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UED技术层次图

我的想法

  1. 视觉规范和交互规范,以用户研究作为基础。比如全站的色调,基本操作的交互等,都取决于对主流客户群心智模型的研究。
  2. 前端技术相对独立,在规范的基础上,封装成技术框架供上层调用。这里的框架仅包括基本功能,比如css框架里的reset和grids,js框架里的dom、event等,不含widgets.
  3. 再上一层是设计模式库DPL(Design Pattern Library). 大部分模式的形成,需要视觉、交互和前端三种技术的融合。比如淘宝首页的幻灯片卡盘,不仅仅是前端技术的产物,和淘宝的视觉规范与交互设计也密切相关。
  4. DPL是一份文档化的说明,面向的是UED全体设计人员。DPL的背面是技术实现,一般体现在JS框架里,比如YUI的widgets库,jQuery的UI插件库等等,这些封装好的代码组件面向的是程序开发人员。
  5. 在DPL之上,可以构建各种应用。比如Yahoo的首页,Google的GMail. 每个公司的DPL各不相同,体现的是一个公司整体的设计观。
  6. DPL负责的是通用模式。具体应用中的特殊模式,还需要直接根据前端框架、视觉规范、交互规范以及用研数据来完成设计和开发。
  7. DPL初期的构建和维护成本很高,但一旦有效运作起来后,团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延伸阅读:

原文地址:http:///blog/?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