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道正法之论整体系统针法(四)

 昵称4702178 2010-12-03
在《上古天真论》中提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这一论点,正如姚止庵所说“男女之壮,并始于肾气之壮实,其后(弱)也,亦由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此故总以肾结之。”然而就《内经》全书而论,起理论重点在后天,肾为五脏系统中的一脏,并无特殊处,而言及肾为先天之本仅此篇而已。由此可见,《内经》关于生命的先天理论尚处于初期阶段,并未充分论述。及至《难经》才将《内经》中肾主先天诸义归属于命门,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又云“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之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内经》中生命中的先天理论。后世皆重《内》而轻《难》,《难经》中的先天论几遭湮灭,也造成了肾先天,后天概念的混淆,实在有辨明之必要。


笔者通过研究认为:《难经》中的命门理论的确是在《内经》中的先天理论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而使后世医家在其基础上根据太极图和先天图,构思出了命门太极理论。它是以二肾与命门组合成命门太极“函三为一”的组织结构,以中间命门为肾间动气,氤氲消息,圆融而不碍滞,具有生生不息之机,有不期然而然之神功,创造出命门太极理论的整体气化功能的新模式。而笔者所要论述的是命门太极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想象和构思,更是一种实实在在一气流转的真实内证体验。正所谓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再印证理论。笔者在命门太极理论指导下,通过针法来培养先天元气,在其培补过程中发现,患者都能够深切感受到二肾与命门之间一气流转的体验。在针刺的体验中,患者先感受到二肾发热继而命门发热,二肾与命门之间热量不断进行相互移动转换,最终热量充斥了二肾与命门及整个腰部,由此我们可以证实命门太极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有实践基础的;并且笔者认为只有在培补先天元气的过程中,才能深切感受命门及二肾温热,形成一太极之体。有些人提出针刺命门穴使其发热是否能达到培养先天元气的效果?笔者认为如果按照命门太极理论来解释,命门穴不是命门太极的外应穴位。而且命门太极是一整体无对应经脉,故无主穴。


《上古天真论》中还谈到“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表述肾不但藏先天之精,而且还藏纳脏腑活动化生的后天之精。这种认识成为后世论述肾与其他脏腑的先后天辩证关系的依据。肾藏先天之精之所以生生不息,全在于其他脏腑的后天活动化生精气进行培育,才得以不断滋生,二者是互相依赖,相互为用的辩证关系。先后天之精的关系即是如此,肾脏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也是如此。临床上先后天同养,以后天养先天的养生原则,补后天以实先天,补先天以长后天的治疗原则就是这种理论的实际运用。通过以上理论的指导,笔者提出了先后天并重,肾为先后天之枢纽的理论。在《内经》中重视脾胃,后天化生的精气对先天之精的培育,以脾胃化生的后天精气为主,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


笔者总结:运用针法培养先天元气是笔者研究针道的成果之一,而针法培养先天元气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就是保养肾气延年益寿,治疗疾病则以整体启动治疗局部,奇正相生,孰能穷之?无病则强健身体,正如《内经》云:此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有子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