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國醫學史四

 春天好美丽 2010-12-03
國醫學史四
宋至元
       宋最大的貢獻就是,國家組織一批學者對醫學典籍進行了整理和校訂,如《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傷寒論》、《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經》、《脈經》、《甲乙經》、《諸病源候論》、《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而且,此時活版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唐以前手抄本的繁重勞動,爲國醫典籍的保存流傳起了重要作用。
宋朝的皇帝人多喜好醫學,這也是能出現上述情況的一個原因,當然,他們還不滿足于此,總結了幾部大型方書,如《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和劑局方》等,自然,民間也掀起方書的浪潮,後有述。
本草書的演變
                                                                                                → 《政和本草》
《新修本草》→ 《開寶本草》→《嘉祐本草》→《證類本草》→ 《紹興本草》
                                                                                                →《大觀本草》
       第一部是唐傳本,前已述;二、三兩部是官方組織人員在此基礎上不斷修訂的,第四部是民間醫生唐慎微在前人的成果上整理增訂的,這部書就是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的蘭本。最後三部是官方對《證類本草》的逐步修訂。
此時期,還出現了一批注釋《傷寒論》的醫家,爲金成無己全注《傷寒論》做了鋪墊。
金元時期最著者爲四大家,各執一牛耳,但總的來說以李杲,朱丹溪影響偉大,劉完素次之,張從政又次之。其時,理學漸入國醫,不是沒益處,但爲害不淺。

國醫名家
錢乙:其父善醫術,但漂流海外,自幼學醫于姑父呂氏,爲傑出的兒科專家,臨床四十年,積累的經驗,被其徒閻季忠整理成《小兒藥證直訣》。
朱肱:傷寒學家,著有《南陽活人書》,徐大椿評其爲“宋人之書,能發明《傷寒論》,使人有所執持而易曉,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書》爲第一”。
許叔微:傷寒學家,著有《傷寒九十論》,其還善創制新方,晚年總結出《類證普濟本事方》。
陳自明:世醫出身,婦、外兩科國手,所著《婦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對後世兩科有重要影響。
劉完素:“寒涼派”代表人物,善用石膏、黃芩等寒藥,創有名方“防風通聖散”、“六一散”等。
張從正:“攻下派”代表人物,認爲有病即有邪,故用廣義的“汗、吐、下”法攻之,世人其實對他有誤會,他是“未嘗棄衆法”,“因病所宜用之”,不過,他的學術是未亦學的。
李杲:“補土派”代表人物,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創有名方“補中益氣丸”等,對後世頗有影響。
朱丹溪:“養陰派”代表人物,提出“陽常有余,陽常不足”,故其以滋陰爲己任,當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對“郁症”也有創意,如名方“越鞠丸”。
危亦林:五世醫家,尤精骨科,他所記錄的麻醉方流傳至今,如日本科學家華岡氏所用名麻藥“通仙散”,即來源于他的《世醫得效方》。

流傳著作
自宋以後,醫著流傳至今的逐漸,如在此述,有蛇頭虎尾之嫌,故後有《曆代醫籍核心選》專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