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mna 2010-12-04
 
    是否只有到了绝境,才知道我们曾经挥霍过?
    读书为了什么?为了挥霍?那我已经挥霍过,那我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没有周总理的忧国忧民,不会有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那到底是为了什么?未曾细想过,因为有着某些支撑曾在我的世界,我根本不需要去“过早”考虑,即使我早已过弱冠之年。
    但真的面对读书的目的这一问题的时候,平时豪言“文思如尿崩,谁与我争锋”的本人却找不出一个象样的答案。
    曾在学校看见一位靓女,那时我才明白“回眸一笑千般媚”的真正含义,幼稚的我当时觉得读书便是为了找个好伴侣;还记在街头看到一辆保时捷911,朋友们追赶其几百米,我却毫无所动,还自美“众人皆醉我独醒”,当时觉得读书便是为了开最好的车。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这是你高考时的作文题目,你会从何下笔?学韩寒的杯中窥人生?或者走惟物主义路线,直接表明读书就是为了钱?干脆再庸俗一点,因为别人都读书,物以类聚,我干嘛不读?或许真的出现这个高考题目,才能让人明白我国的教育为什么会落后于西方国家了。
    我认为所谓读书,重点落在了“读”字上面,“士”字盖“头”,有文化人是也;“言”旁在左,明为谈论有文化人。读书便是向前人取经。大唐圣僧三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开辟新的教育理念,如今的我们却有了读不完的书,但我们能有几人会幸福于我们能读一辈子的书?
    还是回到我的主题,元朝郑廷玉的杂剧《金凤钗》中提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千古名句,所说的便为不是非要做大官赚大钱才去读书,任何人都应该读书。宋朝的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贤》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此文“开卷”便译为读书,比喻读书是有好处的。本人才疏学浅,始终未找到读书到底有何好处的典故,见笑了。
    泱泱中华,千年风霜,却从未有人想过在我们的课本中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一话题,实属悲哀!!但细想,每人读书的目的可能也会大相径庭,开起这门课或许会招惹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中国本就尊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办事理念,所以几千年来这门课却一直未曾开过。
    曾和一个低年级的学妹粗略的讨论过读书为什么这一问题,她的答案让我出乎意料,她姓秦,她说要让人们彻底忘记秦桧,我当时一下没反应过来,她接着说到:“岳王庙前哪个无聊诗人,写了一句''''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句子,让秦氏家族一直抬不起头。我转身,暗自叹息。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学生的我还是不解……或许这个问题会伴随我再走过几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