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淮河流域水稻种植新技术

 爱书斋 2010-12-02
 
 

黄淮河流域水稻种植新技术

2010-05-20 11:54:05 
 
 
       水稻是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全世界有1/4的人靠水稻而生存,我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更是为水稻的杂交、提质、高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是我们的水稻种植多年来产量一直稳产不高产,比起袁隆平教授研制培育的超高产杂交水稻产量相差几百斤,这是为什么呢?还有黄淮河流域的稻田结构的稳定性,限制了种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不种水稻没啥种的艰难局面,使稻农每年的种植结构单一,无法增加稻农收入,只有靠打工生存。所以水稻区农民想增加收入需从两个方面入手。1、将稻田改造成旱能灌、涝能排的功能性土地,想方设法调整种植结构,或种养兼顾,稻田养水产、或将低效益的作物调整为高效益的作物,能调一季调一季、能调两季调两季,例如越冬小麦的种植因产量较低可调整为越冬的洋葱种植,不但产量能够提高,效益也能大幅度提高;若能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水稻种植也可调整一部分为蔬菜种植来增加稻农的收入。2、学习引进水稻种植新技术,如稻田免耕免育秧的地膜覆盖技术、不用秧田的工厂育苗技术、机械化插秧技术等来提高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程度,科学种植、科学管理、调整思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那么我们种植的水稻产量多年来都在1000--1200斤之间,其原因是我们的种植条件无法满足水稻生长增产的需要,造成病虫害难以控制而影响产量。具体水稻种植都需要哪些条件呢,首先是水,水稻、水稻、无水不成稻,水是稻的命,也是稻的病,该有水则有水无水要命、该控水则控水不控生病。根据水稻的需水特点和病虫害与产量的关系,应前期保苗不断水,中期凉田不灌水、后期湿润不见水;做到这一点就能提高成活率、促进分蘖率、增加成穗率、为增产奠定基础。然后是光,水稻生长在有水有墒的土地里,其地温较低,所以对光照的需求比较迫切,可是我们又无法给稻田增加光照,也只有靠肥料来弥补损失;还有就是一部分稻农不懂的种子、肥料、和农药的真伪、质量的好坏、及合理与否,农业技术比较落后、用肥用药比较传统;这三大主要条件满足不了水稻生长的需要,高产就没有希望。

       根据黄淮河流域的气候特点,稻农应自检其水稻的正常生育节奏和生长规律:立夏稻育种,夏至稻插秧,小暑小分蘖,大暑分大蘖,立秋稻孕穗,处暑稻开苞,白露稻穗齐,秋分稻蜡黄,寒露稻成熟,霜降若不熟,氮肥用量大或天气不正常。这些规律在黄淮河流域的河南山东都比较适应,豫中豫南地区稍未有一点差异,气候条件的不同,水稻品种的不同也会有一点差异,望稻农灵活掌握。找到了低产的原因,就该改变传动的思维,按照水稻的生育特点、生长规律、高产条件、做出相应调整。

       一、种子选择和技术处理,因种子是水稻增产增收的关键,稻农应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抗虫抗病能力较强的杂交、优质、高产的品种作为种子施用,然后将购回的种子在太阳下晒种1--3天,再用全营养螯合态微量元素清液肥料300倍浸种8--12小时,通过浸种捞去漂浮在水面上的秕籽和杂质,包衣种子可用以上微量元素肥料10--20倍拌种,增加种子的营养元素含量,达到好种出好苗,和苗齐、苗壮、苗匀的目的。5月1--5日的立夏前后秧田和工厂机械化育苗的播种方式都进入播种期,可开始均匀播种。免耕免育秧的直播地膜覆盖技术,收麦后进入播种期,可直接将拌过种的种子按播种量撒于麦茬地,然后用开沟覆土机开沟覆土,最后盖上黑色或银灰色地膜,畦宽是按覆土机的覆土宽度而定,地膜也是按畦的宽度而定。旱稻收麦后也应及时播种。

       二、科学合理的施肥,因肥料是水稻增产增收的基础,肥是庄稼宝,离它长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用肥不合理,产量成问题,肥料用不够,收入打折扣。根据国家的肥料技术政策,和关于合理施肥之五、关于合理施肥之六、关于合理施肥之七、关于合理施肥之八、关于合理施肥之九的技术要求及水稻对氮磷钾肥料的配方,按排大量元素氮磷钾肥料的3:1:3的配比原则,但还要考虑水稻生长在水中,而氮肥的稳定性较差、游动性较大的特点,所以在施肥问题上不但要考虑水稻的需求,还要考虑肥料的特性及配比,根据壮秧先壮土的原则,每亩秧田可施入已熟化的农家肥1--2立方米,没有农家肥的可施入活性菌生物商品有机肥50--100公斤再施过磷酸钙50公斤。稻田底肥应以磷钾肥为主,因磷钾肥稳定性较强,耕地时可施高磷、高钾的复合肥50公斤,最好选择含有固氮菌和定向吸收因子的双专利、双螯合肥,满足水稻对磷钾肥的需求量。7月5日后的小暑期间水稻进入分蘖期可每亩追施高氮双专利、双螯合肥20公斤左右,8月8日的立秋时节水稻进入孕穗期请在追施20公斤同样品种、同样含量的肥料,来满足水稻对氮肥的需求,弥补氮肥蒸发带来的损失,为增产打好坚实的基础。免育秧的直播地膜覆盖技术不能用底肥,追肥量应加大一倍,时间都应掌握在7月上旬和8月上旬。

       三、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因管理是水稻增产增收的保证,不管是那种育秧方式,秧苗出土两叶期就有发生黄叶和死苗的危险和猝倒病、恶苗病的发生,请用微量元素肥料50克配高效杀菌剂15克兑一桶水十天打一次秧苗,让秧苗健壮生长。6月20日后水稻进入插秧期,为提高产量应适当增加密度,可采取三窄一宽或四窄一宽的插秧技术,宽行30公分,窄行20公分,株距18--20公分,四棵多两棵少三棵插秧是正好,插秧时稻田水量不要太深,故有二寸深半寸浅一寸插秧最保险的原则。插秧结束,稻苗进入缓苗期和生长期,7月份是水稻小分蘖和大分蘖的重要时期,这时气温高湿度大,是水稻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及红马斑病、水稻二化螟的发病期,请用全营养螯合态微量元素清液肥料100克配高效杀菌剂15克配联苯菊酯20毫升兑一桶水,半月打一次,既能防病治病,又能防虫治虫,还能为水稻的分蘖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中期晾田不灌水,要晾的地发白、皮发干水稻的各种病害就会减少发病机率。8月份是水稻孕穗抽穗的时期,这时水稻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比较迫切,也是水稻纹枯病和三化螟的发病期,可用以上农药配方十天打一次,并且每亩地每次都要用两桶水喷施,水稻的纹枯病、基茎斑病和茎腐病,全蚀病、影响水稻产量很多年,不能让这同样的危害继续发生,我们用这一方法给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需求和防病治虫的目的。后期湿润不见水有利防治稻飞虱的危害,9月份是水稻抽穗后的杨花期和灌浆期,这一时期稻瘟病和稻飞虱的活动比较猖獗,可用甲维盐、吡虫啉、啶虫咪配合以上农药配方进行叶面、茎基部喷施,水稻终身不脱肥,生长健壮,稻瘟、脖瘟、穗瘟、籽瘟都很少发生,水稻叶片功能提高,蜡黄喜人,活秧成熟,籽粒饱满,每亩增加200多斤产量。长江流域的早稻、晚稻除育苗时间和插秧时间的不同外,施肥管理技术也可参照实施,同样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以上技术请稻农酌情运用。    技术提供----高产专家-----132338107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