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营资本呼吁医院“管办分离”

 骨伤科 2010-12-04

民营资本呼吁医院“管办分离”

2010年07月28日02:29第一财经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对医药健康领域而言,“新36条”能以多大的力量将资本盘活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深水区”,现在还不是乐观的时候。

事实上,由于较2009年的新医改文件并未作更进一步的细化,只是延续了一贯的支持鼓励表态,大多数受访的业内人士对于这一投资新政,普遍保持了谨慎冷静的态度。

昨日,某证券公司医药行业研究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现在对医疗领域的投资,大多数都是边边角角的领域,真正能进入核心地区医院市场的,还真的很少听到——行业真正需要的雪中送炭的政策现在还没出台。”

上述证券公司刚刚结束的调查就显示,国内医疗领域的放开相当有限,“专科医院还比较好进入,但整体市场有限;综合公立医院由于与当地卫生局的天然隶属关系,基本就是铁板一块,几乎没什么可能拿到。”

该研究员所指的问题,由于多年来积弊已深,行业内对它有一个统一的称呼,“管办不分”。

中国新医改课题组组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顾昕教授向本报表示,如果新医改一直强调的“管办分开”不能实现,不能打破公立医院在“亲属关系”上天生拥有的“垄断地位”,民营医院就根本不可能获得发展的空间,医疗市场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盘活和发展。

“一个城市里最大的中心医院的院长,往往是由这个地区卫生局的局长兼任,这样的现状,在中国各级城市中存在了几十年,指望卫生局长或院长们放弃掉自己的权力范围,交给社会资本,如果没有强制性的政策,根本不可能推动。”某长期研究中国医院改革的专家向记者谈道。

此前,作为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文件,2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业内的看法就集中于,在国家政策大方向划定后,执行层面的政策出台将更为关键和直接。

但遗憾的是,时至目前,关于如何落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如何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课题等与公立医院享受平等待遇等方面,使民营医院享受同等待遇的细则仍未见其踪,而“新36条”对此也无进一步的明确,使得本就深陷“深水区”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更显吃力。

不过,尽管现阶段困难重重,资本市场对于医药产业的热度却始终没有降低。

“不仅仅是国内资本,包括很多国际资本对我们国家的医药产业前景都很看好。”建银国际医疗产业基金经理姚元杰告诉记者,由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前景稳定看好,加之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近来资本市场对于医疗领域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第一财经研究院医药行业研究员黄丁毅认为,新36条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支持更为坚定,但依然是原则性的,我们急需出台一系列更为细致的配套措施,并保证执行到位,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公共服务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