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庆祥和范曾之争

 jxfshch 2010-12-03

多几个郭庆祥和争鸣才好

潘 真

        画家范曾状告收藏家郭庆祥,是本月美术界、新闻界的重大新闻。
  范曾挑起官司,起因主要是郭庆祥今年526日发表在某大报上的《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
  让范曾感到名誉权受到严重侵害的那段话是这样的:这位名家其实才能平平,他的中国画人物画,不过是连环画的放大。他画来画去的老子、屈原、谢灵运、苏东坡、钟馗、李时珍等几个古人,都有如复印式的东西,人物造型大同小异。他的人物画虽然是写实的,但其中不少连人体比例、结构都有毛病。他的书法是有书无法,不足为式,装腔作势,颇为俗气。他的诗不但韵律平仄有毛病,而且,在内容上,不少是为了自我吹嘘而故作姿态,不足挂齿。
  作者凭订购范画的亲身经历及在范画室的亲眼所见,作出判断。虽没指名道姓,但直截了当,堪称有个性的评论。若说有何不妥之处,大概就在于写得太真实了,以至于范大画家自动对号入座。
  郭庆祥是让吴冠中、张功悫、石齐等名家大放异彩的画家背后推手。收藏之余,热衷于对藏品的学术研究及行业品质的提升。他发表过数十篇文章,评价画家作品,批评整个艺术界浮躁、不求真、流水线作业、自我复制、千篇一律的现象。评论是他收藏之余的爱好,但因了讲真话,他的评论也小有名气。
  作为长期关注美术的记者,我已很少读到如此一针见血的评论了。不得不说,在中国,正常的评论少得可怜!
  
  眼下最常见的,是千篇一律的套话好话,无限拔高,但换个被评者名字照样适用。另有一大类,是堆砌新名词新概念的冗长文章,绕来绕去不知所云,但作者是名家。我曾多次问及被评的书画家对名家评论怎么看,有些书画家的想法竟与我的相同,但又表示人家花钱请名家写,我不请好像我不如人家云云。
  朋友在会上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怎么不写文艺评论,改写美术评论啦?”“咳,文艺批评一篇才几千块,美术评论一篇有几万块呢!拿了书画作者的高额润笔费,写起来还能实话实说吗?虚与委蛇的文字,甚至以名家名义发表的捉刀者的文字,不是欺骗读者吗?
  还有书画家自我表扬。我就读到过范曾的:画分九品。四品,已成大师,凤毛欧伯;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真是叹为观止!这样过分的自评,居然也能见诸报刊。
  前几天,《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在今日批评家——70以后论坛上说,批评家要有战斗性的姿态。这个要求,未免太高,与现实有十万八千里之远。
  
  其实,多年来,坊间对范曾就颇多争议,有说他的画粗制滥造太高产的,有质疑他不断飙升的画价的。然而,这样的声音很少由新闻媒体传播。
  我认为,面对范郭的这场官司,首先应该警觉和反思的就是媒体。刊登《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的争鸣栏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有157年历史的法国《费加罗报》,报名底下赫然印着这张报纸的座右铭: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我们的报纸,特别是名报纸,不妨引以为榜样,急起直追。
  其次应该警觉和反思的是评论家,包括各类评论家。你必须独立于圈子之外,发出自己的、真诚的声音。不然,名气再大,还是为人所不齿。
  多几个郭庆祥和争鸣,才会改变目前评论界的乱象,推动某些行业的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