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年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一)

 昵称4899477 2010-12-02

2010年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一)

教与学 2010-02-24 08:16:49 阅读165 评论1  字号: 订阅

 

2010年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一)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章继广

鉴赏古诗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注意积累古诗词曲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思想感情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命题指向:1.范围扩大:从《诗经》到清诗。2.体裁增多:诗、词、曲。3.考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

第一部分    掌握基础常识

一、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

《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⑦清诗在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的情况下,诗歌较多表现民族大义、故国之思、人民疾苦的内容。

二、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表达方式分类: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创作分类:文人诗、民间诗

形式分类:格律诗(诗词曲)、自由体诗          时间分类:古体诗 近体诗

题材分类: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借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田园诗、山水诗、政治诗。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仕宦、羁旅生活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三、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时间、空间、角度)+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四、鉴赏范围: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

归类

具体表述

举例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牧《过华清宫》

杜甫《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杜甫《登楼》

杜甫《兵车行》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送别感怀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诗歌的表现技巧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次重点是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想象、双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用典、叠词、化用、互文、曲笔、借古讽今、寓褒于贬、明褒实贬、化动为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以小见大、含蓄蕴藉等。考查的重点是衬托(正衬或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次重点是对比(对照)、虚实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③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等。

④结构方法:首句标目、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以景结情、重章叠句、意象组合、倒装、 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的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属于抒情。

又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又如:《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名义上写不为人识“小松”,实际上在写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这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诗人通过描写“小松”坎坷的经历描写,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的思考。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景”的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例如: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例如:

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又如《翁卷·野望:一天秋色冷清湾,无数峰峦远近间。自上山来看野水,却于水底见青山。

此诗中的意象有:遥远的天际,冷清的河湾,远近高低不同的无数山峰,自然的绿水,水中的青山。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此诗的意境:山区秋色之壮——天高湾清,层峦叠嶂;秋色之秀——青山映在碧水里,绿水绕着青山转,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全无一些诗人笔下的秋天萧条肃杀之气。这种写法就是寓情于景。

(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六、意象、意境概念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即人物意象,事物意象,景物意象。

★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氛围)。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例: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氛围(意境),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鉴赏诗歌意象的核心是要通过意象去领悟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就是说,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它们的区别在于: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示例 :白朴的《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

借用李商隐《锦瑟》诗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来形容:如果意象是日,意境就是日出之后弥漫于天地之间的融融暖意;如果意象是玉,意境就是蓝田那个地方由于出产美玉,其上空依稀涌动的祥瑞烟气。

借用李贺《天上谣》诗句“天河夜转漂回星”来形容:如果意象是闪亮的星星,意境就是神秘而撩人遐思的夜色;如果意象是那条天河,意境就是荡漾着天河波光和水声的无限苍穹。

借用温庭筠《商山早行》之句来形容:如果意象(群)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境则是凄清孤苦的人生际遇。

或者,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和坦克,意境就是白色恐怖。

意象与意境,就这样一实一虚,一真一幻。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意象让人从旁观赏,意境却让人身入其内、神游其中。有一首诗说,“如果春天要等花儿开了才来,如果花儿要等春天来了再开,春天就永远也不会来,花儿也永远不会开。”这是诗人为了做诗,将春天和花儿强行分开的。实际上,春天和花儿虚实相生,就像意境和意象,是根本不可分的。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

总之,意象与意境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细微区别。所谓区别,概括起来就是:在创作时,总是先有意象,后有意境;意象是手段和材料,意境是虚化了的艺术氛围,是作家追求的终极目标。二者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示例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营造了一种春光融融,恬美柔和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示例2: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七、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用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如、同情人民的疾苦如、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归隐田园(热爱自然)、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别恨离愁、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昔胜今衰的感慨、愤世嫉俗、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的悠闲等。

八、常指的“作用”用语

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

九、常提到的感情基调和创作风格

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积极、消极、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十、评价诗歌语言风格常用语

质朴、淡雅、清新、自然、苍凉、悲慨、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浑)、旷达、婉约、豪放、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绚丽多彩、沉郁顿挫、浓墨重彩、含蓄隽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音节和谐、通俗生动、朴实无华、淡雅含蓄、悠扬轻快、行云流水、清而不淡、秀而不媚等。

十一、评价主旨常用语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附:著名诗人的风格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诗中有画”);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且情思婉约;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奇诡变幻、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雅俗共赏;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农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词风的颓靡伤感、细腻感人;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语近情深;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词风的雄健豪放,旷达高远;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流畅自然;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之外,还不乏婉转悱恻;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

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附:常用意象含义

意象

含义

意象

含义

杨柳

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

象征离散

梧桐

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

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

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 纯净洁白

兰花

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

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

形容美女的容颜

牡丹

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

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

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

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

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黄粱

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②表现荒凉、偏僻

花开

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

花落

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

鸳鸯

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

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

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

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

猴猿

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杜鹃

哀怨、悲伤、凄凉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

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

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夕阳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细雨

潜移默化的教化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暴雨

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 ,冷清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春风

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

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

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晴天

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

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

指代书信

吴钩

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

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红色

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

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

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

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

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

象征温暖、平和

紫色

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

 

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

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

惆怅

冬雪

冷峻

秋雨

忧愁

流水

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

失意、伤感

丁香

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

苍凉

旷野

凄清

美酒

壮行

红豆

相思

竹林

闲趣、隐逸

孤灯

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秋虫

凄凉

故园

乡愁

相思、别愁

枯藤

萧瑟、荒凉

古琴

知音

古道

荒凉

飞鸟

空远

长亭

送别

楼兰

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关山

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阳关

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

阑(栏)干

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孤雁

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

悲凉、离愁别绪

梅子

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附:古诗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设问角度

设问示例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考题直击

答案解析

修辞手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描写手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抒情方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思想感情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观点品评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子夜吴歌·秋歌·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比较鉴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禾熟·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意象赏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鹧鸪天[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意境品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

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

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字词推敲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和“”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

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

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

出塞后的孤寂。

诗眼赏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① “空” 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②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 ③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语言风格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