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之新

 随欲而安之 2010-12-01

第一专题  基础理论简介

专题设计与教学目标:

本专题重点讨论贯穿全部课程的基本理论,共分为3个单元。第一单元“新课程新在何处”,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比的角度说明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特征;第二单元“理解新课程”,利用情境素材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每个新特征蕴涵的深层次的教育观念、理论基础、意义和教学要求;第三单元“以‘例’说理”,重点讨论现代物理学习理论的要点和新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深入理解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和联系,把握课程标准的新特征;

2.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理解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理解物理教学中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4.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角色变化和对师生关系的要求;

5.理解新课程倡导多种评价方式的意义;

6.了解学生的前认知对建构物理知识的作用;认识影响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

7.通过对情境素材的分析,理解概念转变和情境学习理论,了解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8.掌握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能用探究-建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本课程的学习方式,体会情境学习的效果,联系自己的原有认识进行反思,经历观念转变的过程;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体验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其效果;

3.经历调查学生前认知的过程,学会了解中学生前认知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意义,养成比较、质疑、反思的习惯,认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增强课程改革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2.具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意识和愿望,关爱每一个学生,愿意帮助他们克服物理学习中的困难;

3.愿意突破习惯的教学模式,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形成新的教学观念,尝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和研究,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一节  课程目标的变化

初中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都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的总目标,这意味着物理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反映了现代社会、科技和人的发展对物理教育的需求。

   问题引导

1.对比情境素材中新课程目标和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所使用的动词,请分析它们分别以谁为主体?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探索的对象是什么?是物理学知识还是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问题?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需要经历什么过程?为什么?

3.学生学习了物理课程之后,在认识、情感和行为方面应当发生哪些变化?解决问题是什么涵义?是指会做物理题吗?

    4.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与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有哪些异同?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相比有哪些异同?你怎样理解这些异同?
   情境素材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对学生学完相应阶段的物理课程后应具备的科学素养进行了总体描述,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比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更广,目标更全面。请阅读以下材料,比较物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异同,注意黑体字的涵义。

1-1-1  初中大纲教学目的和课程标准目标比较

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规定的物理教学目的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总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1-1-2  高中大纲教学目的和课程标准目标比较

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规定的

物理教学目的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总目标

1. 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深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素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满足感及兴奋感放在课程目标的首要位置,体现了重要的课程理念,从知识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制定的。《标准》对目标的表述也是课程理念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完物理课程后的状态描述。通过课程实施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在认识、行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发生变化。无论学生存在怎样的差异,都要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达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了解科学与技术、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在我国物理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的全新的课程目标。其中包含了对物理学科和物理课程价值的新认识。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的本质特征之一,物理学科不是已经完成的知识体系,物理课程也不是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完成知识建构,自主实现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这并非意味着降低教师的地位和削弱教师的作用。物理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物理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的关注点从单纯注重传授物理学科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特别要关注那些学习物理感到困难的学生。要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护他们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习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思维的明智性和科学方法的有效性,逐步建立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并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其科学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的物理课程总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分别对应着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因而侧重点和要求都有所区别。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每一节物理课都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梯。物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每一节课的具体目标。

1.请认真阅读物理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具体描述,并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进行比较。

2.你认为目前学生学完物理课程之后的状态与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素养目标有哪些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

第二节  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变化

新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物理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来实现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结构的设计都是根据课程目标进行。因此,目标的变化必然引起内容和结构的变化。

   问题引导
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与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为什么要做出这些变化?你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的意义?

请分析下列情境素材。

   情境素材

在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将科学探究与对知识的要求处于并列地位。如表1-1-3所示。

1-1-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标准框架[1]

内容标准 (含样例和活动建议)

科学探究

科学内容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质

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运动和相互作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量

能量、能量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突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设计了两个必修模块和三个不同系列的选修模块,如图1-1-1所示。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能量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选修1-2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1-1

选修2-1

选修3-1

选修3-4

选修3-5

选修3-2

选修3-3

 物理2

    

 物理1

                     

 

 

 

选修

共同

必修

 

 

必修

  

 

 

 

 

 

 

 

 

 


 

1-1-1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2]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无论哪一组模块,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还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知识内容的选取和表述也与大纲有明显不同。表1-1-4对高中物理大纲中直线运动内容和课程标准中运动的描述进行了比较。

1-1-4  大纲和标准中直线运动内容比较

大纲:直线运动

标准:运动的描述

内容和要求

演示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机械运动(A)

参考系(A)

质点(A)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1 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2 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1)通过实验研究质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的下落情况,从中了解空气对落体运动的影响。

位移和路程(A)

平均速度(A)

瞬时速度(A)速率(A)

加速度(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 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2)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讨论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A)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5 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自由落体运动(B)

重力加速度(B)

空气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时下落。

4)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生实验: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素材分析】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表述方面,课程标准注重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强化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了教学大纲采用的知识本位的表述方式,采用描述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术语表述,并用具体实例予以详细说明。在“活动建议”中列出了若干学生活动,一方面可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参考,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列入内容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过程所包含的七个要素,对应每个要素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我国物理课程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虽然这些要求的提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晚了近半个世纪,但终于在计划课程层面上突破了学科知识本位的桎梏,使我国物理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结构方面来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框架,体现了科学内容和科学过程并重的思想。对于科学内容,也从注重知识点转向注重科学观念和知识结构,在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重要科学观念的统领下,分为三个主题组织知识内容,每个主题下面又分为若干个二级主题,使初中物理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每个二级主题包括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两部分,将物理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科学探究统一起来,同时渗透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内容。这是物理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征。

高中物理课程采用的模块课程模式在我国物理教育史上是一种大胆尝试。共同必修模块和对必修学分的要求体现了物理课程的基础性;不同选修系列体现了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课程设计理念,为不同兴趣和能力倾向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模块式的课程设计也便于学生选择。

1.你是否亲身经历过科学探究过程?你如何理解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过程要素?

2.要素和程序是否相同?科学探究是否有固定的程序和方法?

3.你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教育?课程标准中哪些内容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第三节 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化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从课程目标可以看出,中学物理学习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发展对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物理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发展多种智力,提高多方面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问题引导

1.与大纲相比,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了更多具体要求。采用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能否实现这些目标?

2.你如何理解科学探究?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

   情境素材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提出了教学建议。

1-1-5  物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建议的内容比较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物理教学大纲)

教学建议

(物理课程标准)

    务    教    育    阶    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保护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

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落实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

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进行思想教育。

 

培养科学态度。

 

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加强能力的培养。

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密切联系实际。

 

落实课题研究。

 

发挥物理课程在观念、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

 

   【素材分析】

从表1-1-5可以看出,物理教学大纲已经在物理教学方面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转变教师角色、落实课题研究等,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打下了基础。课程标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为了保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标准,在科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STS教育、突出物理学科特点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教学建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和创新。物理教师要实施探究式教学,首先要正确理解科学探究。在观念层面上,科学探究体现着现代科学观。科学不是已经完成和固化了的知识体系,而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科学的知识体系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许多科学的结论是待证伪的,是在发现新的证据之后需要修正的对学生而言,其个体的认识也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改变。在思想方法层面上,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效的认识和实践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思维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思想方法。当代科学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些可辨别的要素,如提出科学问题、建立假设、搜集证据、提出理论或模型、评估与交流等。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根据这些要素提出了对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但绝对不能将其作为固定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使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其次,物理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在探究主体、探究目的、探究内容、探究条件等方面的区别,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1.比较学生探究和科学家探究的异同。

2.你认为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能否在课堂上落实?主要困难是什么?作为一线教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四节  课程评价的变化 

教学大纲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界定,并不涉及教学评价,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中考和高考成了教学评价的唯一尺度,所以不能保证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与内容的落实。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标准根据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提出了评价建议,这些评价建议能否落实,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

   【素材分析】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新课程评价体现了全新的物理教育观念,与传统评价有着实质上的差异。通过评价,不仅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且要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展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真实反映教学的结果,保证物理课程的实施,并在此过程中促进物理教师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物理教育的发展。其依据在于物理课程的内容是丰富的,教学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尽管学生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物理的潜能,都能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得到科学素养的发展。这就不能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要有多层次、多功能、多维度的评价技术和评价方式。

特别需要指出,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对学生都会产生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或者无意识地说出“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笨”之类的语言,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动力。教师要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就要真正理解学生,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会赞赏学生,激励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