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走出十大退休迷思...

 jsxzlaoli 2010-12-02
老年篇

  老年人关于退休的困惑和误区特点,主要集中在捂住钱袋子,不敢投资或乱投资。还有就是对退休生活毫无规划,或者随遇而安无聊度日,或者是盲目羡慕别人的精彩退休生活而自己又力不从心。建议老年人要在财务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合理安排,并展开适当投资,做到多方面的平衡。

  迷思7:每月拿着四五千元的退休金,生活无聊,不知如何打发时间。

  “人家嘛,退休后,要不就是含饴弄孙,要不就是打打麻将,可我既没有子女更没有孙子孙女,也不好麻将这一口,退休后的日子真的有些无聊,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只能偶尔去去老父亲老母亲家里,跟他们闲聊几句家常里短。”

  家住上海普陀区的董阿姨,本来是当地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今年54岁。本来,董阿姨的退休生活还算充实,主要是照料工作比较繁忙的先生。去年,董阿姨的先生因为突发重病过世,董阿姨一下子觉得没了主心骨。而且,董阿姨夫妇当年是新派的“丁克族”,一直没要孩子,如今,家里一下子冷清了。

  “从物质条件来说,我先生原来的工作单位条件很好,他的职务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家经济条件还是不错的。从我个人说,我现在退休工资也有4000多块,听学校里的人讲,最近又要加退休工资了,以后每个月肯定超过5000元了。我现在一个人生活,根本花不了几个钱。虽然不用担心钱不够花,但心里总归不太开心,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日子重新充实起来。”面对未来漫长的岁月,面对那些清冷的家具,董阿姨神色中难免有些怅然若失。

  本刊点评:老年人可通过合理安排,发挥余热,从各个角度提升退休生活品质。

  董阿姨这样的情况,在城市“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中,还是颇有代表性的。他们的经济条件差别比较大,但大体上至少都能自食其力,有些经济条件还很不错。但退休以后,与退休前忙碌的工作状态相比,他们心理一下子有了落差。尤其是一部分老人本身性格比较内向,在社区各类活动中也不是活跃分子,于是退休后的他们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待在“被社会遗忘的角落里”,空虚寂寞的无聊感随之用上心头,甚至觉得自己“很没用”。

  其实,他们大可不必对着自家的墙角顾影自怜。相比年轻人和中年人,虽然已退休人士的年龄较大,但是他们本身也有一些天然的优势。比如经验足、阅历深、人脉广、性格稳当办事牢靠等。所以,有些技术型的老人退休后可以重回相似的工作岗位,继续发挥“带头作用”。有些有奋斗精神的老人下海经商开创自己的事业。更多的老人则会依托本人的特长,或者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基础上,在社区参与公益性的活动。

  在国外,大部分老年人更是会将慈善和公益活动作为自己退休人生的主要目标,而且还搞得有模有样,甚至成为一个大项目、大组织。更多的退休专业人士则创办各种针对中小企业、社区慈善机构的创业孵化器或成为机构顾问,而这些资深人士开设的顾问机构则往往对社区服务机构免费开放。

  当然,身体还比较健康的老人,也可以走出自己的小屋,走出社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或寄情山水,或游历世界。总之,退休后的人士,应该将眼光放得远一些,让心胸宽广一些,在为自己创造出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追求更高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自己重识对生活的兴趣,重新发掘出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一定的成就感。

  迷思8:退休了,赚不赚钱,理财还是保守点比较好。

  生活在上海的苏先生今年58岁,即将退休的他是一名工程师,每月收入8000元。同岁的太太已经退休,每月退休金3600元。

  早在十年前,因为预估到退休后收入水平可能下降,主管家庭财务大权的苏太太就已经开始了自备退休金的储蓄计划,夫妻俩的一些季度奖金和过节费,都被她存到了一个银行储蓄账户中,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动用。

  “我们的考虑是,我们俩对股票什么的根本没研究,也不像年轻人那样能玩转基金,闲钱还是放在银行比较安稳、安心。”

  如今,夫妻俩的银行定期存款已经“小有成就”,已经达到了30万元。但最近,物价不断上涨,电视和报纸上天天提“CPI创新高”、“通货膨胀”等字眼,让苏太太有些疑惑:“物价都涨了4.4%,怎么银行利息还只有2.5%,那我们放在银行的钱真的越来越不值钱了么?”

  考虑到苏先生两年后即将退休,夫妻俩想为今后重新打算一番。但除了储蓄和国债,苏太太不知道自己还能投资点什么。

  本刊点评:如果不想被通胀侵蚀财富,退休理财也要追求一定的效率。

  储蓄是达成理想退休生活的基本方法,很多人也倾向以定期存款的方式来累积未来退休所需的财富。但只采用这种退休金积累方式的人群,往往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通货膨胀对于储蓄金的侵蚀力。

  由于储蓄这一投资理财过度保守,虽然安全性极佳,但收益率却很低,很容易导致资产成长率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长期处于“负利率”时代之中,举例来说,假设你2007年有10万元存放在银行储蓄账户中,储蓄年利率在4%左右,但通货膨胀率却上了6%,本金在储蓄一年后,非但没有增值,还实际贬值了2%。

  在中老年人群中,为退休计划进行的投资过于保守非常常见。毕竟,投资总会有风险,人们往往不愿意拿自己的退休生活做赌注,因而更加倾向于谨慎、稳健的投资方式。然而,谨慎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过于保守就会以牺牲回报率为代价。

  理财专业人士则认为,虽然我们一再强调退休金需求的“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退休储备金的理财应完全排斥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投资可以获得合理的回报而又不必承担过大的风险,那么这样的投资在退休计划中是可以考虑的。为此,我们建议最好能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来准备退休金,而不是进行单一的存款储备。再者,我们建议保留一定比例的股票,而不是全盘卖出。另一方面,不同的股票本身也有不同的风险等级,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和构建不同的股票池组合,通过不同的仓位增减,在不同的阶段改变和改善其风险特性。为此,股票并不一定同“高风险”挂钩或等同。事实上,长期(如十年甚至数十年)坚持投资股票的风险并不一定有多么高,反而可以作为一种获取稳健收益的手段和工具之一。

  诚然,股票投资可能面临着股价下跌令退休资金缩水的风险,但退休人员往往还要面临其他风险。比如,在20年至30年的退休生活过程中,通货膨胀可能给你的生活成本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你的投资综合回报就要超出通货膨胀率──这也就是你的退休资金储备中需要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等积极投资工具的原因。

  所以,退休理财不等于保守理财,为了战胜漫长退休生涯中的“头号敌人”——通货膨胀的威胁,退休理财也该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出处:理财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