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旋转高根鞋 2010-12-03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中国石拱桥》知识点汇总

1.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全文写作顺序:作者一开始写石拱桥,接着写中国石拱桥,再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最后写解放后新建的各种拱桥,采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2.举例说明:

赵州桥   形式优美:“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像一张弓;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结构坚固:1300年,仍保持原来的雄姿;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历史悠久:修建于公元605年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卢沟桥   形式优美:卢沟晓月;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

         结构坚固:两岸河堤被冲毁,卢沟桥从未出过事

         历史悠久: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3.赵州桥说明顺序: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第四段: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

第五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接着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其特点。(具体)

4.卢沟桥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卢沟桥的修建年代,结构特点,桥栏上的雕刻,中外人士的赞誉和历史价值。

(重点写了了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5. 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原因: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6.说明方法举例: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两端宽9.6,中部略窄,宽9

列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体现了赵州桥的雄伟。

(2)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引用 ,具体充实地说明赵州桥制造的奇特。

(3)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优美。

(4)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洪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作诠释,对大拱上小拱创造性设计进行具体而科学的解释,突出了赵州桥的结构坚固。

(5)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有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比较和举例子 ,具体而突出地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

(6)每个柱头上都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 ,形象生动的写出卢沟桥形式优美。

7.说明语言赏析示例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比较”表程度,说明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不是“最早”也不是“很迟”,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表示估计,说明“旅人桥”的建成的年代是作者根据文献上的记录作的推测,有依据,但不能肯定十分准确。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表示程度,说明我国的石拱桥很普及,但没有到到处都有的程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和严密性。

        “当时可算”表示时间,说明赵州桥大拱的长度是世界上最长的只是属于那个时代,不能和现在相比。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应该有很多石拱桥的拱长都超过了赵州桥的大拱长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苏州园林》

一、《苏州园林》总体把握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由总到分再到总,由主到次。

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二、说明方法:

1.作比较:

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作用: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2.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引用)真切有力地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打比方、举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举例子作用: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

3.摹状貌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

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4、分类别

池沼分两种: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模样。

三、说明语言的特点: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答:“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务必”“无论”“总是”表明设计者坚定的追求,起强调突出作用。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4)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在范围上限制,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四、重点题目:

1、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表明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术强调个人的独创性,给人审美愉悦,而技术指操作方面熟练的技巧,给人实际效用的东西。艺术比技术层次高,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图)是什么意思?

明确:尽管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反而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故宫博物院》复习

.整体感知

1.故宫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2.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由,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以中间两边地说明,井然有序。

.语段精读,,

阅读课文58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段文字重点在介绍太和殿,请将这四个自然段各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5段:太和殿的布局和外观;6段:太和殿的内景;7段:三大殿的位置;8段:太和殿的用途。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答:太和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3、太和殿的主要的饰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作主要的饰物?

答: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权的象征,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找出方位词。

答:立足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5、第6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约”写出了“两米”是朱漆方台的大致高度,符合实际,去掉就不准确了。

6.文中第六段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明事物?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答:描写,使说明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太和殿有更直观的了解。

 

《桥之美》知识点:

一、你能从文中找出画家吴冠中爱桥的原因吗?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二、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

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三、注意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用拟人手法,表现桥产生舒畅开阔美感,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四、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比较篇目

说明对象

着眼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语言特征

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

 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

 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

桥之美

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 ,是具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举例子

 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说“屏”》的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答:介绍了屏的特点、还有在室外和室内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屏风的特点:1、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神秘作用的东西,2、功能和美感相结合。
★屏风的作用:

1、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2、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3、可以挡风,4、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由于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时候起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加深了。全文不少地方都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三、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

    答: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介绍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1)引用《秋夕》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四、说明方法

下定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准确简明的说明了屏的本质特点。

举例子、引用:举《牡丹亭》例子,引用《牡丹亭》中的句子,真切有力的说明了屏有缓冲视线的作用。

分类别: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屏的分类标准及种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