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一词古代就有,它的本义是什么?

 dxdr大写的人 2010-12-05

 中国古代有大学吗,是怎样的?“大学”一词由来已久。它的本义,一是典籍之名,一是国家最高学府。作为典籍,《大学》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的一篇,汉以后,与《孟子》、《论语》、《中庸》并称“小经”,有单行本流传。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特别推崇这四部书,称其为四子书,简称“四书”,他精心撰成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是宋以后读书人获取功名的必读书。作为最高学府的大学就是“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中国现代大学是19世纪末才正式出现的。这之前,中国传统社会也有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官学和私学两个系统。官学由政府设立,私学由私人创办。官学有西周的国学、乡学,汉代的太学、州郡县学,唐宋以后的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元代以后的社学等。这些学校主要教授和研习经典、历史和道德方面的内容,但同时也设有专科教育,如医学、律学、算学等。

        西周时“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所垄断。到了春秋时,私学逐渐兴起,至战国时,已颇具规模。秦代以后,私学与官学并行为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学的影响较官学更大,因为私学不仅比官学普及,而且更持久,受朝代更替或其他政治变动的影响要小得多。宋代出现的书院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书院以研究、讨论和讲学为要务,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的研究生院。相对于官学,书院具有更多的学术自由和自治权力,更加偏重学术修养和个人修养,而不以培养官僚、参加科举考试为最终目的。因此,可以说,传统书院是一个以人文学术的教学和研究为要务的自治学术团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