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门大街为啥火不起来(图)?

 4U 2010-12-05
前门大街为啥火不起来(图)? (2010-12-04 23:18:38)
标签:

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为啥火不起来(图)?
冬季的新前门大街,路上的顾客寥寥……

前门大街为啥火不起来(图)?
又有好几家店铺英勇地倒下了……

    经过近两年的改造之后,“崭新的前门”大街的确比以前漂亮了。但是,它也只是“漂亮了”而已,实际上却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从前那个虽然破旧但却异彩纷呈的商业街不在了,那个只消花很少的钱就能搓上一顿的前门大街不在了,那个商业业态极其丰富的前门大街不在了……现在的前门大街像极了某个地方的影视拍摄基地-千篇一律的建筑设计、毫无生气的商业布局等等都使得改造后的新前门并未如先前人们希冀的那样重现往日繁华,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某些决策者并没有深刻领会“市”的概念,所以由他们以及个别开发商引领建设的街市无论如何都不如那种由自发而形成的街市更具活力吧。

    不管承认与否城市的灵魂应该是自由的,而城市中的街市更应该具有一种自由的精神。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尽管某些自发形成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违反了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但是那种鲜活而生动的氛围却是极富魅力的,而很多时候这种多少有些违规或者说违章的市场却又常常是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而这种自由的活力却是类似前门大街这样人为设计假造起来的街市极度匮乏的。

    前门大街曾有过的辉煌恰恰因为它最初的形成迎合了自由的精髓。百多年前的前门大街堪称是旧时京城里的一道胜景,各种店铺各种会馆乃至各色人等共同营造了当时的一派繁荣。后来虽然经过了国有化的改造,但在八十年代以前仍然是北京城最最重要的三大商埠之一,在那段物质较为匮乏的阶段前门大街虽然已显现出了颓势,但终究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对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演进-尤其是人们对于时尚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商品本身的功能属性,而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前门大街在市场化熟悉程度以及时尚化敏感程度上相对较弱,再加上没有大型百货公司做依托,因此便逐渐沉沦于竞争日趋激烈的商海中了。

    08年奥运会之前,改造之后的新前门大街以崭新的仿古建筑呈现于世人面前,建筑形式上的盲目仿古虽然有些令人遗憾,但从视觉效果来讲的确看上去很美。建筑形式上的模仿已经是既成事实,接下来的期待便是希望重新整治的前门大街能够再度焕发出新的经济活力了。

    夸张点说焕然一新的前门大街一度吸引了全中国的眼球,潮水般涌来的市民、游客一时间把本就不宽的前门大街撑得满满的。这样的人气按说理应能为新前门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吧,然而事实又是怎样呢?作为一个关注新前门大街命运的“老北京”,我几乎隔三差五就前去逛上一逛-从08年夏天开街到现在我少说也逛过三十余次了,不幸的是我发现前门大街的生意非但没有火起来,甚至还不如没有改造以前的时候兴旺,更糟糕的是这样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剧着,街边的商店除了那些确有实力的品牌店以外凡是“扛”不住的都纷纷撤走,而据说留下来的店铺也并非因为这里的钱好赚,按照某家品牌店经理的话说把店开在这里就等于在做广告,至于赚不赚钱根本就没在公司的考虑范围之内。

    国内的商业街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看起来没什么档次(有时甚至还有那么点“破坏市容”)但商家们几乎都能赚钱的;另外一种就是象前门大街这样看上去很美但商家难有利润的-您是喜欢一条看上去不美但一派繁荣的商业街呢还是喜欢那种看上去很美但却苦苦支撑的商业街呢?人的好恶各有不同原于所处的立场有异,不过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前者更具有生命力无疑。

    新的前门大街比以前漂亮了,大街东西两侧也修建了南北双向的车道并为这里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条商街还是远离繁荣-而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其实说起来非常简单,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二:一房租太高,房租高得连商户们都不赚钱的话哪里还谈得上繁荣呢?第二个原因就是多样化不够,“品牌化”了的前门大街看上去是好看了,但是却缺少了个性和特点,试想一下,在任何百货商店里都能买到的商品又何必专程到这儿来凑热闹呢?

    解决的“药方”:以上两个问题要想解决其实不难,药方只用一个就好-即引入个体小店。个体的小店对租金非常敏感,商家们扒拉扒拉算盘就知道你这里的租金是否合适,他们租用这里是否能赚到钱,如果这条商街没有个体小店能租得起的话至少说明租金的确有些高了;而解决缺少个性魅力以及特点不足的问题唯一的办法还是引入个体小店,尤其是那种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小店,让整条街尽可能地做到多样化之后这里的魅力就出来了-从某种层面上说实现了多样化其实这就是一种自由吧。对于多样化我一直以来习惯用原始森林来做比喻-多样化就是原始森林,所谓原始森林就是既要有参天大树也不乏低矮的小草,既有常绿植物也有落叶的树木,既有乔木也容得下灌木……如果在这条商业街上既有品牌店也有独此一家的小店,既有服装店也有小吃店,总之让这里的商业业态尽可能地丰富起来而不光是卖服装,作为一条综合的商业街道如果能很好地做到多样化之后又怎么能不实现它的大繁荣呢?而现在的前门大街恰恰就是一片人工林,而且还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业态不够丰富层次不够分明,从它的经营“档次”来看似乎只定位于某一类消费人群而没有兼顾到来自各个地域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这样的话我们又怎能不切实际地苛求它的再度繁荣呢?

    事实上一条商业街的兴旺还需要附近拥有足够的居民作为基本的依托,而改造后的前门大街之所以经营状况不够理想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缺失-那些原本居住在附近街巷里的居民随着前门地区的改造而“被移居”到其他地方去了,这样一来前门大街连同附近的街巷几乎就变成了一座空城,已经彻底地与鲜活的市井风情和灵动的生命色彩“绝缘”,最起码也失去了往日的人气,所以,要想重振前门的往日雄风还需要老老实实地把居民们给请回来,而这对于开发商来说恰恰是最难做到的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