可以将施加于其上的机械作用力转变为相应大小的电压,即模拟的电信号。此电信号的频率及幅度与机械振动的频率及幅度成正比。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就可做成压电晶体振动探测器,其应用范围广阔。
振动探测器的安装使用要点 玻璃破碎探测器 以加拿大“枫叶”PA-456玻璃破碎探测器为例,其是属于次声波—玻璃破碎高频声响双技术探测器,因此它也是一种双鉴探测器,此种类型的探测器比普通的声控型单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或声控—振动型双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是目前较好的一种玻璃破碎探测器。 探测玻璃破碎高频声响的原理 次声波的产生 经过实验分析表明:当敲击门、窗等处的玻璃(此时玻璃还未破碎)时,会产生一个超低频的弹性振动波,这种机械振动波就属于次声波,而当玻璃破碎时,才会发出高频声音。 除此之外,以下一些原因也同样会导致次声波的产生。 一般的建筑物,通常其内部的各个房间(或单元)是通过室内的门、窗户、墙壁、地面、天花板等物体与室外环境相互隔开的,这就造成了房间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在温度、气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对于那些门、窗紧闭、封闭性较好的房间,这种室内外的环境差异就更大些。 当入侵者试图进室作案时,必定要选择在这个房间的某个位置打开一个通道,如打碎玻璃,强行进入。由于室内外环境不同所造成的温差、气压差,会在缺口打开的瞬间时产生气流,并伴随产生超低频的机械振动波,即为次声波,其频率甚至可低于10Hz以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