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谜“诺亚方舟”和史前“世界洪水”

 花开五叶 2010-12-05
2010年4月,来自中国香港和土耳其的探险队员宣布:他们在土耳其东部的亚拉拉特山海拔3962米处发现极似船舱的“木结构物体”,检测其年代可追溯至距今4800年左右,即《圣经》中所描述的“诺亚方舟”的存在时期,他们认定这就是“诺亚方舟”的残骸。国外有媒体称,如果这处遗迹真的是《圣经》中提到的“诺亚方舟”,那它将是考古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然而,“诺亚方舟”作为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严肃科学家经过反反复复的研究讨论,早就否认了它的存在,可为什么到今天还是有那么一些好事者锲而不舍地寻找所谓真相,而媒体也不厌其烦地加以炒作呢?本刊特别约请著名地质学家刘兴诗先生撰文发表意见。

  尽人皆知,“诺亚方舟”的故事出自于《圣经》。其实,在《圣经》故事发生的西亚地区,还有一个更加古老的类似传说。“诺亚方舟”故事的真正版权应该属于苏美尔人。

  根据《圣经》记载,上帝将发洪水淹没世界以惩戒那些罪恶之人,诺亚按照上帝的旨意建造了“诺亚方舟”,在大洪水摧毁世界时拯救了自己的家人和地球上的生命。其实,在《圣经》故事发生的西亚地区,还有一个更加古老的类似传说。

  8000多年前,西亚地区曾经是古代苏美尔人的居留地。当时没有纸笔,所有的事情都用削尖的木棍,以古老的楔形文字刻写在晒干的泥板上。其中,有一套泥板记录了一场古代洪水。这套泥板是考古学家于20世纪初在底格里斯河畔的古城尼尼微附近山中发现的,共有12块,记述了一部富有感染力的英雄史诗。

  传说,半人半神的吉加美士曾经会见过许多神灵。在第十一块泥板上,描写了他会见“人类之父”乌特纳庇什廷的情形。天神曾经警告乌特纳庇什廷,大洪水将要把有罪的人类冲洗干净,吩咐他建造一只大船,带领自己一家和各行各业的手艺人逃难。洪水消退后,船搁浅在一座山上。乌特纳庇什廷带领众人下船,重新建造世界,才创造了新的人类,乌特纳庇什廷因此得到了“人类之父”的称号。这是最早的世界大洪水的传说故事。

  后来的巴比伦人根据这个泥板故事,发展而成另一个类似的大洪水传说。时间往后继续发展,当地出现了古犹太人和《圣经》。其中的“诺亚方舟”故事,又从巴比伦人的神话转化而来,算是第三次转述了。由此说来,《圣经》里的“诺亚方舟”故事乃是“第三版”,真正的版权应该属于苏美尔人。吉加美士泥板的大洪水故事,整整比《圣经》“诺亚方舟”故事早11-12个世纪。要知道,《圣经》实际上包含了西亚地区许多传说。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创世洪水”的传说,而且都拥有以下共同的特点:洪水发生时间悠远,来势凶猛,淹没整个世界,现在的人类是洪水后重新繁衍的。那么,关于“创世洪水”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世界许多民族的“创世洪水”传说都有以下共同特点:洪水发生时间悠远,发生在“创世之初”;洪水来势凶猛,一下子淹没了整个世界。大多数传说还认为:洪水冲没了整个人类,现在的人类是洪水后重新繁衍的。那么,关于“创世洪水”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这涉及当时原始人类的“世界观念”。要知道,虽然远古在许多地方都有“世界洪水”的传说,但是古今关于“世界”的理解却大不一样。远古时期,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并没有完整的世界观念。他们的“世界”其实十分狭小,仅仅是自身生活的一个看得见的非常狭窄的小圈子而已。这一个个孤立的“小世界”,绝对不能和现在统一的“大世界”相等同。那时的所谓“世界洪水”,其实都是一个个十分狭窄的小范同内的“小世界洪水”。那时,为了取水方便,古代城市大都散布在地势低凹的水边,因此很容易被洪水淹没。一旦洪水淹没了当地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就以为“整个世界”都被淹没了。

  如此看来,事实的真相可能是,生活在河边的某些原始部落,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有人侥幸乘船逃脱保住了性命,最后船被搁在河边一座小丘上,就是漂流到“山顶”了。

  当然,传说也不是毫无根据。考古研究已经证明,公元前2900年开始,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最初的城市国家,进入了苏美尔早期王朝时代。这个时候,先后出现的城市国家有基什、拉伽什、乌尔等。考古学家在位于今天伊拉克南部,巴格达东南方向大约350千米处的乌尔城邦遗址,发掘出了王陵、墓葬群等许多遗迹,证明这里可以作为当时整个地区的代表性地点。

  根据考古资料,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巴格达附近的乌尔地区就成为苏美尔人的一个定居地点。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开始形成城市。到公元前3000年,这里已经发展成为西亚地区最强大的城邦国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乌尔遗址最下层的一个叫做“欧贝德文化聚落”的遗迹上的厚达25—3.7米的洪水泛滥堆积物,作为最有力的证据,充分证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曾经遭遇一次特大洪水的侵袭,淹没时间很长。这次洪水淹没了乌尔城,当时的人们可能就认为整个“世界”都被淹没了。“诺亚方舟”洪水的神话或许正是这一事件的反应。

  地质专家质疑“诺亚方舟”遗存真相:即使包括南北极在内的所有冰川都融化殆尽,平摊在整个地球表面的水层也不会太深,“诺亚方舟”又怎么能够漂到海拔5137米的亚拉拉特山顶呢?

  有人公布了一张照片,并坚称在土耳其亚拉拉特山上找到了“诺亚方舟”的踪迹——它搁在一道悬崖下,躺在一个冰封的山谷里,沉没在冰湖底部,埋藏在10米厚的冰层下,或是撞破了,碎片到处散布……这不禁让人回忆起,多年前,一个飞行员也曾起誓说亲眼瞧见亚拉拉特山顶上停放着一只中间宽、两头尖的大船。发现者称,种种“铁证”足以证明这是真的。

  然而,仔细观察所谓“大船”的照片,不难发现,照片中的岩层结构十分清晰,其实是一个被剥蚀的短轴向斜的轴部残余部分,一种特殊地质构造而已,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根本就不是人工建造物。消息发布者可能不懂地质学,硬把这个“中间宽、两头尖”的楔形构造当作一艘船,由此造成了一场误会。如果以为这是古代的“船化石”,就太不懂地史学了。在特殊情况下,几千年的树木有可能成为质地坚硬的“乌木”,却绝对不能成为真正的化石。真正的化石木头,即所谓“硅化木”,生成的年代以千万年至上亿年计。区区几千年就形成一艘“化石船”,这怎么可能呢?再者,照片里显示出不同的岩层,这又当作何解释呢?至于那些在山顶找到的,据称可能是“诺亚方舟”碎片的木头,山上有的是森林,何以证明这些木头就是“诺亚方舟”的遗物呢?这次香港和土耳其有关人士的发现,如果其言属实,也只能证明那是一种木结构建筑遗迹,比如房屋遗迹。

  还有一个问题:地球上有那样多可以作为变数的水吗?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算数题,就能明白一切。

  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绝大部分是海水,占全球总水量的97.2%,河

流湖泊等地表水占0.017%,地下水占0.625%,冰川和海上浮冰占2.15%,大气含水占0.001%。其中,能够造成洪水的最大的变数是冰川。世界上最多的冰雪在南极大陆,那里的冰盖面积为1299平方千米,平均厚度550米,最大厚度2260米,总储水量为2160万立方千米。按此计算,即使地球上包括南北极在内的所有冰川都融化了,平摊在整个地球表面的水层也不会太深,而且亚拉拉特山海拔5137米,“诺亚方舟”又怎么能够漂到山顶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有这回事,那么消退的洪水又退落到哪里去了呢?难道有一个无底深渊,水都哗啦啦地流进了地心,或者完全蒸发到了天空不成?这道算术题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三尺童子也能一下子算出来。

  让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说吧。根据《圣经》的描述,“诺亚方舟”的体积换算出来只有43097立方米,这也不可能装下世界上所有的“种子动物”和它们的食料啊。试想,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习性,吃的东西不一样,那么舟内还能再装下供给它们食用150天的口粮吗?为了满足吃肉的动物的需要,还必须多装许多别的动物。这些命中注定作为别的猛兽腹中餐的牺牲品,是不是也要给它们准备足够的食物,用以“保鲜”呢?再者,诺亚生活在西亚,又怎么可能一下子把包括南北极,以及其他各种生态环境里的“种子动物”全都聚集在一起,装上这只船呢?显然不可能。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几乎全世界都有同时期的“世界洪水”传说?这大概是因为当时正值一个全球性的灾变气候期内,以持续干旱和突发性暴雨为特点,暴雨后就能产生突发性洪水。时间距今3000-4000年,属于第四纪全新世亚北方期。在此以前,距今6000-7000年前,温暖潮湿的大西洋期内,由于积雪大量融化等原因,也容易形成洪水。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洪水发生率之高是可以想象的,一旦发生洪水,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就是排洪水道两侧,地势低平的地方。远古原始农业时期,这些地方恰恰正是人类聚居的处所。首当其冲的原始部落,遭受重创后记忆犹新,一个个“世界洪水”的传说就十分自然地产生了。由于长期干旱,古时人们对洪水发生的可能性估计不足:又由于突发性暴雨,产生的洪水具有特别巨大的破坏性。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不足的因素相互叠加,造成的灾害影响也就加大。如果我们不根据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就很可能迷失方向,盲目相信这些被无限夸大的神秘兮兮的故事,从而相信洪水曾经淹没整个“世界”的错误论断。

  顺便说一下,在我国鄂两宜都长江边的红花套新石器时代遗址内,有一层较厚的洪水淤积物,是洪水曾经淹没这个遗址的铁证;在稍晚的巫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曾发现过洪水漫没的遗迹,有淤积地层可以为证。如果当时当地也有神话遗留下来,岂不也是一次淹没“世界”的洪水吗?

  相关链接

  寻找“诺亚方舟”

  根据《圣经》记载,由于人类罪孽深重,上帝后悔创造了人类,决定消灭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但上帝发现有一个善人,这就是诺亚。于是,上帝吩咐诺亚用歌斐木造一艘大船,长300肘尺(1肘尺等于0.44米),宽50肘尺,高30肘尺。上帝指示诺亚带上家人及其留作种子的各种动物登上“诺亚方舟”。当洪水来临时,大地被淹没,只有“诺亚方舟”上的诺亚家及其方舟中的动物得以幸免。洪水过后,“诺亚方舟”搁浅在亚拉拉特山上。

  《上帝出生地》一书的作者布鲁斯·费勒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如果我们能证实这艘方舟的存在,就能证明《圣经》所说的故事是真实的。”所以,尽管科学家早就对这种全球性洪水的证据提出质疑,但仍有很多人锲而不舍地寻找所谓“诺亚方舟”。

  早期的探索

  根据《圣经》记载,大洪水退去后,“诺亚方舟”搁浅于亚拉拉特山上。多数人认为亚拉拉特山位于安纳托利亚东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在今土耳其境内。至于“诺亚方舟”搁浅于亚美尼亚高原的具体哪座山峰,《圣经》上并未说明。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作了这样的阐述:在亚美尼亚山脉中心地带有一座山峰,看上去就像一个茶杯,据说“诺亚方舟”就搁浅在上面。不知何时,这座山峰被称为“诺亚方舟山”。这座山既宽又长,围绕它转一圈需要两天时间。峰顶上的积雪非常厚,终年不化,要爬上去比登天还难。新雪不断地落在旧雪上,以至于山峰被不断抬高……

  现代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登上亚拉拉特山寻找“诺亚方舟”的人是德国医生弗里德里希·帕罗特,他于1829年登上了亚拉拉特山,但并未发现任何明显的线索。

  1919年,有寻找方舟者发布了第一张亚拉拉特由“诺亚方舟”照片。这张照片是由一名俄国飞行员拍摄的,照片上隐约可见冰川下一个模糊的暗斑。之后,科学家利用先进探测仪器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进行探测,结果证实这个暗斑不过是该地区岩石共有的一种异常结构而已。

  20世纪50年代,法国工业家弗尔南·纳瓦拉登上亚拉拉特山并带回一根橡木梁。据他说,隐约可见冰川下有一条船,这根橡木梁很可能就是从船上掉下来的。之后,寻找“诺亚方舟”的活动陷于停顿。

  1997年,美国政府解密一批由卫星和间谍飞机拍摄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隐约显示出在亚拉拉特山俄国一侧的永久冰层下有一个凸起物。寻找“诺亚方舟”的活动重新开始。坚信“诺亚方舟”存在的人十分肯定地说,这就是“诺亚方舟”,距离纳瓦拉发现橡木梁的地方只有几百米。不过,地质学家持反对意见,认为这可能是在公元1000年左右喷发过的一个火山口,或者是由于常年冰川中一块巨大的冰块下坠导致的不正常的积雪现象。地质学家还指出,无论如何,能淹没一座海拔高达5000米的山脉的大洪水在地球上是绝不可能发生的。支持者则辩称,大洪水过后发生的突发性地壳构造运动有可能将这座山脉抬高了。

  新近的探索

  2006年6月,圣经古迹探寻学会的鲍勃·科纳克率领一支由14人组成的探险队前往伊朗厄尔布尔士山脉。探险队队员包括商人、律师和神职人员,但没有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探险队队员称,他们在海拔约4000米处发现了一个物体,从外表看很像是一些石化的木质横梁,呈黑色,大小如一艘小型航空母舰(长120米),这与《圣经》中描述的“诺亚方舟”的尺寸相符。据一名探险队队员称,休斯顿实验室检测了某些横梁,证实它们是石化木头,里面藏有海洋动物化石。不过,虽然有简短录像片段,但没有整个“方舟”的图像资料。

  最新“惊人”发现

  2010年4月28日,一支由中国香港人和土耳其人组成的探险队宣布,探险队队员在土耳其亚拉拉特山脉海拔约40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些船体残骸,经检测证实其年代可追溯至4800年前,也即《圣经》中所描述的”诺亚方舟”的建造年代。队员还成功进入“船体”,发现了陶器、绳索以及类似种子

的东西。探险队队员称,它是“诺亚方舟”的可能性高达99.9%。

  探险队队员称,他们在积雪和火山遗迹下找到七个大木舱,最大者高5米、长10米。船体分为上中下三层,里面还有数个隔间,其中一间带有木杆围拦和一些绳索,他们猜测是用来圈养动物的。探险队成员之一、荷兰著名方舟探索家格力特·艾顿说,这次发现的“诺亚方舟”遗迹的多处细节与历史记载吻合: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船体轻微倾斜,棕红色的木头,长方形,等等。但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学家尼古拉斯·珀塞尔认为此次中土两国探索者的声明并无新意,因为之前经常有人宣布此类发现。4年前,美国人波彻·泰勒就曾声称,在长达十年的探索研究后,他通过卫星图片发现了“诺亚方舟”的遗迹。珀塞尔反驳说,“如果说洪水在公元前2800年曾上涨到欧亚大陆海拔4000米的地方,那么当时已经存在数个世纪的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存在?”英国考古学家迈克·皮特说:“如果那里确实曾经发生过大洪水,将一艘巨船升至山腰,那我认为世界各地应该都会发现这类大洪水存在的地质证据,但问题是没有。”

  不过,这些探险者并未因此气馁,他们在土耳其政府的支持下,正计划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保护此处遗迹。(编译杨林)

  不同民族的“创世洪水”传说

  《圣经》里的“诺亚方舟”故事,我国的“大禹洪水”传说,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下面看几个其他例子作为比较。

  印第安人传说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中,天地开辟后,一个蛋里生出巴里卡卡大神。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正在庆祝节日的村庄,由于衣衫褴褛,受到众人鄙夷,只有一个姑娘给了他一瓶米酒。他告诉这个好心的姑娘,五天后将发洪水,赶快上船躲避。五天后果然发生一场洪水,冲毁了这个村庄,淹没了整个世界,只有好心的姑娘活了下来。

  委内瑞拉印第安人传说 也是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古时候“水的时代”里,洪水淹没了人们居住的奥里诺科盆地,只有一男一女逃上塔曼纳库山顶,担起了重新繁衍人类的任务。

  厄瓜多尔印第安人传说 世界之初,一场大洪水淹没了一切,只有两兄弟逃出来。洪水紧紧跟随他们的脚后跟追赶……眼看快要追上,山又长高些,他们才幸免一死。洪水消退后,他们抓住两只美丽的小鸟,小鸟变成姑娘和他们结婚,重新繁衍了人类。

  墨西哥传说 远古时期世界被洪水淹没,只有

  个男人和个女人乘船漂到座高山顶。后来他们生了许多孩子,重新创造了人类。奇怪的是这些孩子都不会说话,直到一只鸽子飞来,才教会他们说各种各样的话,成为不同的民族。

  古印度《摩奴法典》记载一个叫摩奴的苦行僧在恒河沐浴的时候,救了一条被大鱼追赶的小鱼。小鱼告诉他,不久恒河将要泛滥,淹没整个世界,毁灭一切生命,叫他及时准备,赶快逃命。摩奴就造了一只小船。小鱼拖着船游到安全地方登陆。后来,摩奴就成为了人类的始祖。

  堪察加半岛传说 世界刚形成时,洪水淹没了所有的地方,只有几个人乘坐用树干扎成的木排得以逃脱灾难。

  刚果传说 古时太阳朝月亮身上泼泥浆,使月亮黯淡无光。当太阳和月亮相遇时,发生了一场大洪水。男人们把搅牛奶的棍子安在屁股后面,于是变成了猴子,女人则变成了蜥蜴。猴子和蜥蜴交配,产生了后来的人类。

  古希腊传说 众神之主宙斯愤怒于有罪的人们,决定用洪水消灭他们。普罗米修斯悄悄告诉自己的儿子丢卡利翁。丢卡利翁就造了一只船,和妻子皮拉逃难。他们在水上漂流了七天七夜,雨住后登上俄特律斯山顶,继续繁衍人类,开辟新世界。

  太平洋和大西洋岛屿传说 海水上涨,淹没整个世界。只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爬上山顶,存活了下来。

  中国南方传说 开天辟地洪水袭来时,伏羲、女娲兄妹乘坐一个葫芦瓢逃生,最后繁衍了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